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诗中转喻接续性与意象产生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简政珍 《文学与文化》 2016年第3期99-107,共9页
雅克慎曾经在其著名的"语言双极"的论述中,谈到一般人在诗作的诗学探讨上,大都忽视转喻的功能。受到雅克慎如此的感叹与启发,本文拟以转喻的接续性探讨诗意象的产生。本文将探讨时间接续性中词语展延所产生的意象,意象叙述的... 雅克慎曾经在其著名的"语言双极"的论述中,谈到一般人在诗作的诗学探讨上,大都忽视转喻的功能。受到雅克慎如此的感叹与启发,本文拟以转喻的接续性探讨诗意象的产生。本文将探讨时间接续性中词语展延所产生的意象,意象叙述的环炼,空间接续性的意象,时间性与空间性交互活动的意象,随机接续性的意象,语意蔓延所延生的意象。雅克慎说:诗学运用上对于转喻的忽视,呼应了心理学接续失错的现象。本文算是对于雅氏如此感叹的一种尝试性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克慎 接续性 意象环炼 语意蔓延 接续失错
下载PDF
门坎上的视野--当代大陆社会批评的影像叙述 被引量:1
2
作者 简政珍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2-90,共9页
大陆电影90年代之后社会批评的影像叙述,最值得注意的是"反讽的双重迭影"与"多重视点的流转与逆转",有如门坎上的双重视野。正如玛莉·安·高斯(Mary Ann Caws)在她的《文本中的眼睛》(The Eyeinthe Text)... 大陆电影90年代之后社会批评的影像叙述,最值得注意的是"反讽的双重迭影"与"多重视点的流转与逆转",有如门坎上的双重视野。正如玛莉·安·高斯(Mary Ann Caws)在她的《文本中的眼睛》(The Eyeinthe Text)所说的,借由"通过地点"与通道的着迷,在门坎上的影像叙述中,编导或是观众可以往门内看,也可以往门外看;有时眼睛的余光甚至可以同时看到门内与门外的双重影像。因此,文本"没有那么稳定,但是更能面对变化"。另外,当编导或是观众跨越门坎的进出,也让人的视野开展另一个天地。本文还将论述",门坎上的视野"所牵涉的语言的逆转,或是符征与符旨的背离等现象,大都与影片中人物以及影片本身的存有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坎上的视野 语言逆转 双重视野 不相称的美学
下载PDF
诗无意象的可能性? 被引量:1
3
作者 简政珍 《文学与文化》 2012年第3期48-58,共11页
本文第一部分说明诗不假言说,而趋于沉默。意象显现(show)而非明言(tell),因而语言充满稠密度,进而拓展读者的想象空间。诗不只是现实的反映,而更是积极的反映。但反映并非言说与呼喊,因为诗不是陈情书,也非口号。诗人的职责在陈述(desc... 本文第一部分说明诗不假言说,而趋于沉默。意象显现(show)而非明言(tell),因而语言充满稠密度,进而拓展读者的想象空间。诗不只是现实的反映,而更是积极的反映。但反映并非言说与呼喊,因为诗不是陈情书,也非口号。诗人的职责在陈述(describe),而非开药方(prescribe)。论文进一步说明意象不是理念的化身,书写者或是哲学家不仅无法将意象套入理念的框架,意象且经常从既有的理念中逸走。意象能使抽象的理念具象化,因而使书写有了生命的轮廓,不论中西传统,诗因为书写意象,因而也书写了诗性的存有。本文第二部分以台湾《吹鼓吹诗论坛》的"无意象诗"专辑为例,指出形象也可能是意象,意象的根源不一定是形体,标题是文本重要的一部分,虽然诗行中没有意象但题目的意象也已经自我解构所谓的"无意象诗"。本文的结论是,大多数的无意象诗诗质匮缺,诗质较为浓密的"无意象诗"经常寄居于"意象的幻影"里。有些诗擅长谈玄说理,但去除意象的哲思,和哲学相比,其深度总让人另有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无意象诗 “意象的幻影” 海德格 德希达
下载PDF
现代诗分行与思绪、转喻的对应关系——以汪启疆的诗集《季节》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简政珍 《诗探索》 2016年第5期85-94,共10页
现代诗从传统诗既有的道路走向未来,当然有不同的远景。最重要的远景,就是摆脱形式的桎梏,获得心灵的解放。现代诗之所以“现代”,就是心灵的自由。思绪自在地流转取代了押韵、每行固定字数的要求。有趣的是,当我们说从固定形式解... 现代诗从传统诗既有的道路走向未来,当然有不同的远景。最重要的远景,就是摆脱形式的桎梏,获得心灵的解放。现代诗之所以“现代”,就是心灵的自由。思绪自在地流转取代了押韵、每行固定字数的要求。有趣的是,当我们说从固定形式解放时,诗行的重点已经不是新形式的探讨,因为现代诗没有固定形式是心灵自由最重要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 《季节》 对应关系 思绪 心灵自由 诗集 转喻 “现代”
