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波前引导的LASIK治疗低中度近视角膜高阶像差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三元 黄耀忠 +3 位作者 张树生 李岳亮 王宏艳 杨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1519-1521,共3页
目的:比较角膜波前像差引导下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LASIK)和常规的LASIK对低中度近视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比研究,选取6mo内连续的低中度近视患者32例58眼实施常规LASIK(A组... 目的:比较角膜波前像差引导下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LASIK)和常规的LASIK对低中度近视角膜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比研究,选取6mo内连续的低中度近视患者32例58眼实施常规LASIK(A组,其中低度近视24眼,中度近视34眼),34例52眼实施角膜波前引导下的个性化LASIK(B组,其中低度近视23眼,中度近视29眼)。所有手术均使用德国Schwind公司Esiris第九代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和Carriazo Pendular钟摆式角膜板层刀,使用4.2.0版本的Optikon keratron Scout2000角膜地形图对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mo进行6mm瞳孔直径时角膜高阶像差检查。结果:两组病例角膜球差和均方根均高于术前。A组低度近视术后高阶像差增加量依次为均方根0.236μm、彗差0.146μm、球差0.139μm和三叶差0.054μm,中度近视高阶像差增加量依次为均方根0.367μm、球差0.284μm、彗差0.177μm和三叶差0.021μm。B组低度近视高阶像差增加量依次为球差0.127μm、均方根0.088μm、三叶差0.051μm、和彗差0.042μm,中度近视高阶像差增加量依次为均方根0.175μm、球差0.162μm、彗差0.027μm和三叶差0.024μm;两组病例术后3mo裸眼视力非常接近.同样条件下低中度近视角膜波前像差引导下的个性化LASIK切削的深度较常规LASIK深。结论:角膜波前像差引导下的低中度近视LASIK较常规LASIK角膜高阶像差影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波前 近视 高阶像差 球差 彗差 三叶差 个性化切削
下载PDF
台州市椒江区幼托机构儿童低视力原因及康复情况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媛 黄耀忠 +1 位作者 张超 张萍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4年第2期304-305,共2页
目的调查台州市椒江区幼托机构儿童低视力发生情况,对其发生原因及康复情况进行分析,为儿童视力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台州市椒江区5所幼托机构的儿童进行眼科检查,筛选出低视力儿童,对儿童低视力病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助视... 目的调查台州市椒江区幼托机构儿童低视力发生情况,对其发生原因及康复情况进行分析,为儿童视力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台州市椒江区5所幼托机构的儿童进行眼科检查,筛选出低视力儿童,对儿童低视力病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助视器的验配,定期随访,了解视力儿童视力康复情况。结果本次调查检出低视力儿童78例(156眼),儿童低视力主要是由先天性眼病和遗传性眼病所致,弱视、脑损伤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也可导致低视力。在78例低视力儿童中,有23例进行常规屈光矫正之后视力得到改善;裸眼使用助视器脱残率为26.92%,戴镜后再使用助视器的脱残率为53.8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333,P<0.05)。结论儿童低视力主要由先天眼病、遗传眼病所致。在幼托机构工作中必须重视儿童低视力,及时进行常规屈光检查确定视力是否低或盲,对低视力儿童考虑使用对视力康复有促进作用的眼镜、助视器等器材,以改善儿童视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视力 康复情况 儿童 幼托机构
原文传递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后角膜像差及眼前节参数变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黄耀忠 兰小川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5期223-228,共6页
目的使用Sirius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评估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手术后角膜像差和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度、角膜前后表面高度、角膜非球面性系数(Q值)等眼前节参数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于华厦眼科集团台州五官科医院... 目的使用Sirius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评估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手术后角膜像差和角膜前后表面散光度、角膜前后表面高度、角膜非球面性系数(Q值)等眼前节参数的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于华厦眼科集团台州五官科医院就诊的翼状胬肉患者对50例(63只眼)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9例(38只眼),女性21例(25只眼);平均年龄(53.32±9.14)岁。全部患者施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手术。分别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使用Sirius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记录角膜散光度、角膜屈光力、Q值、角膜像差(包括总像差、高阶像差、彗差、球差、三叶草像差)以及角膜前后表面的高度,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进行描述,并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与术后的变化。结果患者术前角膜前后表面的散光度分别为(3.96±2.7) D和(0.40±0.15) D,术后6个月角膜前后表面的散光度分别为(1.45±1.1) D和(0.19±0.1) D,术后6个月角膜前后表面的散光度较术前均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9.25; P<0.05)。患者术前角膜前后表面的平均屈光力分别为(42.67±2.11) D和(-6.48±0.21) D,术后6个月角膜前后表面的平均屈光力分别为(44.70±1.90) D和(-6.60±0.20) D,术后6个月角膜前后表面的平均屈光力较术前均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3.28; P<0.05)。患者术前角膜前后表面的Q值分别为(-0.40±0.65)和(-0.42±0.2),术后6个月角膜前后表面的Q值分别为(-0.38±0.8)和(-0.41±0.16),术后6个月角膜前后表面的Q值与术前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5,0.68; P>0.05)。患者术前总像差为(6.29±3.18)μm,高阶像差为(2.4±1.18)μm,慧差为(0.006±0.46)μm,三叶草像差为(-0.15±0.32)μm;术后6个月总像差为(4.13±2.28)μm,高阶像差为(1.24±0.57)μm,慧差为(-0.015±0.28)μm,三叶草像差为(-0.07±0.61)μm。除球差外,术后6个月的角膜总像差、高阶像差、慧差均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12.15,2.02; P<0.05);三叶草像差较术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 P>0.05)。患者在4 mm区域,术前角膜前后表面的高度分别为(-3.52±25.92)μm和(3.42±56.05)μm,术后6个月角膜前后表面的高度分别为(-3.46±10.37)μm和(-8.96±32.01)μm,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在4 mm区域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1.72; P>0.05)。患者在8 mm区域,术前角膜前后表面的高度分别为(-44.84±46.59)μm和(-157.07±117.85)μm,术后6个月角膜前后表面的高度分别为(-68.14±25.14)μm和(-198.40±66.50)μm,术后6个月在8 mm区域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分别较术前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12.93; P<0.05)。结论翼状胬肉会影响角膜表面,引起角膜像差和角膜高度的变化,手术切除翼状胬肉可以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翼状胬肉患者计划行屈光手术或晶状体手术,应该先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像差 非球面 高度 Sirius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