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注射液对ICU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仁辉 陶福正 +1 位作者 陈英姿 王俊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609-2611,共3页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ICU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以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采取液体复苏方案进行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对ICU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以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采取液体复苏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采取液体复苏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神志、四肢厥冷、汗出以及脉象的改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凝血指标之间不存在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凝血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除观察组PT不具有差异外(P>0.05),其余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辅助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同时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失血性休克 疗效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实时超声引导经皮气管切开术在ICU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韩彦峰 邹淑伟 陈卫挺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12期88-90,109,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ultrasound guided 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US-PDT)同常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1月间于台州市中西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ultrasound guided 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US-PDT)同常规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1月间于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需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共计84例,将其依据超声定位并按照患者的手术困难程度评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US-PDT法,对照组患者采用PDT法。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总时间、手术难易程度、单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观察组为10.6±3.2min,对照组为14. 2±4. 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32,P<0.05);单次进针成功率观察组为95.00%(38/40),对照组为65. 91%(29/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1,P<0.05);平均进针深度观察组为18.9±5.2mm,对照组为23.1±6.0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64,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35,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难易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34,P <0.05)。结论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临床中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超声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ICU 预后
下载PDF
改良BLUE方案在ICU患者肺实变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卫挺 陈英姿 +3 位作者 陈仁辉 陶福正 王和浩 夏晓萍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826-828,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急诊床边肺部超声检查(bedside lung ultrasound in emergency,BLUE)方案在ICU患者肺实变(包括肺不张)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入住ICU的66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改良BLUE方案检查,依次探查上蓝点、下... 目的探讨改良急诊床边肺部超声检查(bedside lung ultrasound in emergency,BLUE)方案在ICU患者肺实变(包括肺不张)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入住ICU的66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改良BLUE方案检查,依次探查上蓝点、下蓝点、膈肌线、后侧壁肺泡胸膜综合征点、后蓝点区域,辨认并对比双侧的超声征象。以肺部超声组织样征、碎片征、支气管充气征诊断肺实变。并在完成改良BLUE方案检查后3h内行X线胸片和胸部CT检查,以胸部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改良BLUE方案诊断肺实变的效能。结果 66例患者132侧胸部CT检查诊断肺实变95侧(72.0%),其中改良BLUE方案检查诊断90侧(68.2%),X线胸片诊断35侧(26.5%);改良BLUE方案诊断肺实变的灵敏度为0.95,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6.2%。配对资料McNemar检验提示,B超与CT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65)。结论肺部改良BLUE方案对肺实变的诊断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肺实变 肺不张 床旁超声 改良BLUE方案
下载PDF
床旁超声在基层ICU创伤患者气胸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卫挺 陈英姿 +2 位作者 陈仁辉 陶福正 王和浩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2期273-274,276,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医师应用床旁超声检查对严重创伤患者气胸进行评估并评价其效果,以求促进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提高。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20日连续创伤患者52例,对初入ICU的全部患者进行胸部超声检查。检查时患者平卧位,依次... 目的探讨临床医师应用床旁超声检查对严重创伤患者气胸进行评估并评价其效果,以求促进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提高。方法纳入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20日连续创伤患者52例,对初入ICU的全部患者进行胸部超声检查。检查时患者平卧位,依次探查前胸、侧胸部,辨认并比较双侧的超声征象,以“肺滑行”和“彗尾征”均消失诊断为气胸。并在完成胸部超声后3h内完成胸部X线和CT检查,以CT或胸腔引流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诊断气胸的效果。结果52例患者中接受CT检查证实气胸10例12侧,其中超声诊断8例9例,X线片诊断5例5侧配对资料McNemar检验提示,超声与CT诊断的一致性较高,而X线片与CT的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与X线对气胸的诊断在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及准确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床旁超声检查诊断ICU创伤患者气胸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创伤 气胸 床旁超声
