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患侧腰部抬高45°仰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肥胖及高危患者肾、输尿管上段结石(102例报告) 被引量:11
1
作者 侯飓 耿秀霞 +5 位作者 赵谦 宋飞 郭环宇 黄伟 韩增箎 邵建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期29-31,35,共4页
目的探讨肥胖及高危患者患侧腰部抬高45°仰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2004年7月~2011年9月我院102例肥胖及高危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患侧腰部抬高45°仰卧位PCNL的临床... 目的探讨肥胖及高危患者患侧腰部抬高45°仰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2004年7月~2011年9月我院102例肥胖及高危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患侧腰部抬高45°仰卧位PCNL的临床资料,肥胖25例,BMI 24~34;高危77例,合并中重度肺部疾患、高血压病、糖尿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肾结石77例,长径2.2~5.5 cm;输尿管上段结石25例,长径1.5~2.6 cm。PCNL时联合应用气压弹道以及超声碎石。结果 10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无胸膜损伤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4~10天复查X线、B超或CT,结石清除率89.2%(91/102)。11例肾盂或肾盏残余结石,最大径1.1~1.8 cm,行ESWL碎石。结论患侧腰部抬高45°仰卧位PCNL对肥胖及高危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部抬高45°经皮肾镜碎石术 肥胖 高危 肾输尿管上段结石
下载PDF
脐尿管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附36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侯飓 耿秀霞 +6 位作者 庄建 宋飞 赵谦 郭环宇 黄伟 韩增箎 邵建国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4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总结脐尿管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脐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脐尿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0.0±2.5)岁。肉眼血尿31例,血尿伴尿频、尿急5例,血尿中位时间22d。尿中有黏液者16例。肿瘤直径... 目的总结脐尿管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脐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脐尿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0.0±2.5)岁。肉眼血尿31例,血尿伴尿频、尿急5例,血尿中位时间22d。尿中有黏液者16例。肿瘤直径平均(5.0±1.0)cm。盆腔淋巴结转移3例。TNM分期:T221例,T312例,T43例。临床分级:G118例,G213例,G35例。均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黏液性腺癌28例,非黏液腺癌混合癌5例(含肠型、印戒细胞亚型),乳头状腺癌3例。术后膀胱内灌注表阿霉素治疗25例。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8年,平均2.5年。术后1年生存率为50%(18/36),5年生存率为19.44%(7/36)。T2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3.81%(5/21),T3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16.67%(2/12)。结论脐尿管癌不容易被早期发现和诊断。血尿是脐尿管癌的最常见症状。扩大性膀胱切除术为标准手术方式。脐尿管癌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尿管肿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乙型肝炎疫苗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陆全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321-1322,共2页
HBV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很广泛,其中我国HBV感染者高达9300万,约占总人口的7.18%[1]。据文献报道,约30%~50%HBV感染者是通过母婴传播所导致[2-3]。因此,切断HBV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是当前疾控工作者重要且急迫的任务。根据濮阳市相关文件... HBV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很广泛,其中我国HBV感染者高达9300万,约占总人口的7.18%[1]。据文献报道,约30%~50%HBV感染者是通过母婴传播所导致[2-3]。因此,切断HBV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是当前疾控工作者重要且急迫的任务。根据濮阳市相关文件要求,自2012年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免疫球蛋白类 肝炎疫苗 乙型 疾病传播 垂直 阻断疗法
下载PDF
2006-2011年台前县布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陆全银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46-247,共2页
目的分析2006-2011年台前县布病发病情况和规律,找出发病原因,为今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台前县2006年以来布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台前县2006-2011年共报告布病病例2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99/10万,无... 目的分析2006-2011年台前县布病发病情况和规律,找出发病原因,为今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台前县2006年以来布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台前县2006-2011年共报告布病病例2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0.99/10万,无死亡病例;发病高峰为4~5月,占发病总数的42.86%;年龄介于19~58岁,以青壮年居多,30~50岁占79.46%;男性居多,男女性别比为20∶1;病例主要集中在台前县西半部侯庙镇、清河乡、后方乡和马楼乡等4个乡镇,占发病总数的80.95%。结论检疫制度落实不到位,外出农民及屠宰户对布病防治知识了解不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是造成布病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加强政府领导、多部门联防联控、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外出农民及屠宰户自我防护意识是控制布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病 流行病学 台前县
原文传递
2010-2014年台前县梅毒流行特征分析
5
