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侧角膜缘切口的选择及其解剖学基础
1
作者 李波 吕衡发 +1 位作者 宋昭 周炳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0,107,共3页
目的 :探讨颞侧角膜缘的应用解剖特点 ,为颞侧角膜缘切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成人尸体眼球 10只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缘的层次结构特点 ,并测量角膜缘的宽和厚以及前房角主要结构间的距离。另外选取 4 0例青光眼术后眼压... 目的 :探讨颞侧角膜缘的应用解剖特点 ,为颞侧角膜缘切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采用成人尸体眼球 10只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缘的层次结构特点 ,并测量角膜缘的宽和厚以及前房角主要结构间的距离。另外选取 4 0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患者采取颞侧切口和上方常规切口二次手术 ,比较不同切口入路患者的术后视力及眼压 ,以确定颞侧角膜缘切口的治疗效果。结果 :尸体测量颞侧角膜缘内界宽为 (0 .6 2± 0 .0 5 ) mm,厚为(0 .73± 0 .0 4 ) mm。 Schlemm管前缘与巩膜突和后弹力层止端的距离分别是 (0 .4 4± 0 .0 2 ) mm和 (0 .2 4±0 .0 3) m m。青光眼患者上方切口组和颞侧切口组术后视力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眼压颞侧角膜缘切口低于上方切口 (P<0 .0 5 )。结论 :颞侧角膜缘切口适用于第二次青光眼及并发性白内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缘/解剖学和组织学 青光眼/病理学 青光眼/外科学 白内障
下载PDF
局部解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被引量:18
2
作者 苏略 马立新 +2 位作者 宋晓原 赵金玲 高振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91,116,共2页
关键词 实验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局部解剖学 解剖学实验教学 解剖学课程 手术实验室 基础医学 临床学习
下载PDF
优化解剖学教学的与时俱进 被引量:12
3
作者 苏略 程丕显 +1 位作者 董国军 高振平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2-123,共2页
关键词 解剖学教学 与时俱进 优化 知识经济 教学实践 解剖学课程 医学教育 医学工作
下载PDF
膈下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高振平 张振有 +1 位作者 牛松青 董国军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目的 :丰富国人膈下动脉的解剖学资料 ,为以膈下动脉为蒂的膈瓣移植提供依据。方法 :在尸体上观察膈下动脉的起始 ,测量其始端外径。截取膈 ,在体视学显微镜下观察膈下动脉在膈的走行、分支及分布范围 ,测量膈下动脉的可游离长度。结果 ... 目的 :丰富国人膈下动脉的解剖学资料 ,为以膈下动脉为蒂的膈瓣移植提供依据。方法 :在尸体上观察膈下动脉的起始 ,测量其始端外径。截取膈 ,在体视学显微镜下观察膈下动脉在膈的走行、分支及分布范围 ,测量膈下动脉的可游离长度。结果 :膈下动脉起始于腹主动脉 ,占起始总数的 4 6.19% ;起始于腹腔动脉 ,占起始总数的 36.4 4 %。左膈下动脉起始端外径 ( 1.55± 0 .4 3) mm,右膈下动脉起始端外径 ( 1.81± 0 .39) mm;可游离长度左侧为 ( 15.4 2± 3.2 8) mm,右侧为 ( 17.69± 7.34 ) cm。结论 :国人膈下动脉主要起源于腹主动脉和腹腔动脉。膈下动脉在膈的分布范围广阔 ,可游离长度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下动脉 膈瓣移植 应用解剖
下载PDF
拇长展肌腱及拇短伸肌腱的解剖学观察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夏长丽 王晓慧 +2 位作者 董国军 高振平 刘影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5-146,共2页
关键词 拇长展肌腱 拇短伸肌健 桡骨茎突 狭窄性腱鞘炎 解剖学
下载PDF
L4-L5腰椎间区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敏 杨玉辉 +1 位作者 张力 李幼琼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8期132-133,共2页
下腰椎是脊柱退变最严重的部位,椎间盘的退变将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和腰椎间孔狭窄症等发生。资料显示在L4~L5节段发生率最高[1]。因此,本文以L4~L5间区为单位进行精确测量,为L4-L5间盘退变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局部的完整信息。
关键词 椎间盘 脊神经 椎间孔 椎间盘突出 髓核 纤维环
下载PDF
眼眶断层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吕衡发 周炳华 苏略 《解剖与临床》 2002年第1期5-6,F004,共3页
目的:为评价眼型Graves病视神经病变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15个防腐固定成人尸头的颅前窝底上作9个连续冠状断面,观测眼球后第2~5断面眼直肌的宽、厚、断面面积之和与眶断面面积的比率及水平肌厚度之和与眶宽的比率。结果... 目的:为评价眼型Graves病视神经病变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15个防腐固定成人尸头的颅前窝底上作9个连续冠状断面,观测眼球后第2~5断面眼直肌的宽、厚、断面面积之和与眶断面面积的比率及水平肌厚度之和与眶宽的比率。结果:在第 2~5断面上,眼直肌断面面积之和与相应眶断面面积的比率(x±s%)分别为:22±4、29±4、24±3、14±2。水平肌厚度之和与相应眶宽的比率(x±s%)分别为:37±5、40±7、35±4、26±3。结论:在第3断层上利用此2个比值可预测眼型Graves病视神经病变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断层解剖学 影像学诊断 眼型Grayes病 视神经病变 眼外肌
