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侧角膜缘切口的选择及其解剖学基础
1
作者 李波 吕衡发 +1 位作者 宋昭 周炳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0,107,共3页
目的 :探讨颞侧角膜缘的应用解剖特点 ,为颞侧角膜缘切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成人尸体眼球 10只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缘的层次结构特点 ,并测量角膜缘的宽和厚以及前房角主要结构间的距离。另外选取 4 0例青光眼术后眼压... 目的 :探讨颞侧角膜缘的应用解剖特点 ,为颞侧角膜缘切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成人尸体眼球 10只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缘的层次结构特点 ,并测量角膜缘的宽和厚以及前房角主要结构间的距离。另外选取 4 0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采取颞侧切口和上方常规切口二次手术 ,比较不同切口入路患者的术后视力及眼压 ,以确定颞侧角膜缘切口的治疗效果。结果 :尸体测量颞侧角膜缘内界宽为 (0 .6 2± 0 .0 5 ) mm,厚为(0 .73± 0 .0 4 ) mm。 Schlemm管前缘与巩膜突和后弹力层止端的距离分别是 (0 .4 4± 0 .0 2 ) mm和 (0 .2 4±0 .0 3) m m。青光眼患者上方切口组和颞侧切口组术后视力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眼压颞侧角膜缘切口低于上方切口 (P<0 .0 5 )。结论 :颞侧角膜缘切口适用于第二次青光眼及并发性白内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解剖学和组织学 青光眼/病理学 青光眼/外科学 白内障
下载PDF
正常人体二尖瓣的形态学观测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敏 张力 +5 位作者 刘国民 何艳慧 王丽娟 朱艳 李玮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5-737,共3页
目的:研究左房室口周长、左房室口面积、二尖瓣前、后叶的面积及各自附着缘长度等,并阐明左房室口与瓣叶之间的关系,为心脏瓣膜病手术修补与移植等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取正常人体防腐心脏24个。在左心房近左房室口处近似垂直心脏长轴的... 目的:研究左房室口周长、左房室口面积、二尖瓣前、后叶的面积及各自附着缘长度等,并阐明左房室口与瓣叶之间的关系,为心脏瓣膜病手术修补与移植等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取正常人体防腐心脏24个。在左心房近左房室口处近似垂直心脏长轴的平面将左房室口以上的左心房结构切除,测量左房室口的周长与面积。在心脏二尖瓣后内侧联合处沿心脏的长轴将心脏剖开,并切断部分腱索。将心脏展开,分别测量二尖瓣前、后叶的面积及各自附着缘的长度。结果:前瓣的面积[(6.487±1.238)cm2]大于后瓣的面积[(4.036±1.658)cm2],左房室口面积为(5.363±1.461)cm2,前瓣的面积大于左房室口面积,后瓣的面积小于左房室口的面积。左房室口的面积约占前后瓣总面积的0.524±0.121。左房室口的周长约在(8.175±2.116)cm之间,前瓣附着缘的长度[(4.474±1.169)cm]大于后瓣附着缘的长度[(3.701±0.954)cm]。结论:二尖瓣前叶面积大于左房室口面积和后瓣面积,具有一定的形态学储备和潜力,在二尖瓣的修补与移植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 左房室口 面积 周长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3
作者 杨玉辉 高忠礼 +3 位作者 刘景臣 刘敏 吕衡发 王忠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 :为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4 2具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上 ,观察、测量双侧颈长肌内侧缘间距 (A)、横突孔前壁根部间距 (B)、椎动脉 V2段间距 (C)、颈长肌内侧缘与横突孔前壁根部间距 (D... 目的 :为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4 2具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上 ,观察、测量双侧颈长肌内侧缘间距 (A)、横突孔前壁根部间距 (B)、椎动脉 V2段间距 (C)、颈长肌内侧缘与横突孔前壁根部间距 (D)、椎动脉与横突孔内壁间距 (E)、颈上神经节 (F)及颈中神经节 (G)距颈部中线的距离。结果 :A、B、 C由尾侧向头侧逐渐减小 ,F、G则逐渐增大 ;D约为 7.0 mm,E约为 3.0 m m。结论 :在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中掌握横突孔前壁根部这一解剖标志可以避免损伤椎动脉和颈交感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术 外科/方法 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 椎动脉 颈交感干 颈椎/外科学
下载PDF
