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清代台湾方志看地方官员对民间信仰的态度 被引量:1
1
作者 谢贵文 《上海地方志》 2021年第2期65-71,95,96,共9页
本文运用清代台湾方志资料,以保生大帝庙、三山国王庙为案例,探讨地方官员对民间信仰的态度。研究发现官修志书多将民间信仰列于《外志》或《杂记》;而国家祭祀制度中的坛庙,则列入《典秩志》《典礼志》或《祀典志》中,两者有明显的区隔... 本文运用清代台湾方志资料,以保生大帝庙、三山国王庙为案例,探讨地方官员对民间信仰的态度。研究发现官修志书多将民间信仰列于《外志》或《杂记》;而国家祭祀制度中的坛庙,则列入《典秩志》《典礼志》或《祀典志》中,两者有明显的区隔,但仍有伸缩的空间。在实际处理上,官员大多采取宽容态度,尊重地方原有的信仰习惯,只要不危害风俗教化与社会秩序,都不加以干涉。国家是影响地方官员看待民间信仰的上位因素,祖籍与族群意识亦是影响因素之一,这在由内地移民组成的台湾社会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台湾 方志 民间信仰 保生大帝 三山国王
下载PDF
以民间传说开启闽南文化研究的新视野
2
作者 谢贵文 《闽台文化研究》 2016年第1期19-19,共1页
闽南文化的范围甚广,举凡闽南地区的文学、戏曲、婚姻、家庭组织、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皆是,研究理论与方法也涉及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是具有地域性却又跨学门的研究议题。个人认为要拓展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的范围甚广,举凡闽南地区的文学、戏曲、婚姻、家庭组织、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皆是,研究理论与方法也涉及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宗教学等,是具有地域性却又跨学门的研究议题。个人认为要拓展闽南文化的研究,需要以多元宏观的视野,整合运用各学门的理论与方法。以下即是个人在民间传说研究上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文化 民间传说 视野 闽南地区 社会制度 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 历史学
下载PDF
从保生大帝及其庙宇传说看民间信仰的正统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谢贵文 《闽台文化研究》 2013年第3期86-94,共9页
透过保生大帝及其庙宇的传说,探讨民间信仰的正统性。研究发现"正统"的观念影响民间信仰的运作甚深,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在政治正统性方面,国家运用赐额、赐号的制度来控制地方、巩固王权,民间亦争取将在地信仰纳入国家祀典,赋... 透过保生大帝及其庙宇的传说,探讨民间信仰的正统性。研究发现"正统"的观念影响民间信仰的运作甚深,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在政治正统性方面,国家运用赐额、赐号的制度来控制地方、巩固王权,民间亦争取将在地信仰纳入国家祀典,赋予神庙正统的地位;在文化正统性方面,文化菁英积极塑造地方神明"儒家化"的形象,民间也流传神明富有忠孝仁爱精神的神迹传说,成为体现儒家伦理道德的最佳典范;在血缘正统性方面,民间相信神明祖庙的地位最高、灵力最强,因此常有祖宫之争,子庙也透过各种方式来连结祖庙,以提升自身的地位与灵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统性 保生大帝 民间信仰 传说
下载PDF
闽台青山王信仰的发展与变迁——以台北艋舺青山宫为中心的分析
4
作者 谢贵文 《闽台文化研究》 2016年第2期36-43,共8页