下载PDF
肌圆锥断层解剖学研究
8
作者 吕衡发 周炳华 苏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0-602,共3页
目的 :为肌圆锥间隙疾病及眼型 Graves病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 1 5个防腐固定成人尸头的颅前窝底上作 9个连续冠状断面 ,观测眼球后第 2~ 5断面眼直肌的宽、厚、断面面积和距离。结果 :在第 2~ 5断面上 ,眼直肌断面面... 目的 :为肌圆锥间隙疾病及眼型 Graves病影像学诊断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在 1 5个防腐固定成人尸头的颅前窝底上作 9个连续冠状断面 ,观测眼球后第 2~ 5断面眼直肌的宽、厚、断面面积和距离。结果 :在第 2~ 5断面上 ,眼直肌断面面积之和与相应眶断面面积的比率分别为 :( 2 0±3) %、( 2 7± 2 ) %、( 2 3± 3) %、( 1 3± 1 ) %。水平肌厚度之和与相应眶宽的比率分别为 :( 36± 4) %、( 39± 5 ) %、( 33± 5 ) %、( 2 4± 4) %。结论 :在第 3断层上利用此两个比值可预测眼型 Graves病视神经病变发生的可能性。眼眶冠状断面可反映眶内各间隙之间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 骨圆锥间隙 眼型GRAVES病 解剖学
下载PDF
腕前区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晓慧 夏长丽 +1 位作者 邢小虎 王星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 :为临床腕前区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在尸体上观察并测量腕横韧带、腕管、腕尺侧管的径线 ,并观察正中神经返支的情况。结果 :腕管缺乏伸展性 ,管壁坚硬 ,管腔狭窄 ;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偏向桡侧。腕尺侧管是一个狭窄的管道 ,... 目的 :为临床腕前区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在尸体上观察并测量腕横韧带、腕管、腕尺侧管的径线 ,并观察正中神经返支的情况。结果 :腕管缺乏伸展性 ,管壁坚硬 ,管腔狭窄 ;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偏向桡侧。腕尺侧管是一个狭窄的管道 ,对于尺管综合征的治疗关键是要结合临床症状 ,寻找受压部位。结论 :任何使腕管缩小或内容物胀大的因素 ,均可使正中神经受压而引起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患者需要切开腕横韧带时 ,切口应偏向尺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 腕尺侧管 正中神经返支 腕管综合征
下载PDF
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玉辉 高忠礼 +3 位作者 刘景臣 刘敏 吕衡发 王忠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 :为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4 2具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上 ,观察、测量双侧颈长肌内侧缘间距 (A)、横突孔前壁根部间距 (B)、椎动脉 V2段间距 (C)、颈长肌内侧缘与横突孔前壁根部间距 (D... 目的 :为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4 2具动脉灌注红色乳胶、防腐固定的成人尸体上 ,观察、测量双侧颈长肌内侧缘间距 (A)、横突孔前壁根部间距 (B)、椎动脉 V2段间距 (C)、颈长肌内侧缘与横突孔前壁根部间距 (D)、椎动脉与横突孔内壁间距 (E)、颈上神经节 (F)及颈中神经节 (G)距颈部中线的距离。结果 :A、B、 C由尾侧向头侧逐渐减小 ,F、G则逐渐增大 ;D约为 7.0 mm,E约为 3.0 m m。结论 :在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中掌握横突孔前壁根部这一解剖标志可以避免损伤椎动脉和颈交感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术 外科/方法 颈椎前路扩大减压术 椎动脉 颈交感干 颈椎/外科学
下载PDF
腰神经后支的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振平 牛松青 +1 位作者 王晓慧 张振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5-796,共2页
目的 :为使用小针刀切断腰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骶部疼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尸体上解剖观测腰神经后支及其分支的走行、长度、宽度、分布情况。结果 :腰神经后支是在椎间孔处发自腰神经主干 ,长度为 4 .4 6~ 6 .2 0 mm,宽度为 0 ... 目的 :为使用小针刀切断腰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骶部疼痛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尸体上解剖观测腰神经后支及其分支的走行、长度、宽度、分布情况。结果 :腰神经后支是在椎间孔处发自腰神经主干 ,长度为 4 .4 6~ 6 .2 0 mm,宽度为 0 .73~ 1.6 2 mm,自 L1 至 L5逐渐减小 ;针刀切断腰神经后支主干 ,入刀点应在通过同序数腰椎棘突中点水平线距后正中线外约 2 2~ 30 mm处 ,自上而下与后正中线的距离逐渐增大 ,垂直进刀深度约 34~ 4 0 mm。结论 :提出了使用小针刀切断腰神经后支治疗顽固性腰骶部疼痛的解剖学依据 ,提供的有关数据和定位方法有助于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部 病理生理学 疼痛 外科学 小针刀 腰神经后支
下载PDF
