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的转向与历史客观性的重建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雄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38,共5页
海登·怀特的《元史学》是现代哲学"语言转向"在历史哲学—史学理论领域生成的重要文本。怀特根据历史语言的比喻属性成功论证了,历史学家基础性的假想性建构使得任何一部史学作品更加接近于文学而不是科学。《元史学》... 海登·怀特的《元史学》是现代哲学"语言转向"在历史哲学—史学理论领域生成的重要文本。怀特根据历史语言的比喻属性成功论证了,历史学家基础性的假想性建构使得任何一部史学作品更加接近于文学而不是科学。《元史学》在历史哲学—史学理论界所发动的"叙事转向"不仅实质性地推进了柯林伍德的理论,实现了对历史客观性的彻底质疑,而且复兴了一度趋向沉寂的历史哲学—史学理论研究。但究其实质,海登·怀特依然囿于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和语言标准,流俗地把历史理解为拟自然的现成存在。马克思指出,只有诉诸人的活动才能澄清语言的本质,而不能反过来仅仅囿于语言的某些属性来反观人的活动。重启马克思对源始语言的存在论觉解,进而在对抗历史哲学—史学理论"叙事转向"的过程中凸显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优势,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史学》 叙事 历史 客观性 马克思
下载PDF
“内蕴形而上学”的文化本体观
2
作者 杨晓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20,共9页
形而上学是人的天命,"本体"作为其所求之"对象"是"无",一种追本溯源的意向性追求。形而上学对本体的理论态度构成了时代水平的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的最深层次的统一性原理。本体论以理论的方式所从事的... 形而上学是人的天命,"本体"作为其所求之"对象"是"无",一种追本溯源的意向性追求。形而上学对本体的理论态度构成了时代水平的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的最深层次的统一性原理。本体论以理论的方式所从事的时代精神之实践,就是"思想的前提批判"的哲学活动。哲学的外部存在隐喻了一种内部的哲学活动,作为"思存同一性"的思想前提不是从外部的哲学中借来的,而是思想自身的"反思—回忆"构成的。"反思—回忆"作为本体的实践方式,即"创造"即"本有",实现了"存在—价值"的超升,成就了一种概念之上、理论之后的"内蕴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本体 “反思—回忆” 思存同—性 本体的实践 内蕴形而上学
下载PDF
思想的客观性与人文科学的逻辑
3
作者 杨晓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2-38,共7页
哲学基本问题的反思层次与人文科学的逻辑是息息相关的。自我意识平面以思想意向对象的普遍必然性所确立的"客观性",在人文世界中表现为反思判断力提供的生命情感的有机统一性。马克思把人文世界的作品指认为思想想像现实的... 哲学基本问题的反思层次与人文科学的逻辑是息息相关的。自我意识平面以思想意向对象的普遍必然性所确立的"客观性",在人文世界中表现为反思判断力提供的生命情感的有机统一性。马克思把人文世界的作品指认为思想想像现实的意识形态幻觉,科学的社会学要寻找"作为物的意识",而"作为物的意识"就是符号。社会—语言形式平面以符号间的内在反思性为"思想的客观性"奠基,相关符号的对立关系形成了文化中的推理,建立了文化符号的后天必然性,提供了人文创造得以可能的"大写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的客观性 自我意识平面 社会—语言形式平面 人文科学的逻辑
下载PDF
近代“闯关东”移民外在特征探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范立君 谭玉秀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5,共6页
近代以来,"闯关东"移民在迁移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外部特征,主要表现在移民的来源(籍贯)、迁移路线、空间分布等方面。从移民的籍贯来看,大多来源于华北各省,其中以直鲁豫等省居多数,而尤以山东人为最多;从迁移路线来... 近代以来,"闯关东"移民在迁移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外部特征,主要表现在移民的来源(籍贯)、迁移路线、空间分布等方面。从移民的籍贯来看,大多来源于华北各省,其中以直鲁豫等省居多数,而尤以山东人为最多;从迁移路线来看,移民赴东北的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水路,一条是陆路,即通常所说的"泛海"、"闯关"两途;从地域分布来看,近代以来移民在东北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由南向北逐步推进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闯关东” 移民来源 迁移路线 地域分布 近代
原文传递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想基础——论意识形态的自主本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晓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40,共11页