下载PDF
不同肠内营养途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陶福正 陈卫挺 +3 位作者 林相彬 陈仁辉 陈英姿 江荣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7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幽门后喂养方式对肠内营养耐受性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择接受机械通气且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幽门前喂养组35例和幽门后喂养组35例。幽...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幽门后喂养方式对肠内营养耐受性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择接受机械通气且实施肠内营养的危重症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幽门前喂养组35例和幽门后喂养组35例。幽门前喂养组留置鼻胃管,幽门后喂养组留置鼻肠管。两组患者均使用瑞代营养液经营养泵持续泵入,每日18 h,连续观察7 d,7 d内肠内营养达到目标热卡量。观察7 d内患者的肠内营养耐受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病死率。结果幽门后喂养组胃残余量过多、返流的发生率低于幽门前喂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20、4.63,P均<0.05);但幽门后喂养组腹泻发生率高于幽门前喂养组(χ~2=5.08,P<0.05);两组患者在误吸及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VAP发生率、院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1.94、0.24、1.06、0.13,t分别=0.75、0.44,P均>0.05)。结论ICU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使用幽门后喂养途径增加腹泻的发生,但减少胃残余量过多及返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腹泻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重病
下载PDF
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口腔护理对降低VAP发生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6
6
作者 林相彬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1034-1035,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口腔护理对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按常规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口腔护理对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按常规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观察2组发生口臭、口腔炎症、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口臭、口腔炎症、肺部感染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复方氯已定含漱液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以擦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可减少或控制口咽部细菌寄居数,预防或降低VA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已定 口腔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预防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7
作者 林相彬 阮佩斐 郑桑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22期1875-1876,共2页
近年来,营养支持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肠内营养有利于维持患者肠道机械、生物、免疫屏障的功能,防止细菌发生移位,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血流及肠道微循环,预防黏膜萎缩。但如果监管不到位,容易出现腹... 近年来,营养支持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肠内营养有利于维持患者肠道机械、生物、免疫屏障的功能,防止细菌发生移位,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改善血流及肠道微循环,预防黏膜萎缩。但如果监管不到位,容易出现腹胀、腹泻、呕吐、感染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并发症 护理预防 危重症患者 集束 临床研究 营养支持 免疫屏障 黏膜萎缩
下载PDF
肠内营养集束化护理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 被引量:6
8
作者 林相彬 陈仁辉 +1 位作者 陈云娥 江荣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5年第2期228-230,共3页
近年来,营养支持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肠内营养临床营养支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国外应用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比例已由8:2转变为2:8。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但若实施不当,易发生腹泻、腹胀、呕吐、吸入... 近年来,营养支持在危重症患者救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肠内营养临床营养支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国外应用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比例已由8:2转变为2:8。肠内营养是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但若实施不当,易发生腹泻、腹胀、呕吐、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颅脑损伤患者 临床营养支持 预后 重型 护理 集束 危重症患者
下载PDF
不同营养途径改善危重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英姿 陶福正 陈仁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第10期714-715,共2页
2008年月2月—2010年1月我科对48例危重患者采取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及肠外肠内联合营养(parenteral combinding with enteral nutrition,PN+EN)支持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不同营养途径 危重患者 营养状况
下载PDF
附子改善阳气亏虚型脓毒性休克患者心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陶福正 姜丹 +3 位作者 苏丽丽 陈仁辉 王和浩 柳缨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第8期692-696,共5页
