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思政教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建设新维度——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必修课》
1
作者 李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I0038-I0038,共1页
将各类高校学生培养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才是高等教育一直以来的首要目标,但目前网络上存在历史虚无主义理论,给当代各个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不少的阻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 将各类高校学生培养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才是高等教育一直以来的首要目标,但目前网络上存在历史虚无主义理论,给当代各个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不少的阻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思考”,而我们正处于新时代的变革中,面对各种思想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冲击,我们要善于思考其问题所在,抓住最关键的一点进行问题攻坚,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开拓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当代马克思主义 善于思考 历史虚无主义 高等教育 高校学生培养 问题为导向 抓住关键
下载PDF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诉求与路径构建刍议
2
作者 刘红叶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35,39,共3页
高校开展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但可以满足高校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实际需要,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资源需要,还可以满足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实需要。但当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面对着缺少稳定教育载体、学生缺少深度学习能力和传统教育... 高校开展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但可以满足高校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实际需要,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资源需要,还可以满足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实需要。但当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面对着缺少稳定教育载体、学生缺少深度学习能力和传统教育者教学能力有欠缺的一系列问题。为实现高校传统文化的价值诉求,高校应当重塑领导机制和激励机制,并增设课外教育模式、重塑文化教育者队伍,以此来完善传统文化的教法、提升文化教育吸引力,最终从多元角度有效升级高校的文化教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育 传统文化 价值诉求 传统文化传承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来源和价值意蕴
3
作者 薛艳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3期5-8,共4页
坚定历史自信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论断,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主要源于党创造的历史伟业、党形成的独特优势以及中华民族从未中断的文... 坚定历史自信是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论断,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坚定历史自信的底气主要源于党创造的历史伟业、党形成的独特优势以及中华民族从未中断的文化基因。奔赴新的赶考之路,坚定历史自信意蕴深远,既有利于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又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还能够最大程度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自信 历史自觉
下载PDF
成渝双城经济圈背景下——川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4
作者 廖晓庆 《时代人物》 2024年第3期0174-0177,共4页
成渝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也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战略选择。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培养和育人工作也成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和社会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 成渝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也是推动西部大开发、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战略选择。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培养和育人工作也成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和社会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川渝地区作为中国革命和抗战的重要战场,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更应该深度挖掘、创新运用,将川渝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之中,加深学生深厚的民族情感、历史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的优秀青年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双城经济圈 川渝红色文化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新时代对分课堂在民办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马红梅 《科教导刊》 2024年第12期35-37,共3页
新时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一种结合我国高校学生实际情况和特点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PAD课堂)模式应运而生,其可督促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形成对象性师生关系。文章简要介绍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阐述了其应用于民办高校课堂教学实践的可... 新时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一种结合我国高校学生实际情况和特点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PAD课堂)模式应运而生,其可督促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形成对象性师生关系。文章简要介绍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阐述了其应用于民办高校课堂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及具体策略,旨在为对分课堂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提供些许参考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对分课堂 民办高校 课堂教学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革命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
6
作者 张金鹏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12期100-102,共3页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我们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过程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底气之所在,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我们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过程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勇气和底气之所在,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的主干课程,既有弘扬革命文化的责任,也有弘扬革命文化的便利条件。但是当前对革命文化的理解还存在一些偏差,对革命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也还不够充分,有必要对革命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理,结合具体实际,做好继承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革命文化 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下载PDF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分工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7
