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研究进展
1
作者 钟春燕 黄振东 +1 位作者 詹志伟 李瑞雄 《微创医学》 2024年第1期75-79,共5页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ICH)是临床死亡率最高的脑卒中类型,入院后血肿扩大与ICH后病情恶化、不良预后及死亡率密切相关。本文就影像学预测ICH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血肿扩大 计算机体层成像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扩散张量成像ADC及eADC值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恩善 莫志英 李瑞雄 《右江医学》 2022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表观扩散系数(ADC)及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腰腿疼痛患者行磁共振T2 IDEAL及DTI检查,利用T2 IDEAL水相位对腰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利用DTI图测量各腰椎间盘...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表观扩散系数(ADC)及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ADC)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腰腿疼痛患者行磁共振T2 IDEAL及DTI检查,利用T2 IDEAL水相位对腰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利用DTI图测量各腰椎间盘髓核的ADC及eADC值,对比腰椎间盘各Pfirrmann分级的ADC及eADC值的差异性,并分析ADC及eADC值与Pfirrmann分级的相关性。结果腰椎间盘各Pfirrmann分级的ADC及eADC值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法,结果显示ADC值除Ⅳ级与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级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ADC值组间比较,除Ⅰ级与Ⅱ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级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DC值与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r=-0.752,P<0.05),eADC与Pfirrmann分级呈正相关(r=0.736,P<0.05)。结论 ADC、eADC值与Pfirrmann分级呈高度相关性,腰椎间盘ADC及eADC值改变可准确反映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退行性变 扩散张量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左侧阴囊内软骨样汗管瘤一例
3
作者 黄振东 汤亚云 +1 位作者 叶永广 李瑞雄 《右江医学》 2021年第11期878-880,共3页
软骨样汗管瘤(chondroid syringoma)是一种罕见的皮肤混合性肿瘤,常发于头颈及四肢,其他部位罕见,病变多位于深皮层,少数也可深达皮下组织,多为良性,有时可见假包膜,1961年首次由HIRSCH报道[1]。本病临床较为少见,术前通过影像学及实验... 软骨样汗管瘤(chondroid syringoma)是一种罕见的皮肤混合性肿瘤,常发于头颈及四肢,其他部位罕见,病变多位于深皮层,少数也可深达皮下组织,多为良性,有时可见假包膜,1961年首次由HIRSCH报道[1]。本病临床较为少见,术前通过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难以明确诊断,现报告阴囊内软骨样汗管瘤1例,旨在提高临床诊疗中对该病的认识。1病例介绍患者,男,59岁,于2019年5月27日来我院就诊。自诉15年前发现左侧阴囊凸起肿物,起初如绿豆大小,无红肿、疼痛等不适。未予重视,肿物逐渐长大,现肿物已如鸡蛋大小,有轻压痛,无尿急、血尿,无腹胀及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囊 软骨样汗管瘤 皮肤肿瘤
下载PDF
女性盆腔少见囊实性病变MSCT表现及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黄振东 钟春燕 +1 位作者 黄莲英 李瑞雄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260-265,共6页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少见囊实性病变MSCT表现及临床特征分析,提高对盆腔少见囊实性病变的认识,为术前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盆腔少见囊实性病变患者的...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少见囊实性病变MSCT表现及临床特征分析,提高对盆腔少见囊实性病变的认识,为术前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9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盆腔少见囊实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MSCT征象,包括病变的大小、位置、形态、数目、边界、密度及强化方式等CT征象,并且进行临床特征的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卵巢甲状腺肿5例,囊性部分呈较高密度,CT值超过50Hu,增强后实性部分呈“甲状腺”样明显强化;卵巢卵泡膜细胞瘤3例,平扫实性部分与子宫肌壁密度类似,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轻度强化,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同层面子宫肌壁;盆腔结核性包块2例,伴有肺部结核病史,实性部分伴有条状钙化,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延迟强化;淋巴瘤2例,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肿瘤中等均匀强化,肿瘤包绕血管但不侵犯;卵巢透明细胞癌1例,单侧囊实性病变,增强扫描为明显持续均匀性强化;卵巢颗粒细胞瘤5例,实验室检查雌激素水平升高,增强扫描病灶内部出现迂曲的供血动脉。结论盆腔少见囊实性病变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病史可提高术前诊断的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盆腔 囊实性病变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诊断
下载PDF
基于MRI征象、免疫组化及免疫炎症指标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5
作者 黄振东 李瑞雄 +2 位作者 杨莹 钟春燕 詹志伟 《右江医学》 2024年第5期440-446,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征象、免疫组化及免疫炎症指标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的5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术后淋巴结活检结果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简... 目的探讨基于MRI征象、免疫组化及免疫炎症指标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的5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术后淋巴结活检结果分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简称转移组)及非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简称非转移组),分别对比两组术前MRI征象、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炎症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术前MRI征象、病理免疫组化及免疫炎症指标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总共收集57例患者,其中转移组24例,非转移组33例,转移组的年龄、淋巴结短径、长短径比、肿瘤长径、肿瘤强化方式、Ki-67的表达、NLR、PLR与非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相关分析显示,淋巴结短径、肿瘤长径、肿瘤强化方式及Ki-67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5、0545、0.377、0.484,P<0.05),长短径比与腋窝淋巴转移呈负相关(r=-0.699,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淋巴结短径、长短径比、肿瘤长径、肿瘤强化方式、Ki-67、NLR、PL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40、0.801、0.908、0.818、0.680、0.741、0.590、0.605。结论MRI征象、免疫组化及免疫炎症指标对判断乳腺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磁共振成像 免疫炎症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