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联合神经纤维束示踪技术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季鹏 袁晓毅 朱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64-68,共5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皮质脊髓束的状况,分析运动功能与皮质脊髓束受损情况的关系。方法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并经常规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证实为单侧脑梗死患者需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共21例。重建FA图及...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皮质脊髓束的状况,分析运动功能与皮质脊髓束受损情况的关系。方法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并经常规磁共振成像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证实为单侧脑梗死患者需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共21例。重建FA图及三维纤维束示踪成像(DTT)图,测定脑梗死区及健侧相应部位脑组织的各项异性FA值、DCavg值,同时测量双侧大脑脚的FA、DCavg值。运用DTT显示通过病灶的纤维束特征。结果急性脑梗死中心区与对侧FA值分别为(0.18±0.08)、(0.36±0.14),DCavg值分别为(4.95±1.14)×10-3mm2/s、(8.41±1.21)×10-3mm2/s,急性期锥体束受累患者双侧大脑脚水平锥体束FA值、DCav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变侧CST表现为受压、移位、变形和中断,DTI可清晰显示梗死灶与白质纤维束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其受累程度,皮质脊髓束的损伤程度与临床神经功能症状相关。结论 FA值与皮质脊髓束成像联合应用可无创显示脑梗死皮质脊髓束的损伤,有助于判断运动功能受损情况及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神经纤维束示踪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前血压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傅阳俊 毛诗贤 朱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前血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18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162例患者,于血管内治...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前血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18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162例患者,于血管内治疗后3个月时评估预后并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62例患者中,预后良好组73例,预后不良组8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差的侧支循环、高脉压、入院时高NIHSS评分是血管内治疗患者3个月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与侧支循环、脉压、入院时NIHSS评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预后
下载PDF
LAA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随旭 朱瑞 丁笑笑 《现代科学仪器》 2023年第4期134-137,共4页
目的:探究LAA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75例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比较各指标对LAA型脑梗死患者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结果: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血UA、Hcy、CRP水... 目的:探究LAA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75例急性LAA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比较各指标对LAA型脑梗死患者斑块稳定性的诊断价值。结果: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血UA、Hcy、CRP水平及均高于无斑块组及对照组,且斑块积分均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血UA、Hcy、CRP水平及三者联合检测时诊断不稳定斑块的AUC分别为0.816、0.747、0.883、0.915。结论:血UA、Hcy及CRP水平是预测急性LAA型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形成及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可行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 斑块稳定性 血尿酸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病灶部位的影像学特征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迎生 汪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灶部位的影像学特征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经头颅磁共振明确病灶部位,影像学分型分为:前循环皮质、基底节、放射冠和后循环梗死... 目的探讨不同病灶部位的影像学特征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经头颅磁共振明确病灶部位,影像学分型分为:前循环皮质、基底节、放射冠和后循环梗死;再根据病情有无进展分为非进展性和进展性脑梗死。比较各影像学亚型脑梗死在非进展性和进展性脑梗死组间的分布差异,并分析梗死亚型与是否进展的相关性分析,然后进一步回归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50例患者入选,其中非进展性脑梗死99例,进展性脑梗死51例;其影像学分型中,发生在皮质为46例,放射冠25例,基底节47例,后循环32例。不同影像学亚型脑梗死在非进展性和进展性脑梗死组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χ2=19.239,P=0.001),其中,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在前循环皮质的几率显著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前循环皮质梗死与是否进展性间的相关性分析,其R和P值分别为0.170、和0.026;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的影像学亚型与其有关(P=0.002),表现为前循环皮质梗死发生梗死进展的可能性较其它亚型显著增加,即使经年龄、血糖等相关因素校正后,此种趋势依然存在(P=0.014)。结论梗死部位与其是否进展密切相关,发生在前循环皮质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影像学 预测
下载PDF
急性期脑卒中血压变化及其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朱瑞 周农 +6 位作者 钟祝雅 李邦松 张明 范转平 靳长华 张迎生 张永刚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699-1704,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卒中血压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血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发病24h以内入院的226例脑卒中患者连续监测10d血压,随访1月死亡及6月死亡/残疾及复发情况。结果 急性期脑卒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为81.9%,入院后第6天血压基本稳...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卒中血压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血压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发病24h以内入院的226例脑卒中患者连续监测10d血压,随访1月死亡及6月死亡/残疾及复发情况。结果 急性期脑卒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为81.9%,入院后第6天血压基本稳定。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脑卒中类型独立影响入院时血压且影响最大,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影响入院时收缩压(SBP),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影响入院时舒张压(DBP)。