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清醒患者焦虑状态、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葛晓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114-116,共3页
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清醒患者的心理特点,并针对其心理障碍,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严格执行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将ICU的100例情绪患者纳入到此次试验观察中,起始时间为2020年6月,截止时间为2022年6月,随机择取50例病患作为对照... 分析重症监护室(ICU)清醒患者的心理特点,并针对其心理障碍,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严格执行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将ICU的100例情绪患者纳入到此次试验观察中,起始时间为2020年6月,截止时间为2022年6月,随机择取50例病患作为对照组,按照ICU常规护理流程,对其进行24h的连续监测护理,其余50例病患作为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各项护理工作实施后,经对试验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即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恐惧心理状态加以评估,评估结果同比于对照组患者的评估结果,居更低水平(P<0.05);对试验组患者ePSQI各维度评分及ePSQI总分展开统计工作,统计结果证实都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GQOLI-74各维度评经过统计,统计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统计值展开比较,居更高水平(P<0.05)。结论 分析ICU清醒患者的心理障碍,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并实施,能够使其焦虑状态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期间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重症监护室 重症患者 焦虑 睡眠质量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心静脉置管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唐艳青 钱茜 王慧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第1期100-101,共2页
经皮穿刺将导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上腔静脉,或用较长的导管经股静脉插入下腔静脉称为中心静脉置管。因其不仅是一条畅通的静脉通道成为大量快速输液、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及胃肠外营养的最佳选择,更重要的是可直接... 经皮穿刺将导管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插入上腔静脉,或用较长的导管经股静脉插入下腔静脉称为中心静脉置管。因其不仅是一条畅通的静脉通道成为大量快速输液、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以及胃肠外营养的最佳选择,更重要的是可直接测量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置管在患者应用十分广泛。但此项技术与外周静脉留置针相比,对无菌操作更为严格,在穿刺过程中及导管的维护过程中操作及护理不当会引起感染、心律失常、堵管及导管脱出、裂断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 并发症
下载PDF
非层流ICU病房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及管理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海霞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5年第6期183-185,共3页
洁净ICU与普通ICU相比,是否能有效降低感染率,目前并无充分证据证明ICU是否要建成洁净ICU目前仍存在争议。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通知规定:重症监护病房按Ⅱ类标准要求,空气细菌菌落总数〈200efu/m^3;杨春华调查广东省... 洁净ICU与普通ICU相比,是否能有效降低感染率,目前并无充分证据证明ICU是否要建成洁净ICU目前仍存在争议。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通知规定:重症监护病房按Ⅱ类标准要求,空气细菌菌落总数〈200efu/m^3;杨春华调查广东省的ICU病房显示配备中央层流净化者仅占47%。可见,我国现阶段部分医院ICU未安装层流设备,而非层流ICU病房空气受诸多因素影响,规范的管理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层流ICU 空气质量 管理
下载PDF
失禁性皮炎的临床护理研究现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嘉欣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年第7期16-18,共3页
总结了失禁性皮炎(IAD)的临床护理研究现状,认为IAD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患者家庭的支持不足,临床护士的认知不足,相关评估IAD的工具局限且使用较少,临床上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到位,临床护理方法循证依据不足等。因此临床实践中... 总结了失禁性皮炎(IAD)的临床护理研究现状,认为IAD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患者家庭的支持不足,临床护士的认知不足,相关评估IAD的工具局限且使用较少,临床上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到位,临床护理方法循证依据不足等。因此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并推广以循证为基础的失禁性皮炎护理方案,以期得到失禁性皮炎护理的可靠评估工具以及比较标准规范的预防处理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禁性皮炎 临床护理 现状
下载PDF
综合护理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
5
作者 申雅莉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年第10期152-152,154,共2页
目的:探讨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观察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情况。方法:将7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 目的:探讨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综合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观察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情况。方法:将7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的炎症因子CRP、IL-6、TNF-α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相对更低(P<0.05),炎症反应消失时间相对更短(P<0.05),护理满意度相对更高(P<0.05)。结论: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综合护理 炎症反应
下载PDF
ICU脓毒性休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6
作者 刘香红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第13期218-219,共2页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服务在ICU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应用的实际效果。方法: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0例ICU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来将其划分为甲组以及乙组,其中甲组40例,乙组40例。甲组的患者...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服务在ICU脓毒性休克患者中应用的实际效果。方法:在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0例ICU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来将其划分为甲组以及乙组,其中甲组40例,乙组40例。甲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服务,而乙组则使用综合护理服务。对比甲组乙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ICU住院天数,同时调查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乙组使用呼吸机的时间以及ICU住院天数比甲组更短,抑郁评分以及焦虑评分比甲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乙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比甲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综合护理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ICU脓毒性休克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减少,对于缓解患者的消极负面情绪发挥着关键的影响,并且能够将护理满意度有效提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大力推广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脓毒性休克患者 综合护理服务 可行性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清醒患者口渴状况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晓静 杨成成 +2 位作者 何飞 张伍萍 郭雅雅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第18期3298-3302,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清醒患者口渴状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11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ICU经口气管插管清醒患者。将2023年2~6月使用常规护理模式(传统棉签蘸水湿润口唇)的42例患者设为常规组, 将...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清醒患者口渴状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2~11月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ICU经口气管插管清醒患者。将2023年2~6月使用常规护理模式(传统棉签蘸水湿润口唇)的42例患者设为常规组, 将2023年7~11月使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冰水喷雾+薄荷醇保湿剂涂抹干预+穴位点按)的4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口渴程度[口渴感数字评分表(TINRS)评分]、口腔湿润情况评分, 以及干预前后的静态全唾液流率(UWS)、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3 h后、干预6 h试验组患者TINRS评分、口腔湿润程度评分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试验组UWS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0.00%(36/40)高于常规组的71.43%(30/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ICU经口气管插管清醒患者口渴状况, 有效缓解患者口渴症状并提升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口渴状况 ICU经口气管插管
原文传递
急性草甘膦中毒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韩琴 李四生 姚莉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草甘膦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急性草甘膦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73例急性草甘膦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41例;平均年龄(55.86±17.60)... 目的:分析急性草甘膦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急性草甘膦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选取我院2009年9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73例急性草甘膦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2例,女41例;平均年龄(55.86±17.60)岁;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全因死亡12例(16.4%)。按照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差异,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独立危险因素在急性草甘膦中毒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73例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年龄、首次医疗接触(FMC)、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氯、白细胞、凝血时间均大于存活组,钾低于存活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T、白细胞、凝血时间、年龄及接触医疗时间为急性草甘膦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创建新的预测模型:-21.559+0.054×GGT(U/L)+0.253×白细胞(×10^(9)/L)+0.593×凝血时间(s)+0.103×年龄(岁)(>70岁=1,<70岁=0)+1.656×FMC(2 h以内=1、2~6 h=2、6 h以上=3);ROC曲线显示,预测模型的AUC为0.900,临界值为0.622,此时的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70.5%,诊断价值优于单一指标。结论:GGT、白细胞、凝血时间、年龄及接触医疗时间是预测急性草甘膦中毒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新的预测模型对急性草甘膦中毒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中毒 预后因素 预测模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