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联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作者 荆徐波 田龙 姚璐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4期37-42,共6页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合阳县人民医院住院明确诊断为中风后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在合阳县人民医院住院明确诊断为中风后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联合小续命汤加减,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NIHSS评分、ADL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相较于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等指标相较于治疗前好转(P<0.05),且治疗组好转更明显(P<0.01)。结论电针联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效果良好,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小续命汤加减 缺血性中风后偏瘫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归脾汤加味治疗气不摄血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荆徐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23期33-37,共5页
目的 观察归脾汤加味治疗气不摄血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气不摄血型IT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选用醋酸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归脾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 观察归脾汤加味治疗气不摄血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气不摄血型IT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选用醋酸泼尼松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归脾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中西医疗效、起效时间、血小板变化、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西医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8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西医临床疗效起效时间(15.967±5.26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0.533±6.8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起效时间(14.700±5.31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9.367±6.2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间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小板计数为(79.500±30.081)×10^(9)/L,对照组为(66.367±31.250)×10^(9)/L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的(31.733±9.472)×10^(9)/L、(31.867±7.90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血压、肝肾功能、心电图、下腹部超声、凝血四项及尿粪常规未发现明显不良影响。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是心悸(13.33%)、恶心(20.00%)、头晕(10.00%),不良反应较少;对照组不良反应主要是食欲亢进(33.33%)、心悸(30.00%)、恶心(30.00%)、头晕(23.33%)、体重增加(20.00%)、多毛症(16.67%),不良反应较多。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不摄血型ITP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脾汤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气不摄血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