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双颌术后髁突三维变化及骨质重塑
1
作者 刘帅 史红丽 +3 位作者 肖艳菊 谢昆鹏 陈楷 吴国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5-53,共9页
目的:评价三维重建软件评估正颌手术术后髁突变化的有效性及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双颌术后髁突三维变化及骨质重塑的情况。方法:本研究纳入18例患者,分别于术前(T0)、术后2周(T1)、术后6个月(T2)拍摄螺旋CT,通过Proplan CMF、mimics等... 目的:评价三维重建软件评估正颌手术术后髁突变化的有效性及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双颌术后髁突三维变化及骨质重塑的情况。方法:本研究纳入18例患者,分别于术前(T0)、术后2周(T1)、术后6个月(T2)拍摄螺旋CT,通过Proplan CMF、mimics等三维重建软件行头颅模型重建、标点、计算,明确双侧髁突在三维方向上的角度、位移变化及髁突上表面的骨质改建情况,分析下颌后退程度与双侧髁突的旋转及位移之间的关系。结果:左侧髁突术后2周较术前表现为向后、上位移,在术后恢复时期(T1—T2),左侧髁突向外、下位移,术后6个月相比术前(T0—T2),左侧髁突整体向外、向后、向下位移;右侧髁突术后2周较术前表现为向外、向后、向上位移,术后恢复期间(T1—T2),髁突在冠状面上继续向下位移,术后6个月相比术前,整体向后位移。左侧髁突在T0—T1期间出现向后、外、上旋转,术后恢复期(T1—T2)髁突长轴在冠状面及矢状面表现为一定的恢复,术后6个月相比术前仍然表现为向后、向外、向上旋转;右侧髁突术后向外、前、下旋转,术后恢复期(T1—T2)在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均有向原有方向恢复的趋势,术后整体(T0—T2)表现为向外、后、上旋转。术后髁突的骨质吸收主要在前内侧区,骨质生成主要在后内侧区。下颌的后退程度(B0-B1)与左侧髁突外极点T0与T2之间在冠状面之间的距离(MPLZ0-2)、右侧髁突外极点T0与T1之间在水平面之间的距离(MPRX0-1)、右侧髁突外极点T1与T2之间在水平面之间的距离(MPRX1-2)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强相关关系。结论:三维重建软件可以有效地运用于正颌术后髁突变化方面的研究。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双侧髁突术后出现旋转及位移,双侧髁突术后的旋转、位移及骨质重塑并不一致,同时下颌的后退程度与髁突的位移之间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面部不对称 三维重建 髁突
下载PDF
晚期肝细胞癌一线治疗新进展
2
作者 张传辉 姚冬月 +2 位作者 柳思琪 杨岚岚 金珍婧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肝细胞癌是一种侵袭性强、发病率及病死率高,预后较差的癌症。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就已处于肿瘤晚期而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对于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目前已从系统化疗逐渐过渡到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联合治疗,特别是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 肝细胞癌是一种侵袭性强、发病率及病死率高,预后较差的癌症。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就已处于肿瘤晚期而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对于晚期肝细胞癌的治疗,目前已从系统化疗逐渐过渡到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联合治疗,特别是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基础的免疫联合治疗方案,联合治疗可形成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已然成为未来肝细胞癌的治疗趋势。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将贯穿晚期肝细胞癌系统治疗的全过程,有望为肝癌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现就晚期肝细胞癌在一线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新型颌面部负压引流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3
作者 姚冬月 葛翠翠 +1 位作者 史宇茜 王秀丽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年第23期3129-3129,共1页
术后引流是颌面部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有效的负压引流有利于减轻术后颌面部肿胀.控制创面渗血渗液、消灭无效腔,减轻引流液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对预防术后感染、促进创面愈合至关重要。为此笔者设计一款颌面部鱼压引流装置,报道如下。1.... 术后引流是颌面部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有效的负压引流有利于减轻术后颌面部肿胀.控制创面渗血渗液、消灭无效腔,减轻引流液对周围组织的刺激,对预防术后感染、促进创面愈合至关重要。为此笔者设计一款颌面部鱼压引流装置,报道如下。1.材料与制作:材质是聚丙烯、橡胶活塞。由带有刻度的引流管、调节阀、锁定阀.带有螺旋接口的负压管及多个卡槽的活塞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液 负压引流装置 无效腔 术后引流 颌面部 橡胶活塞 引流管 负压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