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楔形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善松 刘艺明 +3 位作者 雷会宁 苏家庆 杨怀远 张之栋 《颈腰痛杂志》 2009年第2期114-116,共3页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楔形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楔形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11例,对于重度僵硬的病例结合后路广泛松解。依据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评估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楔形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楔形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11例,对于重度僵硬的病例结合后路广泛松解。依据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评估临床效果。结果脊柱侧凸的主弯平均Cobb角为74°(62°~95°),术后矫正率为60%(48%~73%),后凸平均Cobb角为52°(40°~72°),术后矫正率为51%(41%~69%),手术前的冠状面失衡约19mm,术后为8mm,手术无任何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楔形截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疗效满意,对于重度僵硬的病例后路广泛松解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截骨 矫形
下载PDF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之栋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1期58-61,共4页
近年来,脊柱结核随着肺结核的发病率上升而增加,尤其在HIV患者中发病率更高,有一定致死率和致残率。结核菌对一线化疗药物耐药性不明显,四联短程化疗方案可以治愈脊柱结核,但是脊柱结核隐匿性的发病特点决定患者就医时已是中晚期,椎体... 近年来,脊柱结核随着肺结核的发病率上升而增加,尤其在HIV患者中发病率更高,有一定致死率和致残率。结核菌对一线化疗药物耐药性不明显,四联短程化疗方案可以治愈脊柱结核,但是脊柱结核隐匿性的发病特点决定患者就医时已是中晚期,椎体破坏严重,出现脊柱失稳和畸形,或伴有截瘫症状。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以有效治疗中晚期的脊柱结核,改善或治愈截瘫症状,减少或预防后突畸形,减少卧床时间,增加植骨愈合率,减少治疗的痛苦和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结核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幼儿拇指缺损移植第二趾再造体会
3
作者 杨怀远 苏家庆 +2 位作者 刘贤业 吴强 孙雪良 《安徽医学》 1998年第2期51-51,共1页
患儿,男,3岁8个月,右手不慎误入机器内损伤,拇指全残缺4个月,残指伤口已愈,但患手失去持、握、摆、抓的功能。X片示:拇指近节指骨基底部有残留骨片。一年后行游离第二趾再造拇指术。
关键词 拇指缺损 儿童 断指再植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手部挤压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之栋 周业金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1期52-53,共2页
手部严重挤压伤一直是临床常见的急症,由于伤情的不同,临床处理时很难有固定的模式来遵循。微创理念在骨科各个领域中得到推广和应用,逐渐成为一项指导临床工作的基本原则^[1]。我科采用微创技术治疗手部挤压伤,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脊柱三维矫形内固定系统植入矫正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效应(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善松 李明 +3 位作者 谢杰 黄彰 刘艺明 苏家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3197-3200,共4页
背景:既往文献报道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矫正有着较高的并发症和矫正率的丢失;运用脊柱三维矫形内固定系统治疗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CD、TSRH等第3代脊柱矫形内固定系统对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矫正效应... 背景:既往文献报道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矫正有着较高的并发症和矫正率的丢失;运用脊柱三维矫形内固定系统治疗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报道较少。目的:观察CD、TSRH等第3代脊柱矫形内固定系统对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的矫正效应。设计:回顾性分析。单位: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对象:于1997-09/2003-07选择资料完整的马凡综合征脊柱侧凸患者10例,行后路CD及TSRH器械矫形内固定,同时予以自体骨移植融合手术。双主弯型8例,胸椎侧弯2例,胸椎侧弯方向均为右侧弯。胸椎后凸3例,胸腰段后凸2例。方法:在术前、术后1周及随访时均拍摄站立位的正侧位X射线片。术前拍摄左右侧曲位及悬吊位X射线片,以评估侧凸的柔韧性。侧凸角度大小的测量方法采用Cobb法,同时记录侧凸的稳定椎及中立椎。10例患者均予以后路手术。2例使用CD系统矫形内固定,另外8例使用TSRH系统。植骨材料来源于自体髂后上棘。术后予以支具保护3个月。主要观察指标:术后脊柱侧凸的矫正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12~60个月的随访,8例双主弯型患者胸弯的矫正率为48%,随访矫正率丢失为20%;腰弯的矫正率为56%,随访矫正率丢失为16%;2例单胸弯型患者的矫正率为61%,随访矫正率丢失为8%。所有患者躯干平衡得到改善。无神经并发症的发生。2例出现交界性腰椎后凸。1例切口延迟愈合。结论:使用脊柱三维矫形内固定系统治疗马凡综合征患者脊柱侧凸,可以达到满意疗效。术前对马凡综合征患者的心肺情况进行评估,术中适当延长融合节段,避免过度矫正,减少软组织损伤,更加重视植骨融合是疗效满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脊柱侧凸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硬膜外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怀远 《颈腰痛杂志》 2000年第1期76-78,共3页
人们已认识到腰间盘突出摘除术后症状持续或复发最重要的原因是硬膜外纤维化。本文就近年国内、外对其临床特征、病理改变和成因 ,特别是当前的防治措施 :包括生物性和非生物性阻隔材料的应用 ,以及强调止血、抗炎等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作... 人们已认识到腰间盘突出摘除术后症状持续或复发最重要的原因是硬膜外纤维化。本文就近年国内、外对其临床特征、病理改变和成因 ,特别是当前的防治措施 :包括生物性和非生物性阻隔材料的应用 ,以及强调止血、抗炎等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纤维化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物上传统切式和改良切式的肉眼比较
7
作者 杨怀远 苏家庆 +2 位作者 高芳型 刘贤业 周叶金 《安徽医学》 1999年第6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腰椎 外科手术 术式
下载PDF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8
