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pC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赵世巧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2年第5期291-292,共2页
AmpC酶是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发现的一类由染色体介导的水解头孢菌素的I型 β 内酰胺酶。AmpC酶具有诱导性 ,以其诱导酶和非诱导酶的形式存在。与ESBLS不同的是AmpC酶对三代头孢耐药且不被克拉维酸所抑制。高产AmpC酶的菌株引起的感染使现... AmpC酶是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发现的一类由染色体介导的水解头孢菌素的I型 β 内酰胺酶。AmpC酶具有诱导性 ,以其诱导酶和非诱导酶的形式存在。与ESBLS不同的是AmpC酶对三代头孢耐药且不被克拉维酸所抑制。高产AmpC酶的菌株引起的感染使现代抗感染治疗面临严峻挑战。AmpC酶的表达及调控与ampC、ampR、ampD、ampG有关。AmpC不但可由染色体编码 ,而且也可由质粒介导 ,质粒介导的AmpC酶的出现增强了耐药菌株的横向传播能力。AmpC酶的检测包括头孢西丁三相试验 ,等电聚焦电泳以及PCR等方法。目前治疗由产AmpC菌株引起感染的药物十分有限 ,可供选择的药物主要有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 ) ,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 ,头孢匹罗 )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CΒ-内酰胺酶 研究进展 三相试验 抗生素 耐药机制
下载PDF
异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初步生物活性 被引量:6
2
作者 侯华 翁玲玲 胡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合成7-碱性侧链取代的异黄酮衍生物,对其亲/抗子宫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间苯二酚和取代苯乙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异黄酮衍生物。对所得化合物用雌性小鼠动物模型分别测定了在1·1×10-2、1·85×10-3μmol/m... 目的合成7-碱性侧链取代的异黄酮衍生物,对其亲/抗子宫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以间苯二酚和取代苯乙酸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异黄酮衍生物。对所得化合物用雌性小鼠动物模型分别测定了在1·1×10-2、1·85×10-3μmol/ml剂量时的亲/抗子宫活性。结果合成了22个化合物,其中4个中间体和12个目标物为新化合物。结论所测目标化合物均具有较弱的亲子宫活性;除化合物6a外,其余化合物均有较强的抗子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黄酮衍生物 合成 亲子宫活性 抗子宫活性
下载PDF
异黄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初步生物活性
3
作者 侯华 翁玲玲 胡容 《化工中间体》 2005年第9期61-61,共1页
简介:异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之一。不仅在心血管系统方面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且有弱的雌激素活性和对骨质疏松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关键词 异黄酮类衍生物 合成方法 生物活性 药用植物 医药中间体
下载PDF
ADA CEA和CRP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名均 陈亘志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6期818-819,共2页
目的:探讨腺苷脱氢酶(adnosine deaminase,ADA)、癌胚抗原(carinoembryonic,CE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胸腔积液病人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临床已确诊的80例胸腔积液标本(结核性36例,癌性22例,炎性22例),采用速率法测... 目的:探讨腺苷脱氢酶(adnosine deaminase,ADA)、癌胚抗原(carinoembryonic,CE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胸腔积液病人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对临床已确诊的80例胸腔积液标本(结核性36例,癌性22例,炎性22例),采用速率法测定ADA值;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胸腔积液的CRP浓度;用酶联免疫法测定CEA值。结果:在结核性胸腔积液中,ADA均值高于癌性和炎性组(P<0.01),特异度85.7%,敏感度83.3%,准确度69.0%。在癌性胸液中,CEA均值明显高于结核性和炎性组(P<0.01),特异度100%,敏感度59.1%,准确度86.6%。检测发现CRP均值在炎性与结核性胸液组中高于癌性组,结核性与炎性组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ADA、CEA和CRP联合检测对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具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腺苷脱氨酶 癌胚抗原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合川地区精子发生障碍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基因诊断的研究
5
作者 杨联云 魏礁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6年第9期15-16,23,共3页
目的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与原发性无精子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对63例原发性无精子症患者和20例正常已生育男性对照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结果63例原发性无精子症患者中9例发生了Y染色体微缺失,缺失率为14·3%,其中AZFa... 目的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与原发性无精子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对63例原发性无精子症患者和20例正常已生育男性对照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的检测。结果63例原发性无精子症患者中9例发生了Y染色体微缺失,缺失率为14·3%,其中AZFa区sY86缺失2例(3·17%);AZFb区sY134缺失1例(1·59%);AZFc区sY255缺失4例(6·34%);sY86和sY134同时缺失1例(1·59%)。20例已生育男性均未检测到Y染色体微缺失。结论男性原发性无精子症与Y染色体微缺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子症 Y染色体 微缺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