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师专文学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探究——“鉴赏交流模式”的实施
1
作者 巩巧梅 李锦煜 《甘肃高师学报》 2009年第1期91-93,共3页
在民族师专文学理论实践教学中,教授"文学接受论"时采用"鉴赏交流模式"的实施原因、过程、目标及效果。
关键词 文学接受论 实践教学 文学鉴赏 鉴赏交流模式
下载PDF
兼语句与其他句式结构的区别——现代汉语特殊句式辨析之二 被引量:6
2
作者 宁文忠 靳彦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7-90,共4页
兼语句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 ,对它的研究 ,早在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就已开始了 ,而且主要涉及到兼语句的结构特点及扩缩存废问题。本文着重从兼语句的结构特征、语义特征与其他句式结构的比较中区别出这一句式的特征来。
关键词 兼语句 结构特征 语义特征 其他句式 区别特征
下载PDF
“把”字句的语义特征及语用价值——现代汉语特殊句式辩析之三
3
作者 宁文忠 《甘肃高师学报》 2003年第3期71-73,共3页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特殊句式研究的传统课题 ,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把”字句的语用意义和构成条件 ;二是“把”字句与相关句式的变换关系及“把”字介引的对象———“把”字宾语的语义类型。近几年来 ,不少语...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特殊句式研究的传统课题 ,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关于“把”字句的语用意义和构成条件 ;二是“把”字句与相关句式的变换关系及“把”字介引的对象———“把”字宾语的语义类型。近几年来 ,不少语法学家还从句法、语义、语用等不同角度对“把”字句作了考察。文章对“把”字句的语用价值———即“把”字句主语的施事性和事件的原因性 ,“把”字宾语的有定性及其谓语部分的复杂性作一点浅层面上的探讨 ,目的是让更多的语法爱好者及初学者认识到“把”字句是现代汉语句子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特殊句式 “把”字句 语义特征 语用价值 谓语动词 句式变换
下载PDF
论网络对80后文学的负面影响、危机与误判 被引量:3
4
作者 帅泽兵 刘洁 《社科纵横》 2007年第9期113-115,共3页
网络对80后文学的负面影响表现在从发表机制、接受习惯及心理与审美取向等方面,把80后文学拉进了庸俗文化与娱乐主义的泥淖,而严重影响了80后文学自身正常的发展与不易为人们所理解与承认。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80后文学自身危机的产... 网络对80后文学的负面影响表现在从发表机制、接受习惯及心理与审美取向等方面,把80后文学拉进了庸俗文化与娱乐主义的泥淖,而严重影响了80后文学自身正常的发展与不易为人们所理解与承认。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80后文学自身危机的产生与我们在网络与80后文学关系方面的错误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 80后文学 负面影响 危机 误判
下载PDF
试论《目连救母变文》与《格萨尔》“地狱救妻”、“地狱救母”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钱光胜 《西藏研究》 CSSCI 2008年第5期54-62,共9页
中晚唐吐蕃占领敦煌时期,各种佛事活动依然照常举行,盂兰盆会就是其中大众性佛事活动之一,此间僧人在寺院说唱《目连救母变文》,使这一故事广为流播。在此情形之下,敦煌的僧人、迁移到敦煌的吐蕃人以及在敦煌的吐蕃统治者有可能将这一... 中晚唐吐蕃占领敦煌时期,各种佛事活动依然照常举行,盂兰盆会就是其中大众性佛事活动之一,此间僧人在寺院说唱《目连救母变文》,使这一故事广为流播。在此情形之下,敦煌的僧人、迁移到敦煌的吐蕃人以及在敦煌的吐蕃统治者有可能将这一故事带到藏地,从而对《格萨尔》"地狱救妻"、"地狱救母"等故事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盂兰盆会 目连救母变文 《格萨尔》 地狱救妻 地狱救母
下载PDF
敦煌愿文中的地狱神考述 被引量:1
6
作者 钱光胜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9-94,共6页
通过愿文对冥界神灵的祈祷,民众获得了内心的宁静,疾病、战争和瘟疫将远离他们,正因为如此,愿文在敦煌的地位和影响几乎可与佛经相等同。民众对生死问题的关注是导致和加速佛教地狱思想中土化、世俗化进程的重要原因之一。惟其如此,我... 通过愿文对冥界神灵的祈祷,民众获得了内心的宁静,疾病、战争和瘟疫将远离他们,正因为如此,愿文在敦煌的地位和影响几乎可与佛经相等同。民众对生死问题的关注是导致和加速佛教地狱思想中土化、世俗化进程的重要原因之一。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揭示"土府水官"、"保人可韩"进入冥界和冥吏扩张背后的动力,且这种关注并非只是来自某一个阶层,这恰好也雄辩地说明,把敦煌愿文中的地狱神仅归类于民间信仰是有局限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愿文 地狱神 土府水官 保人可韩 冥吏
下载PDF
80后文学史:概念的缘起与发展流变 被引量:4
7
作者 帅泽兵 邵宁宁 《理论与创作》 2007年第5期66-69,99,共5页
