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终极产权与公司价值--对中国上市公司激励与壁垒效应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孟晖 沈中华 余怒涛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09年第1期62-68,共7页
在终极产权的框架下,通过对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样本的研究,文章检验了公司大股东的激励效应与壁垒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适当集中,一方面具有提高公司价值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控制权超过现金流权,二者发生偏离,... 在终极产权的框架下,通过对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样本的研究,文章检验了公司大股东的激励效应与壁垒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大股东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适当集中,一方面具有提高公司价值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控制权超过现金流权,二者发生偏离,公司的价值下降。对国有公司而言,其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偏离对价值并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家族公司而言,现金流权与控制权的偏离却与价值显著负相关,二者的偏离程度越大,公司的价值就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产权 激励效应 壁垒效应 公司价值
下载PDF
TobitⅡ模型在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决策中的应用
2
作者 刘孟晖 沈中华 《商场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388-389,共2页
本文介绍了TobitⅡ模型,并利用中国A股市场数据,对传统OLS估计与TobitⅡ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OLS估计方法不能解决选择偏差问题,其结果的可靠性值得商榷;TobitⅡ模型方法则对选择偏差进行了调整,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关键词 TobitⅡ模型 选择偏差 现金股利
下载PDF
发展两岸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分
3
作者 沈中华 谢明辉 沈大白 《发展研究》 2011年第9期25-29,共5页
全球金融海啸过后,国际三大信评(S&P、Moody’s、Fitch)的公信力备受各界质疑。为提升市场竞争,强化公信力,欧盟陆续成立约10间信用评等的信评公司不仅对金融产业有所帮助,更协助一般产业建立客观评估风险的标准,即为重要的基础建... 全球金融海啸过后,国际三大信评(S&P、Moody’s、Fitch)的公信力备受各界质疑。为提升市场竞争,强化公信力,欧盟陆续成立约10间信用评等的信评公司不仅对金融产业有所帮助,更协助一般产业建立客观评估风险的标准,即为重要的基础建设。故致力于相关事业发展与技术研发,短期或许未见收益,但长期对整体经济的帮助则是相当可期。中国大陆虽已有许多信用评级公司,并努力争取国际发言权,但申请国际NRSRO仍被拒绝,原因之一是评级技术与国际仍有一段距离。台湾过去累积许多相关经验,应可加以互补,共同努力在国际上有所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两岸合作 风险模型
下载PDF
股指期货推出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高频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2
4
作者 张孝岩 沈中华 《投资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2-122,共11页
本文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高频数据,研究了股指期货推出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指期货合约交割日,总体上不存在到期日效应;在中长期,股指期货推出则确实增加了现货市场的波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在减小。另... 本文利用沪深300股指期货的高频数据,研究了股指期货推出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股指期货合约交割日,总体上不存在到期日效应;在中长期,股指期货推出则确实增加了现货市场的波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在减小。另外,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波动起到引导作用,其冲击持续的时间更长、强度更大。本文政策含义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股指期货开始平稳有效运行,对现货市场起到重要引导和价格发现的作用,但由于股指期货的高投机性,加强对其监管仍然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指期货 股票市场 波动性 到期日效应
原文传递
评级市场竞争与评级品质——基于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数据 被引量:1
5
作者 沈中华 管超 黄玉丽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83,188-189,共12页
以2007—2014年中国各层次商业银行主体信用评级为研究对象,探讨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以及评级市场竞争对评级品质的影响,验证"利益冲突"和"声誉机制"两个评级竞争假说,进一步探讨在评级市场竞争环境下,我国... 以2007—2014年中国各层次商业银行主体信用评级为研究对象,探讨商业银行信用评级的决定因素以及评级市场竞争对评级品质的影响,验证"利益冲突"和"声誉机制"两个评级竞争假说,进一步探讨在评级市场竞争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是否存在"评级选购"现象,检验被评方行为对评级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主体信用评级主要由CAMELS体系和公司治理因素共同决定,而宏观区位因素和审计信息可靠性也对评级影响较大;当联合资信面对本国其他评级竞争者或国际竞争者时,并不会给予被评方更佳的评级等级,支持"声誉机制"假说;银行整体的"评级选购"并不显著,但也可能是样本未覆盖评级选购现象出现较多的2015年数据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商业银行 利益冲突 声誉机制 评级选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