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喹诺酮类药物抗生素后效应与临床合理用药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齐兵 陈慧君 辛学俊 《中国药业》 CAS 2006年第4期60-61,共2页
目的为临床优化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综述并分析了文献报道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抗生素后效应的特性及临床意义。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G+&G-)菌均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目的为临床优化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给药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综述并分析了文献报道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抗生素后效应的特性及临床意义。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G+&G-)菌均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临床在设计氟喹诺酮类药物给药方案时应重视其抗生素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 抗生素后效应 合理用药
下载PDF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微泵3 h静脉给药的临床疗效和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辛栋轶 于旭红 +8 位作者 方芳 辛学俊 谢觉醒 朱齐兵 林峰 蒋能 段达荣 丁如良 章志坚 《药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0期609-613,620,共6页
目的探索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同一剂量、不同给药方案的抗菌强度差异。方法计算每次静脉滴注0.5 h完成与延时给药(2 h、3 h)的头孢哌酮钠血药浓度(C)和药动学药效学(PK/PD)参数(%T>MIC),评价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成本。结果①... 目的探索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同一剂量、不同给药方案的抗菌强度差异。方法计算每次静脉滴注0.5 h完成与延时给药(2 h、3 h)的头孢哌酮钠血药浓度(C)和药动学药效学(PK/PD)参数(%T>MIC),评价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成本。结果①3 h终点药物浓度:同一剂量(1 g),延时2 h和3 h组是0.5 h组的140.3%(40.0/28.5)、179.2%(51.1/28.5);②抗菌强度(%T>MIC)增幅:a.同剂量,不同给药间隔,每次均静滴0.5 h:q8 h、q6 h组较q12 h组增幅50%、100%;b.同剂量,不同给药间隔,不同给药时间:q12 h组:延时(2 h、3 h),较0.5 h、增幅为14%;11.7%;q8 h组:增幅为13.8%、20.9%;c.(q6 h)(延时2 h、3 h)比(q12 h、0.5 h)增幅分别为207%、234.9%;d.同一日剂量(4.0 g)(%T>MIC)值:(1.0 g,q6 h,延时2 h、3 h),较(2.0 g,q12 h,0.5 h)增加50%~70%;③达同一抗菌强度,增加给药次数,辅助延时给药,医药成本下降1/3:(1.0 g,q8 h,延时2.0 h)(%T>MIC)=61.2,较(2 g,q12 h,0.5 h)日剂量4.0 g(%T>MIC=60.0),减少日剂量1/3。结论舒普深增加给药次数,联合延时给药3 h,提高抗菌强度,节约医药成本,为重症感染患者,超说明书用药,提供了药动学药效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延时给药 血药浓度 药动学药效学 %T>MIC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陈慧君 朱齐兵 +2 位作者 叶丽君 喻长法 叶发青 《中国医药》 2020年第6期953-956,共4页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分离的186株CRE,对病原菌、标本来源、病区分布和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株CRE菌株的病原...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分离的186株CRE,对病原菌、标本来源、病区分布和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6株CRE菌株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115株,占61.83%),其次是大肠埃希菌(26株,占13.98%)和阴沟肠杆菌(18株,占9.68%);标本来源主要是痰液(107株,占57.53%)、尿液(36株,占19.35%)和血液(18株,占9.68%);病区来源主要是重症监护病房(95株,占51.08%),其次为血液肿瘤科(24株,占12.90%)和中医康复科(19株,占10.22%)。主要CRE菌株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为16.67%~24.35%,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为33.33%~45.22%,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50%。结论CRE菌株分布广泛,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普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 细菌分布 耐药性
下载PDF
我院2011年主要病原菌耐药率及抗菌药物使用量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慧君 朱齐兵 喻长法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224-227,234,共5页
目的分析我院主要病原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我院2011年检出的阳性菌及其药敏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全年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目的分析我院主要病原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和管理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我院2011年检出的阳性菌及其药敏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全年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分析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共检出阳性标本5 822例,其中革兰阳性菌1 927株,占33.1%。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16.9%),其次是溶血性葡萄球菌(15.9%)和表皮葡萄球菌(14.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36.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占82.5%,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对万古霉素、夫西地酸和替考拉宁的敏感性较好,耐药率均未超过6.47%;革兰阴性菌2 661株,占45.7%,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主要以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为主,肠杆菌科中以大肠埃希菌(23.5%)、肺炎克雷伯菌(15.6%)和阴沟肠杆菌(3.7%)为主,肠杆菌科细菌对含酶抑制剂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均保持较好的敏感性,耐药率低于27.82%,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14.36%;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10.2%)、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7.9%)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主。非发酵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好,耐药率未超过29.44%;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超过31.39%;三、四代头孢对非发酵菌耐药率均超过35.19%;亚胺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达到81.32%。大多数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呈正相关(r>0.3,P<0.05)。结论我院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尽早明确病原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用药频度 细菌耐药率 相关性
