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理大學附屬參考館藏甲骨文字》補釋
1
作者 陳逸文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20年第1期-,共23页
一、前言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參考館(以下簡稱天理參考館)位於日本奈良縣天理市,是天理大學的附屬單位,收藏由世界各地搜集而來的民俗、文化、考古、美術等資料。天理參考館收藏甲骨近千版,以數量來看排名日本第三,於1987年將館内甲骨整理... 一、前言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參考館(以下簡稱天理參考館)位於日本奈良縣天理市,是天理大學的附屬單位,收藏由世界各地搜集而來的民俗、文化、考古、美術等資料。天理參考館收藏甲骨近千版,以數量來看排名日本第三,於1987年將館内甲骨整理出版"《ひとものこころ》第1期第5卷甲骨文字"一書(中文學界一般稱此書爲《天理大學附屬參考館藏甲骨文字》,以下簡稱《天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字 日本奈良 大學 整理出版 天理 民俗 收藏 考古
下载PDF
两岸当代戏曲创作之比较研究——以《十八罗汉图》与《丝路长城》、《乱红》与《桃花扇》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汀若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72-83,共12页
《十八罗汉图》《丝路长城》《乱红》《桃花扇》为2015年于台北上演的四个当代戏曲剧目,它们恰好可以代表两岸的新编戏、实验戏、传统戏三类当代戏曲样式。本文从编剧、表演、音乐舞蹈、舞台美术、服装造型、导演六个方面对比分析两岸... 《十八罗汉图》《丝路长城》《乱红》《桃花扇》为2015年于台北上演的四个当代戏曲剧目,它们恰好可以代表两岸的新编戏、实验戏、传统戏三类当代戏曲样式。本文从编剧、表演、音乐舞蹈、舞台美术、服装造型、导演六个方面对比分析两岸当代戏曲创作之异同,认识两岸当代戏曲创作的具体特征,能为两岸戏曲的发展现状提供互视与反省的机会,也为两岸戏曲的长远发展带来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戏曲 《十八罗汉图》 《丝路长城》 《乱红》 《桃花扇》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电影剧本创作解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汀若 《文化艺术研究》 2015年第3期76-87,共12页
结合编剧理论和个人的创作经验,文章提出了一套可操作的电影剧本创作流程:创作动机→媒介研究→建构人物关系、设计人物小传→设置情节、安排结构→拟定大纲、撰写初稿→实时矫正大纲、完善剧本→剧本定稿、登记作品著作权→推广剧本。... 结合编剧理论和个人的创作经验,文章提出了一套可操作的电影剧本创作流程:创作动机→媒介研究→建构人物关系、设计人物小传→设置情节、安排结构→拟定大纲、撰写初稿→实时矫正大纲、完善剧本→剧本定稿、登记作品著作权→推广剧本。这套方法论对编剧初学者而言具有启发意义,也能引发互联网时代下对传统电影编剧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剧本 编剧 创作 媒介研究 互联网思维
下载PDF
跨媒介摄影之美学探究——从伽达默尔与姚斯的理论切入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宝仪 王汀若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4-30,111,共8页
以伽达默尔的'游戏互动理论'和姚斯为代表的'接受美学理论'为框架,检视跨媒介摄影的美学面貌,以解决当下层出不穷却又难以解读的跨媒介摄影热潮。文章先从摄影的美学历史流变切入,然后以游戏理论检视跨媒介摄影的自我呈... 以伽达默尔的'游戏互动理论'和姚斯为代表的'接受美学理论'为框架,检视跨媒介摄影的美学面貌,以解决当下层出不穷却又难以解读的跨媒介摄影热潮。文章先从摄影的美学历史流变切入,然后以游戏理论检视跨媒介摄影的自我呈现,以接受美学(特别是姚斯的'审美三段论')探讨审美重心的转移,最后提出成功的跨媒介摄影离不开日常生活美学,切勿曲高和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摄影 摄影美学 游戏理论 接受美学
下载PDF
华语戏剧内循环:两岸戏剧交流研究述论
5
作者 王汀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0-147,共8页
