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无痛局部麻醉仪在儿童牙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洋 姜秋 +1 位作者 李祥伟 周春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04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 :评价无痛口腔局部麻醉仪在儿童牙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0 0例患者分成两组 ,试验组采用 Thewand口腔无痛局麻仪注射麻醉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推针管式注射法。注射后由患者本人用口头叙述法 (VRS)评价注射疼痛程度和麻... 目的 :评价无痛口腔局部麻醉仪在儿童牙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0 0例患者分成两组 ,试验组采用 Thewand口腔无痛局麻仪注射麻醉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推针管式注射法。注射后由患者本人用口头叙述法 (VRS)评价注射疼痛程度和麻醉效果 ,医生评价患者的恐惧程度。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疼痛 VRS值经 t检验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麻醉效果经χ2 检验无明显差异 (P>0 .0 5 ) ;两组注射恐惧感及焦虑症经χ2 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无痛口腔局部麻醉仪能有效地减轻注射中的疼痛 ,降低注射恐惧感及焦虑症 ,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特别适用于儿童牙科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局麻醉仪 儿童牙科 疼痛
下载PDF
口腔医疗器械在交叉感染中的媒介作用与交叉感染的控制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淑敏 李海鹰 张晓娟 《吉林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1572-1572,共1页
关键词 口腔医疗器械 交叉感染 媒介作用 控制
下载PDF
偏侧咀嚼对大鼠下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远萍 黄洋 +1 位作者 毕长青 杨大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8-220,共3页
目的 :探讨偏侧咀嚼对下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建立偏侧咀嚼大鼠动物模型 ,8周后处死 ,取下颌骨进行软 X线摄片、定点 ,运用图像分析仪测量线距。结果 :下颌骨长度、下颌骨体长度实验组较对照组增长 ,实验组非咀嚼侧较咀嚼侧增长 ;髁... 目的 :探讨偏侧咀嚼对下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建立偏侧咀嚼大鼠动物模型 ,8周后处死 ,取下颌骨进行软 X线摄片、定点 ,运用图像分析仪测量线距。结果 :下颌骨长度、下颌骨体长度实验组较对照组增长 ,实验组非咀嚼侧较咀嚼侧增长 ;髁状突高度实验组咀嚼侧与非咀嚼侧都明显低于对照组 ;喙突高度实验组咀嚼侧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咀嚼侧与非咀嚼侧、非咀嚼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下颌角高度的测量结果显示 ,实验组咀嚼侧与非咀嚼侧不同 ,咀嚼侧低于对照组 ,非咀嚼侧高于对照组。结论 :偏侧咀嚼使下颌骨长度、下颌角的发育不对称 ,髁状突高度发育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咀嚼 下颌骨 生长&发育 疾病模型 动物
下载PDF
应激对Wistar大鼠牙周炎动物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博 林崇韬 周春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6-859,共4页
目的:建立合适的牙周炎动物模型,探讨应激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方法:40只Wistar大鼠用尼龙丝线结扎左上颌第二磨牙,随机分为应激组(给予限制性应激)和对照组。于第2、4、6、8和10天分批处死大鼠,检测应激指标血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 目的:建立合适的牙周炎动物模型,探讨应激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方法:40只Wistar大鼠用尼龙丝线结扎左上颌第二磨牙,随机分为应激组(给予限制性应激)和对照组。于第2、4、6、8和10天分批处死大鼠,检测应激指标血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类固醇、肾上腺素含量,测量胸腺和脾脏重量与体重的相对比值。观察上颌第二磨牙根分叉处的组织学改变,测量根分叉区牙槽嵴高度与根分叉高度比值。结果:胸腺/体重、脾脏/体重、血糖、ACTH、皮质类固醇、肾上腺素在应激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应激组结扎区根分叉区牙槽嵴顶至根分叉距离与根分叉高度比在第8和10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Wistar大鼠适于建立应激牙周炎动物模型,限制性应激不会导致牙周炎的发生,但可以加重牙周组织炎症的破坏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应激 牙周炎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类釉质样结构合成及其微观形貌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邢琳 张恺 +3 位作者 黄洋 唐明娜 孙宏晨 柳忠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01-304,共4页
目的:用简单化学方法在处理过的牙釉质及不同基板表面原位合成形态可控的类釉质样氟磷灰石结构,模拟牙齿的自然组成及新貌,为新型抗龋材料的研究以及龋病治疗方法的革新提供理论及实验基础。方法:采用简单化学水热法筛选合成不同大小和... 目的:用简单化学方法在处理过的牙釉质及不同基板表面原位合成形态可控的类釉质样氟磷灰石结构,模拟牙齿的自然组成及新貌,为新型抗龋材料的研究以及龋病治疗方法的革新提供理论及实验基础。方法:采用简单化学水热法筛选合成不同大小和形状、组成的氟磷灰石纳米棒的必要条件,并使纳米棒原位紧密排列在经处理的牙釉质及其他及其他基板表面,应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评价新材料的理化性能。结果:获得结晶度高的氟磷灰石物质,并在基板表面有序紧密排列,晶体排列有一定的轴向取向,横截面直径为80nm,平均长度20μm,化学组成接近自然釉质。结论:新型材料能够初步模拟牙齿的形貌、组成及自然抗抗龋力,为将来直接或间接应用,将其加入到牙体材料或龋病预防和治疗中提供了前期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质龋 形态可控合成 氟磷灰石
下载PDF
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家系1例
6
作者 姜秋 黄洋 陈远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 家系 牙齿排列不齐 全口牙齿 牙本质暴露 下前牙 口腔医院 吉林大学 釉质缺损 口腔卫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