下载PDF
低钾血症病人静脉补钾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慧君 朱齐兵 辛学俊 《海峡药学》 2006年第3期160-162,共3页
本文对临床静脉补钾过程中(特别是严重低钾血症时)钾盐的选择、补钾浓度、速度、方法、溶媒选择、高浓度补钾适应症及监护问题以及钾盐能否静推等临床医师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能给临床提供用药参考。
关键词 低钾血症 静脉补钾 监护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朱齐兵 陈慧君 +3 位作者 唐小万 江文华 陈莉莉 叶发青 《中国医药》 2018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AL感染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260例AL化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AL感染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260例AL化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构成比,对导致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60例化疗患者中发生血流感染33例,感染发生率12.7%;共分离出病原菌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株(占25.0%),革兰阴性菌26株(占72.2%),真菌1株(占2.8%);革兰阳性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11.1%(4/36),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0.6%(11/36)。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天数、化疗阶段、合并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与血流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β值=1.388,比值比=4.005,P=0.038)和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β值=1.752,比值比=5.769,P<0.001)是AL患者化疗后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导致AL患者化疗后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的发生与合并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治疗时需加强患者的风险评估,及早干预,严密监控并预防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2005年我院10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7
作者 梁影 朱齐兵 《海峡药学》 2007年第7期108-109,共2页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发生情况,探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方法根据2005年临床药学室收集的本院医护人员自发呈报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54.2%(58例),中药制剂23.4%(25例):AD...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发生情况,探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方法根据2005年临床药学室收集的本院医护人员自发呈报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54.2%(58例),中药制剂23.4%(25例):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50.5%(54例),其次为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较严重的ADR有7例(7.5%),死亡1例。结论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对1例PICC置管术后感染合并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2
8
作者 朱齐兵 陈慧君 +2 位作者 唐小万 江文华 陈莉莉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发挥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ICC置管术后感染合并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过程,提供用药指导,参与临床治疗决策,对导管相关感染拔管时机、药物治疗方...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发挥临床药师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ICC置管术后感染合并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过程,提供用药指导,参与临床治疗决策,对导管相关感染拔管时机、药物治疗方案提出干预,协助医师完善治疗方案。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实施药学监护,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及时发现和解决了导管相关感染合并血栓性静脉炎患者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治疗实践,可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置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血栓性静脉炎 药学监护
原文传递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不同给药方案的疗效和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15
9
作者 辛栋轶 林峰 +5 位作者 谢觉醒 沈吉 罗文 牟财国 辛学俊 段达荣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索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不同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方法根据说明书提供的药动学参数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药敏MIC解释标准计算不同方案%T〉MIC值,以%T〉MIC值≥50%为标准评估有效性和经济性。分析本院8年常用抗菌药... 目的探索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不同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方法根据说明书提供的药动学参数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药敏MIC解释标准计算不同方案%T〉MIC值,以%T〉MIC值≥50%为标准评估有效性和经济性。分析本院8年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资料。结果 %T〉MIC值≥50%方案:①1.5 g,q12h组对敏感级;②1.5 g,q8h和3.0 g,q12h组对敏感、中介级;③1.5 g,q6h、3.0 g,q8h和3.0 g,q6h组对敏感、中介、耐药级。3.0 g,q8h组和1.5 g,q6h组%T〉MIC值相似,但后者更低价、高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病例59例,超说明书用药占89.83%,总有效率为79.24%。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说明书中q12h用药方案难以适应当前细菌严重耐药状况下临床治疗需求,中重度或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治疗须用q6~8h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药动学/药效学 %T〉MIC 临床药学 药品说明书 给药方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