两岸戏剧交流源远流长。中国台湾被日据前,两岸戏剧交流主要表征为“内地—台湾”的文化迁徙过程。中国台湾日据时期,两岸虽然政治隔绝,但戏剧交流并未中断,被殖民的语境反而更加激发了中国台湾同胞的文化与身份认同。1945—1949年,两... 两岸戏剧交流源远流长。中国台湾被日据前,两岸戏剧交流主要表征为“内地—台湾”的文化迁徙过程。中国台湾日据时期,两岸虽然政治隔绝,但戏剧交流并未中断,被殖民的语境反而更加激发了中国台湾同胞的文化与身份认同。1945—1949年,两岸戏剧交流主要表征为“去日本化”“再中国化”的文化重建过程。1950—1978年,两岸戏剧看似并无直接往来,但通过中国香港中转,内地“戏改”新作对港台戏曲、电影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它们穿越政治火线,达成了文艺与政治、商业三者间的协同。1979—1987年,两岸政策逐渐松绑,民间力量显示了两岸戏剧脐带相连的强大生命力和桴鼓相应的迫切愿望。1988年以来,两岸戏剧交流如繁花过境,但也仍存在一些阻碍,我们需借镜两岸戏剧交流历史,互补其短地从文化融汇走向产业协作,再到制度创新。梳理两岸戏剧交流史,可以启示我们超越政治视阈,采用同文化圈内循环的模式书写华语戏剧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 戏剧交流 研究述论 华语戏剧 内循环
下载PDF
關百益《殷墟文字存真》解題
6
作者 松丸道雄 陳逸文(译) 《甲骨文与殷商史》 2022年第1期453-456,共4页
河南民族博物館(1929年5月—1930年4月,何日章院長)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曾在安陽殷墟的不同地點進行過兩次發掘工作(1929年10月後約兩個月,以及1930年2月20日至3月9日),論文標題之書是將河南民族博物館這兩次發掘所得的三千數百... 河南民族博物館(1929年5月—1930年4月,何日章院長)與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曾在安陽殷墟的不同地點進行過兩次發掘工作(1929年10月後約兩個月,以及1930年2月20日至3月9日),論文標題之書是將河南民族博物館這兩次發掘所得的三千數百片甲骨(陳夢家《殷虚卜辭綜述》,1956年,655頁記共3656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墟 中央研究院 卜辭 文字存真 綜述 何日章 陳夢家 博物
下载PDF
沉重叙事与轻逸美学——论萧红小说《牛车上》的叙事风格
7
作者 彭若愚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22期108-109,共2页
在萧红的小说《牛车上》中,作者活用了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交织以及第一人称外叙述视角和内叙述视角的穿插,使小说行文松弛散淡,呈露出似意有所指又似漫无目的的发展趋向。同时,她在小说的字斟句酌上也并未用“直呼”式的手法以痛写痛... 在萧红的小说《牛车上》中,作者活用了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的交织以及第一人称外叙述视角和内叙述视角的穿插,使小说行文松弛散淡,呈露出似意有所指又似漫无目的的发展趋向。同时,她在小说的字斟句酌上也并未用“直呼”式的手法以痛写痛,顿挫沉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视角 儿童视角 成人视角 轻逸 叙事风格 第一人称 萧红小说 顿挫
下载PDF
明茅暎評點《牡丹亭》析論
8
作者 羅麗容 《人文中国学报》 2019年第2期-,共43页
從茅暎評點《牡丹亭》出發,可總結出八項內涵:(一)印象批評;(二)對湯氏主情之說之評點;(三)對湯氏寫作技巧之批評;(四)對臧懋循改本之批評;(五)對湯劇與元雜劇關係之評點;(六)對明代流行語"當行"、"本色"之觀點;(七... 從茅暎評點《牡丹亭》出發,可總結出八項內涵:(一)印象批評;(二)對湯氏主情之說之評點;(三)對湯氏寫作技巧之批評;(四)對臧懋循改本之批評;(五)對湯劇與元雜劇關係之評點;(六)對明代流行語"當行"、"本色"之觀點;(七)對湯劇與唐詩、宋詞之關係之評點;(八)雜評等。將茅暎評點與其同時代之曲家作比較,亦可發現當代曲家大多以"場上演出"之角度著眼,而茅暎則從"案頭欣賞"之觀點出發,所以產生了不同的結論。茅暎之評點觀在明代並非普遍,然就湯顯祖所主張"文以神、色、意、趣爲主"之立場而言,茅暎無愧爲湯氏之知音。而茅暎以案頭文字爲觀點之批評,雖非當代主流,然若從文學史角度看,絕對可與唐詩、宋詞所形成之韻文史相銜接,而成爲文學史在明代韻文中與唐詩宋詞相銜接之關鍵,從而擴大明代文學史之討論範圍;就此點而論,茅暎之評點《牡丹亭》居功厥偉,亦爲其評點中,意義非凡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暎 《牡丹亭》評點 茅暎評《繪圖牡丹亭》 臧懋循評點《牡丹亭》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电影业发展刍议:香港电影联姻广东南方影视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汀若 张宝仪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1-166,共6页