数字人体头部的坐标转换及断面重建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禹 韩锋 +3 位作者 王伟 郝嘉南 李幼琼 牛松青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4-556,共3页
在数字人体研究领域,有限标本数据与大规模统计数据的结合,人体标准坐标系的建立,是数字化虚拟人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具有近10套完整的人体数据集,而头部的连续断面图像数据还远不止这些。由于不同数... 在数字人体研究领域,有限标本数据与大规模统计数据的结合,人体标准坐标系的建立,是数字化虚拟人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具有近10套完整的人体数据集,而头部的连续断面图像数据还远不止这些。由于不同数据间往往存在切片角度的差异,影响了数据集间的直接比较,探讨在不同的数据间建立统一的标准三维坐标系,并按照新的坐标系统重建新的断面图像正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坐标系 统计数据 断面图像 人体头部 重建 人体数据集 数字化虚拟人 人体标准
下载PDF
构建数字人体的技术尝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禹 李幼琼 +3 位作者 王伟 韩锋 郝嘉南 牛松青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9-410,共2页
数字人体研究在教学、科研等领域的巨大价值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为人们所认识。然而,精密的铣切设备、高运算速度计算机、高分辨牢相机、包含各方面人才的科研团队都制约了这一研究的普及.致使数字人体研究缺乏足够例数的数据支持。... 数字人体研究在教学、科研等领域的巨大价值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为人们所认识。然而,精密的铣切设备、高运算速度计算机、高分辨牢相机、包含各方面人才的科研团队都制约了这一研究的普及.致使数字人体研究缺乏足够例数的数据支持。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当时的条件,本实验的日的在于寻找一种简单实用的人体数字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体 人体研究 科研团队 计算机 高分辨 数字化
下载PDF
腰神经后支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振平 牛松青 +1 位作者 王晓慧 张振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5-796,共2页
目的 :为使用小针刀切断腰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骶部疼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尸体上解剖观测腰神经后支及其分支的走行、长度、宽度、分布情况。结果 :腰神经后支是在椎间孔处发自腰神经主干 ,长度为 4 .4 6~ 6 .2 0 mm,宽度为 0 ... 目的 :为使用小针刀切断腰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骶部疼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尸体上解剖观测腰神经后支及其分支的走行、长度、宽度、分布情况。结果 :腰神经后支是在椎间孔处发自腰神经主干 ,长度为 4 .4 6~ 6 .2 0 mm,宽度为 0 .73~ 1.6 2 mm,自 L1 至 L5逐渐减小 ;针刀切断腰神经后支主干 ,入刀点应在通过同序数腰椎棘突中点水平线距后正中线外约 2 2~ 30 mm处 ,自上而下与后正中线的距离逐渐增大 ,垂直进刀深度约 34~ 4 0 mm。结论 :提出了使用小针刀切断腰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骶部疼痛的解剖学依据 ,提供的有关数据和定位方法有助于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部 病理生理学 疼痛 外科学 小针刀 腰神经后支
下载PDF
人体视交叉的血管构筑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书汉 吕衡发 +1 位作者 周炳华 李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83-584,共2页
目的 :为视交叉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对 2 2例新生儿尸体采用乳胶灌注、有机玻璃铸形、明胶墨汁灌注 3种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 :视交叉上组血管平均 4.1条 ,主要来自大脑前动脉 ,有时前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亦有分支供... 目的 :为视交叉的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对 2 2例新生儿尸体采用乳胶灌注、有机玻璃铸形、明胶墨汁灌注 3种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 :视交叉上组血管平均 4.1条 ,主要来自大脑前动脉 ,有时前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亦有分支供给。下组血管平均 9.7条 ,主要来自垂体前上动脉和后交通动脉 ,有时颈内动脉亦有分支供给。