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6例老年脊柱结核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谢克恭 唐毓金 +3 位作者 陆敏安 黄可 曾文容 林佳杰 《右江医学》 2015年第5期593-59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7月46例老年脊柱结核的病症特点以及外科治疗和术后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43例患者获得系统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4个月,1例术后早期术口发生混合感...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3年7月46例老年脊柱结核的病症特点以及外科治疗和术后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43例患者获得系统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4个月,1例术后早期术口发生混合感染,2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7个月出现窦道形成,1例在术后6个月出现内固定钢板螺钉松脱。其余患者经规范化疗后,结核症状无复发,植骨处均融合,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19例合并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功能损伤的患者术后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按脊柱结核的治愈标准,治愈率为93.5%(43/46)。结论老年脊柱结核多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区域病灶多为广泛溶骨样破坏。依据其不同的临床特点,合理的围术期准备及恰当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脊柱结核 临床特点 治疗策略
下载PDF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5
2
作者 谢克恭 《右江医学》 201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是指经非传统手术途径并借助特殊手术器械、仪器或其他手段进行脊柱疾患诊治操作的微创技术和方法[1]。相对于传统开放脊柱外科手术,脊柱微创手术对人体的创伤进行了微小化,... 微创脊柱外科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MISS)是指经非传统手术途径并借助特殊手术器械、仪器或其他手段进行脊柱疾患诊治操作的微创技术和方法[1]。相对于传统开放脊柱外科手术,脊柱微创手术对人体的创伤进行了微小化,在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以及术后后遗症的同时解决需要常规手术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脊柱外科 经皮穿刺技术 内窥镜技术 胸腔镜技术 腹腔镜技术 机器人手术
下载PDF
百色市少数民族地区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预防相关知识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巧娜 黄秋环 +1 位作者 周兰岛 刘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40-645,共6页
目的了解百色市少数民族40岁及以上居民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预防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促进“健康骨骼”专项策略的推进。方法采用骨质疏松预防知识问卷,整群抽样抽取百色市5个社区,每个社区便利抽取97名40... 目的了解百色市少数民族40岁及以上居民对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预防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促进“健康骨骼”专项策略的推进。方法采用骨质疏松预防知识问卷,整群抽样抽取百色市5个社区,每个社区便利抽取97名40岁及以上的常住少数民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地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相关知识总得分为(11.87±2.31)分,条目均分为(0.46±0.09)分,只有19人(4.25%)的居民总分达到及格;各维度中,危险因素为(4.84±1.41)分,运动知识为(3.59±1.05)分,钙摄入知识为(3.44±1.0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职业不同的百色市少数民族中老年居民骨质疏松预防相关知识认知水平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年龄、职业是骨质疏松预防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百色市少数民族居民骨质疏松预防相关知识水平较低,医务人员或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持续的开展各种形式的骨质疏松预防知识普及活动,重点关注高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不在婚和失业/待业的居民,着重关注这些居民对宣教的反馈,及时地改善这些居民的知识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中老年居民 骨质疏松预防知识 影响因素 百色市少数民族区域
下载PDF
“互联网+护理服务”在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王巧娜 黄秋环 +3 位作者 陆柳雪 刘佳 周兰岛 黄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在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中心首次行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目的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在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中心首次行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6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采用“互联网+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评分、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延续性护理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分级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分析发现:两组Harris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术后各时间点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术后7 d、14 d、1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在SuperPATH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延续性护理中能提高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增强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同时患者对延续性护理满意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护理服务” SuperPATH微创手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 延续性护理
下载PDF
脊柱结核植骨融合时间与术后血沉多样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蓝常贡 唐毓金 +4 位作者 陆敏安 韦玮 谢克恭 潘生才 卢贤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965-2968,共4页
