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三期增强扫描对T1a期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龚义军 王嗣伟 +1 位作者 李若梅 苏祝平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963-966,共4页
目的 探讨CT三期增强扫描对T1a期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T1a期肾透明细胞癌病人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图像,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范围为41~78岁。观察病... 目的 探讨CT三期增强扫描对T1a期肾透明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2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T1a期肾透明细胞癌病人的CT平扫及三期增强图像,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范围为41~78岁。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形态、平扫密度、有无钙化;三期增强扫描病灶的强化时相和强化程度,及其皮质期CT值/腹主动脉CT值,以及病灶的皮质期CT值/同层肾皮质CT值;病灶有无假包膜、劈裂征、转移等征象。在同一扫描层面病灶内的同一区域分别测三期CT值,并在皮质期测腹主动脉CT值和病灶邻近正常肾皮质CT值。结果 22例中共有23个病灶,13例位于左肾,8例位于右肾,1例左右肾各1个;其中22个病灶骑跨肾皮质,1个位于肾髓质内,1个病灶内有钙化。病灶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平扫病灶平均CT值多低于邻近正常肾实质,密度为较均匀、欠均匀或不均匀。三期增强扫描多呈减退性不均匀明显强化表现,且多有假包膜。皮质期病灶/同层主动脉CT值(0.447±0.166),皮质期病灶/同层肾皮质CT值(0.805±0.232),两组比值的数值虽差异明显,却有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0.61,P=0.002)。结论 T1a期肾透明细胞癌以骑跨肾皮质多见,三期增强扫描是肾癌早期诊断的必要检查手段,对于手术种类的选择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腺癌 透明细胞 T1a期 诊断 CT增强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探讨病灶密度在肺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2
作者 龚义军 袁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4-379,共6页
目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探讨病灶密度在肺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51例,非淋巴结节转移195例)的基本临床资料及CT图像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SM匹配前后实性及部分实性在肺腺癌... 目的: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探讨病灶密度在肺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6例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51例,非淋巴结节转移195例)的基本临床资料及CT图像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SM匹配前后实性及部分实性在肺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结果:淋巴结转移组密度为实性、部分实性及纯磨玻璃者分别有42例、7例和2例,非淋巴结转移组则分别有58例、69例和68例。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灶密度、直径及支气管截断在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灶密度及直径为肺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经过PSM分析1︰1匹配48对患者中,淋巴结转移组密度为实性、部分实性及纯磨玻璃者分别有40例、6例和2例,非淋巴结转移组则分别有13例、13例和2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密度在2组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因素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PSM在均衡变量、减少偏倚后表明,实性及部分实性肺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较高,而纯磨玻璃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性评分匹配 肺腺癌 淋巴结转移 密度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IQon能谱CT多参数定量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家伟 程庆红 +1 位作者 祝丁丁 盛茂 《肿瘤影像学》 2022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分析IQon能谱CT(IQon-spectral CT)多参数定量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IQon能谱CT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 目的:分析IQon能谱CT(IQon-spectral CT)多参数定量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IQon能谱CT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并行肺癌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共获得淋巴结143枚,其中转移93枚,未转移50枚。比较肺癌原发病灶与转移、未转移淋巴结的动脉期及静脉期能谱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能谱参数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转移淋巴结与肺癌原发病灶动、静脉期各能谱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移淋巴结与肺癌原发病灶动、静脉期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值,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值,能谱曲线斜率(the slope of the spectral Hounsfeld unit curve,λ_(H)),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 atomic number,Eff-Z)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淋巴结动、静脉期IC值,NIC值,λ_(H),Eff-Z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组NIC值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23,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48%、92.72%;静脉期NIC值的AUC为0.882,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72%、82.87%。静脉期NIC值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更高。结论:IQon能谱CT多参数定量对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以NIC参数诊断效能最高,可为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鉴别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on能谱CT 多参数定量 肺癌 淋巴结转移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美红 李小虎 +3 位作者 盛茂 陈杏彪 李若梅 张继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43例拟行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后一周内行光谱CT胸部增强扫描。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分化程度以及化...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43例拟行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后一周内行光谱CT胸部增强扫描。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分化程度以及化疗方案等,测量并记录化疗前后原发肿瘤的最大横截面积最长径,平扫、动脉期(AP)及静脉期(VP)CT值,原发肿瘤动、静脉期碘浓度(IC_(AP)、IC_(VP))、40 keV CT值(CT_(40keV AP)、CT_(40keV VP))及能谱曲线斜率(λ_(AP)、λ_(VP)),气管分叉水平主动脉碘浓度(AIC_(AP)、AIC_(VP))等。根据RECIST 1.1标准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依次比较治疗前两组△CT_(AP)、△CT_(VP)、IC_(AP)、IC_(VP)、CT_(40keV AP)、CT_(40keV VP)、NIC_(AP)、NIC_(VP)以及λ_(AP)、λ_(VP)等指标的差异;治疗后两组各指标的差异;以及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治疗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一步绘制ROC曲线,利用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效能,并确定诊断阈值。结果: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有效组与无效组N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余指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NIC AUC为0.711,以0.098为诊断阈值,其预测化疗疗效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3.7%和62.5%。治疗后有效组与无效组各指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前后IC_(AP)、CT_(40keV AP)、λ_(AP)及NIC_(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分析对晚期NSCLC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治疗前病灶NIC_(AP)对化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