作者 陆全银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691-692,706,共3页
目的分析台前县梅毒流行特征,为防治疾病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对台前县2010-2014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台前县共报告200例梅毒病例,发病率由2010年的2.71/10万增至2014年的18.60/10万。发... 目的分析台前县梅毒流行特征,为防治疾病提出建议和对策。方法对台前县2010-2014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台前县共报告200例梅毒病例,发病率由2010年的2.71/10万增至2014年的18.60/10万。发病年龄集中在20-49岁(78.00%);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52.50%/47.50%);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91.00%);台前县所辖9个乡(镇)均有病例发生,但以城关镇、清河乡、后方乡为主(59.00%)。结论台前县梅毒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应采取加强农民梅毒知识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以期降低梅毒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特征 防治策略
原文传递
2013年台前县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6
作者 陆全银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4年第6期504-504,510,共2页
目的对2013年台前县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对台前县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台前县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19例,发病率为165.44/10万,以轻... 目的对2013年台前县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治措施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对台前县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台前县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19例,发病率为165.44/10万,以轻症病例为主;全年均有发病,12月份发病最多115例,占全年报病总数的22.16%;发病以4岁以下年龄组为主,占97.54%,其中1-3岁以下婴幼儿占发病总数的86.71%;散居儿童发病最多(475例),占报告总数的91.52%;男女性别比为1.72:1。结论台前县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特征,因此,应重点加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疫情 流行病学分析
原文传递
2004-2013年台前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7
作者 陆全银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25-326,共2页
目的分析2004-2013年台前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和规律,找出发病原因,为今后制定有效的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台前县2004年以来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台前县2004-2013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55例... 目的分析2004-2013年台前县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和规律,找出发病原因,为今后制定有效的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台前县2004年以来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台前县2004-2013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5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0.06/10万,无死亡病例,2012年发病率最高,为39.60/10万;6月份为发病略高,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16.06%;年龄介于0~55岁之间,4~14岁发病最高占83.10%(295/355);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7:1;病例以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占报告总数的94.36%。结论台前县流行性腮腺炎处于较高流行强度,防治的重点是加强适龄儿童麻腮风疫苗的预防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分析
原文传递
孕晚期抗病毒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注射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陆全银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71-173,176,共4页
目的探索携带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孕妇孕晚期应用抗病毒药物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阻断乙肝母婴的传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于某院门诊产检及住院分娩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孕妇284例,将研... 目的探索携带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孕妇孕晚期应用抗病毒药物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注射阻断乙肝母婴的传播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于某院门诊产检及住院分娩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孕妇284例,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152例及对照组132例。替比夫定治疗采用母亲孕晚期替比夫定配合联合免疫法(孕妇HBIG注射+婴儿HBIG+乙肝疫苗(HBVac)注射),对照组单纯使用联合免疫法,分别于孕28周及分娩前抽取孕妇静脉血,分娩后后24 h内、6个月及12个月取新生儿静脉血,进行乙肝病毒两对半检查及乙肝病毒DNA(HBV-DNA)定量,观察母婴传播感染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替比夫定治疗组较对照组可显著降低孕妇HBV-DNA载量(P=0.023),降低新生儿宫内传播率(P=0.012)及宫内感染率(P=0.027),孕晚期替比夫定适量使用对孕妇的健康及婴儿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P>0.05)。结论联合阻断治疗基础上增加抗病毒治疗可安全有效地降低患病母亲分娩前HBVDNA的高载量及宫内感染率,提高母婴传播的阻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母婴传播 替比夫定 效果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