背景与目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脊柱结核患者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的血沉变化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有一定的联系,分析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血沉多样性和植骨融合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 背景与目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脊柱结核患者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的血沉变化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有一定的联系,分析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血沉多样性和植骨融合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1997-01/2007-12相关文章,以了解脊柱结核患者植骨块骨融合时间与血沉的关系。同时收集2007-01/2008-12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60例进行临床验证。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27~66岁,平均44岁,均行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术,并经病理证实。患者术后1,7,14d晨间空腹血沉检查,按血沉平均值分4组:轻度增快、中度增快、高度增快组和极度增快组。术后12,16,24周行X射线或CT检查及复查血沉,记录植骨块骨性融合情况并记录融合时间,对4组脊柱结核患者术后血沉多样性和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检索结果证明,血沉是非特异性指标,许多因素均可引起血沉升高。临床验证表明,脊柱结核患者轻度增快组16例,中度增快组20例,高度增快组13例,极度增快组11例;骨性愈合时间:≤12周8例,≤16周34例,≤24周18例。4组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差异性分析显示,χ2=10.814,P=0.01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r=0.414,P=0.001。结论:术后血沉多样性与脊柱结核术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血沉 植骨
下载PDF
跌打生骨颗粒剂对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蓝常贡 唐毓金 +2 位作者 陆敏安 谢克恭 韦玮 《颈腰痛杂志》 2009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观察跌打生骨颗粒剂对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脊柱骨折患者,骨折后3天内行内固定术。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除术后常规的抗炎、止血及功能锻炼外,实验组另给予跌打生骨颗粒剂1包口服。两组患... 目的观察跌打生骨颗粒剂对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脊柱骨折患者,骨折后3天内行内固定术。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除术后常规的抗炎、止血及功能锻炼外,实验组另给予跌打生骨颗粒剂1包口服。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和第7天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术后第1天和第7天无明显变化;而跌打生骨颗粒剂服用7天后,患者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聚集性显著下降,红细胞变形性显著上升(P<0.01)。结论跌打生骨颗粒剂具有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血液流变学 跌打生骨颗粒剂
下载PDF
不同入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乔宁宁 唐毓金 +4 位作者 谢克恭 潘生才 陆潞 黄可 林佳杰 《右江医学》 2015年第5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理想的脊柱结核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按照入路方法不同分为前入路组(n=27)和后入路组(n=26),观察两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理想的脊柱结核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行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5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按照入路方法不同分为前入路组(n=27)和后入路组(n=26),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Cobb角平均值、影像学评价和功能评价等。结果后入路组术后1年Cobb角平均值小于前入路组(P<0.0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影像学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4,P>0.05);两组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8,P>0.05)。结论在治疗脊柱结核手术中,前路或者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入路 疗效
下载PDF
脊柱结核术后内固定失稳原因初步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蓝常贡 肖增明 +1 位作者 唐毓金 陆敏安 《脊柱外科杂志》 2009年第2期89-93,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内固定失稳的原因并研究相应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007年在两院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加内固定的46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2例患者中,内固定失稳19例,失稳率为4.11%(19/462),其中6个月内出现失...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内固定失稳的原因并研究相应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007年在两院行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加内固定的46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62例患者中,内固定失稳19例,失稳率为4.11%(19/462),其中6个月内出现失稳15例,占3.25%(15/462)。抗结核治疗时间≤6个月内固定失稳率比抗结核治疗时间>6个月者显著增高(P<0.01)。佩戴支具时间≤6个月内固定失稳率比佩戴支具时间>6个月者显著增高(P<0.01)。术后卧床时间≤3个月内固定失稳率比术后卧床时间>3个月者显著增高(P<0.01)。术者为中级职称者术后内固定失稳率比术者为高级职称者显著增高(P<0.05)。术后负重重量≥50kg者内固定失稳率比负重重量<50kg者显著增高(P<0.05)。结论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加内固定术术后内固定失稳的危险因素有抗结核时间不足疗程、佩戴支具时间过短、术后卧床时间不充分、术后过度负重、术者为中低职称者。术后规则抗结核治疗、佩戴支具时间足够长、卧床时间充分、避免过度负重和提高术者技术水平可降低脊柱结核术后内固定失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内固定器 设备失效
下载PDF
桂西地区脊柱结核患者血清IL-27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卢贤哲 农峰 +4 位作者 蓝常贡 谢克恭 陆敏安 黄可 唐毓金 《右江医学》 2016年第5期490-493,共4页
