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山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其构造应力场空间变化 被引量:42
1
作者 罗艳 赵里 +1 位作者 曾祥方 高原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8-550,共13页
利用近震波形拟合方法获得2013年芦山Ms7.0地震序列共37个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及其深度(3.4≤Mw≤5.1).大部分地震震源机制以逆冲为主,有个别走滑型地震.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10-20 km范围.在稳定可靠的震源机制解基础上,用阻尼线性逆推法... 利用近震波形拟合方法获得2013年芦山Ms7.0地震序列共37个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及其深度(3.4≤Mw≤5.1).大部分地震震源机制以逆冲为主,有个别走滑型地震.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10-20 km范围.在稳定可靠的震源机制解基础上,用阻尼线性逆推法,划分不同间距网格,分别计算研究区平均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芦山及其周边地区的应力状态以挤压为主,应力性质主要为逆冲型,但局部地区出现走滑应力性质,最大主应力方向主体呈NW-SE,不同深度的构造应力性质和方向在局部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对比分析汶川地震震源区一带的构造应力场,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除北西向小鱼洞破裂带外(最大主压应力和最小主压应力近水平,应力性质以走滑为主),其应力状态基本一致,以挤压为主,应力性质主要是逆冲型,有少量走滑型,最大主应力方向与龙门山构造带近垂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余震序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