急性期脑卒中血压和预后呈U型关系,入院时血压在150/90mmHg左右、第1~6天血压在140/90mmHg左右预后较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后第24小时SBP〈120mmHg独立影响脑卒中1月死亡,入院后24小时内DBP下降程度及第42小时DBP独立影响6月死亡/残疾。亚组分析显示,入院后第24小时SBP〈120mmHg独立影响脑梗死1月死亡,入院时SBP〈140mmHg、入院后第24小时SBP〈120mm-Hg及DBP〈90mmHg均独立影响6月死亡/残疾;入院第4天平均SBP独立影响脑出血1月死亡,入院后24h内DBP下降程度及第5天平均SBP独立影响6月死亡/残疾。结论 急性期脑卒中血压常升高,血压呈自发下降趋势。急性期脑卒中血压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血压 预后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胆红素水平的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朱瑞 周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533-253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性别差异。方法对13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以下简称"脑梗死")及10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性别差异。方法对13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以下简称"脑梗死")及102例脑出血患者进行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检测,并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29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死组TBIL及I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同性别进行比较发现,脑梗死组男性患者TBIL及IBI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脑梗死组女性患者胆红素和对照组女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Cr及FBS、脑梗死组FB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出血组男性或脑梗死组女性患者Cr及FBS水平分别较对照组男性或女性、脑出血组女性患者FBS水平较对照组女性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死组男性患者BUN及Cr水平显著低于脑出血组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男性患者血清TBIL及IBIL处于低水平,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出血 胆红素 性别因素
下载PDF
80岁以上高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9
7
作者 朱瑞 钟祝雅 +4 位作者 李邦松 张明 李体成 李中 周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2例80岁以上(高龄组)和同期住院的84例50~70岁(对照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表现、CT检查结果、并发症和治疗结果,并将2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2例80岁以上(高龄组)和同期住院的84例50~70岁(对照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临床表现、CT检查结果、并发症和治疗结果,并将2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龄组患者女性比例上升,较少合并高血压、吸烟等危险因素;出血部位也以基底节多见,但比例下降,而脑叶出血比例明显增加,为第二好发部位;病因仍以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主,但比例明显降低;发病时头痛症状较少,神经功能损害较重,较多出现脑疝和继发肺部感染,住院期间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多变量Logistic分析显示女性、脑叶出血为高龄脑出血独立正相关因素,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病早期头痛症状和入院时神经功能评分(SSS)为独立负相关因素。结论80岁以上高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具有一些独特的临床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有助于提高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高血压 脑淀粉样血管病 高龄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朱瑞 钟祝雅 +3 位作者 李邦松 张明 李体成 周农 《安徽医药》 CAS 2008年第4期328-329,共2页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血小板参数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选择VBI患者47例,年龄(63.84±10.82)岁;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38例,年龄(63.00±13.01)岁。对VBI患者组及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检测及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血小板参数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选择VBI患者47例,年龄(63.84±10.82)岁;同期选择本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38例,年龄(63.00±13.01)岁。对VBI患者组及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检测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VBI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小板的数量下降、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统计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VBI组与对照组相互之间比较,血红蛋白、红细胞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宽度统计学上差异均无显著性。(3)VBI组与对照组间"血小板团块"比较,差别无显著性。结论VBI患者发病早期发生血小板变化,此种变化对VBI发病可能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小板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
下载PDF
孤立性脑桥梗死急性期病情进展与不同影像学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迎生 朱瑞 +2 位作者 李邦松 张明 靳长华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12期2210-2214,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桥梗死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66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头颅影像学资料,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依据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分为旁正中梗死、深部小梗死和其他类型梗死。比... 目的探讨急性脑桥梗死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66例急性脑桥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头颅影像学资料,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依据头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分为旁正中梗死、深部小梗死和其他类型梗死。比较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的临床和头颅影像学资料,然后进一步回归分析急性脑桥梗死病情进展的相关因素。结果 66例脑桥梗死患者中发生病情进展17例,未进展49例,进展发生率25.8%;进展组与非进展组之间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脑白质疏松程度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中、下不同部位脑桥梗死在两组之间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旁正中梗死、深部小梗死和其他类型梗死不同影像学分型在两组之间构成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6,P=0.011),其中旁正中梗死在进展性脑桥梗死中发生率高于非进展组;相关性分析显示较其他2种类型脑桥梗死旁正中梗死与进展性脑桥梗死之间显著相关(r=0.376,P=0.002);进展性脑桥梗死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桥梗死不同影像学分型与病情进展明显相关(P=0.04),表现为旁正中梗死较其他类型梗死发生病情进展的概率显著增加(OR=0.13,P=0.02),较脑桥深部小梗死,旁正中梗死发生病情进展的趋势可能同样存在(OR=0.23,P=0.10)。结论脑白质疏松严重程度与脑桥梗死病情进展无明显相关;不同影像学分型脑桥梗死与病情是否进展之间显著相关,旁正中梗死患者更容易在急性期出现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桥梗死 影像学分型
