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偏斜患者髁突正中关系位与最大牙尖交错位三维位置不调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董艳玲 陈军 +1 位作者 邓锋 王睿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61-565,共5页
目的:分析下颌偏斜患者髁突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CR)位与最大牙尖交错(maximum intercuspation,MI)位不调的三维特征,探讨其对牙颌面畸形正畸治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下颌偏斜患者34例为试验组,非偏斜患者50例为对照组,再将试... 目的:分析下颌偏斜患者髁突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CR)位与最大牙尖交错(maximum intercuspation,MI)位不调的三维特征,探讨其对牙颌面畸形正畸治疗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下颌偏斜患者34例为试验组,非偏斜患者50例为对照组,再将试验组按有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分为2组。分别获取所有研究对象CR位、MI位时的咬合记录,记录CR位的干扰牙位,采用髁突移位测量仪测量CR位与MI位时髁突位置,比较干扰及CR-MI不调的比例、CR-MI在三维方向的偏移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干扰发生的比例在试验组、对照组分别为94.12%、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21,P=0.010)。2组的干扰均大多位于后牙区,分别占91.18%和68%;(2)CR-MI不调的比例在试验组为79.41%,对照组为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9,P=0.000);(3)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中下颌偏斜侧与非偏斜侧CR-MI不调的比例(χ2=0.167,P=0.687)、CR-MI垂直向偏移量(t=0.283,P=0.779)、CR-MI矢状向偏移量(t=-0.743,P=0.463)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组与无症状组比较,其下颌偏斜量、CR-MI的偏移量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下颌偏斜患者更易出现咬合干扰及CR-MI不调,故进行正畸治疗前有必要分析下颌偏斜患者CR-MI的一致性,在理想的颌位上确定正畸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关系 不调 下颌偏斜 髁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