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地区儿童核心结合因子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多中心研究
1
作者 郭碧赟 王玥 +9 位作者 李健 李春富 冯晓勤 郑敏翠 刘四喜 杨丽华 江华 徐宏贵 贺湘玲 温红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81-888,共8页
目的分析华南地区儿童核心结合因子(CBF)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华南急性髓系白血病协作组的9个医学中心确诊的584例初诊AM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基因结... 目的分析华南地区儿童核心结合因子(CBF)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华南急性髓系白血病协作组的9个医学中心确诊的584例初诊AML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融合基因结果分为CBF-AML组(189例)与非CBF-AML组(395例),其中CBF-AML组患儿分为AML1-ETO亚组(154例)与CBFβ-MYH11亚组(35例),根据诱导方案非随机选择结果分为A组[FLAG-IDA(氟达拉滨+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134例]及B组[DAE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依托泊苷),55例],分析各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缓解率、复发率、病死率、分子遗传特征等临床资料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584例AML患儿中男346例、女238例,其中CBF-AML患儿共189例,男117例、女72例,诊断年龄为7.3(4.5,10.0)岁,初诊时白细胞计数为21.4(9.7,47.7)×109/L,CBF-AML患儿第1个疗程诱导治疗完全缓解率、复发率及病死率与非CBF-AML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1.0%(172/189)比78.0%(308/395),10.1%(19/189)比18.7%(74/395),13.2%(25/189)比25.6%(101/395),均P<0.05]。CBF-AML患儿中CBFβ-MYH11亚组与AML1-ETO亚组相比,初发白细胞计数≥50×109/L的比例更高,髓外浸润比例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5.7%(23/35)比14.9%(23/154),2.9%(1/35)比16.9%(26/154),均P<0.05],AML1-ETO亚组容易发生附加染色体异常(75/154),其中性染色体缺失最常见(53/154)。与B组相比,A组附加染色体异常及使用减瘤方案的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0.0%(67/134)比29.1%(16/55),34.3%(46/134)比18.2%(10/55),均P<0.05]。CBF-AML组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5年总生存率(OS)均优于非CBF-AML组[(77.0±6.4)%比(61.9±6.7)%,(83.7±9.0)%比(67.3±7.2)%,均P<0.05]。CBF-AML患儿中AML1-ETO亚组与CBFβ-MYH11亚组的E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ML1-ETO亚组患儿多因素分析显示第1次完全缓解率和初始白细胞计数高(≥50×109/L)均是影响EFS[HR=0.24,95%CI 0.07~0.85;HR=1.01,95%CI 1.00~1.02;均P<0.05]及OS[HR=0.24,95%CI 0.06~0.87;HR=1.01,95%CI 1.00~1.02;均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CBF-AML以AML1-ETO为主,有更高的髓外浸润,容易发生附加染色体异常,尤其是性染色体缺失,AML1-ETO与CBFβ-MYH11患儿预后相当。针对白细胞计数高及附加染色体异常患儿,选择诱导方案FLAG-IDA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结合因子类 白血病 髓样 多中心研究 儿童
原文传递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与免疫抑制剂减停反转重型地中海贫血移植后嵌合率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2
作者 廖建云 梁诗敏 +8 位作者 刘晓婷 陈佳奇 刘华颖 彭智勇 卜朝可 何兰 裴夫瑜 何岳林 李春富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157-162,共6页
目的探讨减停免疫抑制剂(IDR)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在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TM)移植后出现供受者细胞混合嵌合状态(MC)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本中心2009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78例移植后出现MC的患者分组。供者细胞在90%~95%和75%~89%的... 目的探讨减停免疫抑制剂(IDR)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在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TM)移植后出现供受者细胞混合嵌合状态(MC)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本中心2009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78例移植后出现MC的患者分组。供者细胞在90%~95%和75%~89%的分别定为MC1和MC2组。比较IDR组与DLI组在移植后不同时间(早期:≤90 d,中期:91 d~179 d,晚期:≥180 d)MC的纠正率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分析DLI组剂量及方法。结果DLI组MC纠正率高于IDR组;但DLI组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IDR组。发生在中期的MC1患者,DLI组GVHD发生率高于IDR组。IDR组内早、中、晚期DLI者,GVHD发生率分别为54%,29%和5%(P=0.001)。结论MC1无论发生哪期,建议先行逐渐减停免疫抑制剂。晚期发生的MC2患者建议直接DLI治疗。DLI治疗后GVHD与DLI应用时间相关,DLI越早越易发生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嵌合状态 移植物抗宿主病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减停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