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历史学与人类学之间——人类学学者访谈之二十八 被引量:28
1
作者 徐杰舜 王明珂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5-74,共10页
历史有多元的声音 ,因此 ,对历史文献的正确解读方法应该是“文本分析的方法”。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有助于历史学家认识“历史”的真象。学者为了研究的需要 ,可以自行界定关键词汇的意义 ,并采用多重的田野方式加以阐述。
关键词 历史学 人类学 文本 族群 王明珂
下载PDF
族群历史之文本与情境——兼论历史心性、文类与范式化情节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明珂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13,共9页
族群“历史”叙事有三种“结构”,即“范式化情节”、“文类”和“历史心性”。“文本”(text)产生于特定“情境”(context)之中,而“情境”也因此文本而强化;在类似情境下,“文本”常依循既定之叙事模式以产生类似“文本”;叙事符号虽... 族群“历史”叙事有三种“结构”,即“范式化情节”、“文类”和“历史心性”。“文本”(text)产生于特定“情境”(context)之中,而“情境”也因此文本而强化;在类似情境下,“文本”常依循既定之叙事模式以产生类似“文本”;叙事符号虽循特定模式构成文本,但不同社会情境与个别作者的情感、意图,皆造成叙事符号及其组合差异,以此反映或造成社会变迁。与一般族群或民族历史一样,作为族群“历史”的“弟兄祖先故事”,其内部蕴含血源、空间与时间等叙事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历史 文本 文类 历史心性
下载PDF
台湾圆山文化所见闽南青铜文化传播的新线索
3
作者 郭素秋 吴春明 《福建文博》 2023年第1期6-13,共8页
圆山文化是距今约二三千年间台湾地区西海岸北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出现的有肩石器、有段石锛、零星铜器等反映了商周和华南文化影响所带来的重要文化变迁。台北土地公山遗址圆山文化凹弧刃瓦状异型铜斧的新发现与认识,及其与周代... 圆山文化是距今约二三千年间台湾地区西海岸北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出现的有肩石器、有段石锛、零星铜器等反映了商周和华南文化影响所带来的重要文化变迁。台北土地公山遗址圆山文化凹弧刃瓦状异型铜斧的新发现与认识,及其与周代前后闽南“大盈类型”青铜文化典型的瓦状端刃器的高度一致性,为考察这一时期闽台古文化的深度互动及更广泛的闽、台、菲地带早期古文化的跨海传播,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山文化 瓦状铜斧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族群历史之文本与情境——兼论历史心性、文类与模式化情节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明珂 《西北民族论丛》 2007年第1期25-59,共35页
一前言在1970年代的人类学族群研究(ethnicity study)中,根基论者(primordialist)强调"族群"是依赖成员间"共同的起源信念"(common belief of origins),或"宣称的血源联系"(as- sumed blood ties),而产... 一前言在1970年代的人类学族群研究(ethnicity study)中,根基论者(primordialist)强调"族群"是依赖成员间"共同的起源信念"(common belief of origins),或"宣称的血源联系"(as- sumed blood ties),而产生之彼此有根基性情感的人群。另一方面,工具论者(instrumentalist)认为族群之"根基性情感"难以捉摸;他们相信"族群"是为现实利益而设定族群边界的共利群体,因此认为"族群本质"(ethnicity)是工具性的、是因现实利益情境而变迁的(situatio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类 根基性 华夏边缘 黄仓贡玛 situational 文本创作 族群认同 社会情境 情境化 阶序
原文传递
被遗忘的曼陀罗:唐代初传的金刚界曼陀罗 被引量:1
5
作者 赖依缦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26,共11页
本文探讨了金刚智、不空师徒初传于唐代的金刚界曼陀罗(即《金刚顶经》所述的金刚界大曼陀罗),作者一反过去成见,试图阐明以拟人化的形式表现的金刚界三十七尊的曼陀罗并非唐代初传期的金刚界曼陀罗,而最可能是由不空的弟子,即惠果等辈... 本文探讨了金刚智、不空师徒初传于唐代的金刚界曼陀罗(即《金刚顶经》所述的金刚界大曼陀罗),作者一反过去成见,试图阐明以拟人化的形式表现的金刚界三十七尊的曼陀罗并非唐代初传期的金刚界曼陀罗,而最可能是由不空的弟子,即惠果等辈于8世纪末或9世纪初所完成的。证诸史料,金刚智、不空忠实于根本经典《金刚顶经》的指示,大日如来的四亲近,即四波罗蜜是以三昧耶形的形式出现。但此种金刚界曼陀罗,在9世纪初的中国似乎被以菩萨形表现的四波罗蜜完全取代,消失于历史洪流之中。反观藏传的金刚界曼陀罗,数百年来波罗蜜形与拟人化的四波罗蜜图像并行不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藏传法演教历史的歧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金刚界曼陀罗 四波罗蜜 三昧耶形 拟人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