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类本质理论关于人的解放旨趣——一种哲学人类学的视野透视
1
作者 陈挺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1-13,共3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的研究,发现了劳动、实政是人的类本质;把人看作是整体的、自由的、对象性的存在物;马克思的类本质理论不仅是《手稿》的核心,更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即实现全面、自由的人的思...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异化劳动的研究,发现了劳动、实政是人的类本质;把人看作是整体的、自由的、对象性的存在物;马克思的类本质理论不仅是《手稿》的核心,更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即实现全面、自由的人的思想的基石。这一理论的提出蕴涵着新的哲学思维方式的萌芽—建立在“实践观点”基础上的实现人的解放的哲学人类学的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本质 实践 人的解放 哲学人类学
下载PDF
认识的确定性与“上帝”观念的演变--兼论自然科学与基督教信仰之间的关系
2
作者 李海峰 宋成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2-35,共4页
西方人的上帝观念和认识论对确定性的寻求是紧密相关的。古希腊本体论哲学中的一些解释世界的"终极性原则",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确定性寻求的渴望,而且也为上帝观念的产生准备了观念上的前提;基督教的上帝不仅仅是基督徒崇拜的对... 西方人的上帝观念和认识论对确定性的寻求是紧密相关的。古希腊本体论哲学中的一些解释世界的"终极性原则",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确定性寻求的渴望,而且也为上帝观念的产生准备了观念上的前提;基督教的上帝不仅仅是基督徒崇拜的对象,在更主要的意义上它是人们解释世界的最终依据;近代认识论建立和消解的过程,既是人类为科学知识寻找确定性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寻找新的上帝观念的过程。人的生存需要认识的确定性作为精神支柱,自然科学和宗教信仰在不同的层次上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厘清上帝观念与认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人们正确理解科学与宗教之间的恰当关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定性 上帝 实在 理性 认识论
下载PDF
近代历史理论视野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3
作者 韩志伟 秦荣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22,共7页
在近代历史理论视野中拓展和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使其在与其他近代历史理论的内在联系中获得自我理解,应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重要课题。这种研究并不是把历史唯物主义与其他近代历史理论简单地相提并论,更不是抽象地作外在比较,而是... 在近代历史理论视野中拓展和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使其在与其他近代历史理论的内在联系中获得自我理解,应是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重要课题。这种研究并不是把历史唯物主义与其他近代历史理论简单地相提并论,更不是抽象地作外在比较,而是努力地在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的辩证综合中,全面开拓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理论视阈,深度凝炼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理论焦点,进而在拓展和深化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追问真实的理论问题,反思现实的实践问题,使这种研究真正地契合伟大时代的要求,真实地发挥自身理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近代历史理论 人的历史性存在
下载PDF
中国心理学的科学化和本土化--中国心理学发展的跨世纪主题
4
作者 葛鲁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15,共11页
中国心理学的跨世纪发展有科学化和本土化两大主题。中国本土文化的土壤中没有生长出科学的心理学,中国现代的科学心理学是从西方传入的,其科学化在早期是通过西方化完成的。但目前,中国心理学科化的努力正从追求西方转向追求本土化... 中国心理学的跨世纪发展有科学化和本土化两大主题。中国本土文化的土壤中没有生长出科学的心理学,中国现代的科学心理学是从西方传入的,其科学化在早期是通过西方化完成的。但目前,中国心理学科化的努力正从追求西方转向追求本土化。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应立足于突破和变革西方心理学的偏狭科学观,这不仅可以给本土化带来必要的规范,而且可以推动整个心理学科性的发展,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科学观的变革就体现在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重新理解和对心理学研究方式的重新确立上。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发展,明示了中国心理学科化和本土化的历史和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心理学 科学化 本土化 研究对象 研究方式 西方心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