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学人类学之今昔与未来 被引量:5
1
作者 高怡萍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28,共13页
 汉学人类学自20世纪40年代发端于中国大陆,自60年代后,在台湾地区得以接续。几十年来,汉学人类学者不断尝试将西方人类学理论应用于本土研究,在亲属关系,地域、经济与交换关系,文化、宗教与意识形态等方面对汉族社会的了解已累积至一...  汉学人类学自20世纪40年代发端于中国大陆,自60年代后,在台湾地区得以接续。几十年来,汉学人类学者不断尝试将西方人类学理论应用于本土研究,在亲属关系,地域、经济与交换关系,文化、宗教与意识形态等方面对汉族社会的了解已累积至一定深度,但与人类学所寻求的全貌观相比仍有一段距离,许多问题仍企待解决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汉学人类学 西方理论 本土研究 发展 特性 文化 宗教 意识形态 论题 亲属关系 宗族 家族 社群
下载PDF
社会的延续与变迁:一个批判性的回顾
2
作者 陈纬华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4年第1期9-20,共12页
将社会视为一个“系统”与将社会视为一种实体的“物”这两种概念 ,虽对人类学的社会研究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但也成为理论推展的主要障碍 ,成为人类学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人类学家多是在“系统”这个概念上来寻求突... 将社会视为一个“系统”与将社会视为一种实体的“物”这两种概念 ,虽对人类学的社会研究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但也成为理论推展的主要障碍 ,成为人类学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 2 0世纪 80年代以前人类学家多是在“系统”这个概念上来寻求突破 ,80年代之后则开始设法摆脱“社会是一个物”这个概念 ,以获致理论的进展。大体说来 ,前者的努力并不成功 ,因为他们始终不能摆脱“社会”这个由Durkheim所创造出来的实体 ;而后者则重新检讨了“社会(society)”以及与之相对的“个人(individual)”这两个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迁 人类学 社会空间 社会理论 系统论
下载PDF
金门民间道教仪式的知识流动与重组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翘宏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4-21,共8页
根据金门岛的民族志材料,一方面从仪式表演风格分析道士与法师的关系,另一方面从仪式知识产权的角度分析法师与聚落庙的仪式专家的关系。结合美学与社会学的面向,对地方祭仪体系提供一个较完整的图像。
关键词 仪式展演 仪式专家 知识产权 金门岛
下载PDF
宝岛觅遗珠 玉海探古史——臧振华、邓淑苹夫妇访谈录 被引量:1
4
作者 臧振华 邓淑苹 肖宇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49,共21页
肖宇:臧先生,邓先生,您好!非常感谢二位接受《南方文物》的访谈计划。我们知道,您二位是考古界著名的学术伉俪,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卓有成就,具有国际影响力。此次访谈打算由学术成长经历开启,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展开对话,希望能够有幸聆... 肖宇:臧先生,邓先生,您好!非常感谢二位接受《南方文物》的访谈计划。我们知道,您二位是考古界著名的学术伉俪,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卓有成就,具有国际影响力。此次访谈打算由学术成长经历开启,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展开对话,希望能够有幸聆听二位的治学感悟。一、成长经历肖宇:台湾考古学有其特殊发展历程,20世纪40年代末多位重量级的学者由大陆迁台,诸如李济、董作宾、高去寻、石璋如等先生,并培养了台湾第一代考古学家,诸如张光直、宋文薰、李亦园等先生,台湾考古由此焕发生机、传薪不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璋如 考古界 李济 董作宾 张光直 迁台 李亦园 国际影响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