下载PDF
脑卒中急性期血脂代谢异常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朱瑞 周农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11期23-25,共3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脂与血清脂蛋白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脑出血与147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 目的观察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脂与血清脂蛋白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脑出血与147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Ⅰ(ApoAⅠ)、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ApoAⅠ/ApoB之间的异同。结果脑梗死组TG、TC、HDL-C、ApoAⅠ/ApoB与脑出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与脑梗死血脂代谢异常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出血 血脂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明 《安徽医药》 CAS 2001年第4期261-262,共2页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3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红花注射液治疗组 (18例 ) ,维脑路通对照组 (18例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 83 3% ;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5 5 5 %。结论 红花...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3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红花注射液治疗组 (18例 ) ,维脑路通对照组 (18例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 83 3% ;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 5 5 5 %。结论 红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总有效率高 ,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 作用机理 红花注射液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下载PDF
缺血半暗带演变及早期干预的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6期762-764,共3页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缺血半暗带 早期干预
下载PDF
闭锁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明 杜光萍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闭锁综合征的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对经治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病人,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42~72岁,经过MRI检查,结果符合诊断标准。结论:闭锁综合征病因大多为脑血管... 目的:探讨闭锁综合征的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对经治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病人,女性2例,男性1例,年龄42~72岁,经过MRI检查,结果符合诊断标准。结论:闭锁综合征病因大多为脑血管病,头颅MRI有助确诊,治疗难度大,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锁综合征 脑梗死 四肢瘫痪
下载PDF
OCSP亚型脑梗死对巴曲酶疗效的差异
14
作者 张迎生 罗云 +4 位作者 朱瑞 张明 靳长华 李邦松 钟祝雅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12期1473-1474,共2页
目的观察巴曲酶对不同OCSP亚型脑梗死降纤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102例行巴曲酶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按照OCSP标准分为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后循环梗死(POCI)组和腔隙性梗死(LACI)组,观察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 目的观察巴曲酶对不同OCSP亚型脑梗死降纤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 102例行巴曲酶治疗的脑梗死患者,按照OCSP标准分为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后循环梗死(POCI)组和腔隙性梗死(LACI)组,观察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在脑梗死治疗后7和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改善的有效率在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以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恢复最为明显,后循环梗死(POCI)、腔隙性梗死(LACI)疗效次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最差。结论巴曲酶对不同OCSP亚型脑梗死具有不同的疗效,此对于降纤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巴曲酶 OCSP亚型
下载PDF
综合护理联合电刺激对脑梗死早期吞咽障碍及误吸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范转平 朱长春 +2 位作者 朱瑞 随旭 汪晓艳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联合电刺激对脑梗死早期吞咽障碍及误吸相关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纳入条件的9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实验组44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综合护理联合电刺激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2周治疗总有效...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联合电刺激对脑梗死早期吞咽障碍及误吸相关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入院先后顺序将纳入条件的9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实验组44例,分别给予综合护理、综合护理联合电刺激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2周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误吸、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联合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早期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误吸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吞咽障碍 综合护理干预 电刺激 误吸并发症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钟祝雅 罗云 +3 位作者 张迎生 靳长华 张明 李邦松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15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不同阶段在脑梗死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我科收治的2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头颅磁共振确定有无新发脑梗死而分为脑梗死组(203例)和非脑梗死组(83例),根据超声检查颈动脉...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不同阶段在脑梗死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我科收治的2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头颅磁共振确定有无新发脑梗死而分为脑梗死组(203例)和非脑梗死组(83例),根据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为正常组(49例)、颈动脉内膜增厚组(39例)和颈动脉斑块形成组(198例);首先观察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在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中的分布差异,并进而研究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具有更高的斑块发生率,非脑梗死组有更多的正常内膜存在,而内膜增厚在两者之间比例相近;以正常内膜组作为参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R(95%CI)在内膜增厚组为2.344(0.971,5.656)、斑块组为3.442(1.797~6.593)。结论颈动脉内膜增厚/斑块形成不同阶段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不同的致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斑块
