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6例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1
作者 陈爽 宿丽娟 鞠晓红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29-330,共2页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发生医院感染的106例外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106例住院患者的各...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发生医院感染的106例外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106例住院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共检出128株病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多见,其次为泌尿道和伤口,感染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的是大肠埃希菌,其次为克雷伯菌属、葡萄球菌属。结论外科住院患者存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调查
下载PDF
烧伤外科与非烧伤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细菌特点及耐药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鞠晓红 宿丽娟 马爱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95-699,共5页
目的了解烧伤外科与非烧伤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差异,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培养鉴定细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烧伤外科共分离出325株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粪肠球... 目的了解烧伤外科与非烧伤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差异,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常规培养鉴定细菌,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烧伤外科共分离出325株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粪肠球菌为主要病原菌,标本主要分布于创面分泌物和血液;非烧伤外科分离出289株细菌,排前3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主要分布于痰和伤口分泌物。烧伤外科和非烧伤外科分别有68.57%和63.41%的大肠埃希菌为ESBLs株,66.10%和38.24%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MRSA。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和不动杆菌属的耐药率为0~7.14%,烧伤科铜绿假单胞菌对两药的耐药率分别是56.52%和43.48%,非烧伤外科则分别是5.88%和11.76%。烧伤科大肠埃希菌较敏感的药物还有阿米卡星、头孢西丁。所有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严重,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烧伤外科与非烧伤外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临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菌产生及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烧伤 住院患者 感染率 耐药性
下载PDF
住院患者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3
作者 方德洋 陈爽 姜晓明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327-330,共4页
目的了解近3年吉化集团总医院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各类临床标本,常规方法培养鉴定细菌,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406株,... 目的了解近3年吉化集团总医院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各类临床标本,常规方法培养鉴定细菌,K-B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共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406株,检出率排前3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169株)、肺炎克雷伯菌(117株)和阴沟肠杆菌(39株),标本主要分布于痰、创面分泌物和尿液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0.89%、17.95%、42.86%和11.11%。未见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株,对所监测的其他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临床感染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常见,最敏感的药物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感染 耐药性
下载PDF
579株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孙丹 宿丽娟 鞠晓红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416-419,共4页
目的 了解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特点,为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至2021年住院患者细菌培养结果为肠道杆菌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分离出肠道杆菌579株,检出率排前三位的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38... 目的 了解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特点,为感染性疾病的经验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至2021年住院患者细菌培养结果为肠道杆菌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分离出肠道杆菌579株,检出率排前三位的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38.34%)、大肠埃希菌(30.92%)和阴沟肠杆菌(9.84%)。主要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56.13%)和泌尿道(15.89%)。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57.54%和28.38%,ESBLs阳性菌株耐药性严重,未检出亚胺培南耐药和美洛培南耐药菌株,较敏感的药物还有丁胺卡那、替卡西林/他唑巴坦。结论 肠道杆菌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产酶菌株耐药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 感染 耐药性
下载PDF
尿红细胞平均体积在血尿定位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岩 许美玉 金洪光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2677-2678,共2页
关键词 红细胞指数 血尿/诊断
下载PDF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点和缺点 被引量:11
6
作者 尚荣华 金海甲 +2 位作者 聂建红 王瑞 王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11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应用的优缺点,以便更充分发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功用,进而为临床医学提供可靠真实的实验依据,最终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吸取各家所长,进而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最终从百家经验中提...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应用的优缺点,以便更充分发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功用,进而为临床医学提供可靠真实的实验依据,最终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吸取各家所长,进而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最终从百家经验中提取精华,借鉴间接经验来弥补我院临床血常规检验的不足。结果:经过对现有资料的归纳总结,形成此综述,进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我院检验科血细胞分析检验。结论:虽然现代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有着方便、快捷、高效,重复性好,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等众多优点,但是再完善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也存在着一定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故目前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只是用于临床血常规的筛查检查,仍然脱离不了血细胞镜检及其他手工方法的复查。然而,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存在着许多的个体差异,因而各血常规实验室通过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自己血常规室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复检规则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为临床医疗提供更可靠、更真实的实验依据,进而从检验源头减少临床医生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镜检 复查