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所能把握的是人的经济部分,不能为科学所限定的部分是不同于现实规定的另一种真实。意识形态作为想像的真实,与经济基础相关,又有着自身的独立性,它不是一种颠倒的认识或反映,而是一种生产,以完成分裂的阶级社会的整全... 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所能把握的是人的经济部分,不能为科学所限定的部分是不同于现实规定的另一种真实。意识形态作为想像的真实,与经济基础相关,又有着自身的独立性,它不是一种颠倒的认识或反映,而是一种生产,以完成分裂的阶级社会的整全性,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想基础。马克思批判意识形态的抽象的普遍性,是为克服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分裂,以实现想像与现实之否定性统一的自主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意识形态 自主活动 想像的真实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杨慎接受述评--以诗词为中心
6
作者 白建忠 沈文凡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0-73,共4页
从明代开始,杨慎的著述就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就诗歌而言,明清一些人士认为杨诗于明代自成一家;但批评杨诗的亦不乏其人,他们大多指出杨慎以学问为诗,其诗有堆砌之病。明清人对杨慎词曲的态度可谓抑扬参半。
关键词 明清 杨慎 接受
原文传递
作为认识论的语言学——创造思想的“语言形式平面”
7
作者 杨晓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5,共6页
语言不是思想的声音记号和工具,而是一种社会制度和无意识的集体心理,从而构成了思想得以可能的先验基础。语言有着不同于"思想的逻辑"的深层道理。能指与所指的符号统一体把思想与事物的外在对立,扬弃为符号的内部对立,而符... 语言不是思想的声音记号和工具,而是一种社会制度和无意识的集体心理,从而构成了思想得以可能的先验基础。语言有着不同于"思想的逻辑"的深层道理。能指与所指的符号统一体把思想与事物的外在对立,扬弃为符号的内部对立,而符号之间的对立关系决定符号内部的能指与所指的对立关系,从而语言的理性把思想意向对象的普遍必然性还原为思想想象现实的"社会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 思想 符号 认识论
原文传递
“制器尚象”:中国传统造物艺术之“象”思维谫论——以《考工记》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孔德明 《中国美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53-169,共17页
作为中国传统造物艺术美学的元范畴,“象”思维实谓中国设计的源头活水。中华文化的“尚象”精神,反映了华夏民族独具特色的审美心理、思维方式和精神品格,彰显着诗性特质与生命符号意蕴。先秦典籍《考工记》包孕着丰富而深刻的审美意... 作为中国传统造物艺术美学的元范畴,“象”思维实谓中国设计的源头活水。中华文化的“尚象”精神,反映了华夏民族独具特色的审美心理、思维方式和精神品格,彰显着诗性特质与生命符号意蕴。先秦典籍《考工记》包孕着丰富而深刻的审美意象和文化意涵,先哲的智慧之思与设计巧慧,更多地汇集于以“制器尚象”为核心的成器造物之中。“制器尚象”本质性地反映了“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与设计道统,促成了中国传统造物艺术美学精神之生成,影响后世深远,是中华工匠艺术创构与成器造物永不枯竭的设计生命力,不仅可以为当下的民族文化传承提供可资镜鉴的理论资源与实践资源,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对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制器尚象 中国传统造物艺术 “象”思维 美学精神
原文传递
唐律中引法断狱原则研究——兼论唐代律令格式的关系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洪涛 《中西法律传统》 2018年第1期3-13,共11页
'引法断狱'原则是中国历代保障法律实施的重要原则之一,其核心价值在于尊崇法律地位,依照法律规定内容处理案件,使之做到有法必依和违法必究。晋人刘颂对此总结最为精辟:'法欲必奉,故令主者守文;理有穷塞,故使大臣释滞;事... '引法断狱'原则是中国历代保障法律实施的重要原则之一,其核心价值在于尊崇法律地位,依照法律规定内容处理案件,使之做到有法必依和违法必究。晋人刘颂对此总结最为精辟:'法欲必奉,故令主者守文;理有穷塞,故使大臣释滞;事有时宜,故人主权断。'其中的'令主者守文'说的就是司法主管官吏必须依照法律条文办事,才能保障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所以唐代尤为注重这一原则,严格限制司法官吏在案件判罚中的自主裁量权,并且建立了一套断狱引述条文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律疏议 律令格式 断罪无正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