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大中元年(847)三月,李商隐(812—858)辞去秘书省"正字"职事官,远赴桂林,投桂管观察史郑亚(?—851)幕(始安郡,今广西桂林)下,担任"支使",执掌奏记。自兹以降,李商隐便一直流转、迁徙于各幕府中,行踪遍湖南、...唐宣宗大中元年(847)三月,李商隐(812—858)辞去秘书省"正字"职事官,远赴桂林,投桂管观察史郑亚(?—851)幕(始安郡,今广西桂林)下,担任"支使",执掌奏记。自兹以降,李商隐便一直流转、迁徙于各幕府中,行踪遍湖南、徐州、东川、西川等地。由此可见,赴郑亚桂幕,是李商隐后半生、近十二年流寓生涯的起点,于其生命中具有指标意义;不惟如此,桂幕为期并不长,约仅十个月,但诗作数量却占了其诗歌总数的五分之一,说明这是李商隐诗歌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高峰。职是,本文乃以李商隐流寓桂林时期诗作为研究对象,透过文本分析,探赜诗人此一阶段的心灵世界。文中将借镜〔法〕加斯东·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1884—1962)在《空间诗学》中所揭示的空间理论,观察李商隐桂管时期诗作如何描绘桂林?如何塑造桂林地景,以承载其流寓生涯的孤独感?又如何透过此私密性的孤独感,激发日梦(rêveries),转化空间为地方(place),创造出充满个人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桂林文学地景(literary landscapes)?期能深刻掌握李商隐流寓桂林时期的诗艺表现与潜在心理。展开更多
文摘唐宣宗大中元年(847)三月,李商隐(812—858)辞去秘书省"正字"职事官,远赴桂林,投桂管观察史郑亚(?—851)幕(始安郡,今广西桂林)下,担任"支使",执掌奏记。自兹以降,李商隐便一直流转、迁徙于各幕府中,行踪遍湖南、徐州、东川、西川等地。由此可见,赴郑亚桂幕,是李商隐后半生、近十二年流寓生涯的起点,于其生命中具有指标意义;不惟如此,桂幕为期并不长,约仅十个月,但诗作数量却占了其诗歌总数的五分之一,说明这是李商隐诗歌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高峰。职是,本文乃以李商隐流寓桂林时期诗作为研究对象,透过文本分析,探赜诗人此一阶段的心灵世界。文中将借镜〔法〕加斯东·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1884—1962)在《空间诗学》中所揭示的空间理论,观察李商隐桂管时期诗作如何描绘桂林?如何塑造桂林地景,以承载其流寓生涯的孤独感?又如何透过此私密性的孤独感,激发日梦(rêveries),转化空间为地方(place),创造出充满个人地方感(sense of place)的桂林文学地景(literary landscapes)?期能深刻掌握李商隐流寓桂林时期的诗艺表现与潜在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