下载PDF
玉米须多糖药理作用及提取纯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7
作者 周鸿立 张艳 +2 位作者 金海甲 周仲强 栾静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玉米须多糖是从禾本科作物玉米的干燥花柱和柱头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由于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已日益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玉米须多糖的化学组成、药理作用及提取纯化研究进展,为玉米须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玉米须多糖 药理作用 提取纯化
下载PDF
超声波加酶法提取玉米须黄酮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艳 刘杰 +1 位作者 周静姝 周鸿立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玉米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加酶量、超声时间、酶解温度和pH值为考察因素,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进行4因素3水平设计,获得最佳提取工艺,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加酶量、超声时间、pH值... 目的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玉米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加酶量、超声时间、酶解温度和pH值为考察因素,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进行4因素3水平设计,获得最佳提取工艺,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加酶量、超声时间、pH值、酶解温度。超声加酶法提取玉米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加酶量0.030g、超声时间60min、酶解温度30℃、pH值为3,所得最佳黄酮提取率为1.26%。结论 3次平行验证实验得到实际平均提取率为1.26%,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黄酮 纤维素酶 正交实验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易感和抵抗小鼠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特点 被引量:2
9
作者 郑伟 刘军 +3 位作者 冯辉 韩路 武静静 曹雅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C)调控Th1细胞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用P.y17XL感染BALB/c和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前和感染后3和5d制备脾细胞悬液,磁珠分选、纯化DCs并体外培养;ELISA方法... 目的探讨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y17XL)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C)调控Th1细胞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用P.y17XL感染BALB/c和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前和感染后3和5d制备脾细胞悬液,磁珠分选、纯化DCs并体外培养;ELISA方法检测DCs培养上清中IL-12p40、IL-10和TGF-β1的水平。结果DBA/2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2p40的水平在感染后3~5d明显升高,与感染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BALB/c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2p40的水平始终未见明显升高;两种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1水平在感染后3~5d均明显升高,但BALB/c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0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DBA/2小鼠。结论P.y17XL感染早期,BALB/c和DBA/2小鼠在DCs细胞因子的分泌模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氏疟原虫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Th1细胞免疫应答
下载PDF
精制玉米须多糖对小鼠利尿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艳 金海甲 +2 位作者 周静姝 王骞 周鸿立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精制玉米须多糖的利尿作用.方法:采用滤纸法测定精制玉米须多糖和粗多糖对水负荷小鼠的排尿量的影响.结果:精制玉米须多糖能明显增加水负荷小鼠的排尿量,与空白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制玉米须多糖具有利尿作用,并且相... 目的:研究精制玉米须多糖的利尿作用.方法:采用滤纸法测定精制玉米须多糖和粗多糖对水负荷小鼠的排尿量的影响.结果:精制玉米须多糖能明显增加水负荷小鼠的排尿量,与空白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制玉米须多糖具有利尿作用,并且相同剂量下,其利尿作用要优于玉米须粗多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多糖 利尿 滤纸法
下载PDF
Toll样受体在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应答中的作用地位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伟 刘军 +3 位作者 韩路 冯辉 孟红蕊 曹雅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27-629,635,共4页
目的探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17XL,P.y17XL)感染早期,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活化中的作用地位。方法用P.y17XL感染易感的BALB/c和抵抗的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制... 目的探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17XL,P.y17XL)感染早期,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活化中的作用地位。方法用P.y17XL感染易感的BALB/c和抵抗的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制备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d、5d小鼠脾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两种小鼠感染不同时间脾细胞悬液中细胞内表达TLR9(Toll like receptor 9,TLR9)的DCs和细胞表面表达TLR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的DCs的百分含量。结果两种小鼠脾DCs细胞内TLR9的表达水平均于感染后第3d开始明显升高(P<0.01),在第5d达到最高水平(P<0.01),但两种小鼠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种小鼠DCs表面TLR4的表达水平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在P.y17XL感染早期,TLR9可能是介导DCs活化的模式识别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约氏疟原虫 免疫应答
下载PDF
儿童泌尿系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沈林 韩路 +1 位作者 郑伟 刘立旻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93-95,共3页
探讨目前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体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住院治疗的357例尿细菌培养、支原体体外培养、衣原体检测阳性的泌尿系感染患儿病原体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尿细菌培养和支原体体外培养、... 探讨目前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体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住院治疗的357例尿细菌培养、支原体体外培养、衣原体检测阳性的泌尿系感染患儿病原体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尿细菌培养和支原体体外培养、衣原体检测前未应用过抗生素的患儿其阳性率为82.2%,而应用过抗生素的患儿其阳性率为31.8%,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检测的357例阳性标本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4.7%,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46.2%;革兰阳性球菌占14.8%,其中肠球菌占10.9%;真菌占3.1%,支原体占4.8%,衣原体占2.5%。临床要密切关注儿童泌尿系感染病原体的分布变迁情况,以便于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泌尿系感染 细菌 支原体 衣原体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尚荣华 范垂姝 刘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36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78例脑梗死患者依据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分为三组。对照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均增高组预后不良率明显高于糖化血红蛋...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78例脑梗死患者依据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分为三组。对照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结果: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均增高组预后不良率明显高于糖化血红蛋白正常但空腹血糖升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是评估脑梗死预后转归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脑梗死