作者 付红杰 郑梦如 《文教资料》 2024年第3期37-41,共5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完成的唯物史观早期著作。分工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首先从分工理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角度阐明柏拉图、亚当·斯密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等不同思想家对...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完成的唯物史观早期著作。分工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首先从分工理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来源角度阐明柏拉图、亚当·斯密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等不同思想家对分工的理解;其次通过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发展历程的梳理,阐明马克思对分工理论的初步探索以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分工理论;再次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分工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现实意义的分析,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工理论进行进一步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分工 生产力 劳动
下载PDF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主体参与性——以小组展示课堂作业为例
8
作者 孙耐雪 马红梅 《学园》 2023年第20期13-15,共3页
目前,有的高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认识仍然存在偏差,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应该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理念基础上改进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中小组展示课堂... 目前,有的高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认识仍然存在偏差,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应该在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理念基础上改进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中小组展示课堂作业内容的主题选择及方式进行探讨,从分享经典人物故事、分享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时政热点,以及进行才艺展示等方面入手,提升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生主体参与性 小组展示课堂作业
原文传递
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劳动素养培育探论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光芬 《世纪桥》 2023年第6期76-78,共3页
全面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是新时代高校进行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建构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体系能有效提升劳动教育实效性。运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从协同理论的视角解构大学生劳动素养的构成要素,审视当下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体系建构的现实状... 全面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是新时代高校进行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建构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体系能有效提升劳动教育实效性。运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从协同理论的视角解构大学生劳动素养的构成要素,审视当下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体系建构的现实状况,协同建构课程体系、育人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强化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 大学生 劳动素养
下载PDF
基于“三全育人”的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协同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闯 王维 《大学(思政教研)》 2023年第7期141-144,共4页
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入创新发展阶段,要求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应当遵循“三全育人”理念要求,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构建课程思政协同体系。受民办高校学生群体特征和人才培养现实情况影响,多数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相对滞后,... 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入创新发展阶段,要求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应当遵循“三全育人”理念要求,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构建课程思政协同体系。受民办高校学生群体特征和人才培养现实情况影响,多数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相对滞后,文章在阐述民办高校“三全育人”导向认识基础上,分析课程思政协同体系的基本组成和运行保障,以此为民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为提升育人成效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民办高校 课程思政 协同体系
下载PDF
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历史自信的培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金鹏 《秦智》 2023年第4期0128-0130,共3页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培育他们的历史自信,对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激发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政课程作为铸魂育人的主要阵地,有责任和义务在课程教学中加强...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培育他们的历史自信,对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激发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思政课程作为铸魂育人的主要阵地,有责任和义务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历史自信教育。其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与当代大学生历史自信的培育联系最为紧密。虽然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走向沉沦的历史,但是我们并没有在沉沦中灭亡,而是在沉沦中通过抗争,走向了复兴之路。通过学习这样的一段历史,更能够让当代大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并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抗争史、奋斗史和创新发展史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程 历史自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下载PDF
新时代民办高校“课程思政”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钟学娥 《大学(思政教研)》 2023年第1期181-184,共4页
对民办高校而言,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项目,促使民办高校中课程思政的构建,需要高校在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时正视其中的问题与困难。对当下民办高校中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究,本课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果而知可以从... 对民办高校而言,课程思政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项目,促使民办高校中课程思政的构建,需要高校在开展课程思政工作时正视其中的问题与困难。对当下民办高校中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研究,本课题进行了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果而知可以从提高对思政理论课程的重视;开展不同学习阶段的“课程思政”;明确课程思政内涵与要求;增强教师团队的建设;将时政话题引入课堂;健全思政理念引导体制;提高教师德育能力等方面入手,促使民办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课程思政 实施现状
下载PDF
新时代“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科学意蕴研究
13
作者 刘红叶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2期89-90,93,共3页