广东佛山南方影视中心建设不能仅站在佛山或广东的立场规划前景,要考虑到香港电影的区位优势及其对南方影视中心发展的积极因素。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视域下,发挥“香港电影+广东南方影视中心”的耦合效应,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 广东佛山南方影视中心建设不能仅站在佛山或广东的立场规划前景,要考虑到香港电影的区位优势及其对南方影视中心发展的积极因素。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视域下,发挥“香港电影+广东南方影视中心”的耦合效应,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优势,在大湾区共同体的框架下,从“前端-中端-后端”全产业链谋划大湾区电影产业的发展。这既能为低潮期的香港电影寻求出路,也能给正在建设的南方影视中心提供独有的支撑,打造缺失已久的南方影视高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影视中心 香港电影 粤港澳大湾区 电影产业
原文传递
从认知冲突看《群英会蒋干中计》的人物形象
10
作者 李家人 《七彩语文(高中新语文学习)》 2017年第6期71-73,共3页
《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有多篇选段被选入了不同时期的语文教材。沪版语文教材高一年级上册选段《群英会蒋干中计》(以下简称课文),具有矛盾冲突激烈、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描写丰富等特点,是《三国演义》中的精华... 《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地位,有多篇选段被选入了不同时期的语文教材。沪版语文教材高一年级上册选段《群英会蒋干中计》(以下简称课文),具有矛盾冲突激烈、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描写丰富等特点,是《三国演义》中的精华段落之一。早在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初级中学语文课本,就将这一段选进了第二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 高一年级 初级中学 语文 出版社 文学 教材
原文传递
《连城诀》小说场景的空间诗学
11
作者 杨敏夷 《华文文学评论》 2019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本文以金庸的长篇武侠小说《连城诀》作为研究文本,借由小说中的特定空间场所,例如:作为最初祥和宁静、心灵归属、"家宅"象征的湖南西部沅陵南郊的麻溪铺乡下的三间小小瓦屋,后由一部连城剑法的牵扯,导致屋毁、人亡,成为同门... 本文以金庸的长篇武侠小说《连城诀》作为研究文本,借由小说中的特定空间场所,例如:作为最初祥和宁静、心灵归属、"家宅"象征的湖南西部沅陵南郊的麻溪铺乡下的三间小小瓦屋,后由一部连城剑法的牵扯,导致屋毁、人亡,成为同门挖掘宝藏、自相残杀的场所。其中,被人性贪婪黑暗面毁灭的"家宅",不单只是主人翁狄云、戚芳眼前故乡湘西家宅的破坏,更是其心灵世界的崩塌与毁坏。其后,藏边雪谷,大雪封闭的雪山,形同一个密闭空间,引发一连串人吃尸体,甚至更进一步想要吞噬活人的可怖,小说家借由一个密闭场所衍生的绝望感,引出人性至恶如同禽兽一般的生存本能。小说里,活埋凌霜华的棺材、囚禁丁典与狄云分明可逃却不愿逃的监狱牢房、藏匿尸体的床底下与神桌底下、砌墙藏尸,与最后真相大白、宝藏现形的佛像肚子。凡此种种,小说场景的空间,莫不存在著诸多隐喻与象征。而小说最终结局的空间,指向藏边雪谷的山洞,因着小空心菜的真、狄云的善良、水笙的美,一个全新的"家宅"空间再度完美成形,替代原本已然崩坏的湘西家宅,成为延续生命与后代的另一个心灵归属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连城诀》 狄云 空间诗学 巴什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