近几年来,关于80后及80后文学的批评文字日渐其多。这些评论在相异的价值趋向与不同的立场指引下,对80后文学这一新生的文学文化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解说。众生喧哗,沸腾不已。这不但清晰地表明了文学批评对这一新生现象的强烈关注,... 近几年来,关于80后及80后文学的批评文字日渐其多。这些评论在相异的价值趋向与不同的立场指引下,对80后文学这一新生的文学文化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解说。众生喧哗,沸腾不已。这不但清晰地表明了文学批评对这一新生现象的强烈关注,也表明了这一新生现象有被关注的价值与理由。更为重要的是,与此同时,亦暗示了80后文学拥有了成为新的学术增长点的极大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80后文学 流变 缘起 概念 价值趋向 文学批评 文化现象
下载PDF
从王梵志诗看初盛唐时期民间的地狱观 被引量:1
8
作者 钱光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2-46,93,共6页
敦煌写本通俗白话诗王梵志诗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初盛唐时期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狱观。其主要内容有:阎罗王取代了太山府君,成为地狱的主宰;"冥判"是地狱的中心环节;"奈河"已在冥界出现。这种观念世... 敦煌写本通俗白话诗王梵志诗较为真实、全面地反映了初盛唐时期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狱观。其主要内容有:阎罗王取代了太山府君,成为地狱的主宰;"冥判"是地狱的中心环节;"奈河"已在冥界出现。这种观念世俗化为"七七斋"在民间流行。王梵志诗还反映了初盛唐时期佛教地狱观念与儒家孝道文化在民间的初步融合,表明佛教地狱思想已开始中土化、世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诗 地狱观 敦煌写本 初盛唐时期 阎罗王 奈河 “七七斋”
下载PDF
论海子诗歌的语言特色及其美学意义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帅泽兵 王艳花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350-351,共2页
海子是20世纪为数不多的中国诗歌大师之一。他的诗歌语言多用押韵、重复等手法,在内心自然态势的作用下善于对语言规范的把握与具体字词的精雕细琢。海子诗歌的美学意义表现在古今融会贯通的取向与中西结合的立场、对平凡事物与生活气... 海子是20世纪为数不多的中国诗歌大师之一。他的诗歌语言多用押韵、重复等手法,在内心自然态势的作用下善于对语言规范的把握与具体字词的精雕细琢。海子诗歌的美学意义表现在古今融会贯通的取向与中西结合的立场、对平凡事物与生活气息的努力挖掘及在融合现实主义与浪漫气息的努力过程中塑造了一个勇于承担与自我牺牲的王子形象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 诗歌 语言特色 美学意义
下载PDF
“新概念写作”:理论匮乏下的集体倾向
10
作者 帅泽兵 郭国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26-330,共5页
新概念写作存在新的模式化的危险。这种危险与理论的匮乏即思想局限、知识贫乏及阅历尚浅等息息相关。八届大赛过后,新概念写作呈现出了一些不应出现的集体风貌,包括审美趣味一致,风格上的"名存实亡"——模仿,以及题材、视角... 新概念写作存在新的模式化的危险。这种危险与理论的匮乏即思想局限、知识贫乏及阅历尚浅等息息相关。八届大赛过后,新概念写作呈现出了一些不应出现的集体风貌,包括审美趣味一致,风格上的"名存实亡"——模仿,以及题材、视角等方面的雷同等等。而正是这些,构成了新概念写作有可能走向模式化的原因与继续前进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概念写作 作文竞赛 写作模式
下载PDF
九叶诗派:寻找残缺的诗意
11
作者 帅泽兵 许立业 《甘肃高师学报》 2008年第4期29-31,共3页
九叶诗派即中国新诗派,由穆旦等九人组成。他们的创作体现了他们共同的诗歌取向、理念与态度,凭借反叛的立场与异质寻求不完美的残缺的诗意。
关键词 九叶诗派 残缺 诗意
下载PDF
谈岑参写在凉州的几首诗
12
作者 丁一清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0-13,共4页
岑参先后两次出塞到陇右地区,期间在凉州停留半年多时间,创作了《登凉州尹台寺》等9首诗歌。其诗既不同于首次出塞时的困顿、乡思之作,又不同于二次出塞时的写景作品,体现出"辞意清切"的特点。
关键词 岑参 边塞诗 凉州诗作 辞意清切
下载PDF
论李煜后期词的艺术特质
13
作者 李锦煜 《甘肃高师学报》 2003年第4期11-13,共3页
李煜因身世变迁之故 ,后期词作在情感空间、抒情话语、审美意识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开拓 ,从而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 ,升华了词的精神世界 ,提高了词的审美价值 ,确立了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 李煜 艺术表现力 情感空间 抒情话语 审美意识 精神世界
下载PDF
论汉末文士心理和诗歌
14
作者 李锦煜 赵茂林 《青海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54-58,共5页
五言诗在汉末的兴起及臻于成熟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从创作机制而言 ,更深刻的原因应该是文士心理。本文从汉末文士崇尚名节和通达任性的群体心理角度入手 ,探讨了其对文学思想、诗歌表现内容及风格等的影响。
