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台湾的文化传承与变迁
1
作者 黄丽生 《人文论丛》 CSSCI 2016年第2期3-24,共22页
一、前言台湾的蓝绿斗争早已举世知名。但世人多不知这二十年来,其背后隐藏的族群歧见,已渐从'省籍分类意识'发展为'国族认同分裂',并于2014年春天'太阳花'群众占领立法院事件达到显性高峰。'太阳花'... 一、前言台湾的蓝绿斗争早已举世知名。但世人多不知这二十年来,其背后隐藏的族群歧见,已渐从'省籍分类意识'发展为'国族认同分裂',并于2014年春天'太阳花'群众占领立法院事件达到显性高峰。'太阳花'事件表面上是'反服贸'的学生运动,事实上是一场几近政变的'反华''反中'的大集结;此可由集结现场出现'支那贱畜,滚出台湾'、'推翻中华民国殖民体制,终结四百年外来政权'这类的标语,以及学生们公开演讲传播'台独'思想、并教导其他年轻听众如何传播等现象可为印证。他们反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光复 台湾民族主义 国族认同 后现代主义 儒家传统 “台独”史观 台北市
下载PDF
乘舟浮海中国行——日本殖民台湾时期留日学生在中国大陆活动之状况(1895-1945) 被引量:3
2
作者 卞凤奎 《台湾历史研究》 2014年第1期202-242,共41页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为日本所统治。虽然台湾人民被迫成为"日本臣民",并且台湾总督府为要掌控台湾人民的动态,制定了种种法规,以达到台湾百姓与中国大陆隔离之目的,但台湾百姓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并未因此切断,即使远赴日本的留学...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台湾为日本所统治。虽然台湾人民被迫成为"日本臣民",并且台湾总督府为要掌控台湾人民的动态,制定了种种法规,以达到台湾百姓与中国大陆隔离之目的,但台湾百姓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并未因此切断,即使远赴日本的留学生,对于中国大陆的文化情感仍是无法割舍。台湾留学生远赴异地求学的同时,仍与中国大陆有相当密切的关系,除有为展现对祖国之认同与效忠,实际参与抗日活动之外,亦有亲赴中国大陆,从事法政、教职、医业、求学、商业、文化、体育、警务及传教等工作者。本文系探讨日本殖民台湾时期,日本政府当局虽制定种种法令,阻止台湾人民与中国大陆亲近接触,但留学日本之台湾青年,由于前揭各种之目的,仍前往中国大陆进行各种活动之相关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留日学生 中国大陆 移民活动 国家认同
下载PDF
日据时期台湾与福建的帆船航运 被引量:2
3
作者 松浦章 卞凤奎 《海交史研究》 2010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清代自嘉庆、道光以后,面向台湾海峡的台湾台南,作为台湾府城,与中部海港—鹿港及北部淡水流域之艋舺,同福建和广东、浙江沿海有帆船之往来,因而形成重要港口之一。前述台湾之三大港市,其蓬勃发展的历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透过这些要港... 清代自嘉庆、道光以后,面向台湾海峡的台湾台南,作为台湾府城,与中部海港—鹿港及北部淡水流域之艋舺,同福建和广东、浙江沿海有帆船之往来,因而形成重要港口之一。前述台湾之三大港市,其蓬勃发展的历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透过这些要港,以台湾的航运为依据,可知台湾经济之发展,与大陆的沿海地域进行的经济交流是密不可分的。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实行了对台湾的统治,中国沿海地区与台湾之间的关系日益薄弱。日本统治台湾之后,随之对台湾的基隆等港口进行设施整备与建设,大型汽船也有可能停靠于台湾的港湾。因此台湾产品经由中国沿海地区,再转向世界市场的流通网路遭受破坏。台湾产品藉由台湾的港口,利用大型汽船直接往海外输出,中国沿海地区与台湾之间的关系及地位日益滑落。其典型的事实,在本文所揭示的台湾日报及日本的领事馆告示等处均有记载。但因台湾人民的嗜好,或是中国沿海地区人们的嗜好,作为日常品的对外进出港口的厦门、泉州、汕头等地,帆船航运尤其重要,并因此成为重要的港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据时代 台湾 福建 帆船航运
下载PDF
从族际关系变迁看台湾客家宗族的时代肆应——以西湖溪流域聚落为例(1895迄今)
4
