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与台湾魔神仔传说与故事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林美容 李家恺 《闽台文化交流》 2012年第4期12-27,共16页
一、前言 在台湾民间.每当发生离奇的失踪、迷路事件时.人们常常会联想到魔神仔(mo-shin-a)。魔神仔把人“牵走”的传说在台湾民间流传广泛而长久,即便至今依然时有耳闻。截至目前为止,我在台湾已经采访了两百多则与魔神仔有关... 一、前言 在台湾民间.每当发生离奇的失踪、迷路事件时.人们常常会联想到魔神仔(mo-shin-a)。魔神仔把人“牵走”的传说在台湾民间流传广泛而长久,即便至今依然时有耳闻。截至目前为止,我在台湾已经采访了两百多则与魔神仔有关的传说与故事,亦搜集了相当数量之文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省 传说 故事 福建 文献资料 民间
下载PDF
田兆元、林美容对话:文化圈与信仰谱系--海峡两岸民间信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田兆元 林美容 游红霞 《民间文化论坛》 2017年第4期80-84,共5页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承办"海洋民俗文化研究"暑期学校授课期间,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与台湾慈济大学林美容教授就"海峡两岸民间信仰的比较"问题进行了学术对谈。林美容老师就文化圈问题,田兆元...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承办"海洋民俗文化研究"暑期学校授课期间,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与台湾慈济大学林美容教授就"海峡两岸民间信仰的比较"问题进行了学术对谈。林美容老师就文化圈问题,田兆元老师就信仰谱系问题,讨论了两岸民间信仰研究的路径。现整理分享给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海峡两岸 文化圈 美容 谱系 华东师范大学 对话 民俗文化研究
下载PDF
宗教的两个型态:“连续”与“断裂”——以儒教与基督宗教为主的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林安梧 《宗教与哲学》 2013年第1期279-295,共17页
本文采用宗教文化类型学的对比方法,经由一整体的概括,展开论述。首先检讨了中华文化的儒教传统与宗法国家,及其所涉之权力、符号与象征诸层次,与一政治社会共同体其权威的确认、权力的独占、神祇的安排与仪式的置定等息息相关。再者,... 本文采用宗教文化类型学的对比方法,经由一整体的概括,展开论述。首先检讨了中华文化的儒教传统与宗法国家,及其所涉之权力、符号与象征诸层次,与一政治社会共同体其权威的确认、权力的独占、神祇的安排与仪式的置定等息息相关。再者,经由一对比的方式指出在"言说的论定"下,其相应的是一绝对的一神论,是一"断裂型的理性",而这与征战、权力、语言、命令、执著性、对象化、理性、约制、绝对、专制、共相等观念有其内在的亲近性。在"气的感通"下,其相应的是一万有在道论,是一"连续型的理性",而这与和平、仁爱、情气、感通、无执著性、互为主体化、道理、调节、和谐、根源、整体等观念有其内在的亲近性。经由以上这些了解,我们清楚地彰显宗教的两个型态:连续的、断裂的,前者是一"因道以立教"的传统,后者则是一"立教以宣道"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国家 宗教 理性 连续 断裂
下载PDF
方法与本体: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些反省与思考——从我的“学思历程”说开去
4
作者 林安梧 《当代儒学》 2014年第2期204-234,共31页
一、我是如何走向中国哲学研究之途的我之走向哲学研究,当然是因为我有兴趣,1972年我进入台中一中求学,当时的国文老师杨德英女士(也就是蔡仁厚先生的夫人)教授我们"国文"与中国文化基本教材。高一的"国文"课,杨老师教《论语》,... 一、我是如何走向中国哲学研究之途的我之走向哲学研究,当然是因为我有兴趣,1972年我进入台中一中求学,当时的国文老师杨德英女士(也就是蔡仁厚先生的夫人)教授我们"国文"与中国文化基本教材。高一的"国文"课,杨老师教《论语》,令我格外感动。她散发出文化的气息,那传统的深韵总在课堂上流动。她解《论语》,格外的明白。明白并不只是生活化而已,而是通过合适的概念性用语,后来,我才知道这合适的用语是她与蔡仁厚老师一起学习的,而这些用语最主要是来自牟宗三先生。就在这样的因缘下,牟宗三先生的新儒学开启了我对中国文化学习的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研究 中国文化 学思 反省 本体 《论语》 文化学习 牟宗三
下载PDF
“内圣”、“外王”之辩:一个“后新儒学”的反思 被引量:9
5
作者 林安梧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5,共8页
本论文旨在针对"内圣"与"外王"这组概念,对比于"新儒学"与"后新儒学",做一总的回顾与思考。当代新儒家不同于以往儒家的"内圣"直通"外王"之道,改而强调由"内圣"... 本论文旨在针对"内圣"与"外王"这组概念,对比于"新儒学"与"后新儒学",做一总的回顾与思考。当代新儒家不同于以往儒家的"内圣"直通"外王"之道,改而强调由"内圣"开出"新外王",特别经过一"良知的自我坎陷"以开出"知性主体",并以此而开出现代化的民主、科学。我则以为应该有一大进展,这是经由"新外王"的学习,进而启其"内圣",有一新内圣之发展可能。这些论题将涉及于"方法论之本质主义"与"方法论之约定主义"的差异;另外,也涉及于"历史的发生次序"、"理论的逻辑次序"、"实践的学习次序"三者的差异。本文首先溯及于1990年代以来所引发的思考,对比地呈现出"后新儒学"与"新儒学"的总体异同。再者,指出第三波的儒学革命主张的是"民主宪政,公义为主"、"多元而一统",此不同于往昔第一波之"宗法封建,人伦为亲"的"大一统",也不同于第二波之"帝皇专制,忠君为上"的"大统一"。