目的观察附子煎剂灌胃对阳气亏虚型脓毒性休克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阳气亏虚型脓毒性休克患者7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按2016国际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实施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9 g附子煎剂灌... 目的观察附子煎剂灌胃对阳气亏虚型脓毒性休克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阳气亏虚型脓毒性休克患者7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按2016国际脓毒症和感染性休克管理指南实施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9 g附子煎剂灌胃,每6小时1次,共8次;对照组给予等量开水灌胃。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0 h)、治疗后12 h、24 h、48 h的临床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Lac)、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以及超声监测指标:下腔静脉内径呼吸变异率(IVC-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心房收缩期二尖瓣最大血流(E/A)、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比较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2 h,干预组患者的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P<0.05),治疗后12 h、24 h、48 h,干预组血Lac、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50、2.80、3.84、4.96、11.05、25.58,P均<0.05)。治疗24 h后,干预组IVC-V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P<0.05)。治疗后24 h、48 h,干预组LVEF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79、2.23,P均<0.05),治疗后12 h、24 h、48 h,干预组SV、E/A、RVFAC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1、3.29、3.64、7.86、2.77、4.87、2.86、2.13、2.49,P均<0.05)。干预组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21、2.08,P均<0.05);但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5,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律失常、TnI异常、肢端坏死、误吸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07、0.22、0.56、0.00、1.01、0.16,P均>0.05)。结论附子煎剂灌胃可改善阳气亏虚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组织氧代谢,增强其心功能,改善临床预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阳气亏虚 附子 心功能
下载PDF
肢体缺血再灌注对大鼠凝血一纤溶系统的影响及缺血预处理的干预
11
作者 陶福正 陈仁辉 +3 位作者 陈雷 沈斌 金可可 潘景业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896-899,共4页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一再灌注对全身炎症反应与凝血一纤溶系统的影响,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全身炎症反应和凝血~纤溶系统的干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sc)、单纯缺血组(I),缺血再灌注(IR)组(夹闭两...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一再灌注对全身炎症反应与凝血一纤溶系统的影响,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全身炎症反应和凝血~纤溶系统的干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对照组(sc)、单纯缺血组(I),缺血再灌注(IR)组(夹闭两侧髂外动脉,再以橡皮带扎紧双后肢根部阻断血流,4h后放开动脉夹、松开橡皮带,恢复血液灌注4h;IR+IPC组先阻断双后肢血流5min,然后恢复血流灌注5min,如此反复3次,其后操作同IR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再灌注+缺血预处理组(IR+IPC)。缺血前、缺血4h及再灌注4h取外周静脉血,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一α(TNF一仪)、白介素一6(IL一6)、和组织因子(T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一1(PAI一1)活性,比色法测定内毒素(ET),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和活化部分促凝血激酶时间(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结果IR组和IR+IPC组的血浆TNF一旺、IL一6、TF、ET含量均显著高于c和I组,但IR+IPC组的IL一6、TF、ET均显著低于IR组,P〈O.05或P〈O.01;IR组的血浆tPA水平显著低于、PAI显著高于sc组,均P〈0.05,IR+IPC组的tPA高于、PAI低于IR组,均P〈O.05;IR组的PT和AFYF均明显短于sc组、I组和IR+IPC组。血浆ET、IL一6水平与PAl一1呈正相关,与PT、AlYl~均呈负相关。结论肢体缺血一再灌注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同时凝血一纤溶系统功能紊乱,肢体缺血预处理干预可以减弱全身炎症反应,调节凝血一纤溶系统功能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 缺血一再灌注 炎症 凝血 纤维蛋白溶解 缺血预处理
下载PDF
浙江省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早期腹泻的调查砌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王先美 陈卫挺 +3 位作者 叶立刚 徐善祥 蔡洪流 张茂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42-1147,共6页
目的了解监护室内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早期阶段腹泻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提高此类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自2016年6月1日至10月31日对浙江省内28家综合性医院的29个ICU进行了前瞻性断面调查。调查对象为新人住ICU且行... 目的了解监护室内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早期阶段腹泻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提高此类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自2016年6月1日至10月31日对浙江省内28家综合性医院的29个ICU进行了前瞻性断面调查。调查对象为新人住ICU且行肠内营养治疗的连续患者。自患者人住ICU实施肠内营养后开始调查,连续观察7d或直至转出ICU。记录患者的一般指标、病情严重度、肠内营养、腹泻相关及预后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腹泻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纳入533例患者,期间腹泻的发生率为30.8%(164例),腹泻最常见于肠内营养开始后前3d,持续时间中位数值为2(1,3)d,随着ICU住院时间的延长,新发生腹泻的比例逐渐下降(P〈0.01)。使用促胃肠动力药、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增高及幽门后喂养途径是导致腹泻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应的OR值(95%CI)为1.82(1.24-2.65)、1.04(1.02~1.07)、1.90(1.11~3.36)。而暂停肠内营养、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增高、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延后(〉48h)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应的OR值(95%CI)分别为3.74(1.85~7.54)、1.07(1.04~1.11)、2.31(1.42~3.77)、2.00(1.08~3.70)。结论本研究范围的ICU危重症患者开始肠内营养1周内的腹泻发生率为30.8%,腹泻最常见于肠内营养开始后前3d,持续的中位数时间为2d。病情严重度增高、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幽门后喂养途径是增加腹泻的高危因素。腹泻患者的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延长,住院病死率增加,其中暂停肠内营养可能是增加死亡风险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腹泻 危重症 ICU
原文传递