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解剖结构及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安娜 郭京丽 +1 位作者 王丽娟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90-892,共3页
目的 :研究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解剖结构 ,在临床去睑袋和下睑成形术中指导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处理 ,提高美容疗效。方法 :观察 4 8具 (96侧 )尸颅的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位置 ,测量其厚度 ,进行不同年龄、性别比较和同一具尸颅左右侧比较... 目的 :研究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解剖结构 ,在临床去睑袋和下睑成形术中指导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处理 ,提高美容疗效。方法 :观察 4 8具 (96侧 )尸颅的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位置 ,测量其厚度 ,进行不同年龄、性别比较和同一具尸颅左右侧比较。结果 :眼轮匝肌下脂肪垫位于眶下外侧、眼轮匝肌与上颌骨和颧骨的骨膜之间 ;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形态不规则 ,与周围脂肪垫相连续 ,边界不清 ;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厚度 2 0~ 30岁及 30岁以上分别为 2 .4 9~ 2 .78和 2 .4 9~ 2 .84 m m(平均值 2 .6 6和 2 .6 8mm)。女性和男性其范围分别为 2 .4 0~ 2 .98和 2 .5 3~3.0 4 mm (平均值 2 .75和 2 .79mm)。左右侧其范围分别为 2 .5 3~ 2 .6 5和 2 .5 1~ 2 .6 9m m (平均值 2 .5 9和2 .6 1mm)。可见在不同年龄、性别和侧别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厚度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消瘦型、适中型和肥胖型其范围分别为 2 .4 0~ 2 .6 5、 2 .73~ 2 .89和 2 .96~ 3.0 4 m m (平均值 2 .5 4、 2 .81和 2 .99mm )。可见不同体形间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厚度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在睑袋整形术中 ,应同时切除眼轮匝肌下脂肪垫 ,或将错位的脂肪垫复位 ,可大大提高去睑袋美容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 解剖学和组胚学 眼睑成形术
下载PDF
成人骨间前神经及其肌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波 王政 +3 位作者 董国军 夏长丽 苏略 高振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8-311,I0003,I0004,共6页
目的:观察成人骨间前神经及其肢支的解剖特点,为手术治疗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及修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剖剥离30侧(左右各15侧)成人上肢标本,在测量骨间前神经及其肌支长度、径线等基本解剖学数据的同时,肉... 目的:观察成人骨间前神经及其肢支的解剖特点,为手术治疗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及修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剖剥离30侧(左右各15侧)成人上肢标本,在测量骨间前神经及其肌支长度、径线等基本解剖学数据的同时,肉眼重点观察骨间前神经及其肌支在前臂的位置百分比。结果:骨间前神经于肱骨髁间连线下方(45.7±10.5)mm处起自正中神经,于肱骨髁间连线下方(79.06±7.49)mm处发出肌支,其在前臂的位置为13.2%~32.8%。拇长屈肌支(93.3%)和旋前方肌支(100%)以1支型、指深屈肌支(86.7%)以4支型出现率最多。骨间前神经发出的肌支主要位于前臂的27.6%~88.1%,其中拇长屈肌支为27.6%~48.3%,指深屈肌支为32.8%~49.9%,旋前方肌支为41.3%~88.1%。结论:测量并总结得出的有关手术治疗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及修复正中神经和尺神经损伤的解剖学数据和定位方法有助于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前神经 肌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经翼点入路颈内动脉外侧间隙的临床解剖
14
作者 刘海岩 樊琪 +2 位作者 苏略 董国军 高振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5-907,共3页
目的:经翼点入路不同视角下对颈内动脉外侧间隙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确定该手术间隙的界限、大小及不同视角下其内重要结构的显示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15例成人湿性头颅标本模拟翼点入路双侧开颅,应用手术显微镜沿颅底方向在不同手术视... 目的:经翼点入路不同视角下对颈内动脉外侧间隙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确定该手术间隙的界限、大小及不同视角下其内重要结构的显示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15例成人湿性头颅标本模拟翼点入路双侧开颅,应用手术显微镜沿颅底方向在不同手术视角(0°、30°、45°、60°)下对颈内动脉外侧间隙进行观测。结果:颈内动脉外侧间隙大致呈三角形,随视角由0°~60°,间隙内容物发生改变;外侧边长度为4~5mm,不同手术视角所测得的外侧边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随角度的增大有逐渐变短的趋势。内侧边和底边不同视角所测得的长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随角度的增大有逐渐变短的趋势。结论:在30°视角下颈内动脉外侧间隙的可应用空间最大,主要配合其他间隙完成手术,在此间隙操作时,对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颈内动脉细小分支和动眼神经应注意识别和保护,30°视角下,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末端显露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颈内动脉外侧间隙 显微解剖
