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测定复方杏香兔耳风颗粒中绿原酸的含量 被引量:4
1
作者 梁兆昌 杨建平 郭艳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530-1531,共2页
关键词 复方杏香兔耳风胶囊 绿原酸 HPLC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静蓉 《医学信息》 2011年第3期892-894,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两种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的效果比较: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100例静脉输液患者分别用传统静脉穿刺法与改良法进行操作.了解两种不同穿刺法在进针速度、穿刺成功率、血管重复利用的次数、病人穿刺部位皮下淤血发生率、病... 目的探讨采用两种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的效果比较: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将100例静脉输液患者分别用传统静脉穿刺法与改良法进行操作.了解两种不同穿刺法在进针速度、穿刺成功率、血管重复利用的次数、病人穿刺部位皮下淤血发生率、病人对疼痛的感觉及对穿刺进针方法的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进针速度、血管重复利用次数分别t检验及皮下瘀点发生率经x2检验、两组病人对疼痛的感觉及对穿刺方法满意度经秩和检验.五个结果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两纽方法穿刺成功率经X2拴验,结果P〉0.05,无差异;结论改良法明显优于传统法.可以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护理 穿刺法 效果比较
下载PDF
上矢状窦、横窦破裂3例手术报告
3
作者 康建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267-267,共1页
关键词 上矢状窦 手术损伤 破裂 横窦 术中止血 抢救价值 出血死亡 静脉窦
下载PDF
3D重建技术在脑动脉瘤诊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建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565-4566,共2页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管腔局限性异常的扩张性病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约有50%患者可因此而死亡或者失去劳动能力[1],所以对脑动脉瘤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及临床意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一直是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管腔局限性异常的扩张性病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约有50%患者可因此而死亡或者失去劳动能力[1],所以对脑动脉瘤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及临床意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一直是脑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2]。常规的DSA技术是头部血管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但由于常规的DSA图像无法显示血管复杂的三维解剖特性,因此在临床诊疗中有很大的局限性[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重建技术 数字减影 脑动脉瘤 诊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两种包扎方法的比较
5
作者 曾燕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15期122-122,共1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SCA)的包扎方法。方法:将150名实施SCA的患者术后分别采用环形包扎法(为对照组)和"8"字形包扎法(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24小时内出血率分别为2.7%和4.0%,差...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SCA)的包扎方法。方法:将150名实施SCA的患者术后分别采用环形包扎法(为对照组)和"8"字形包扎法(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24小时内出血率分别为2.7%和4.0%,差别无显著性。皮肤破损率分别为4.00%和82.67%,差别极显著。结论:采用"8"字形包扎法有助于减少皮肤破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包扎方法 皮肤破损 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