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没有“欲望”的都市
1
作者 海青 《社会学家茶座》 2010年第3期7-12,共6页
看2008年的电影版《欲望都市》(SexandtheCity,以下简称SATC)时,没想到还有续集。感觉电影已经像蛇的脚趾甲,放弃了剧集最富特色的对性体验的描绘与调侃,一心一意让不惑之年的Carrie因爱之名结婚,结果只剩下大龄十艮嫁女用婚姻... 看2008年的电影版《欲望都市》(SexandtheCity,以下简称SATC)时,没想到还有续集。感觉电影已经像蛇的脚趾甲,放弃了剧集最富特色的对性体验的描绘与调侃,一心一意让不惑之年的Carrie因爱之名结婚,结果只剩下大龄十艮嫁女用婚姻套牢钻石王老五的攻略展示。故事讲到这份儿上,早让人“欲望”全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都市》 2008年 性体验 电影
下载PDF
关于“看见”与“看不见”
2
作者 赖毓芝 《美术大观》 2022年第9期144-146,共3页
艺术史学者以当世的眼光去“观看”文物时,一方面,突破了原有社会运作的文化格套,捕捉到物品试图传递的新的沟通讯息,进而探究由此产生的文化意义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难以避免的个人主观性和不完整性也决定了学者们会遇到“看不见”和... 艺术史学者以当世的眼光去“观看”文物时,一方面,突破了原有社会运作的文化格套,捕捉到物品试图传递的新的沟通讯息,进而探究由此产生的文化意义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难以避免的个人主观性和不完整性也决定了学者们会遇到“看不见”和“无法解读和分析的事物”。《物见》(赖毓芝总策划)一书通过对文物的整理,试图帮助读者建立“识图”的兴趣,“看见”物质间流动的讯息与对话,同时也期冀学者们的个人性的写作打破受文化制约而“看不见”的界线,希望读者可以看到物品本身蕴含的超越文本历史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制约 个人性 超越文本 不完整性 社会运作 讯息 艺术史
下载PDF
《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一八三三—一八九八)》的自我批判
3
作者 潘光哲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2年第4期93-106,共14页
一拙著《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一八三三—一八九八)》最初问世于2014年9月;翌年7月,再刷面世;2016年春,再刷本又告售罄;惟自知谬误甚众,惭愧至极,遂乃不再印制,庶免始终贻笑大方。然而,至今为止,分别得到美国王晴佳教授、韩国仁荷大学... 一拙著《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一八三三—一八九八)》最初问世于2014年9月;翌年7月,再刷面世;2016年春,再刷本又告售罄;惟自知谬误甚众,惭愧至极,遂乃不再印制,庶免始终贻笑大方。然而,至今为止,分别得到美国王晴佳教授、韩国仁荷大学车泰根教授与日本学习院大学小野泰教教授发表英、韩、日文书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史 自我批判 晚清士人 西学 三三
下载PDF
严复与清末民初中国士人的现代转向
4
作者 黄克武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共10页
清末民初以来中国人开始面对西方的冲击,努力追求国家的现代化。这个过程不但涉及模仿西法,也与中国士人自觉地结合中西、努力建立一套新的现代化方案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士人的思想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发展过程,自清朝中叶起,从魏源的《... 清末民初以来中国人开始面对西方的冲击,努力追求国家的现代化。这个过程不但涉及模仿西法,也与中国士人自觉地结合中西、努力建立一套新的现代化方案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士人的思想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发展过程,自清朝中叶起,从魏源的《皇朝经世文编》出版后,逐步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经世之学的传统,到清末民初时士人进一步以经世济民的关怀为基础,接引西学,促成了中国的现代转向。为了清楚地从思想史层面阐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吾人需要重新检视中国传统的思想预设及其接引西方思想、构思现代化方案的过程。本文围绕“科学”与“民主”两大主题,以严复等人的思想为例,从历史的连续性角度看待传统思想在中国现代转型中所发挥的作用,以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经世 梁启超 民主 科学 中国式现代化