目的 检测脊柱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7(IL-27)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 年1-5月收治的3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3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IL-2... 目的 检测脊柱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7(IL-27)的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 年1-5月收治的30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3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IL-27的表达含量,同时采用常规方法检测C 反应蛋白( CRP)和红细胞沉降率 (ESR),比较两组间IL-27、C RP及ESR表达含量的差异,分析观察组IL-27水平与CRP、 ESR水平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 两组受试者血清IL-27、CRP及ESR表达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IL-27、 CRP及 ES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清IL-27与 CRP、 ESR水平均无线性相关(P〉0.05).结论 脊柱结核患者血清IL-27 的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参与脊柱结核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白细胞介素-27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下载PDF
脊柱结核伴脊髓损害急诊手术后结核杆菌全身扩散的风险评估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蓝常贡 龙丽珍 +3 位作者 谢克恭 涂振阳 高子然 唐毓金 《右江医学》 2019年第6期411-417,共7页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伴脊髓损害急诊手术后结核杆菌全身扩散的风险。方法研究组(44例)为脊柱结核伴脊髓损害并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59例)为脊柱结核伴脊髓损害进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在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抽取...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伴脊髓损害急诊手术后结核杆菌全身扩散的风险。方法研究组(44例)为脊柱结核伴脊髓损害并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患者;对照组(59例)为脊柱结核伴脊髓损害进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在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抽取外周血提取结核分枝杆菌DNA(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DNA,MTB-DNA),PCR扩增,进行MTB-DNA即时荧光定量检测,经对比分析研究,评估脊柱结核伴脊髓损害急诊手术后结核杆菌全身扩散的风险。结果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外周血结核杆菌的DNA阳性率研究组分别为 50.0%(22/44)、56.8%(25/44)和31.8%(14/44),对照组分别为49.1%(29/59)、52.5%(31/59)和33.9%(20/59);其中,研究组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外周血结核杆菌的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0.08, P = 0.920 );对照组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外周血结核杆菌的含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 =1.29, P = 0.084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1天、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的结核杆菌DNA含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值分别为1.415、0.158、0.144, P 值分别为0.078、0.874、0.889)。结论脊柱结核伴脊髓损害患者,术前没有结核杆菌耐药表现,术后正规抗结核治疗,急诊及择期手术前后外周血结核杆菌DNA含量测定无明显差异,提示脊柱结核伴脊髓损害患者急诊手术并没有造成结核杆菌全身外周血扩散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脊髓损害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脱氧核糖核酸
下载PDF
高龄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蓝常贡 《右江医学》 2008年第6期748-751,共4页
关键词 高龄脊柱结核 影像学检查 治疗原则
下载PDF
脊柱结核内植物置入后基于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多样性与植骨融合时间的相关分析(英文)
12
作者 蓝常贡 唐毓金 +4 位作者 陆敏安 韦玮 谢克恭 潘生才 卢贤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601-1604,共4页
背景:脊柱结核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后患者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变化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有一定的联系。目的:分析脊柱结核内置物置入后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动态多样性和植骨融合时间的相关性。方法:60... 背景:脊柱结核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后患者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变化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有一定的联系。目的:分析脊柱结核内置物置入后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动态多样性和植骨融合时间的相关性。方法:60例脊柱结核患者均行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内固定38例,无内固定22例。根据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及红细胞沉降率分别分为轻度升高、中度升高、高度升高组和极度升高组。分析术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和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与结论:①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18例,中度升高21例,高度升高13例,极度升高8例。4组骨性愈合时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r=0.420,P=0.001,说明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多样性与骨性融合时间长短呈正相关。②红细胞沉降率:轻度升高16例,中度升高20例,高度升高13例,极度升高11例。4组骨性愈合时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为r=0.414,P=0.001,说明术后红细胞沉降率多样性与骨性融合时间长短呈正相关。③内固定组植骨融合时间快于无内固定组,说明即时坚强内固定有利于促进骨性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脊柱结核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植骨
