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康复指导联合图文式健康教育在胃肠外科围术期中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敏 付孝梅 周建宁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4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快速康复指导联合图文式健康教育在胃肠外科围术期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住院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早期下床活动干预,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分析快速康复指导联合图文式健康教育在胃肠外科围术期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住院的胃肠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早期下床活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指导联合图文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指导联合图文式健康教育在胃肠外科围术期中应用,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 图文式健康教育 胃肠外科 术后并发症 满意度
下载PDF
微卫星不稳定状态对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反应性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吴宇辰 张长胜 +4 位作者 梁斐 黄丹 朱骥 徐烨 刘方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22-528,共7页
背景与目的:错配修复缺陷导致的微卫星不稳(microsatellite inistability,MSI)状态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及化疗敏感性有重要作用,但在晚期肠癌中研究较少。该研究探讨微卫星不稳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背景与目的:错配修复缺陷导致的微卫星不稳(microsatellite inistability,MSI)状态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及化疗敏感性有重要作用,但在晚期肠癌中研究较少。该研究探讨微卫星不稳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采用XELOX或FOLFOX为一线化疗方案的Ⅳ期肠癌患者的原发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 MLH1、h MSH2、h MSH6和h PMS2的蛋白表达,分析微卫星状态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及化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113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未发现MSI与患者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以及化疗敏感性存在相关。亚组分析中我们发现79例原发灶姑息性切除的患者中,MSI患者(22例)较MSS患者(57例)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明显延长(19.9个月vs 7个月,P=0.005),但MSI与OS无关(P=0.07)。对该79例患者预后行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SI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MSS/MSI,HR=2.079)。此外,该群患者的MSI状态与疾病控制率(59.1%vs31.6%,P=0.025)相关。结论:在原发灶姑息性切除的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无疾病进展时间和化疗的疾病控制率呈正相关,因而有必要对该群患者进行微卫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肠直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 化疗 预后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最佳留置位置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高丽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6期160-161,共2页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位置对留置时间及性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手背静脉、桡静脉、大隐静脉、前臂内侧静脉、前臂外侧静脉等5组。观察留置针留置时间及通畅程度及患者舒适度。结果根据自制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留置位置对留置时间及性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分成手背静脉、桡静脉、大隐静脉、前臂内侧静脉、前臂外侧静脉等5组。观察留置针留置时间及通畅程度及患者舒适度。结果根据自制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表示愿意接受前臂外侧穿刺,原因是前臂外侧穿刺携带方便,利于活动,感觉舒适。表示愿意接受前臂外侧穿刺的患者明显多于其他四个部位穿刺者(χ2=5.34,P<0.05)。结论前臂外侧静脉最适宜留置静脉留置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留置 注射位置 留置时间
下载PDF
原发性大肠淋巴瘤致直肠回肠瘘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想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22期3105-3105,共1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1岁,因腹部不适伴腹泻半年余入院。入院查体:消瘦,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软,腹壁静脉无曲张,无胃肠型,肝脾肋下未及,Murphy’s征阴性,全腹无压痛,左下腹压之不适,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6~7次/min,...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71岁,因腹部不适伴腹泻半年余入院。入院查体:消瘦,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平软,腹壁静脉无曲张,无胃肠型,肝脾肋下未及,Murphy’s征阴性,全腹无压痛,左下腹压之不适,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6~7次/min,双下肢无水肿。直肠指检(膝胸位):未触及肿物,指套无血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大肠淋巴瘤 直肠回肠瘘
下载PDF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的构建与体外功能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森 张云峰 +2 位作者 周焕城 郭颖 高毅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99-702,共4页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混合型生物人工肝(HBAL),通过对模拟肝衰竭血清的净化作用评价其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用中国人肝细胞系-1(CL-1)作为肝细胞供体。在微重力环境下,肝细胞微载体共培养5d,细胞总量约4.0×10-...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混合型生物人工肝(HBAL),通过对模拟肝衰竭血清的净化作用评价其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用中国人肝细胞系-1(CL-1)作为肝细胞供体。在微重力环境下,肝细胞微载体共培养5d,细胞总量约4.0×10-9个,细胞密度约为4.0×10-7/ml。然后将其在无菌环境下灌入自制生物反应器中,制成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采用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通过两套聚乙烯胶管构成一个封闭的环路。监测模拟肝衰竭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UBD)、鹅去氧胆酸(CDCD)、胆酸(CA)、血氨(AA)经过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循环后浓度的变化以及生物反应器中肝细胞功能、形态及肝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循环后24h,模拟肝衰竭血清中UBD、CDCD、CA和AA的浓度分别从(335.3±6.0)μmol/L、(395.0±5.6)μmol/L、(155.7±4.5)μmol/L、(39.0±2.6)μmol/L降至(106.0±10.9)μmol/L、(131.8±28.7)μmol/L、(42.2±7.3)μmo]/L、(3.5±1.0)μmol/L,与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浓度下降趋于平稳;循环48h后,CL一1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生物反应器中模拟肝衰竭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分别从(25.9±4.2)IU/L、(22.0±3.6)IU/L、(0.28±0.09)μmol/L升高至(31.0±2.6)IU/L、(31.6±8.0)IU/L、(0.41±0.12)μmol/L,与0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器中肝细胞的数量和活力在循环48h后亦显著下降(P〈0.05)。结论(1)我们构建了一种新型灌流型生物反应器。在这种生物反应器中CL-1细胞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和良好的功能。(2)新型混合生物型人肝可以显著降低模拟肝衰竭血清中的UBD、CDCD、CA、AA浓度,具有清除这些毒性物质的功能,提示其具有明显的肝功能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型人工肝 肝细胞 生物反应器 微载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