下载PDF
颞侧角膜缘的应用解剖
15
作者 吕衡发 周炳华 李波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2-284,共3页
目的:为颞侧角膜缘切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成人尸体眼球15只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缘的层次结构,并测量颞侧角膜缘的宽和厚以及前房角主要结构间的距离。结果:颞侧角膜缘内界宽约0.65 mm,厚约0.72 mm。Schlemm氏管前缘与巩... 目的:为颞侧角膜缘切口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成人尸体眼球15只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缘的层次结构,并测量颞侧角膜缘的宽和厚以及前房角主要结构间的距离。结果:颞侧角膜缘内界宽约0.65 mm,厚约0.72 mm。Schlemm氏管前缘与巩膜突及后弹力层止端的距离分别约0.43 mm,0.23 mm。结论:颞侧角膜缘切口适用于第2次青光眼及并发性白内障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侧角膜缘 应用解剖学 青光眼 眼科手术
下载PDF
单侧鼻经蝶入路垂体手术的解剖研究
16
作者 杨铭 胡金秋 +2 位作者 庞振英 宋佰慧 李幼琼 《当代医学》 2015年第24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单侧鼻经蝶入路垂体手术的解剖数据及操作的安全范围。方法选取50例头颅标本测量垂体窝的各径,观测垂体窝与鼻腔的解剖关系,观察蝶窦气化型及蝶窦外侧壁上视神经管、颈内动脉突的位置;选取100份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重建CT图... 目的探讨单侧鼻经蝶入路垂体手术的解剖数据及操作的安全范围。方法选取50例头颅标本测量垂体窝的各径,观测垂体窝与鼻腔的解剖关系,观察蝶窦气化型及蝶窦外侧壁上视神经管、颈内动脉突的位置;选取100份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重建CT图像,测量单侧鼻经蝶入路垂体手术的安全角度和距离。结果垂体窝前后径长度(10.1±1.6)mm,左右径长度(13.9±2.2)mm,上下径长为(6.4±1.5)mm,鞍底的厚度(2.1±1.9)mm。在颅骨标本矢状断面上,前鼻棘至蝶窦口的距离(60.4±5.4)mm,前鼻棘至鞍底的距离(75.5±6.4)mm。在鼻道正中的矢状面上,鼻经蝶入路垂体手术操作的移动角度应小于(11.2±1.3)°,移动距离应小于(16.7±2.1)mm;在鼻尖与鞍背两端所构成的平面上,手术操作的移动角度应小于(8.9±1.2)°,移动距离应小于(14.2±2.1)mm。结论掌握蝶鞍区的解剖数据有利于提高经鼻蝶入路垂体手术的准确定位及术中安全操作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蝶入路 垂体手术 解剖研究
下载PDF
20(S)-人参皂苷Rg3抗B16黑色素瘤转移的作用 被引量:40
17
作者 辛颖 倪劲松 +3 位作者 王心蕊 石博 王越晖 吴家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0-542,共3页
目的 :探讨 2 0 (S) -人参皂苷 Rg3抗 B16黑色素瘤转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 B16黑色素瘤自发肺转移和人工肺转移模型观察 Rg3抗肿瘤转移作用 ,观察 Rg3对 B16黑色素瘤诱导的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及B16黑色素瘤细胞自身侵袭能力的影... 目的 :探讨 2 0 (S) -人参皂苷 Rg3抗 B16黑色素瘤转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 B16黑色素瘤自发肺转移和人工肺转移模型观察 Rg3抗肿瘤转移作用 ,观察 Rg3对 B16黑色素瘤诱导的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及B16黑色素瘤细胞自身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 B16黑色素瘤自发肺转移和人工肺转移实验中 ,Rg3组 C5 7BL/6 N小鼠肺部转移结节数显著减少 ,且 Rg3组肿瘤周围的血管数也明显减少 ;Rg3作用后的 B16黑色素瘤细胞侵袭人工基底膜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Rg3可明显抑制 B16黑色素瘤肺转移 ,该作用可能与 Rg3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以及降低 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侵袭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黑色素瘤 肿瘤转移 新生血管
下载PDF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的供血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杨铭 马玉祥 +3 位作者 王玉发 王祥 韩青 李幼琼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2-1125,1208,共5页