原文传递
转喻与抽象具象化 被引量:4
5
作者 简政珍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9,共9页
本文尝试藉由转喻、意象叙述、抽象具象化的交互关系,论证当代诗中意象叙述与转喻是一体的两面。当代诗的转喻可能用于"替代",可能以"片断与细节"呈现,可能是"延迟指涉"(deferred reference)与"述... 本文尝试藉由转喻、意象叙述、抽象具象化的交互关系,论证当代诗中意象叙述与转喻是一体的两面。当代诗的转喻可能用于"替代",可能以"片断与细节"呈现,可能是"延迟指涉"(deferred reference)与"述词转移"(predicate transfer)的型态,最值得注意的是:转喻来自于接续或是比邻。另一方面,意象叙述将抽象具象化。抽象得于具象化,应归诸文字或是意象接续的结果。时间性的接续促成叙述的展延,空间性的接续则是意象的比邻。接续与比邻事实上是转喻的投影。进一步论证,意象叙述可能就是转喻的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喻 抽象具象化 意象叙述 比邻 叙述的逸轨
原文传递
“第三种观众”与华语“传统写实”的影像叙述
6
作者 简政珍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5-140,共6页
本文将以"第三种观众"讨论表象叙述"传统",影像却蕴含思维深度的电影。本文进而经由"传统叙述",重新审视所谓的"写实"。当代不少"写实"影片非常动人,而所谓"写实",实际上... 本文将以"第三种观众"讨论表象叙述"传统",影像却蕴含思维深度的电影。本文进而经由"传统叙述",重新审视所谓的"写实"。当代不少"写实"影片非常动人,而所谓"写实",实际上蕴藏了极现代与后现代的思维,但套用文化论述的学者经常视而不见。总之,文化论述可以增加思维的广度,但套用理论的论述,也经常忽视影像应有的感动力与生命力。这也是"第三种观众"存在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实 影像 传统 观众 华语 思维深度 积极意义 后现代
原文传递
论现代诗的“抽象的具象化”
7
作者 简政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38,共11页
抽象用语在现代诗里面临尴尬的处境。有些诗人习惯以抽象用语"言说"或是说理,让现代诗发出陈腐的霉味。现代诗强调意象思维。意象显现物象的轮廓,而不谈玄说理。意象让读者运用想象力自行体会,而非作者意志力的牵引。但是抽... 抽象用语在现代诗里面临尴尬的处境。有些诗人习惯以抽象用语"言说"或是说理,让现代诗发出陈腐的霉味。现代诗强调意象思维。意象显现物象的轮廓,而不谈玄说理。意象让读者运用想象力自行体会,而非作者意志力的牵引。但是抽象用语细致的使用,并不尽然是说理的同位语。抽象与具象的结合使诗作富于哲学的纵深。优秀诗人能让抽象具象化,能让情感与意识的用语散发类似实象的逼真感。有些诗作甚至能使抽象意念比物象更具象。本文的重点在于探讨抽象如何具象化,如何使抽象避开说教与情绪化的陷阱,而展现其为人忽视的美学堂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现代诗 “抽象的具象化”
原文传递
从现代诗的意象看“诗人所为何事”
8
作者 简政珍 《诗探索》 2014年第7期4-18,共15页
“诗人所为何事”的诗观 西方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兴起有其美学上的意义。相对于先前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语言适度放松,不再拘泥于英雄对仗体。思维从抽象拟人化中转型,让想象更自然,语言更有亲和力。以英国文学为例,华兹华斯(Willi... “诗人所为何事”的诗观 西方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兴起有其美学上的意义。相对于先前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语言适度放松,不再拘泥于英雄对仗体。思维从抽象拟人化中转型,让想象更自然,语言更有亲和力。以英国文学为例,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与柯立奇(Samuel Taylor Coleridge)两人共同书写的《(抒情歌谣)序》呼吁诗要用一般人使用的语言。诗要平民化,而不是贵族阶级的专利品。诗是情感与想象力的发挥,而非自陷于形式对仗的泥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 现代诗 意象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19世纪 18世纪 英国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