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 被引量:15
1
作者 戴勇 周思启 +2 位作者 万波 杨世龙 杨祖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第5期644-64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KP治疗2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23个椎体)。比较术前、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比、Cobb角。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KP治疗2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23个椎体)。比较术前、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比、Cobb角。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2例出现骨水泥轻微外漏,经临床观察无明显症状,未予特殊治疗;1例术后邻椎骨折,经再次PKP治疗后缓解。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伤椎前缘相对高度比、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症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对睾丸切除雄性大鼠骨丢失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江亚 詹俊锋 +6 位作者 王林 刘群 刘锴 陈燕 卞育俊 吴刚 杨祖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33-1437,共5页
目的探索雷公藤内酯对睾丸切除雄性大鼠的骨丢失保护作用。方法 30只3月龄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ham组)、睾丸切除组(CON组)和雷公藤内酯治疗组(LGT组),每组10大鼠。行双侧睾丸切除手术或假手术,LGT组术后给予雷公藤内酯治疗12... 目的探索雷公藤内酯对睾丸切除雄性大鼠的骨丢失保护作用。方法 30只3月龄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ham组)、睾丸切除组(CON组)和雷公藤内酯治疗组(LGT组),每组10大鼠。行双侧睾丸切除手术或假手术,LGT组术后给予雷公藤内酯治疗12周,并在实验结束时安乐死大鼠,获取血清和大鼠胫骨。这些治疗的效果通过生物力学测试、Micro-CT扫描和血清生化分析进行评估。结果与CON组大鼠相比,雷公藤内酯的全身给药显著降低骨代谢指标[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type 1 pro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type I collagen carboxy terminal peptide,CTX-1)],增加大鼠胫骨骨密度,改善骨小梁参数(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和骨小梁分离度),增强胫骨极限载荷、能量和刚度,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能有效保护双侧切除睾丸大鼠诱导的骨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雷公藤内酯 去睾丸 骨密度 骨强度 动物实验 大鼠
下载PDF
术前体位干预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注入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3
作者 江亚 刘群 刘锴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12期932-935,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体位干预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注入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 目的探讨术前体位干预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注入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pep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术前体位干预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注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DI)、伤椎高度压缩率、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伤椎前缘、后缘、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伤椎后缘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背部不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体位干预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注入用于行PVP术治疗的OVCF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并有助于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体位干预 骨水泥
下载PDF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17
4
作者 章有才 杨祖华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6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将33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组(A组,11例);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不置钉组(B组... 目的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将33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组(A组,11例);经Wiltse肌间隙入路伤椎不置钉组(B组,11例);经后正中入路伤椎不置钉组(C组,11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椎体坍塌矫正率及术后疼痛VAS评分。结果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 5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5~9个月。均未出现钉棒系统松动、断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A、B组均优于C组(P <0. 05)。末次随访时,患者Cobb角及椎体坍塌矫正率A组优于B、C组(P <0. 05)。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术中出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术后腰疼症状较轻等优势;结合伤椎置钉能有效维持椎体复位,加强伤椎的稳定性,减小后凸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tse肌间隙入路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固定
下载PDF
针对性健康教育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薛锦 《系统医学》 2018年第10期177-179,共3页
目的对比常规护理、针对性健康教育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通过针对性健... 目的对比常规护理、针对性健康教育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通过针对性健康教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3.75%、70.83%,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较高(χ~2=8.212,P=0.012);观察组、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7.91%、83.3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明显较高(χ~2=7.145,P=0.002);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6%、14.58%,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χ~2=6.851,P=0.025)。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来说,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中应用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进行干预,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有着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股骨颈骨折 术后康复训练 针对性健康教育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4
6