作者 黄丽生 《闽台文化研究》 2013年第3期20-43,共24页
客家先民跨海迁台移垦西湖溪流域开基繁衍,稍有累积即设立宗祠,藉由聚族而居、教化子孙、共同祭祀等多重功能达到抟凝骨肉、巩固宗族繁衍的目的,乃使客家宗族成为型塑本区客家人文空间的基石。本文利用既有文献和田调结果,检视乙未割台... 客家先民跨海迁台移垦西湖溪流域开基繁衍,稍有累积即设立宗祠,藉由聚族而居、教化子孙、共同祭祀等多重功能达到抟凝骨肉、巩固宗族繁衍的目的,乃使客家宗族成为型塑本区客家人文空间的基石。本文利用既有文献和田调结果,检视乙未割台以降迄于光复初期西湖溪流域的族际关系变迁及其所反映之台湾客家宗族的时代肆应。就日据时期与殖民统治者的互动而言,客家宗族因应变局,族际关系由"冲突与联结"转向"调适与传承"型态。就光复后与外省人的互动而言,光复初期虽然外省军公教人士及其眷属曾移入本区居留,但大部分不久即迁离,少部分留下定居并且融入当地村落活动而逐渐客家化。说明光复后的外省人与客家宗族之间,呈现出"离散与聚合"对比鲜明的族际关系,反映宗族社会对型塑本区客家人文空间的强大优势与稳定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苗栗 西湖溪流域 客家宗族 族际关系
下载PDF
从课责概念探讨台湾渔会组织之治理
5
作者 林谷蓉 《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 2013年第1期210-231,共22页
因应全球化的挑战,机构组织的变革与改造已是一种趋势,本文从台湾渔会组织所衍生出的治理问题着手,试图从课责概念与机制入手来分析与探究现行渔会管理与监督之缺失。缘此,文中首先介绍了渔会组织及其任务与功能,继而说明课责的内... 因应全球化的挑战,机构组织的变革与改造已是一种趋势,本文从台湾渔会组织所衍生出的治理问题着手,试图从课责概念与机制入手来分析与探究现行渔会管理与监督之缺失。缘此,文中首先介绍了渔会组织及其任务与功能,继而说明课责的内涵及其在机关组织的运作发展,并依循Romzek& Dubnick的“科层式、法律式、政治式、专业式”四种课责类型来探讨现行渔会组织与运作的问题,最后从公法人、公司化及非政府组织等三种模式中,讨论目前渔会组织改革之可能选择的途径与课责方式,期使渔会健全运作并恒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会组织 课责 非政府组织
下载PDF
中国海洋文化中薯榔染的起源与工艺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贾俐文 《闽商文化研究》 2012年第1期68-84,共17页
薯榔块根因富含单宁及胶质,具有防腐、防水、爽肤不黏身的功能,在棉麻织品时代曾为中国东南沿海居民用于染衣、染网与染帆。本文根据史料挖掘探讨海洋文化中薯榔染的历史起源,发现明代中前期福建方志已有舟人用之染衣、染网的记载,清代... 薯榔块根因富含单宁及胶质,具有防腐、防水、爽肤不黏身的功能,在棉麻织品时代曾为中国东南沿海居民用于染衣、染网与染帆。本文根据史料挖掘探讨海洋文化中薯榔染的历史起源,发现明代中前期福建方志已有舟人用之染衣、染网的记载,清代在东南沿海应用已渐普及。本文并以文献与田野调查记录并重现薯榔染的工艺流程,五花八门的施作方式,部分能与科学理论相互印证,部分则连相关行家也不得其解。实作经验、当地习惯等各凭感觉,甚至个人偏好因素都不能排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化 薯莨 薯榔 天然染料 染帆 染网 染衣
原文传递
回顾甲午:从分裂时代的中国意识谈中华民族发展
7
作者 黄丽生 《人文论丛》 CSSCI 2014年第2期28-31,共4页
120年前清朝因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而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此一历史转折,使台湾自纳入中国版图后第一次与大陆分离,而为日本殖民统治50年。对日抗战胜利后,台湾虽然光复重返中国怀抱;但国共内战以及冷战格局再次影响台海情势,形成两岸... 120年前清朝因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而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此一历史转折,使台湾自纳入中国版图后第一次与大陆分离,而为日本殖民统治50年。对日抗战胜利后,台湾虽然光复重返中国怀抱;但国共内战以及冷战格局再次影响台海情势,形成两岸分治的现状。近年来,两岸关系趋于和缓,双方经贸、文化、社会交流日趋热络。本来,可望在中华历史文化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对外关系 现代世界体系 历史文化传统
下载PDF