下载PDF
70例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邦松 王庆梅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533-1535,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70例,对其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研究中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其中早发性癫痫的发生率(68.6%)显著高于迟发性癫痫(31.4%)(P<0.05);蛛网膜下...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70例,对其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研究中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其中早发性癫痫的发生率(68.6%)显著高于迟发性癫痫(31.4%)(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部分性发作的占10.0%,显著低于脑梗死的53.8%和脑出血的52.4%(P<0.05);病灶位于皮层下的比例均明显低于病灶位于皮层的比例,大面积病灶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小面积病灶的比例(P<0.05);脑卒中后癫痫组的焦虑、阻滞、认知障碍、全身症状、睡眠障碍、HAMD量表总分6项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癫痫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癫痫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以早发性癫痫为主,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大小与卒中后癫痫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癫痫 临床特点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联合凝血指标对急性脑梗死早期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8
18
作者 丁笑笑 朱瑞 随旭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47-154,共8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联合凝血指标对急性脑梗死(ACI)早期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依据是否发生早期病情进展,我院的305例ACI患者被分为进展组(80例)和未进展组(225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分析血小板参...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联合凝血指标对急性脑梗死(ACI)早期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依据是否发生早期病情进展,我院的305例ACI患者被分为进展组(80例)和未进展组(225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分析血小板参数联合凝血指标对ACI早期病情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未进展组比较,进展组NIHSS评分,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比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比例,有吸烟史、饮酒史比例,SUA水平,血清Hcy、CRP、D-D、Fg水平,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激活复合物(PAC)-1、P-选择素(CD62p)、溶酶体颗粒糖蛋白(CD63)阳性率,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均显著升高、血小板计数(PLT)显著降低(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LAA,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有吸烟史、饮酒史,SUA、Hcy、CRP、D-D、Fg、PDW水平;PAC-1、CD62P、CD63阳性率;TT、PT、APTT是ACI患者早期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80~5.743,P<0.05或<0.01),PLT是其独立保护因素(OR=0.596,P=0.038)。血小板参数单独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单独检测及二者联合检测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病情进展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733、0.947,灵敏度为62.50%、57.50%、97.50%,特异度分别为92.00%、92.44%、91.56%,两项联合检测灵敏度显著高于各单独预测(P均=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多,血小板参数联合凝血指标对其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 血液凝固
下载PDF
血清HCY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薇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0期53-53,55,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2011 年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8 例作为实验组,选取35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2011 年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8 例作为实验组,选取35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测定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17.35±7.62)μmol/L,显著高于无糖尿病者(14.35±6.3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实验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10.36±4.6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lt;0.05).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脑梗塞及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均显著升高,其可能与脑梗死及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塞 糖尿病
下载PDF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李邦松 张明 朱瑞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86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的血浆Hcy;检测同期5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Hcy的含量,对比分析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53例(61.63%)血浆Hcy...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86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的血浆Hcy;检测同期5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Hcy的含量,对比分析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53例(61.63%)血浆Hcy增高,血浆Hcy含量为(23.16±3.62)μmol/L,对照组5例(8.93%)血浆Hcy增高,血浆Hcy含量为(10.47±3.49)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Hcy升高,高Hcy血症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