作者 戴勇 杨祖华 +2 位作者 王立飞 杨世龙 周思启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9月-2018年12月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扩大成型、脊髓神经根减压术治疗LSS患者20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随访观察其临床疗...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9月-2018年12月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扩大成型、脊髓神经根减压术治疗LSS患者20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180 min,平均118.9 min;住院天数3-24 d,平均12.5 d。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患者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按MacNab标准评估:优16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0%。结论采用经皮内镜下椎管减压治疗LSS具有早期临床疗效确切、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并发症低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 椎间孔入路 腰椎管狭窄症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思启 杨世龙 +1 位作者 王立飞 杨祖华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6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2013-01-2017-01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疗效评定依据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cnab...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2013-01-2017-01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疗效评定依据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cnab腰腿痛评定标准。结果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前VAS评分(8.166±0.874)分,术后3天(1.567±0.504)分,术后4周(1.067.±0.254)分,术后12周(0.967±0.183)分,手术前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nab腰腿痛评定标准结果为优18例,良9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0%。结论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优化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 椎间孔入路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可视化椎间孔成形系统辅助下的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立飞 孙永进 杨祖华 《安徽医学》 2018年第9期1122-1124,共3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系统辅助下椎间孔镜技术(PELD)治疗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一科收治的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可视化椎间孔成形系统辅助下的PELD治疗,分别... 目的探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系统辅助下椎间孔镜技术(PELD)治疗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一科收治的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可视化椎间孔成形系统辅助下的PELD治疗,分别于术后即刻、1、3、6及12个月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功能指数评分(ODI),并记录手术并发症情况、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等,分析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 40,P <0. 05),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3. 04,P <0. 05)。术后即刻、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患者的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且术后1个月VAS评分较术后即刻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VAS评分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术后1个月ODI评分较术后即刻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ODI评分较术后1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45例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疗效的优良率为95. 56%。结论可视化椎间孔成形系统辅助下的进行PELD,术中椎间孔成形更加精准、安全且疗效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成形 椎间孔镜 疗效
下载PDF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下腰椎形态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立飞 杨祖华 孙永进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下腰椎的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我科收治的4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并抽取3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狭窄组患者病变节段及对照组L_(3-4)以下各节段椎体矢状径、椎体冠状径、椎管骨性矢状径、椎...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下腰椎的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我科收治的40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患者,并抽取30例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狭窄组患者病变节段及对照组L_(3-4)以下各节段椎体矢状径、椎体冠状径、椎管骨性矢状径、椎管软组织矢状径、侧隐窝矢状径、关节突角度、关节突退变等级,测量所有患者腰椎曲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腰椎管狭窄组L_(3-4)病变节段椎管软组织矢状径、关节突角度较正常明显减小,而关节突退变等级二者无明显差异;L_(4-5)病变节段椎体矢状径、冠状径、椎管软组织矢状径、侧隐窝矢状径及关节突角度较正常明显减小,同时二者关节突退变等级存在明显差异;L_5-S_1病变节段椎体矢状径、冠状径、侧隐窝矢状径及关节突角度较正常明显减小,二者关节突退变等级也存在明显差异;椎管狭窄组腰椎曲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造成L_(3-4)节段狭窄的原因可能是先天性关节突的矢状化改变,而造成L_(4-5)、L_5-S_1椎管狭窄的因素可能是先天性的"小"椎体及椎管周围组织的退行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 椎管狭窄 形态学特征 解剖参数
下载PDF
脊柱全麻术后患者早期改良卧位的应用效果观察
10
作者 徐晓妹 赵萍 《当代临床医刊》 2018年第3期3838-3838,3836,共2页
目的对脊柱全身麻醉术后患者6h内低半卧位的舒适度及术后康复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脊柱疾病进行的全身麻醉下手术病例60例,患者意识已清醒并生命体征平稳,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改良组采用... 目的对脊柱全身麻醉术后患者6h内低半卧位的舒适度及术后康复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脊柱疾病进行的全身麻醉下手术病例60例,患者意识已清醒并生命体征平稳,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卧位,床头抬高15~30°的低半卧位,对照组采用传统去枕平卧位,术后6h监测两组生命体征、Ⅰ期压疮、呕吐发生率、头晕、肩颈部痛、腰肌酸痛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改良组与对照组比较,呕吐、头晕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肩颈部痛、腰肌酸痛、呼吸急促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全身麻醉下脊柱手术后患者在意识已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术后6h内采用改良低半卧位较去枕平卧位更能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促进循环、增加舒适度,有利于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全麻术后 早期 改良卧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