基于新时代背景,推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多角度体现“四史”教育的科学意蕴,本文从价值内涵、科学内涵这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与讨论,并提出加强“四史”教育设计的整体性、强化“四史”教育内容的融合... 基于新时代背景,推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多角度体现“四史”教育的科学意蕴,本文从价值内涵、科学内涵这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与讨论,并提出加强“四史”教育设计的整体性、强化“四史”教育内容的融合性、提升“四史”教育方法的趣味性、提高“四史”教育目标的实践性这四个方面的融合路径,希望能够整体性推进“四史”教育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程 “四史”教育 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下载PDF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探究
14
作者 杨函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年第24期116-118,共3页
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之一。现阶段,《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教学仍处于积极探索和不断总结经验的阶段,全国不同地方、不同高校以及不同专业在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各有特点,但在具体... 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之一。现阶段,《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教学仍处于积极探索和不断总结经验的阶段,全国不同地方、不同高校以及不同专业在开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各有特点,但在具体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高度重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教学内容时,还需要调整实践教学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和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与法治》 实践活动 实践教学 教学方式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索
15
作者 雪丰 尚保泉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年第24期125-127,共3页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新媒体时代的来临,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和意义。各种媒体技术的融入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得以优化升级,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新媒体时代的来临,赋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和意义。各种媒体技术的融入给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得以优化升级,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课堂教学模式、生活方式。因此,大学校园中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将新媒体创新思维方式和驱动模式渗透其中,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探索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创新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统一且规范的发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下载PDF
“互联网+”教育模式下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程学习的优劣势分析
16
作者 郑紫云 《世纪桥》 2023年第6期79-81,共3页
在当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与高新技术深度融合,智能科技与教育发展双向赋能,给大学生学习成长开辟了学习的多样化路径。通过分析“互联网+”教育模式对大学生思政学习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 在当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学与高新技术深度融合,智能科技与教育发展双向赋能,给大学生学习成长开辟了学习的多样化路径。通过分析“互联网+”教育模式对大学生思政学习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有望提高“互联网+”学习模式的利用效率以及大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大学生 学习方式转变
下载PDF
新时代民办本科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17
作者 薛靖林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45期45-49,共5页
民办本科院校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办本科院校需要立足实际,与时俱进,... 民办本科院校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力量,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办本科院校需要立足实际,与时俱进,在组织构架、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书育人等方面科学进阶,为更具时效性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铺平道路,确保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民办本科院校 课程思政
下载PDF
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专业化创新路径研究
18
作者 王维 李闯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第9期75-78,共4页
教务管理可以扶植组织和管理学校教学工作,全面辅助学生在校成长,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时期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地位不断提升,推动教务管理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有效提升人... 教务管理可以扶植组织和管理学校教学工作,全面辅助学生在校成长,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性,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时期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地位不断提升,推动教务管理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民办高校组织体系优化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在简要概述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专业化特征及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管理工作中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教务管理专业化创新路径,以此为教务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教务管理 专业化
下载PDF
传统文化视域下儒家立志观的价值探寻
19
作者 付红杰 刘红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2期181-185,共5页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消极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对当代年轻人的奋斗志向造成了冲击,立志观教育有待加强。儒家向来有重视“立志”的精神传统,儒家之志,意蕴丰富,既有闻道成圣的“近道之志”,又有关注现实自我的“安身之志...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消极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对当代年轻人的奋斗志向造成了冲击,立志观教育有待加强。儒家向来有重视“立志”的精神传统,儒家之志,意蕴丰富,既有闻道成圣的“近道之志”,又有关注现实自我的“安身之志”,并将立志作为为学之前提,以志领学,以学定志,志学相摄。儒家立志观对于当前的立志观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价值。该文介绍了儒家立志观的基本内容,以及立志的内在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儒家立志观的现实意义,对于引导青年树立远大理想,激发斗志,积极承担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志 儒家 为学 传统文化 立志观教育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
作者 陈军 《品位·经典》 2023年第18期162-165,共4页
新时代,以OBE理念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高校应对时代挑战,紧握时代脉搏的有力体现,对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实效性有重要意义,更对课程改革有积极影响。本文首先简述了OBE理念基础下高校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特点,并以案例分析为... 新时代,以OBE理念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高校应对时代挑战,紧握时代脉搏的有力体现,对增强思政课亲和力、实效性有重要意义,更对课程改革有积极影响。本文首先简述了OBE理念基础下高校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特点,并以案例分析为媒介探究其有效改革策略,希望能真正释放高校思政课教与学能量,形成特色化、创新性、拓展性教学模式,打造思政教学新生态,为思政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创新改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高校思政课 混合式教学模式 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