明清时期鸡笼的航路叙事与澎湖针路簿《海不扬波》
8
作者 黄丽生 《南海学刊》 2019年第4期84-98,共15页
今基隆和平岛或包含其邻近山岭地区,在明清文献中称为“小琉球头”“鸡笼屿”“鸡笼山”,一向为东亚海洋网络的重要地标,为从福建出发经“东洋航路”向北到琉球、日本,向南到吕宋(菲律宾群岛),以及由吕宋及南海各国到日本的航线地标和... 今基隆和平岛或包含其邻近山岭地区,在明清文献中称为“小琉球头”“鸡笼屿”“鸡笼山”,一向为东亚海洋网络的重要地标,为从福建出发经“东洋航路”向北到琉球、日本,向南到吕宋(菲律宾群岛),以及由吕宋及南海各国到日本的航线地标和中继站。相对于鸡笼偏属在东洋航路具有重要地位,位居台湾海峡的澎湖群岛则发挥连结台海、渤海、黄海、东海与南海的关键作用。本文一则探讨明清时期与“鸡笼”航路形势相关的叙事,二则以澎湖仅存的针路簿《海不扬波》为例,检视传统民间船家如何以澎湖为中心来往于各海域;并期能透过二者的对比与连结,综论明清时期鸡笼和澎湖在两岸以及东亚航海网络的特殊性与连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鸡笼 航路叙事 澎湖 针路簿 《海不扬波》
下载PDF
仁而自由平等:徐复观的儒家民主论
9
作者 黄丽生 《宜宾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当代新儒家基于人具有天命之仁而天下为公、自由平等之核心价值,在政治上坚决主张民主自由,认为只有民主自由才能实践儒家政治理想,含具儒家价值的民主政治才能生根发展,发挥其最高的价值;主张民主政治除了吸纳西方体制,亦须以道德自觉... 当代新儒家基于人具有天命之仁而天下为公、自由平等之核心价值,在政治上坚决主张民主自由,认为只有民主自由才能实践儒家政治理想,含具儒家价值的民主政治才能生根发展,发挥其最高的价值;主张民主政治除了吸纳西方体制,亦须以道德自觉、淑世利他和中庸均平的价值精神相互充实。迩近西方学界反思民主共和的危机,恰正呼应儒家民主在西方经验之外亦讲求道德自觉的主张。徐复观的儒家民主论谈及儒家义理为民主自由之依据、中道之政治观、人格人权相依不离之民主观,并藉此反思中国传统与西方民主政治,及儒家思想转进民主政治之关键,对儒家普世价值的阐发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今人审思与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儒家 徐复观 仁而自由平等 儒家民主论
下载PDF
仁而自由平等:徐复观的儒家民主论
10
作者 黄丽生 《当代儒学》 2016年第2期19-38,共20页
当代新儒家基于人具有天命之仁而天下为公、自由平等之核心价值,在政治上坚决主张民主自由,认为只有民主自由才能实践儒家的政治理想,含具儒家价值的民主政治才能生根、发展、发挥其最高的价值;主张民主政治除了吸纳西方体制,亦须以道... 当代新儒家基于人具有天命之仁而天下为公、自由平等之核心价值,在政治上坚决主张民主自由,认为只有民主自由才能实践儒家的政治理想,含具儒家价值的民主政治才能生根、发展、发挥其最高的价值;主张民主政治除了吸纳西方体制,亦须以道德自觉、淑世利他和中庸均平的价值精神相互充实.近来西方学界反思民主共和的危机,针对当代民主社会充满政治谎言、政党恶斗、民粹复燃、公民厌倦政治、政治陷入僵局等问题提出改正方案.此反思趋势恰正呼应儒家民主在西方经验之外亦讲求道德自觉的主张.本文拟以徐复观的相关著述为中心,分从共同价值与儒家理想的融通、对中国传统与西方民主政治的反思、儒家思想转进民主政治之关键等面向,探讨其如何建构儒家民主的理论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新儒家 徐复观 仁而自由平等 儒家民主论
下载PDF
迁移渡海的小百姓与大历史:以合浦新民客家吴氏宗族为例
11
作者 黄丽生 《客家研究辑刊》 2010年第1期39-66,共28页
世人每以“安土重迁”形容传统中国农业文明下的人民习性,但从海洋史的角度回溯,华人其实是一支勇于迁移的民族,分散移居与定居耕垦辨证地共构了许多复杂的历史进程。姑不论数千年来,由各种因素所造成规模不一、无可数计的陆地迁徙... 世人每以“安土重迁”形容传统中国农业文明下的人民习性,但从海洋史的角度回溯,华人其实是一支勇于迁移的民族,分散移居与定居耕垦辨证地共构了许多复杂的历史进程。姑不论数千年来,由各种因素所造成规模不一、无可数计的陆地迁徙;两千多年来,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①的慨叹,不但充满了海外乌托邦的想象,亦有滨海居民实际的历史行动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进程 迁移 宗族 客家 合浦 百姓 农业文明 传统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