视交叉实质内毛细血管密度 ( % ) 区约为1 .1 9, 区为 1 .0 9, 区为 1 .1 9, 区为 0 .42 , 区中央板部为 1 .2 9, 区侧部约为 0 .79。结论 :视交叉血液供应障碍是多因素的结果 , 区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交叉 血液供给 微循环 新生儿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成人骨间前神经及其肌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波 王政 +3 位作者 董国军 夏长丽 苏略 高振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8-311,I0003,I0004,共6页
目的:观察成人骨间前神经及其肢支的解剖特点,为手术治疗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及修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剖剥离30侧(左右各15侧)成人上肢标本,在测量骨间前神经及其肌支长度、径线等基本解剖学数据的同时,肉... 目的:观察成人骨间前神经及其肢支的解剖特点,为手术治疗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及修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剖剥离30侧(左右各15侧)成人上肢标本,在测量骨间前神经及其肌支长度、径线等基本解剖学数据的同时,肉眼重点观察骨间前神经及其肌支在前臂的位置百分比。结果:骨间前神经于肱骨髁间连线下方(45.7±10.5)mm处起自正中神经,于肱骨髁间连线下方(79.06±7.49)mm处发出肌支,其在前臂的位置为13.2%~32.8%。拇长屈肌支(93.3%)和旋前方肌支(100%)以1支型、指深屈肌支(86.7%)以4支型出现率最多。骨间前神经发出的肌支主要位于前臂的27.6%~88.1%,其中拇长屈肌支为27.6%~48.3%,指深屈肌支为32.8%~49.9%,旋前方肌支为41.3%~88.1%。结论:测量并总结得出的有关手术治疗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及修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的解剖学数据和定位方法有助于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前神经 肌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计算中国女性人体环节质心位置多元回归方程的研究
9
作者 石岫昆 高振平 +2 位作者 刘海岩 石秀权 唐慧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2-523,共2页
目的 :确定计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惯性参数模型 ,建立直接计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各环节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方法 :采用 CT-图像分析仪测算法 ,对 5 0例中国女性样本 ( 1 8~ 2 3岁 )进行体态参数测定、全身 CT横断层扫描、影像分析、测... 目的 :确定计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惯性参数模型 ,建立直接计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各环节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方法 :采用 CT-图像分析仪测算法 ,对 5 0例中国女性样本 ( 1 8~ 2 3岁 )进行体态参数测定、全身 CT横断层扫描、影像分析、测算 ,并进行逐步相关回归 ,筛选、确定重要的变量。结果 :设计了由 1 5个环节组成的中国女性青年人体数学模型 ,并据此推导、建立了以身高 ,体重、环节长度、宽度、围度等为自变量的直接计算中国女性青年人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质量指数 质心位置 回归分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颈内动脉外侧间隙的临床解剖
10
作者 刘海岩 樊琪 +2 位作者 苏略 董国军 高振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5-907,共3页
目的:经翼点入路不同视角下对颈内动脉外侧间隙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确定该手术间隙的界限、大小及不同视角下其内重要结构的显示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15例成人湿性头颅标本模拟翼点入路双侧开颅,应用手术显微镜沿颅底方向在不同手术视... 目的:经翼点入路不同视角下对颈内动脉外侧间隙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确定该手术间隙的界限、大小及不同视角下其内重要结构的显示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15例成人湿性头颅标本模拟翼点入路双侧开颅,应用手术显微镜沿颅底方向在不同手术视角(0°、30°、45°、60°)下对颈内动脉外侧间隙进行观测。