青山王乃惠安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神祇,其为五代闽国的将领张捆,生前因守护惠安有功,死后又展现有益地方的神迹,故为当地居民所信奉。清代中叶,青山王信仰随惠安移民传入台湾,在神明的来历、职能与形象上有所变迁,如台湾信众着重于民间灵... 青山王乃惠安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神祇,其为五代闽国的将领张捆,生前因守护惠安有功,死后又展现有益地方的神迹,故为当地居民所信奉。清代中叶,青山王信仰随惠安移民传入台湾,在神明的来历、职能与形象上有所变迁,如台湾信众着重于民间灵验传说,而忽略史料的正统记载。又如艋舺青山宫的陪祀神明与暗访绕境活动,皆与城隍信仰相近;而驱逐瘟疫及放王船仪式,也具有王爷信仰的特质,这些都可看出台湾青山王信仰的在地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山王 民间信仰 惠安 城隍 艋舺青山宫
下载PDF
论清代台湾的迎春仪
5
作者 谢贵文 《地域文化研究》 2020年第4期1-11,153,共12页
迎春仪是古代官方在立春举行的重要仪式,也是民间热烈参与的岁时活动。清代台湾各地方官府都会依制度迎春,立春前一日先在东郊祭祀芒神,再于鼓乐与仪仗前导下,将芒神与土牛迎入城内官署,沿途许多民众争相观看。立春当日由官员持鞭击打... 迎春仪是古代官方在立春举行的重要仪式,也是民间热烈参与的岁时活动。清代台湾各地方官府都会依制度迎春,立春前一日先在东郊祭祀芒神,再于鼓乐与仪仗前导下,将芒神与土牛迎入城内官署,沿途许多民众争相观看。立春当日由官员持鞭击打牛三次,民众会争抢牛身上的土块,当作吉祥物。官员重视该仪式的古制与原始意义,民间则将其当成开春的习俗及娱乐,虽然双方的认知有异,但也相互交融,成为一种官民共享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春 迎春仪 芒神 鞭春牛 清代台湾
原文传递
从民间游戏到民间艺阵——台湾传统表演艺术“车鼓”的起源与演变
6
作者 谢贵文 《地域文化研究》 2019年第6期22-28,M0003,M0004,共9页
流行于台湾地区民间的“车鼓”,是一种载歌载舞、轻松逗趣的传统表演艺术,它源于闽南的民间游戏,其中歌唱部分来自男女对唱的“褒歌”,舞蹈部分则模拟先民的生产活动,借此自娱娱人,也展现地方的生活智慧。后来“车鼓”演变为民间艺阵,... 流行于台湾地区民间的“车鼓”,是一种载歌载舞、轻松逗趣的传统表演艺术,它源于闽南的民间游戏,其中歌唱部分来自男女对唱的“褒歌”,舞蹈部分则模拟先民的生产活动,借此自娱娱人,也展现地方的生活智慧。后来“车鼓”演变为民间艺阵,每逢地方庙宇有重大庆典,居民即会自发性地组织、练习及演出,演员的装扮、阵容及演出方式也都更加讲究。近年来,开始出现活泼创新的营利性车鼓阵,也有以运动休闲为主的娱乐性车鼓阵,开启“车鼓”向文化产业与民间体育发展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鼓 民间游戏 民间艺阵 传统表演艺术
原文传递
论清代澎湖城隍庙的兴修、管理与赐封
7
作者 谢贵文 《闽台缘》 2021年第3期57-67,共11页
清代澎湖设厅后,即在厅治文澳兴建城隍庙,后来又在全澎军事与经济中心的妈宫改建新庙,形成一厅两庙的特殊现象。妈宫、城隍庙的兴修多由通判主持,但随着士绅阶层的形成,也在修建与管理上扮演重要角色。清末法军入侵澎湖,城隍神显灵庇佑... 清代澎湖设厅后,即在厅治文澳兴建城隍庙,后来又在全澎军事与经济中心的妈宫改建新庙,形成一厅两庙的特殊现象。妈宫、城隍庙的兴修多由通判主持,但随着士绅阶层的形成,也在修建与管理上扮演重要角色。清末法军入侵澎湖,城隍神显灵庇佑百姓,在官绅合作呈报下,获赐"灵应"封号与"功存捍卫"匾,为全台两间获皇帝赐封的城隍庙之一。从澎湖城隍庙的兴修、管理与赐封,可看见与内地的异同之处,提供更多观察城隍信仰的视角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澎湖 城隍庙 士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