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院前急救中初级创伤救治模式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碧俊 乔斌 +2 位作者 张太虎 唐婷婷 薛汝闯 《中外医疗》 2022年第14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过程中实施初级创伤救治模式的价值。方法于2020年1月—2021年11月随机选取该院急救站实施院前急救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作对照组(2020年1—12月,40例)与观察组(2021年1—11月,40例)。对照组实施现场...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过程中实施初级创伤救治模式的价值。方法于2020年1月—2021年11月随机选取该院急救站实施院前急救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作对照组(2020年1—12月,40例)与观察组(2021年1—11月,40例)。对照组实施现场传统救治后送往医院治疗,观察组开展现场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后送往医院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急救各环节用时情况,对比统计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征求患者或家属配合对该次院前急救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现场急救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97.5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表示对该次院前急救过程中处置措施、专业能力、应急能力、服务态度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工作开展初级创伤救治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急救各环节用时情况,更好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满意度,提倡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初级创伤救治模式 急救效果 满意度
下载PDF
颈托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刘碧俊 唐婷婷 +2 位作者 张太虎 薛汝闯 乔斌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2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采用颈托制动的操作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江苏省句容市急救站2020年1月-2021年11月实施院前急救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作观察组(2021年1-11月,40例)与对照组(2020年...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院前急救过程中采用颈托制动的操作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江苏省句容市急救站2020年1月-2021年11月实施院前急救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作观察组(2021年1-11月,40例)与对照组(2020年1-12月,40例)。对照组实施现场常规救治后送往医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现场使用颈托救治后送往医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生理指标(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水平变化,统计两组患者急救成功率。结果两组患者未实施急救治疗前生理指标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转移至急救车后、抵达医院前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指标测定结果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时采用颈托制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转运期间的影响,保持血压、血氧等生理指标稳定,提高急救成功率,提倡运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托 严重创伤 院前急救 心率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国际创伤生命支持技术在院前严重创伤救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晓云 陈达庆 +4 位作者 吴敏 章衡 何斌 潘鑫 刘碧俊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第7期365-368,共4页
目的探讨院前严重创伤救治中引入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nternational trauma life support,ITLS)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7-06 至2018-05 院前严重创伤救治后收住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5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对照方式,将院前... 目的探讨院前严重创伤救治中引入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nternational trauma life support,ITLS)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7-06 至2018-05 院前严重创伤救治后收住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的15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对照方式,将院前创伤常规救治病例(n=75)为对照组,而运用ITLS 技术处置病例(n=75)列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创伤病例从急救反应时间、现场救治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及临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现场处置[(24.49±4.13)vs(32.19±4.42)]、急诊停留的时间[(5.24±2.13)vs(39.18±15.67)]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临床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入ITLS 技术,能大大缩短创伤救治时间,减少危重创伤患者的病死率、伤残率,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创伤生命支持 严重创伤 院前急救
下载PDF
昏迷患者院前急救干预策略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晓云 潘鑫 +4 位作者 陈达庆 吴敏 章衡 何斌 刘碧俊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9年第5期273-276,共4页
目的分析昏迷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镇江辖市区九家医院自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因昏迷呼叫的院前急救患者208例,其中男性116,女性92;年龄18~98岁,平均(54.5±8.5)岁。纳入标准病例(GCS评分在3~14分)的... 目的分析昏迷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镇江辖市区九家医院自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因昏迷呼叫的院前急救患者208例,其中男性116,女性92;年龄18~98岁,平均(54.5±8.5)岁。纳入标准病例(GCS评分在3~14分)的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集中在45~65岁,以脑血管意外67例(23.93%)、严重创伤45例(21.63%)、心血管疾病28例(13.46%)、急性中毒33例(15.87%)、糖尿病合并各种并发症15例(7.21%)为主;以昏迷患者病情进展情况(临床好转、无变化、恶化、死亡)作为观察指标。综合临床资料(性别比例、年龄结构、院前诊断、治疗效果、病发因素、病情转归、文化程度、健康教育等)分析,积累临床经验、院前急救路径管理和健康宣教干预等措施。结果经现场急救,108例患者(51.92%)意识迅速恢复,169例(81.25%)稳定并安全转入院内救治,现场死亡37例(17.79%),途中死亡2例(0.96%),恶化13例(6.25%),无变化26例(12.50%),有效104例(50.00%),显效26例(12.50%),现场抢救成功率为81.25%。患者学历为大中专文化以上者80例(38.76%),中学以下者128例(61.24%)。未接受过健康教育26例(23.21%),曾接受个体化健康教育45例(21.63%),公众健康咨询103例(49.52%),两者均参34例(16.35%)。结论院前急救昏迷患者病因多为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性中毒、糖尿病并发症及其他急症,通过积累临床经验、院前急救路径管理和健康宣教干预等措施,平战结合,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所帮助,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昏迷患者 临床分析 干预策略
原文传递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下院前急救风险管控体系建设
5
作者 黄晓云 陈达庆 +2 位作者 周辉 潘鑫 吴敏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227-231,共5页
院前急救是政府举办的公益事业,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诊医疗服务的首发环节,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伤病员的生命健康。随着现代急救意识、自我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公众对急诊医疗服务需求量明显加大,院前急救工... 院前急救是政府举办的公益事业,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急诊医疗服务的首发环节,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伤病员的生命健康。随着现代急救意识、自我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公众对急诊医疗服务需求量明显加大,院前急救工作负荷日益加重[1]。当前,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常态防控+院前急救"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深入思考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院前急救安全模式及管控体系。笔者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理论[2],对院前急救服务现状、运行环节及难点进行理性分析,从而完善风险管控体系运行机制,并提出优化路径与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医疗服务 院前急救 急救意识 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安全模式 服务现状 合理化建议 法律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