结果:颈内动脉外侧间隙大致呈三角形,随视角由0°~60°,间隙内容物发生改变;外侧边长度为4~5mm,不同手术视角所测得的外侧边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随角度的增大有逐渐变短的趋势。内侧边和底边不同视角所测得的长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角度的增大有逐渐变短的趋势。结论:在30°视角下颈内动脉外侧间隙的可应用空间最大,主要配合其他间隙完成手术,在此间隙操作时,对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颈内动脉细小分支和动眼神经应注意识别和保护,30°视角下,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末端显露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颈内动脉外侧间隙 显微解剖
下载PDF
我国男性青年人体质量的分布 被引量:10
11
作者 田宏 石岫昆 +1 位作者 石秀权 王越 《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27-128,共2页
目的 探讨我国男性青年人体质量的几何分布。方法 采用CT 图像分析法对 5 0例 18~ 2 3岁我国男性青年进行了全身CT横断层扫描、影像分析和测算。结果 获得了样本各环节的质量数据 ,与国外有关数据比较 ,整体质量最大绝对误差为 2 .9... 目的 探讨我国男性青年人体质量的几何分布。方法 采用CT 图像分析法对 5 0例 18~ 2 3岁我国男性青年进行了全身CT横断层扫描、影像分析和测算。结果 获得了样本各环节的质量数据 ,与国外有关数据比较 ,整体质量最大绝对误差为 2 .94kg ,平均绝对误差为 0 .88kg ;最大相对误差为 5 .0 0 % ,平均相对误差为 0 .34 %。结论 为建立我国男性青年人体惯性参数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男性 人体 质量分布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和经颅多普勒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牵引治疗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32
12
作者 王琳 孙月芳 +3 位作者 陈宪福 刘敏 宋军学 李幼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3094-3098,共5页
背景:适宜方向、角度的牵引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选择性血管造影被公认为是确定血管疾病的"金标准",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虽为无创性检查,却存在检查时间较长、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具有一定侵袭性等不足。目的:通过彩色多... 背景:适宜方向、角度的牵引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选择性血管造影被公认为是确定血管疾病的"金标准",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虽为无创性检查,却存在检查时间较长、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具有一定侵袭性等不足。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和经颅多普勒加转颈试验,对不同牵引方向和牵引角度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参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40例,根据解剖学角度按病变部位(上颈段病变、下颈段病变、混合型)和牵引方式、角度(坐位前倾分1°~10°、11°~20°、21°~30°组,坐位后伸1°~10°、11°~20°、21°~30°组,坐位中立位组)分组,以局部按摩为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加转颈试验检测治疗前后椎动脉最窄部位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通过经颅多普勒加转颈试验测量治疗前后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血流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根据解剖部位确立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根据病变部位划分为上颈段(C1~C3)、下颈段(C4~C6)和混合型,这从椎骨形态和力学角度等方面为临床牵引治疗提供了指导。②确定了最佳牵引角度。即上颈段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坐位后伸11°~20°牵引疗效较好,下颈段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坐位前屈11°~20°牵引疗效较好,混合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坐位前屈1°~10°疗效较好。③确立了彩色多普勒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是指导椎动脉型颈椎病牵引治疗的简便、无创、安全可靠、重复性好的验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颅多普勒 椎动脉型颈椎病 牵引 数字化医学