EICU患者肺部感染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妙仙 林相彬 阮海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09-2810,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09年12月-2012年9月EICU收治的29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 293例EICU患者...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09年12月-2012年9月EICU收治的29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 293例EICU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44例,感染率为15.02%;年龄<30岁,感染率为8.33%;年龄>60岁,感染率高达20.73%,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升高,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感染病原菌种类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0.44%、革兰阳性球菌占14.47%、真菌占15.09%。结论 EICU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应加强患者病原菌监测,同时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手段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患者 肺部感染 感染因素 调查分析
原文传递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46
14
作者 陈仁辉 陶福正 +2 位作者 陈英姿 王俊青 陈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6042-6044,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早期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17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早期预防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17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进行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2例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8例,发生率为45.35%;7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送检痰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2株占59.05%,革兰阳性菌27株占25.71%,真菌16株占15.2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存在意识障碍、气管切开、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应用、住院时间有关。结论 ICU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严格呼吸机的相关使用指征,针对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严格执行无菌化管理,预防反流和误吸的发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病原菌
原文传递
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患者引进加强型护理对相关性感染的控制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林海燕 谢海萍 +1 位作者 林相彬 郑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92-1794,共3页
目的对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导管(PICC)患者引进加强型护理模式,探讨其对相关性导管感染的控制,为临床输液护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医院于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124例需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目的对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导管(PICC)患者引进加强型护理模式,探讨其对相关性导管感染的控制,为临床输液护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医院于2010年3月-2012年9月收治124例需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而研究组给予加强型护理模式,待治疗后第8周末,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结果研究组发生感染3例,感染率为4.84%,对照组发生感染12例,感染率为19.35%,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置管距感染发生的时间为(52.83±7.59)d,而对照组为(41.73±13.68)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抽取导管血进行病原菌培养共检出病原菌8株,对照组共检出病原菌30株,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导管患者引进加强型护理模式,对感染的发生率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穿刺留置导管 加强型护理模式 相关性感染 控制
原文传递
急性重症胰腺炎伴发胰腺脓肿或胰腺感染坏死的诊疗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世夫 罗斌 陶福正 《中华全科医学》 2014年第6期911-913,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ASP)患者伴发胰腺脓肿(PA)或胰腺感染坏死(IPN)的诊疗过程,以确定ASP严重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原则,达到降低疾病病死率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普通外科收治的44例ASP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急性重症胰腺炎(ASP)患者伴发胰腺脓肿(PA)或胰腺感染坏死(IPN)的诊疗过程,以确定ASP严重并发症的临床治疗原则,达到降低疾病病死率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普通外科收治的44例ASP患者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其中伴发PA者占27.3%(12/44),伴发IPN者占72.7%(32/44),总结对比2种并发症各自的临床表现、采取的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 12例ASP伴发PA患者中,8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4例行胰腺脓肿切开引流术,手术治疗有效率100%,且术后均康复出院;32例ASP伴发IPN患者均行清创引流术,其中2例因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病死率为4.5%(2/44),余30例均康复出院;所有康复患者出院后行腹部超声及腹部CT复查,结果显示胰腺轮廓较清晰,密度均匀,无明显液性暗区,肝、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胰腺脓肿(PA)和胰腺感染坏死(IPN)作为急性胰腺炎常见并发症,两者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存在很大的不同;针对ASP伴发的PA患者,宜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大多数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针对ASP伴发的IPN患者,临床上宜采取延迟手术干预的策略,这样才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胰腺脓肿 胰腺感染坏死
原文传递
达标理论对颅脑创伤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丹霞 林相彬 李永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31期3800-3803,共4页
