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主动脉夹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于东汇 秦玉虎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289-294,共6页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是一种较少见、潜在危险大、死亡率高的疾病,现对这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已经有较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该心血管急症的病理生理学、分类、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现状。
关键词 主动脉 夹层
下载PDF
AMI急诊PCI对血清肾上腺素受体抗体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中言 于东汇 +2 位作者 李东镐 林威 李晓薇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13年第2期156-156,158,共2页
目的研究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β1、β2、α1受体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 30例接受急诊直接PCI的AMI患者,常规药物治疗一致。检测PCI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时血清β1、β2、α1受体自身抗体的浓度... 目的研究急诊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β1、β2、α1受体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 30例接受急诊直接PCI的AMI患者,常规药物治疗一致。检测PCI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时血清β1、β2、α1受体自身抗体的浓度。结果 PCI前患者血清β1、β2、α1受体自身抗体的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急诊PCI后1周时,患者血清β1、β2、α1受体自身抗体的浓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急诊PCI后2周时,血清β1、β2、α1受体自身抗体的浓度继续下降,但不很明显。结论 AMI时患者血清β1、β2、α1受体自身抗体的浓度增高,急诊PCI 1周后浓度明显下降,至两周时继续下降,但变化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受体 肾上腺素 自身抗体
原文传递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修复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中言 于东汇 +4 位作者 郭春花 扬宁江 李燕 高庆宁 祖权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实验性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的修复作用及其远期效果。方法: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后实验组直接心肌注射DAP I标记过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PBS溶液;假手...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实验性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的修复作用及其远期效果。方法: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后实验组直接心肌注射DAP I标记过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PBS溶液;假手术组仅开胸和关胸。于造模后即刻、移植后4、12和24周,分批分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等的检测分析。结果:心脏标本切片:荧光显微镜检查证实在细胞移植区有新生心肌和血管,因细胞核被标记而呈现荧光。透射电镜检查可见不成熟的心肌细胞,胞质中有散在肌丝样物质,还可见内膜不完整的新生血管,阳性物质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多。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没有上述改变,并在不同时间段发生死亡病例。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能有效防止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恶化,促进心肌和血管再生,有潜在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慢性心力衰竭 心肌修复 心功能 远期效果
原文传递
MBMC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中NO、ET-1和CEC的影响
4
作者 于东汇 李中言 +2 位作者 林威 祖权 高庆宁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年第7期754-755,共2页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移植对实验性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影响。方法: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实验组直接心肌注射DAPI标记过的MBMC。于造模后即...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移植对实验性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和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影响。方法: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实验组直接心肌注射DAPI标记过的MBMC。于造模后即刻、移植后4和12周,行血NO、ET-1、CEC检测。结果:实验组移植前血浆NO、ET-1及CE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造模成功大鼠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ET-1及CEC水平明显升高,与移植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BMC移植术后4周、12周时,大鼠血浆NO水平继续升高,ET-1及CEC水平持续下降,与移植前、造模成功后4周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该大鼠模型有严重的血管内皮损伤;②MBMC移植对其血管内皮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③血中NO、ET-1、CEC水平检测,可作为判断血管内皮损伤程度、评价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慢性心力衰竭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循环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急诊冠脉介入支架术后血小板减少处理策略
5
作者 于东汇 李中言 徐妍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5年第6期815-815,F0004,共2页
文章介绍了一例急诊冠脉介入支架术后血小板减少病例临床处理方法。认为导致血小板减少大部分为药物原因,每种药物导致血小板减少各有自己的特点。对于PCI术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处理中需要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建议:血小板计数小于20×... 文章介绍了一例急诊冠脉介入支架术后血小板减少病例临床处理方法。认为导致血小板减少大部分为药物原因,每种药物导致血小板减少各有自己的特点。对于PCI术后血小板减少症的处理中需要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建议:血小板计数小于20×10^9/L时应停用所有抗栓药物;血小板恢复大于20×10^9/L时即可给予半量的低分子肝素,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血小板恢复至(30~50)×10^9/L时可增加一种口服的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或西洛他唑;血小板大于50×10^9/L时应该恢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同时密切观察出血和血栓倾向,从而有效地预防支架内血栓和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介入支架术 血小板减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