下载PDF
中国人颅脑数字化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幼琼 田勇 +5 位作者 陈禹 鲁澄宇 苏略 董国军 李波 吕衡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8-410,共3页
目的 :探讨虚拟人体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 :选择一无器质性病变中年男性颅脑标本 ,采用冰冻刨削切片技术 ,间隔 1 mm作断层切片 ,经扫描仪、普通相机和数码相机摘取图像输入计算机 ,用自编软件处理平台重建颅脑三维结构。结果 :完成... 目的 :探讨虚拟人体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 :选择一无器质性病变中年男性颅脑标本 ,采用冰冻刨削切片技术 ,间隔 1 mm作断层切片 ,经扫描仪、普通相机和数码相机摘取图像输入计算机 ,用自编软件处理平台重建颅脑三维结构。结果 :完成颅脑图像数据的采集工作 ,断面图像清晰 ;组建数据库 ,重建结构可任意放大或缩小 ,单独或叠加显示 ,并可任意角度旋转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解剖学和组织学 虚拟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椎动脉V1段的形态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玉辉 吕衡发 +1 位作者 刘景臣 高忠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62-764,共3页
目的 :探讨椎动脉 V1段的形态学特点 ,为下颈部手术和椎动脉血管内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4 2具 (84侧 )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观测椎动脉 V1段的起始、走行、长度、外径及进入横突孔的位置。结果 :84侧中 2侧左椎动脉起源... 目的 :探讨椎动脉 V1段的形态学特点 ,为下颈部手术和椎动脉血管内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4 2具 (84侧 )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观测椎动脉 V1段的起始、走行、长度、外径及进入横突孔的位置。结果 :84侧中 2侧左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 (2 .4 % ) ;17侧起源于前上象限 (2 0 .7% ) ,6 5侧起源于后上象限(79.3% ) ;弯曲走行 30侧 (35 .7% ) ;椎动脉 V1段的长度 (mm) :左侧 37.8± 4 .9,右侧 36 .4± 5 .7;直径(m m) :左侧曲行组 4 .72± 0 .37,左侧直行组 4 .2 5± 0 .35 ,右侧曲行组 4 .35± 0 .4 1,右侧直行组 3.95± 0 .38。结论 :椎动脉 V1段的形态变异较大 ,但起始和入横突孔处位置相对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V1部 解剖和变异 医源性损伤
下载PDF
鹿、羊和人腰椎形态计量学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勇 王阳 +8 位作者 夏长丽 程凯亮 刘国民 张云峰 徐然东 苏略 来颖 井月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3-168,共6页
目的:通过对鹿、羊和人在解剖形态参数、曲率参数方面的测量和比较,探讨鹿、羊做为脊柱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筛选新鲜成年鹿、羊及人类男性脊柱标本各10具,利用游标卡尺和CT扫描获取各项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鹿、羊和人的椎... 目的:通过对鹿、羊和人在解剖形态参数、曲率参数方面的测量和比较,探讨鹿、羊做为脊柱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筛选新鲜成年鹿、羊及人类男性脊柱标本各10具,利用游标卡尺和CT扫描获取各项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鹿、羊和人的椎体解剖参数和腰椎形态曲率半径进行分析。结果:腰椎解剖形态参数测量,人腰椎平均椎体前、中、后高分别为25.76、21.08和26.3mm,鹿腰椎平均椎体前、中、后高分别为37.75、41.10和42.72mm,羊腰椎平均椎体前、中、后高分别为31.24、32.70和33.78mm。人腰椎平均椎体上、中、下横径分别为49.91、44.26和52.85mm,鹿腰椎平均椎体上、中、下横径分别为28.04、23.51和32.82mm,羊腰椎平均椎体上、中、下横径分别为24.52、21.44和28.12mm。人腰椎平均椎体上、中、下矢状径分别为36.42、32.43和36.48mm,鹿腰椎平均椎体上、中、下矢状径分别为23.07、16.71和21.09mm,羊腰椎平均椎体上、中、下矢状径分别为16.92、12.96和16.87mm。人腰椎平均椎孔横径、矢状径分别为23.40和15.62mm,鹿腰椎平均椎孔横径、矢状径分别为16.10和12.31mm,羊腰椎平均椎孔横径、矢状径分别为14.05和9.13mm。人腰椎平均椎弓根高、椎弓根宽分别为15.72和13.78mm,鹿腰椎平均椎弓根高、椎弓根宽分别为34.26和9.15mm,羊腰椎平均椎弓根高、椎弓根宽分别为24.97和6.80mm。