原文传递
人文语义学:跨学科的人文学术实践
5
作者 张宝明 沈卫荣 +5 位作者 孙江 潘光哲 闵祥鹏 周程 王中江 褚金勇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65,177,178,共32页
当前,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已经成为学界广泛探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命题。为了践行新文科建设倡议,服务国家“三大体系”建设,打造“学术中国化”与“融会贯通”的特色学术领域,张宝明等学... 当前,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已经成为学界广泛探讨的重大理论与现实命题。为了践行新文科建设倡议,服务国家“三大体系”建设,打造“学术中国化”与“融会贯通”的特色学术领域,张宝明等学者联袂提出“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论题。人文语义学是以关键词为依托,以观念词为寻绎对象,阐释从概念到观念之起源、演绎、衍变之“史”的一门学问。它尝试打破近代以来学科固化的壁垒,关注语际书写中存在的“古今断裂”“中西误解”“圈层隔膜”等问题,通过探讨语义创生转义与思想启蒙、文明对话、社会转型、文化变迁之间的互动关系,服务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中外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以及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建构。为此,河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于近日举办“人文语义学交叉学科建设”圆桌论坛,与会学者围绕人文社科研究领域中的关键概念梳理进行学科性思考,开展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学术对话,以期以“人文语义学”的视野聚焦现实问题,建构重大理论,凝练学科特色,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三大体系”探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科研究 人文学术 人文社会科学 中华优秀文化 学术体系 语义学 思想启蒙 学术对话
原文传递
清代边疆的吏治——以科布多为例
6
作者 赖惠敏 《法律史译评》 2017年第2期166-190,共25页
前言清代,科布多位于喀尔喀蒙古的西部,靠近新疆。由科城四通八达,有驿道直达乌里雅苏台城,位于新疆与乌里雅苏台间的交通大道之上,故各族商人多在此经商。乾隆二十七年(1762)十月十五日奉上谕:“赴科布多贸易之汉民等络绎不绝。今伊犁... 前言清代,科布多位于喀尔喀蒙古的西部,靠近新疆。由科城四通八达,有驿道直达乌里雅苏台城,位于新疆与乌里雅苏台间的交通大道之上,故各族商人多在此经商。乾隆二十七年(1762)十月十五日奉上谕:“赴科布多贸易之汉民等络绎不绝。今伊犁等处因人聚繁多,俱建造城堡。若在科布多兴建一城,安置伊等,甚属有益,且亦便于管理。科布多旧城基址,地势卑湿,不便安置。着传谕扎拉丰阿,于伊现在安营之处附近,择一高燥之地,派彼处屯田之绿营兵丁,从容建城。兴建此城,不宜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城 科城 新疆 乌里雅苏台 旧城 喀尔喀 绿营 兵丁
原文传递
词汇、战争与东亚的国族边界:“中国本部”概念的起源与变迁 被引量:8
7
作者 黄克武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47,共12页
"中国本部"一词是从西文的"China Proper"翻译而来,指中国固有的领土,本部之外的地区则是边疆,包括满蒙疆藏等地。此一词汇的讨论要放在中国从华夷秩序到现代国际政治、国家边界的历史过程中来观察。"中国本部... "中国本部"一词是从西文的"China Proper"翻译而来,指中国固有的领土,本部之外的地区则是边疆,包括满蒙疆藏等地。此一词汇的讨论要放在中国从华夷秩序到现代国际政治、国家边界的历史过程中来观察。"中国本部"一词原为西方作家为了解清帝国而发明的词汇,用来说明华夷秩序下本土(或所谓十八省)、藩部与四夷;此一西文经翻译传到日本。近代以后,在中国现代国家形成之际,日人为解释中华帝国疆域并合法化本身疆域扩展而运用此一词语。清末之时此一词语又传入中国,而影响国人对"中国"范围的认定。1930年代"中华民族"的意识在日人侵略下日益增强,开始有学者批评日人的语汇与观点执意凸显中国本部与边疆之分别,又进而引发顾颉刚与费孝通有关"中华民族是一个"的争议。本文描写此一词汇与相关辩论的起源、演变与衰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部 边疆 华夷秩序 顾颉刚 费孝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