下载PDF
自体髂骨植骨及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60例:置入后C-反应蛋白水平与植骨融合时间的相关性(英文)
13
作者 蓝常贡 唐毓金 +4 位作者 陆敏安 韦玮 谢克恭 潘生才 卢贤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3期8167-8170,共4页
背景: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脊柱结核患者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的C-反应蛋白变化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有一定的联系。目的:分析脊柱结核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含量水平和植骨融合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7-01/20... 背景: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脊柱结核患者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的C-反应蛋白变化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有一定的联系。目的:分析脊柱结核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含量水平和植骨融合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7-01/2009-12脊柱结核患者60例,均行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加或不加钢板内固定术,并经病理证实。术后1,7,14d检测C-反应蛋白水平,按C-反应蛋白平均值变化程度分4组:C-反应蛋白水平10~25mg/L为轻度升高组,26~50mg/L为中度升高组,51~100mg/L为高度升高组,>101mg/L为极度升高组。术后12,16,24周行X射线或CT检查及复查C-反应蛋白,记录植骨块骨性融合情况并记录融合时间。对4组脊柱结核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和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进行差异性分析和相关性研究。结果与结论:轻度升高组18例,中度升高组21例,高度升高组13例,极度升高组8例;骨性愈合时间:≤12周8例,≤16周34例,≤24周18例。4组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差异性分析显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13.990,P=0.00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多样性与脊柱结核术后植骨块骨性融合时间正相关(r=0.420,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C-反应蛋白 植骨 自体骨 髂骨
下载PDF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分析
14
作者 潘生才 唐毓金 +2 位作者 谢克恭 蓝常贡 卢贤哲 《中外医疗》 2011年第24期62-62,共1页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的方法,62例均用四联抗痨治疗至术后l~1.5年。结果术后随访9~18个月,全部...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的方法,62例均用四联抗痨治疗至术后l~1.5年。结果术后随访9~18个月,全部患者结核均治愈,植骨与取骨区全部骨性愈合,融合时间平均7~8个月,后凸矫正角度平均16°。全组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或后路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恢复脊柱的早期稳定性、融合率高、可预防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结核 脊柱融合术 内固定术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廖林波 蓝常贡 +4 位作者 王小超 唐毓金 谢克恭 陆敏安 梁俊卿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319-321,329,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常见的高度可遗传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累及骶髂关节、外周关节。虽然目前联合非药物、药物和手术的综合性治疗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AS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其起病颇为隐匿,且病情进展缓慢,易被患者忽略,...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常见的高度可遗传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累及骶髂关节、外周关节。虽然目前联合非药物、药物和手术的综合性治疗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AS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由于其起病颇为隐匿,且病情进展缓慢,易被患者忽略,随病情的发展和演化,最终可导致受累的关节丧失功能。AS的发病是环境与遗传等诸多种因素(如感染、免疫、内分泌)彼此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在AS发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了解相关基因多态性与AS易感性的相关性对AS的诊治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易感性 基因多态性 综述
下载PDF
脊柱结核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对策研究进展
16
作者 廖秋姣 周兰岛 《右江医学》 2021年第4期310-314,共5页
脊柱结核(spinal tuberculosis,STB)是导致脊柱畸形和瘫痪的主要原因之一,占肺外结核的50%[1]。化疗和手术是STB治疗的主要途径。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脊柱畸形或寒性脓肿的形成[2]。STB为慢性消耗性破坏性疾病,术后可出现如脑脊液漏(cere... 脊柱结核(spinal tuberculosis,STB)是导致脊柱畸形和瘫痪的主要原因之一,占肺外结核的50%[1]。化疗和手术是STB治疗的主要途径。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脊柱畸形或寒性脓肿的形成[2]。STB为慢性消耗性破坏性疾病,术后可出现如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CSFL)、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应激性精神障碍(stress mental disorder,SMD)、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SU)、感染、便秘、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等并发症[3]。护理干预是STB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部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且对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显著[4]。随着护理理念不断更新,STB术后护理干预模式出现多样化。本文对STB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对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病 并发症 护理干预模式
下载PDF