腰椎形态曲率半径测量,人腰椎平均上终板曲率半径、下终板曲率半径、椎体中层曲率半径分别为2.76、23.78和19.98mm,鹿腰椎平均上终板曲率半径、下终板曲率半径、椎体中层曲率半径分别为22.26、23.27和32.91mm,羊腰椎平均上终板曲率半径、下终板曲率半径、椎体中层曲率半径分别为15.37、16.89和27.48mm。人腰椎平均正位曲率半径、侧位曲率半径分别为22.83和39.57mm,鹿腰椎平均正位曲率半径、侧位曲率半径分别为27.48和21.49mm,羊腰椎平均正位曲率半径、侧位曲率半径分别为21.70和24.03mm。结论:鹿在椎体横、矢径,椎孔横、矢径,椎体上、下终板曲率半径方面与人具有良好的相似性;羊在椎体高、椎弓根高、椎体中层曲率半径、椎体正位曲率半径方面与人具有良好的相似性。在形态计量学方面,鹿、羊做为脊柱动物模型与人类相比均具有良好的相似性,但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上,鹿、羊模型均有各自的优势。对于涉及椎体终板区等结构的研究,鹿较为合适;对于涉及椎体侧壁区等结构的研究,羊则更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模型 动物 鹿
下载PDF
人脑内囊的三维重建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夏长丽 徐亮 +6 位作者 徐佳 鞠维娜 朴慧烘 金仙梅 朴贤英 戴琎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8-900,共3页
目的:通过超薄冰冻切面构建人脑内囊各部分三维形态,并通过软件测得内囊各部分的长度、宽度、体积和形心坐标等参数,为临床打靶治疗内囊部位的多种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3个无器质性病变男性尸头,行间隔1mm的冰冻水平切片,... 目的:通过超薄冰冻切面构建人脑内囊各部分三维形态,并通过软件测得内囊各部分的长度、宽度、体积和形心坐标等参数,为临床打靶治疗内囊部位的多种疾病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3个无器质性病变男性尸头,行间隔1mm的冰冻水平切片,经数码摄影后存入计算机数据库,用自制软件对含内囊的层面图像行轮廓线的提取,并进行三维重建及数据测量。结果:确定大脑原点为连合间径线的中点,以此建立坐标系,测得内囊及各部分形心的坐标值。左侧内囊形心坐标为-15.7619、2.2032和10.1438mm,右侧内囊形心坐标为17.9320、2.6565和6.3844mm。同时测得左侧内囊体积为4009.1730mm3,右侧内囊体积为4217.2340mm3。经三维重建后的内囊形态不规则,略呈凸面向内凹面向外、前肢较矮后肢较高的"板状"区域。结论:重建内囊及其各部分形态结构真实,可伪彩和真彩显示,再现了各部分结构在脑内的自然形态及空间位置,为内囊部位的脑血管性疾病、功能性神经外科疾病及精神外科疾病的立体定向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 三维重建 形心 立体定向
下载PDF
数字化国人胫骨近端形态学参数测量在人工膝关节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季晓风 成伏波 +6 位作者 李旸 李幼琼 郑文旭 刘俊利 孙月芳 来颖 傅耀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71-874,共4页
目的:通过对数字化国人膝关节胫骨近端形态学测量和统计分析,为国人人工膝关节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74名志愿者的120例膝关节进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重建图像模拟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对膝关节三维模型进行胫骨近端截骨,测量截骨后断... 目的:通过对数字化国人膝关节胫骨近端形态学测量和统计分析,为国人人工膝关节的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对74名志愿者的120例膝关节进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重建图像模拟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对膝关节三维模型进行胫骨近端截骨,测量截骨后断面的前后径(AP)、左右径(ML)以及内侧前后径(MAP)、外侧前后径(LAP)、中间内侧距离(CM)和中间外侧距离(CL)等参数,在形态学上为国人人工膝关节的设计提供依据。结果:120例国人胫骨ML和AP分别为(72.9±4.5)mm和(49.6±3.5)mm,AP与ML呈正相关关系(r=0.82,P<0.001),其中男性的胫骨平台AP和ML比女性都要大,国内使用的部分人工膝关节假体在形态上与国人膝关节存在一定的差距。国人膝关节胫骨平台AP和ML与国外相关研究结果相比也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设计适合国人膝关节形态的膝关节假体很有必要,将国人膝关节ML和AP的大小作为国人人工膝关节设计的依据,可设计出更适合国人膝关节形态的关节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 三维重建 胫骨 人工膝关节
下载PDF
基于软组织体表标志的眶上孔和眶下孔定位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宪福 田勇 +5 位作者 刘道宁 井月 郭明 夏长丽 苏略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1-734,共4页