在此新局下,当有一崭新之思考也。吾人以为,儒学该从"道德的形而上学"转为"道德的人间学",由"心性修养"转而强调"社会正义",在重视"君子"之前,更得重视"公民"这概念。这已经不是如何从"内圣"开出"新外王"的思考,而是如何在"新外王"的学习过程里调理出"内圣",并由此"新内圣"再调理于"新外王"之中。"内圣"与"外王"是交与为体用的,这种"两端而一致"的船山式思考,正是后新儒学思考的特点之一。梳理传统,面对"血缘性纵贯轴"三纲之限制,解开此中所涵之"道的错置",经由"公民"与"君子"之对比与厘清,朝向"公民社会"之建立。从"内圣─外王"到由"外王─内圣"的结构性转换,是伴随着儒学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而开启的,这是儒学不得不要有的转化与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一统 本质主义 约定主义 道的错置 公民社会 君子 两端而一致 船山 身心一如
下载PDF
《传习录》与阳明学 被引量:2
6
作者 林安梧 Zhao Zhigang 《孔学堂》 2015年第2期62-70,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共23页
本文旨在对于王阳明的《传习录》作一概括式之导读,并从中透显"传习"在圣学传衍中的重要意义。首先,多方引证,点出"传习"之义,从中揭示生命的三个维度及其所透显的儒学方向。再者,就阳明的生命历程,深化其实存体验... 本文旨在对于王阳明的《传习录》作一概括式之导读,并从中透显"传习"在圣学传衍中的重要意义。首先,多方引证,点出"传习"之义,从中揭示生命的三个维度及其所透显的儒学方向。再者,就阳明的生命历程,深化其实存体验,说其成学之变迁。进而,在此变迁过程中,确立其心学体系: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为总纲,"心即理"为体,"知行合一"为用,即用显体,承体达用,体用不二。最后,则引阳明的"咏良知诗"作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 致良知 知行合一 体用
下载PDF
“继绝学,开太平”--祝贺《关学文库》出版发行
7
作者 林安梧 《唐都学刊》 2016年第3期62-63,共2页
由张岂之先生领头,刘学智、方光华总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刊印的《关学文库》出版发行了;这真是一件超大的喜事。说“超“,他远远超迈前人对于关学纂集的成绩,他涵盖了四十种、四十七册,约二千三百余万字。说“大”,他果真如关学... 由张岂之先生领头,刘学智、方光华总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刊印的《关学文库》出版发行了;这真是一件超大的喜事。说“超“,他远远超迈前人对于关学纂集的成绩,他涵盖了四十种、四十七册,约二千三百余万字。说“大”,他果真如关学的开山祖师张横渠所说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特别是“继绝学、开太平”这两句话,《关学文库》之发行,可真是踵蹈先哲、绳绳继继也。若以三不朽而言,立德、立功、立言也。如此“立言”足为不朽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学 出版发行 张横渠 张岂之 立心 立命 方光 意根 刘蕺山 刘学
下载PDF
环绕现代社会关于“宗教教养”的一些思考——环绕中西宗教形态学下的对比展开
8
作者 林安梧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22,共7页
"宗教"是"神人的再连结",是"敬畏神明"。而中西宗教的对比,则是"原罪\救赎"与"本性\成圣"。基督宗教强调人由有罪之身被救赎出来进到一个神圣的国度,而儒家"信、美、大、圣、神... "宗教"是"神人的再连结",是"敬畏神明"。而中西宗教的对比,则是"原罪\救赎"与"本性\成圣"。基督宗教强调人由有罪之身被救赎出来进到一个神圣的国度,而儒家"信、美、大、圣、神"的教养则显示"人"与"宇宙"通而为一,这是从"巫祝式的传统信仰"转成"宇宙总体本源的体认"。"宗教"原本指的是让生命回溯本源而生起一种崇敬之感,乃是人们的终极关怀,而"宗教教养"目的正是要唤醒我们内在的终极关怀。现代社会隐含严重的权力斗争问题,使得人们丧失终极关怀,也失去了安全感,"终极关怀"已被渗透到灵魂深处的权力所掠夺。我们应当护养这终极关怀的熹微之光,不只强调"宗教知识"的传达,更重视将宗教教养做为"潜在课程"。让人们深深体会到心灵的宁静及敬畏,其实这就是最重要的宗教教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连续 断裂 终极关怀 科学
原文传递
“道”、“经典”与“诠释”——“经典诠释”的存有学探源 被引量:2
9
作者 林安梧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6,共11页
就"道"、"经典"与"诠释"三者的关系而言,此中隐含一方法学与存有学的辩证关联。"经典的诠释"是人经由"话语的进入",进一步使得"话语瓦解",因之而有"意义的释放"... 就"道"、"经典"与"诠释"三者的关系而言,此中隐含一方法学与存有学的辩证关联。"经典的诠释"是人经由"话语的进入",进一步使得"话语瓦解",因之而有"意义的释放"。再者,由于"意义的释放",调适而上遂于"道",就在这"存有学的探源"活动中,才有"道的光照"。有了"道的光照",才有"意的趣向",才有"象的显现";进而才有"形的构造",才有"言的执定"。"道""意""象""形""言"这五个层次是彼此回环相生,相续不已。联系近百年来关于经典诠释之"格义"与"逆格义"的问题,"格义"是异文化互动必当有的一个发展过程,由格义而转译,进而经由诠释、融通,而有进一步的重建,这过程是艰辛的,但却是丰富自家文化必然要有的过程。在文化的全球化趋势中,我们应该去铸造自己具有文化性、历史性又能通于国际的"本土学术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彰显 诠释 存有三态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