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多期构造变形看天山古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量:
4
1
作者
林伟
黎乐
+5 位作者
张仲培
石永红
李秋立
薛振华
王非
吴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15-2128,共14页
通过对西南天山阿克雅孜和木扎尔特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几何学和岩石变形相关运动学的详细剖析,厘定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及其相关围岩的构造单元。详细研究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北部单元、中部单元和南部单元。确...
通过对西南天山阿克雅孜和木扎尔特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几何学和岩石变形相关运动学的详细剖析,厘定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及其相关围岩的构造单元。详细研究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北部单元、中部单元和南部单元。确定了每个构造单元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及各个构造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岩石变形特征和叠加关系,确定了岩石所记录多期变形的运动学特征。根据研究区的多期构造变形特点,建立了阿克雅孜和木扎尔特河地区构造演化序列。共划分出四期构造可识别的事件(E1-E4),分别代表了E1:高压-超高压岩石折返过程;E2:高压-超高压岩石造山带的早期改造过程;E3:北部构造事件对高压-超高压造山带影响;E4:走滑构造对高压-超高压造山带的叠加。沿造山带系列构造分析表明,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带中发育的四期构造事件沿中天山北缘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各期构造事件也有一定的横向可对比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多期变形事件的构造背景的探讨,建立了整个天山在古生代的构造拼合过程,揭示我国西部洋壳相关的深俯冲造山带形成过程和参与深俯冲作用(超)高压变质岩的变形变质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天山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构造分析
多期构造变形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榴辉岩中金红石U-Pb定年:对大陆碰撞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
16
2
作者
李秋立
杨亚楠
+1 位作者
石永红
林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279-2284,共6页
金红石是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中标志性变质矿物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峰期变质矿物组合.其主要成分除TiO2外,因含有众多其他微量元素(如:Nb,Ta,Zr,Hf,Cr,V,W和U等)而成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应元素变化特征和年代学的研究,可以反演包含金...
金红石是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中标志性变质矿物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峰期变质矿物组合.其主要成分除TiO2外,因含有众多其他微量元素(如:Nb,Ta,Zr,Hf,Cr,V,W和U等)而成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应元素变化特征和年代学的研究,可以反演包含金红石的主岩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作为超高压岩石演化历史的记录者之一,因岩石经历的温压条件不同和金红石U-Pb体系特征,金红石的U-Pb定年体系可以分辨出其他方法没有记录的超高压岩石演化阶段.通过研发金红石微区U-Pb定年工作标准样品,进而建立了离子探针微区金红石U-Pb定年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我国西南天山和大别-苏鲁造山带高压-超高压榴辉岩演化研究中,为大陆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
榴辉岩
离子探针
U—Pb体系定年
超高压变质作用
原文传递
大别造山带变质岩温度压力结构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石永红
王娟
+1 位作者
李秋立
林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145-2152,共8页
应用传统的岩石学温度压力计,对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形成的温压条件进行了计算.通过温压结构、岩石组合以及同位素年代学分析,提出该造山带由6个岩石构造单元构成.除(1)北淮阳变质带变质温压条件较低外,温度压力自北向南逐渐降...
应用传统的岩石学温度压力计,对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形成的温压条件进行了计算.通过温压结构、岩石组合以及同位素年代学分析,提出该造山带由6个岩石构造单元构成.除(1)北淮阳变质带变质温压条件较低外,温度压力自北向南逐渐降低;(2)北大别变质带(900±50℃,4.5±0.5 GPa)→(3)中大别-I带(728±58℃,3.87±0.36 GPa)→(4)中大别-II带(613±48℃,3.09±0.20 GPa)→(5)南大别变质带(521±50℃,2.40±0.24 GPa)→(6)宿松杂岩带(507±48℃,1.0±0.2 GPa),峰期变质年龄也由北向南逐渐变老,从218-226 Ma→226 Ma→230 Ma→235 Ma→251 Ma.且在中大别-I,II带发现大量与南大别带属性相似的物质,确证了宿松杂岩仅经历了绿帘角闪岩相变质,缺乏高压蓝片岩相带的记录.结合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研究表明,这些单元均以构造岩片型式叠置产出,具有穿时性,彼此之间被断裂所分割,这暗示大陆地壳俯冲过程中于不同深度发生拆离,结果大别造山带是由多板片的俯冲/折返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P-T条件
岩石-构造单元
俯冲-折返
原文传递
题名
从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多期构造变形看天山古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量:
4
1
作者
林伟
黎乐
张仲培
石永红
李秋立
薛振华
王非
吴林
机构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