目的:利用目内眦、目外眦对眶上孔及眶下孔进行定位研究,为颅面外科、口腔外科和整形外科等外科手术和麻醉提供眶上孔及眶下孔的体表定位数据。方法:20具成人甲醛固定尸体(其中男性16具、女性4具,共40侧)解剖暴露眶上孔和眶下孔,利用直... 目的:利用目内眦、目外眦对眶上孔及眶下孔进行定位研究,为颅面外科、口腔外科和整形外科等外科手术和麻醉提供眶上孔及眶下孔的体表定位数据。方法:20具成人甲醛固定尸体(其中男性16具、女性4具,共40侧)解剖暴露眶上孔和眶下孔,利用直接测量(利用游标卡尺测量、量角器)和间接测量(摄影后利用软件进行分析测量)的方法确定眶上孔和眶下孔的位置,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眶上孔、眶下孔到目内眦最内侧的水平距离与目内、外眦间距比值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22,0.31)和(0.34,0.49),且此二者呈正相关关系,推导所得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EF=0.58CF+25.02(单位:mm)和EF=0.51DG+24.20(单位:mm)。眶上孔、眶下孔到目内、外眦的垂直距离分别为(25.09±3.36)mm、(23.91±3.31)mm、(25.75±3.34)mm和(26.93±3.88)mm。眶上孔、眶下孔与目内、外眦连线的夹角分别为72.54°±7.13°、66.77°±5.17°、47.45°±6.57°和54.69°±8.38°。眶上孔与目内、外眦连线中点垂线的夹角为12.78°±6.82°。结论:眶上孔、眶下孔到目内眦最内侧的水平距离与目内、外眦间距有线性相关关系,可以根据研究结果对不同个体计算不同的定位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孔 眶下孔 目内眦 目外眦 体表标志
下载PDF
中国人鼻旁窦三维重建及测量 被引量:4
19
作者 曲德伟 李幼琼 +2 位作者 郭京丽 田勇 刘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6-368,共3页
目的:观测鼻旁窦三维重建图像及其容积和质心等数据,为临床鼻旁窦辅助诊断、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3具冰冻颅脑行间隔1 mm断层切片,数码摄影,用自制软件对含鼻旁窦的层面行轮廓线提取,并进行三维重建。各鼻旁窦的体积及质心坐标通... 目的:观测鼻旁窦三维重建图像及其容积和质心等数据,为临床鼻旁窦辅助诊断、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3具冰冻颅脑行间隔1 mm断层切片,数码摄影,用自制软件对含鼻旁窦的层面行轮廓线提取,并进行三维重建。各鼻旁窦的体积及质心坐标通过自制软件测得,最大上下径、左右径和前后径则由人工测得,取其平均值。结果:在计算机上重建的鼻旁窦三维图像轮廓清晰,能旋转、剖割及拆分显示。3具头颅的鼻旁窦平均容积分别为:上颌窦17865.75 mm3,额窦5810.4 mm3,蝶窦2789.65 mm3,筛窦6673.3 mm3。蝶窦质心坐标值左x、y、z分别为14.1957、38.4143和25.4751;右x、y、z分别为0.3047、-38.5268和-25.4656。结论:成功获得中国成年人鼻旁窦三维重建图像及形态学数据,可为鼻旁窦疾病的影像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旁窦 三维重建 容积 质心
下载PDF
第7颈神经通过椎体隧道治疗对侧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可行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长丽 井月 +7 位作者 田勇 王祥 韩青 王阳 韩莹莹 苏略 王玉发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7-730,I0002,F0003,共6页
目的:通过椎体隧道通路方式治疗对侧臂丛神经根性损伤,为臂丛神经根损伤的外科治疗提供新的术式。方法:利用20具成人尸体,模拟椎前通路术式和隧道通路术式进行对比,观测两种术式下可供移植神经根的有效长度。选取30例成年人对颈部(涵盖C... 目的:通过椎体隧道通路方式治疗对侧臂丛神经根性损伤,为臂丛神经根损伤的外科治疗提供新的术式。方法:利用20具成人尸体,模拟椎前通路术式和隧道通路术式进行对比,观测两种术式下可供移植神经根的有效长度。选取30例成年人对颈部(涵盖C6~T1椎骨)进行CT扫描,测量其轴向旋转角及侧屈角,观测颈椎活动对移植后第7颈神经的牵拉影响。36组新鲜椎体试件(C5~C7)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打孔,然后用万能试验机进行轴向载荷压缩试验,检验椎体打孔后形成的椎体隧道对椎体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经过椎体隧道通路到达对侧下干所需长度为69.19mm,比经过椎前通路缩短25.14mm。C7对T1椎体之间轴向旋转角为9.4°±0.3°,旋转产生的前后牵拉范围为2.44mm;C7对T1椎体之间侧屈角为0.6°±0.2°,侧屈造成的上下牵拉范围为0.156mm;C7对T1之间的前屈后伸运动幅度非常小,所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椎体压缩实验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的极限载荷仅下降了14.89%,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椎前通路术式比较,椎体隧道通路术式能提供较充足的神经长度;椎骨旋转角度对移植神经的牵拉幅度影响小;椎骨生物力学几乎无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神经根性损伤 椎体隧道通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