目的 研究达标理论对颅脑创伤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102例颅脑创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应用以达标理论指导构建的术后康复锻炼程序,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康复锻炼程序. 对两组患者的康... 目的 研究达标理论对颅脑创伤患者术后康复锻炼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102例颅脑创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应用以达标理论指导构建的术后康复锻炼程序,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康复锻炼程序. 对两组患者的康复锻炼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经不同康复锻炼理论指导后,观察组患者训练动作掌握标准率为70. 59%,而对照组为39. 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 984,P=0. 019);观察组患者出院1年后的疗效达到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别为31. 37%和47. 0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1. 76%和25. 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8. 392, P =0. 034). 结论 用达标理论指导颅脑创伤患者术后的康复锻炼,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训练技能,从而达到更好的康复锻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标理论 颅脑创伤 康复锻炼 效果
原文传递
预防监控单减少肠内营养患者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相彬 陈云素 +1 位作者 郑桑 阮佩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5期655-659,共5页
目的:探讨预防监控单对肠内营养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浙江省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行肠内营养的患者58例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操作;选取2014年1—12月行肠内营养的患者61例为干预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预防监控单对肠内营养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在浙江省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行肠内营养的患者58例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操作;选取2014年1—12月行肠内营养的患者61例为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预防监控单进行评估和护理干预。比较手术前与手术后10 d两组患者的体质量、白蛋白、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比较,体质量、C反应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0 d比较,两组患者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高于干预组。干预组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胃潴留、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堵管的比例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满意率为98.4%,对照组的满意率为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监控单可减少肠内营养患者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营养生化指标和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并发症 预防监控单 满意度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腹腔区域化疗对晚期胃癌复发的影响
19
作者 王世夫 罗斌 陶福正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年第17期50-52,共3页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腹腔区域化疗对晚期胃癌复发的影响,为胃癌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指导。方法86例晚期胃癌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手术前后均采用PCF方案进行辅助化疗,观察组联合使用术中腹腔区域化疗...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腹腔区域化疗对晚期胃癌复发的影响,为胃癌治疗和改善预后提供指导。方法86例晚期胃癌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手术前后均采用PCF方案进行辅助化疗,观察组联合使用术中腹腔区域化疗,对照组单纯外科手术治疗,方法与观察组一致。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6.2%(32/42),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2%(4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36个月,观察组6例复发,对照组14例复发。两组患者远期(〉24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联合腹腔区域化疗对于抑制胃癌的复发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复发 围手术期 腹腔区域化疗
原文传递
参麦注射液联合附子灌胃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心功能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小兰 陶福正 +1 位作者 郑道国 苏丽丽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7期77-80,共4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附子灌胃对阳气亏虚型脓毒症休克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阳气亏虚脓毒性休克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2组均应用液体复苏、抗生素、血管活性药物以及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进行治疗,试验组于...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附子灌胃对阳气亏虚型脓毒症休克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阳气亏虚脓毒性休克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2组均应用液体复苏、抗生素、血管活性药物以及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进行治疗,试验组于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后6 h开始加用附子煎剂灌胃,对照组则应用温开水灌胃。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经肺热稀释心排出量监测仪(PiCCO)指标[心排出量(CO)、心排血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EF)、肺水指数]、床旁超声检测指标(CO、CI、EF)、生化指标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液体复苏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呼吸机使用时间及28 d死亡率。结果:治疗前,2组PiCCO指标、床旁超声指标、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24 h、48 h、72 h,2组以上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24 h、48 h、72 h,观察组以上各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2组的液体复苏量、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附子灌胃治疗阳气亏虚型脓毒性休克,能够提高患者心室射血分数、心排量和心指数,降低Pro-BNP,达到改善心功能、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休克 参麦注射液 附子 灌胃 心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