学院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和环境学院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15-2128,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25009、4147219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5008-001)联合资助
文摘
通过对西南天山阿克雅孜和木扎尔特地区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构造几何学和岩石变形相关运动学的详细剖析,厘定出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及其相关围岩的构造单元。详细研究表明,研究区可划分为三个构造单元:北部单元、中部单元和南部单元。确定了每个构造单元的构造几何学特征及各个构造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岩石变形特征和叠加关系,确定了岩石所记录多期变形的运动学特征。根据研究区的多期构造变形特点,建立了阿克雅孜和木扎尔特河地区构造演化序列。共划分出四期构造可识别的事件(E1-E4),分别代表了E1:高压-超高压岩石折返过程;E2:高压-超高压岩石造山带的早期改造过程;E3:北部构造事件对高压-超高压造山带影响;E4:走滑构造对高压-超高压造山带的叠加。沿造山带系列构造分析表明,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带中发育的四期构造事件沿中天山北缘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各期构造事件也有一定的横向可对比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多期变形事件的构造背景的探讨,建立了整个天山在古生代的构造拼合过程,揭示我国西部洋壳相关的深俯冲造山带形成过程和参与深俯冲作用(超)高压变质岩的变形变质历史。
关键词
西南天山
高压-超高压变质带
构造分析
多期构造变形
构造演化
Keywords
SW Chinese Tianshan
UHP metamorphic belt
Structural analysis
Polyphase deformation
Tectonic evolution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榴辉岩中金红石U-Pb定年:对大陆碰撞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
16
2
作者
李秋立
杨亚楠
石永红
林伟
机构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
学院
大学
地球科学
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和环境学院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279-2284,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825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22023)资助
文摘
金红石是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中标志性变质矿物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峰期变质矿物组合.其主要成分除TiO2外,因含有众多其他微量元素(如:Nb,Ta,Zr,Hf,Cr,V,W和U等)而成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应元素变化特征和年代学的研究,可以反演包含金红石的主岩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作为超高压岩石演化历史的记录者之一,因岩石经历的温压条件不同和金红石U-Pb体系特征,金红石的U-Pb定年体系可以分辨出其他方法没有记录的超高压岩石演化阶段.通过研发金红石微区U-Pb定年工作标准样品,进而建立了离子探针微区金红石U-Pb定年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我国西南天山和大别-苏鲁造山带高压-超高压榴辉岩演化研究中,为大陆碰撞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制约.
关键词
金红石
榴辉岩
离子探针
U—Pb体系定年
超高压变质作用
分类号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P588.125 [天文地球—岩石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大别造山带变质岩温度压力结构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石永红
王娟
李秋立
林伟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和环境学院
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145-2152,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825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073)资助
文摘
应用传统的岩石学温度压力计,对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形成的温压条件进行了计算.通过温压结构、岩石组合以及同位素年代学分析,提出该造山带由6个岩石构造单元构成.除(1)北淮阳变质带变质温压条件较低外,温度压力自北向南逐渐降低;(2)北大别变质带(900±50℃,4.5±0.5 GPa)→(3)中大别-I带(728±58℃,3.87±0.36 GPa)→(4)中大别-II带(613±48℃,3.09±0.20 GPa)→(5)南大别变质带(521±50℃,2.40±0.24 GPa)→(6)宿松杂岩带(507±48℃,1.0±0.2 GPa),峰期变质年龄也由北向南逐渐变老,从218-226 Ma→226 Ma→230 Ma→235 Ma→251 Ma.且在中大别-I,II带发现大量与南大别带属性相似的物质,确证了宿松杂岩仅经历了绿帘角闪岩相变质,缺乏高压蓝片岩相带的记录.结合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研究表明,这些单元均以构造岩片型式叠置产出,具有穿时性,彼此之间被断裂所分割,这暗示大陆地壳俯冲过程中于不同深度发生拆离,结果大别造山带是由多板片的俯冲/折返而成.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P-T条件
岩石-构造单元
俯冲-折返
分类号
P588.3 [天文地球—岩石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西南天山超高压变质带多期构造变形看天山古生代构造演化
林伟
黎乐
张仲培
石永红
李秋立
薛振华
王非
吴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榴辉岩中金红石U-Pb定年:对大陆碰撞造山带形成和演化的制约
李秋立
杨亚楠
石永红
林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6
原文传递
3
大别造山带变质岩温度压力结构研究
石永红
王娟
李秋立
林伟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