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儿手球教学与训练 被引量:2
1
作者 祁霞 王敏 《运动》 2016年第3期35-36,42,共3页
少儿手球运动特点鲜明,集合了多种跑、跳、投于一体,要求有速度、有力量,有利地发展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通过激烈的竞争培养了少年儿童不畏强手、敢于拼搏、不怕困难的精神。手球是集体项目,能培养儿童少年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具有德... 少儿手球运动特点鲜明,集合了多种跑、跳、投于一体,要求有速度、有力量,有利地发展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通过激烈的竞争培养了少年儿童不畏强手、敢于拼搏、不怕困难的精神。手球是集体项目,能培养儿童少年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具有德育的教育功能。手球进入学校得到校方的支持和家长的认可,受到儿童少年的青睐,使小手球成为学校体育中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技术 练习方法 战术配合
下载PDF
谈青少年手球运动员上肢力量对射门技术的重要性
2
作者 祁霞 邓明娟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11期278-279,共2页
上肢力量是手球运动协调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力量是手球运动员应首先考虑的因素。在手球训练比赛中,几乎每次射门都有来自外部的封挡、横向或正面的对抗阻力,在这种情况之下,上肢力量就起着重要的作用。上肢力量训练不是依靠某一单肌群... 上肢力量是手球运动协调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力量是手球运动员应首先考虑的因素。在手球训练比赛中,几乎每次射门都有来自外部的封挡、横向或正面的对抗阻力,在这种情况之下,上肢力量就起着重要的作用。上肢力量训练不是依靠某一单肌群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运动员多块肌肉群协调做功,同时克服各种阻力完成预定动作。手球运动员在打门过程中,射门角度、球速、旋转均与上肢力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篇文章就针对手球运动跳起射门与上肢力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力量 射门 技术动作
下载PDF
多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3
作者 黄涛 刘劲松 《少年儿童研究》 2015年第9期61-62,共2页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如何培养,绝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达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境界,将行为内化,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如何培养,绝不能靠空洞的说教,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达到"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境界,将行为内化,渐成习惯,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一、主题班会,培养习惯意识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儿童的行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感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行为随兴趣而转移,还不懂得所有的行为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要求,更不懂得形成良好的习惯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这就需要老师通过主题班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习惯 学生 培养 多渠道 主题班会 现代公民 年龄特征 不稳定性
下载PDF
怎样指导小学生把字写好
4
作者 刘劲松 《教育文汇》 2017年第13期40-40,共1页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小学生写字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小学生写字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格。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指导小学生把字写好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教学指导纲要 九年义务教育 写字教学 审美能力 学习态度 国家教育部 识字教学
原文传递
让行知思想在农民工子弟学校绽放光彩
5
作者 刘劲松 《教育文汇》 2016年第17期11-12,共2页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人格精神和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当我们走近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我们就会发现他的生活教育、小先生制、解放儿童等教育思想是那样的博大精深,对我们现在...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人格精神和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当我们走近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我们就会发现他的生活教育、小先生制、解放儿童等教育思想是那样的博大精深,对我们现在的新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我们这样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更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弟学校 教育改革与发展 人民教育家 教育思想 中国近代史 新课程改革 人格精神 生活教育
原文传递
学生教我区分形近字
6
作者 高婵婕 《教育文汇》 2015年第14期22-22,共1页
一天,我发现班里很多孩子分不清“哪”和“那”,于是我让他们思考有什么办法来区分这两个字。不一会儿,一个孩子举手了:“哪里要张口问,所以有口子旁;那里是确定的,不用张口问,所以不要口字旁。”我发现孩子们的方法还真不错!... 一天,我发现班里很多孩子分不清“哪”和“那”,于是我让他们思考有什么办法来区分这两个字。不一会儿,一个孩子举手了:“哪里要张口问,所以有口子旁;那里是确定的,不用张口问,所以不要口字旁。”我发现孩子们的方法还真不错!我一想,有许多形近字都比较难区分,何不让孩子们都来谈谈自己的辨别方法呢?也许孩子们的思维有助于他们接受呢!于是,我问:“你们还能区分哪些形近字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近字 学生 辨别方法 孩子 “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