骨折联络服务在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应用现状及成本效益分析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王巧娜 黄秋环 +3 位作者 刘佳 陆柳雪 周兰岛 韦素雨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4期35-38,51,共5页
社会老龄化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骨质疏松性骨折(OPF)的发生率。OPF二次骨折风险大,治疗费用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尽管如此,及时确诊骨质疏松并得到规范治疗的患者仍占少数。骨折联络服务(FLS)是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倡导在... 社会老龄化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骨质疏松性骨折(OPF)的发生率。OPF二次骨折风险大,治疗费用高,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尽管如此,及时确诊骨质疏松并得到规范治疗的患者仍占少数。骨折联络服务(FLS)是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倡导在全球推广的一种OPF管理模式,有望提高OPF患者骨质疏松确诊率、治疗启动率和患者治疗依从性,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甚少。FLS是一种高强度的OPF干预模式,较高的成本可能是FLS实施的障碍因素,国外对FLS成本效益进行广泛研究,本文综述FLS在管理OPF中的应用现状及成本效益研究进展,旨在为FLS在我国开展和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联络服务 成本效益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IGFBP3在人类肿瘤作用中的泛癌分析
18
作者 言显格 赵相龙 蓝常贡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05-0012,共8页
研究IGFBP3在人类肿瘤组织内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TCGA项目和GEO数据库对IGFBP3进行泛癌分析,分析其在人类肿瘤中的潜在致癌作用。结果 IGFBP3在大多数癌症中高度表达,部分肿瘤患者IGFBP3表达的高低和预后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研究IGFBP3在人类肿瘤组织内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TCGA项目和GEO数据库对IGFBP3进行泛癌分析,分析其在人类肿瘤中的潜在致癌作用。结果 IGFBP3在大多数癌症中高度表达,部分肿瘤患者IGFBP3表达的高低和预后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例如胃癌和肝癌。IGFBP3的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胸腺癌的CD8 T细胞浸润水平呈负相关,在其他肿瘤中与成纤维细胞浸润呈正相关。此外,在富集化中,它还可以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以及蛋白质聚糖在癌症中的应用,增强对受伤和激素的反应。结论 IGFBP3在不同肿瘤患者中存在差异性表达,对肿瘤的预后和细胞的浸润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FBP3 癌症 生存分析 免疫浸润
下载PDF
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腰背痛症状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成香 唐毓金 +3 位作者 黄芳艳 陆敏安 周兰岛 谢克恭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623-3624,共2页
目的评价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对骨质疏松(OP)骨密度、腰背痛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老年性OP患者86例,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乐力钙内服加用芬必得止痛,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渐进性的腰背肌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 目的评价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对骨质疏松(OP)骨密度、腰背痛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老年性OP患者86例,分为实验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乐力钙内服加用芬必得止痛,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渐进性的腰背肌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分别测量骨密度、腰背痛评分,进行疗效测评。结果实验组患者腰部疼痛明显缓解,骨量增加,骨密度改善,优良率为79%,无效率7%。对照组患者腰部疼痛缓解,骨量增加,骨密度改善,优良率55%,无效率14%。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不仅有缓解骨丢失及增加骨密度作用,还可缓解患者腰背痛症状,能有效改善OP患者临床症状,是治疗OP腰背疼痛的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肌功能锻炼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腰背痛
下载PDF
化脓性骨髓炎病原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谢克恭 唐任光 +1 位作者 唐毓金 陆敏安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09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总结骨髓炎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治疗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63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和104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资料。结果63例急性血... 目的总结骨髓炎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治疗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63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和104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资料。结果63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有57株细菌生长,共培养出4种细菌,无多重感染;104例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有91株培养结果阳性,共培养出149株、8种病原菌,其中14例培养出3株,30例培养出2株,47例培养出单株;革兰阳性(G+)球菌77株,革兰阴性(G-)杆菌69株,真菌3株,大部分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结论与急性骨髓炎多为单种G+球菌感染不同,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细菌分布发生较大变化,存在多重感染。另外,G+球菌感染率下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上升。对不同类型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抗菌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细菌抗药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