下载PDF
70岁以上老年患者感染细菌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爽 鞠晓红 宿丽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5期938-940,共3页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生理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常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及血供受损等,加之普遍存在抗菌药物反复、广泛使用及滥用等现象,导致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因此,老年患者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具有其自身特点。有关住院患者感染病... 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生理功能衰退、免疫功能低下,常伴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及血供受损等,加之普遍存在抗菌药物反复、广泛使用及滥用等现象,导致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因此,老年患者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具有其自身特点。有关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的文章屡见不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分析 老年患者 感染细菌 临床特征 免疫功能低下 病原菌构成 感染病原菌 功能衰退
下载PDF
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易感和抵抗小鼠树突状细胞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伟 刘军 +3 位作者 冯辉 韩路 武静静 曹雅明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82-86,共5页
为探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ü 17XL,P.y 17XL)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本试验利用P.Y17XL感染易感的BALB/c和抵抗的DBA/2小鼠,制备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5天小鼠脾... 为探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ü 17XL,P.y 17XL)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本试验利用P.Y17XL感染易感的BALB/c和抵抗的DBA/2小鼠,制备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5天小鼠脾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2种小鼠脾细胞悬液中髓样Dcs和浆样DCs的数量以及表面表达MHCⅡ类分子和CD80分子的DCs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BALB/c小鼠和DBA/2小鼠分别呈现以浆样DCs和髓样DCs为主的增殖模式;2种小鼠表面表达MHCⅡ类分子的Dcs的数量均于感染后第3天开始明显升高,在第5天达到最高水平,但BALB/c小鼠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BA/2小鼠;DBA/2小鼠表面表达CD80分子的DCs的数量在感染后第3~5天呈逐渐增高趋势,其水平明显高于BALB/c小鼠。而BALB/c小鼠表面表达CD80分子的DCs的数量仅在感染后第5天出现有意义的升高。结果显示,P.y 17XL感染早期,BALB/c和DBA/2小鼠在DCs亚群的增殖模式、成熟表型特征性分子的表达水平和时相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约氏疟原虫 免疫应答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君 夏天 +1 位作者 孙广平 刘飞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第11期1936-1938,共3页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脏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和最终结局,在我国心衰5年死亡率达60%以上。目前心力衰竭患者中有接近50%是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也称为舒张性心衰。相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其预...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脏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和最终结局,在我国心衰5年死亡率达60%以上。目前心力衰竭患者中有接近50%是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也称为舒张性心衰。相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其预后更差,且目前无有效改善预后的治疗方法,因此,如何早期诊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对于心脏疾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 半乳糖凝集素 GALECTIN 最终结局 临床综合征 LVEDD 心室重构 左室舒张末 年死亡率 舒张功能障碍
下载PDF
大蒜油对心血管作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7
作者 高健 段大航 蔡秀荣 《社区医学杂志》 2007年第08S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心血管作用 大蒜油 百合科葱属植物 活性成分 药用历史 药用价值 大肠经 脾胃
下载PDF
吉林某地2005-2009年分离病原菌临床特征及分布变迁 被引量:1
18
作者 鞠晓红 宿丽娟 马爱新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48-1751,共4页
目的了解吉林某地5年来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分类变化,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各类临床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试条进行细菌鉴定,并分析其变迁趋势。结果共分离细菌1 239株,其中革... 目的了解吉林某地5年来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分类变化,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各类临床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试条进行细菌鉴定,并分析其变迁趋势。结果共分离细菌1 23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居优势地位。各年度细菌总体分布情况相差不大,检出率依次为肠杆菌科细菌、革兰阳性球菌和非发酵革兰阴性菌,但单个菌种存在差别,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沙雷菌、表皮葡萄球菌存在变迁趋势。结论细菌的菌群分类呈变迁趋势,临床应根据本单位、本地区的病原菌检出情况合理选择抗感染治疗方案,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早期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感染 分布变迁
下载PDF
探析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静姝 《中外医疗》 2015年第8期194-196,共3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该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来该院就诊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50例(观察1组)、2型糖尿病非肾病48例(观察2组),...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该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来该院就诊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50例(观察1组)、2型糖尿病非肾病48例(观察2组),随机抽取该院健康体检中心2013年6月—2013年9月间正常健康体检者82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1组和2组的HbAlc、U-mAl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程的长短与HbMc、U-mAlb指标有密切关系,病程越长HbAlc、U-mAlb指标越高;HbAlc越高U-mAlb指标也就越高。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新时期的医患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鞠晓红 方德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1081-1082,共2页
前一段时间北京某医院发生的孕妇死亡事件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医患关系的尖锐矛盾以两条鲜活生命的离去这样一个悲剧形式再次呈现于公众面前,在全国范围内引起极大震动,这样的结局是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都难以接受,却又无法改变的。
关键词 医患关系 死亡事件 生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