关键词 汉末 文士心理 诗歌 崇名节 尚通达 五言诗 创作机制 文学思想
下载PDF
浅谈余秋雨的散文特色
15
作者 巩巧梅 《甘肃高师学报》 2003年第6期43-45,共3页
余秋雨散文的特色 ,即 :追寻文化是根 ,表达民族情感是茎 ,描述生活点滴是叶 ,这三者共同熔铸了茂盛而充满活力的秋雨散文之树。
关键词 余秋雨 散文特色 民族情感 生活题材 文学评论 大众主题 创作风格
下载PDF
论关汉卿杂剧中的诙谐手法
16
作者 丁一清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3-45,共3页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因其内容丰富、数量众多、体制完备而在我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最早从事杂剧创作的作家,他的作品在表现方式上运用诙谐的艺术手法,通过喜剧性的情节、滑稽的形象、幽默的语言,较好地发扬了"寓庄于谐&qu...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因其内容丰富、数量众多、体制完备而在我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最早从事杂剧创作的作家,他的作品在表现方式上运用诙谐的艺术手法,通过喜剧性的情节、滑稽的形象、幽默的语言,较好地发扬了"寓庄于谐"的艺术传统,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显示出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审美价值,极大地丰富了杂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推动杂剧的传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诙谐手法 杂剧 个性
下载PDF
由《难逃劫数》到创作的转向
17
作者 帅泽兵 《青海师专学报》 2007年第2期52-54,共3页
余华的作品似乎一直与理性无关。死亡与暴力等关键词彰显的冷酷叙事至《难逃劫数》臻于一种“致命的顶峰”。余华不得不以人物塑造的乏力与叙事品格上的创新与模仿的杂糅作为代价。有鉴于此,从成熟之作《难逃劫数》开始,余华开始了他的... 余华的作品似乎一直与理性无关。死亡与暴力等关键词彰显的冷酷叙事至《难逃劫数》臻于一种“致命的顶峰”。余华不得不以人物塑造的乏力与叙事品格上的创新与模仿的杂糅作为代价。有鉴于此,从成熟之作《难逃劫数》开始,余华开始了他的创作转向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酷 叙事 人物塑造 叙事品格 创作转向
下载PDF
唾液的民俗学解读
18
作者 谢正荣 《消费导刊》 2008年第8期226-226,共1页
唾液是人体唾液腺分泌的液体,它不是单纯的人体生理液体,常常更许多民俗事项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唾液的民俗学解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探究一些隐藏在民俗事项背后的涵义。
关键词 唾液 交感巫术 情绪宣泄 其它功用
下载PDF
闪光的性灵——对文学现象中“人性”的再认识
19
作者 巩巧梅 《青海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49-51,共3页
文学“人性”被广泛地用于中国 2 0世纪的文艺批评界 ,但相应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如对人性涵义的概括、对文学创作中人性的单一与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复杂关系的观照以及接受活动中对人性的对话反映等。本文就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以求达到... 文学“人性”被广泛地用于中国 2 0世纪的文艺批评界 ,但相应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如对人性涵义的概括、对文学创作中人性的单一与现实生活中人性的复杂关系的观照以及接受活动中对人性的对话反映等。本文就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以求达到对“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现象 人性 文学创作 文学接受
下载PDF
论藏传佛教对汉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陶柯 《甘肃社会科学》 2000年第2期83-86,共4页
佛教最早传入西藏是在公元 5世纪 ,大规模正式地传入则是在松赞干布时期 ,从唐朝和印度两个方向传入的。其后藏传佛教对汉族发生了长远的多方面的影响 ,唐、宋、元、明、清诸朝统治者 ,都崇奉藏传佛教 ,因此而影响到大量汉族群众。其具... 佛教最早传入西藏是在公元 5世纪 ,大规模正式地传入则是在松赞干布时期 ,从唐朝和印度两个方向传入的。其后藏传佛教对汉族发生了长远的多方面的影响 ,唐、宋、元、明、清诸朝统治者 ,都崇奉藏传佛教 ,因此而影响到大量汉族群众。其具体表现是 :1 在汉族地区兴建了众多藏传佛教寺院 ;2 汉族人入藏传佛寺当僧人 ;3 部分普通汉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这些对提高汉族群众的文化素养 ,对促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对促进汉族和藏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汉族 影响 佛教寺院 汉族僧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