作者 陈晓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1期1355-1355,共1页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一项新的关节成形术,是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膝关节畸形,疼痛或活动受限[1],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无菌要求严格,因此,做好手术前的护理...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一项新的关节成形术,是关节疾患终末治疗的有效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引起的膝关节畸形,疼痛或活动受限[1],由于手术创伤较大,无菌要求严格,因此,做好手术前的护理是该手术成功的主要环节.总结我科进行6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患者术后疼痛,关节畸形及活动受限症状明显缓解,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精心护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 膝关节畸形 活动受限 术后疼痛 关节成形术 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与护理干预
9
作者 陈晓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88-189,共2页
关键词 人工髓关节置换术 康复 护理干预 术前 心理护理 术前训练 术后 护理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进展
10
作者 陈晓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572-572,共1页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适应症 并发症
下载PDF
PCNA\S-100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病灶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之栋 张建湘 任启光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53-455,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块病灶生长特点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S-100蛋白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病灶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颈椎前路减压术从2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切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标本,其中3例是椎板成形...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块病灶生长特点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S-100蛋白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病灶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颈椎前路减压术从22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切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标本,其中3例是椎板成形术后再次出现颈髓压迫症而手术。年龄22~78岁,中位年龄48.2岁,其中男14例,女8例。对照组:取自25岁以下的5例不同新鲜尸体的颈椎后纵韧带标本5块,2组标本进行HE和PCNA,S-10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所有OPLL病例标本都有s.100蛋白及PCNA阳性细胞高表达,对照组尸体标本无S-100及PCNA阳性细胞出现。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块病灶具有增殖活跃并向软骨化生、骨化的特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灶前方的增生的纤维软骨细胞区是椎板成形术后脊髓压迫症再发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 后纵韧带 增殖细胞核抗原 S100蛋白质类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的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之栋 许建安 +2 位作者 储建军 刘艺明 王培民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10期1109-1111,共3页
先天性脊柱侧凸(CS)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在合适的时间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制定周密计划。手术方式和疗效决定于患儿年龄、早期诊断和畸形的本身特点。手术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脊柱平衡,防止侧凸进展,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在侧凸失代偿前最... 先天性脊柱侧凸(CS)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在合适的时间选择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制定周密计划。手术方式和疗效决定于患儿年龄、早期诊断和畸形的本身特点。手术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脊柱平衡,防止侧凸进展,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在侧凸失代偿前最大程度地矫正侧凸,并尽量缩短矫形融合范围。对无畸形或只有轻度畸形的进展性CS可采用原位融合或凸侧骨骺阻滞术;中等程度的CS可通过内固定矫形融合术获得矫正,但严重CS需联合相应的截骨或椎体切除术;对年龄<5岁、不伴肋骨融合的CS患儿来说,生长棒技术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对伴肋骨融合和胸廓功能不全的患儿来说,胸廓扩大成形和VEPTR术是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手段,对于严重僵硬性的成人和年长的儿童的CS应用后路脊椎截骨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青少年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术的护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晓菊 阮仁之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8年第z1期-,共2页
目的 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行三维矫形术的护理.方法 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术前训练;术后切口、体位管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重视功能锻炼等.结果 经过有效的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1... 目的 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行三维矫形术的护理.方法 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术前训练;术后切口、体位管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重视功能锻炼等.结果 经过有效的精心护理,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18个月,脊柱外形弧度正确,功能恢复良好,身高有所增加,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青少年脊柱侧凸行三维矫形术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是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脊柱侧凸 三维矫形 护理
原文传递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应用体会
14
作者 魏力今 方伟 +2 位作者 董继胜 郑曙翘 苏家庆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1年第2期124-124,共1页
关键词 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 骨折 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