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峡两岸犯罪学者对话——大陆与台湾犯罪学的基本定位、功效与国际犯罪学发展趋势的异同
1
作者 肖剑鸣 许春金 +9 位作者 张远煌 李茂生 白建军 周愫娴 李玫瑾 林育圣 皮艺军 王平 张荆 侯崇文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6-40,共15页
2015年5月23日,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与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在京联合举办"首届海峡两岸社区矫正论坛"。"海峡两岸犯罪学者对话研讨会"是这次论坛的"会中会",大陆与台湾顶级犯罪学者汇集对话研讨会... 2015年5月23日,北京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与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在京联合举办"首届海峡两岸社区矫正论坛"。"海峡两岸犯罪学者对话研讨会"是这次论坛的"会中会",大陆与台湾顶级犯罪学者汇集对话研讨会,观点交锋、碰撞思想火花,让学界耳目一新。对话研讨会的主题是:"大陆与台湾犯罪学的基本定位、功效与国际犯罪学发展趋势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犯罪学 发展趋势 对话 台湾省 大陆 学者 异同
下载PDF
犯罪成因与刑罚制度的对位
2
作者 周愫娴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3-36,共4页
三百年来的犯罪学研究表明,犯罪成因与刑罚设计及演变无太大因果或对位关系,两者在历史上都有独特的演变路径。未来,犯罪学要以科学方法为指导,以实证为基础,系统评估各种刑事政策和社会政策。
关键词 犯罪成因 刑罚制度 研究方向
下载PDF
台湾的社区矫正:基本理念与处遇形态 被引量:3
3
作者 许春金 谢文彦 刘宽宏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35-48,共14页
社区矫正是一个内容广泛且不断演进的概念,用以描述对被告或犯罪者的非机构性的约制、惩罚或矫治计划,包括:(1)起诉前的转向措施;(2)对已定罪者设定条件或限制,置于社区中执行刑罚或矫治措施;(3)协助在监受刑人顺利回归社会前的措施。... 社区矫正是一个内容广泛且不断演进的概念,用以描述对被告或犯罪者的非机构性的约制、惩罚或矫治计划,包括:(1)起诉前的转向措施;(2)对已定罪者设定条件或限制,置于社区中执行刑罚或矫治措施;(3)协助在监受刑人顺利回归社会前的措施。社区矫正因此被视为是正式刑事司法的转向或替代性选择。台湾社区矫正基本理念包括:社区安全防卫、社会复归、个别化处遇、被害人参与及减低矫治花费(成本效益)等。台湾社区矫正的处遇形态则包括:观护制度、假释制度、居家监禁、电子监控、工作与学习释放、中途之家、受刑人休假制度、罚金、社区服务及补偿被害者方案等。本论文将讨论我国台湾地区社区矫正的执行结果,结论主张,借着社区的力量来协助犯罪治理,将逐渐成为犯罪矫正的一个基本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 基本理念 处遇形态
下载PDF
台湾高危青少年逃离收容机构之原因
4
作者 翁涵棣 周愫娴 《青年探索》 2012年第1期24-30,共7页
通过深入访谈7位因台湾《少年事件处理法》第四十二条第一项第三款而进入安置程序、且于安置期间有逃跑1次以上之经验的受访者,同时运用抑制理论之外在拉力、外在抑制力、内在抑制力与内在推力等四种推拉力来共同探究逃跑司法安置少年... 通过深入访谈7位因台湾《少年事件处理法》第四十二条第一项第三款而进入安置程序、且于安置期间有逃跑1次以上之经验的受访者,同时运用抑制理论之外在拉力、外在抑制力、内在抑制力与内在推力等四种推拉力来共同探究逃跑司法安置少年于安置历程中的适应状况,分析安置少年逃离收容机构之因素,进而提出改变安置少年逃离的选择过程。研究发现:生活的不适应与人际关系的挫折是受访者逃离安置机构的主要原因;家人、社工与个案本身为受访者放弃在外逃离的三个因素。为此建议安置机构之社工须建构个案-社工-家庭三角双向沟通机制,并且加强机构内保密原则的严格遵守,落实监控机制,尽可能减少机构中的霸凌行为,以降低收容机构之逃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高危青少年 收容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