目的:通过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铸型标本的观测,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阐明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血供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 目的:通过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血管铸型标本的观测,探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皮瓣移植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设计,阐明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血供分区及特点,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小腿标本利用血管铸型后行分层碱腐蚀,用游标卡尺和坐标纸法获取各项数据,对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的浅出点、分支、分布、吻合及供血区的形状和面积进行分析。结果: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在髁踝连线上投影距离90%集中于8~12cm,平均血管直径为(0.96±0.24)mm;解剖供血区近似椭圆形,面积为(72±8)cm2,占小腿面积的14.22%;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为坐标原点,浅出点至内踝后缘与跟腱中点的连线为坐标系的纵轴,经原点向纵轴作一垂线为坐标系的横轴,将内踝上皮支的的供血区分成4个象限,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各个象限的供血面积:内上象限(15±2)cm2,外上象限(8±3)cm2,内下象限(25±4)cm2,外下象限(24±3)cm2;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在内上、外下2个象限分布较多,计算其轴向性(Dmax/L)为1.47±0.31;该皮支与周围血管吻合非常丰富,并参与隐神经营养血管链的构成,其动力供血区面积可达小腿内侧面下2/3。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的浅出点相对恒定,其供血区域大,且易于切取和转位,可依据其分支、分布和吻合情况,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作供血动脉进行双轴点皮瓣和双轴皮瓣的手术设计,修复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动脉 内踝上皮支 双轴点皮瓣 双轴皮瓣 皮肤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理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9
19
作者 宋鄂 吕成芳 +3 位作者 齐晓同 董宇 王心蕊 吴家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6-288,F002,共4页
目的 :建立链脲佐菌素 ( streptozocin,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理模型。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 M)、糖尿病 1个月组 ( M1)、3个月组 ( M3 )和 5个月组 ( M5)。分别观察视网膜铺片及石蜡切片变化。结果 :普通... 目的 :建立链脲佐菌素 ( streptozocin,STZ)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理模型。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 M)、糖尿病 1个月组 ( M1)、3个月组 ( M3 )和 5个月组 ( M5)。分别观察视网膜铺片及石蜡切片变化。结果 :普通石蜡切片中 M、M1未见异常改变 ,从 M3 开始出现异常改变 ,以 M5最明显。表现为视网膜水肿 ,尤其内核层。细胞排列紊乱 ,内核层血管周围水肿更明显 ,节细胞数量减少 ,静脉扩张、渗出 ,并有出血。视网膜消化铺片 :1周细胞数量 :糖尿病 M1组与 M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 ,而 M3 组及 M5组与 M组相比明显减少 ( P<0 .0 1 ,P<0 .0 0 1 )。 2毛细血管形态 :以 M5组时病变最重 ,可见毛细血管栓塞、无细胞毛细血管及毛细血管无灌注。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模型 动物 糖尿病视网膜病 病理学 内皮 血管
下载PDF
用α-SMA结合部位标记新生血管周细胞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医术 李玉林 +4 位作者 王心蕊 李一雷 张丽红 高旭兰 吴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94-595,598,共3页
目的 :探讨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α- SMA)在新生血管的结合部位标记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对乳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应用普通电镜及免疫电镜方法 ,观察α- SMA在乳腺癌间质新生血管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同时以 7例肉芽组... 目的 :探讨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 α- SMA)在新生血管的结合部位标记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对乳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应用普通电镜及免疫电镜方法 ,观察α- SMA在乳腺癌间质新生血管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同时以 7例肉芽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超微结构观察发现α- SMA在新生血管壁细胞上有表达 ,进一步免疫电镜证实此种α- SMA表达阳性细胞为周细胞。结论 :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新生血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