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学微专业人才培养——基于26个新闻传播学微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严俊 胡明泽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8,32,共9页
新文科建设促使新闻传播学专业建设不断调整优化,面向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高校26个新闻传播学微专业最新培养方案的内容分析,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定位和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 新文科建设促使新闻传播学专业建设不断调整优化,面向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内高校26个新闻传播学微专业最新培养方案的内容分析,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定位和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新闻传播学人才培养要求。针对微专业存在的学时安排影响培养定位、招生要求低增大培养难度、师资力量制约培养质量、微专业课程简单拼凑重复的问题,提出优化课程设计、针对性设定招生要求、构建融合型师资队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 微专业 培养方案 新文科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吉林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学为例
2
作者 房睿 《学周刊》 2020年第34期137-138,共2页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手段,以其生动化、情景化、跨时空的特点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走进初中校园,作为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强化青少年语文学习的方式,仍处于不完善的摸索阶段。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经... 影视艺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手段,以其生动化、情景化、跨时空的特点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走进初中校园,作为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强化青少年语文学习的方式,仍处于不完善的摸索阶段。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经典影视作品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结合“拟态环境”“建构主义”等多元化理论体系,尝试提出初中语文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辅助教学模式,让其与初中语文课堂有机融合,促进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化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影视作品 初中语文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
下载PDF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与广告的创意实践探索——评《新闻传播与广告创意》
3
作者 韩钰洁 《传媒》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I0002-I0002,共1页
新闻传播创意作为新闻传播的内生性和贯穿性动力,其在新闻传播实践中的价值不容忽视。由耿思嘉、高徽和程沛合著的《新闻传播与广告创意》,正是基于媒介融合新趋势、新闻传播实践新面向,对新闻传播与广告创意实践进行的新探索。本书以... 新闻传播创意作为新闻传播的内生性和贯穿性动力,其在新闻传播实践中的价值不容忽视。由耿思嘉、高徽和程沛合著的《新闻传播与广告创意》,正是基于媒介融合新趋势、新闻传播实践新面向,对新闻传播与广告创意实践进行的新探索。本书以新闻传播环境之变为切入点,透视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与广告的创意实践,试图厘清新闻传播与广告创意的本质关系,探索性地挖掘新闻传播革新的新动力,释放广告创意竞争的新势能,并进一步指明广告创意文案教学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媒介融合 新媒体时代 广告创意 创意实践 贯穿性 新媒体背景下 新动力
下载PDF
艺术语言陌生化表达的创作与传播
4
作者 刘禹瑶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4期229-231,共3页
陌生化艺术语言作为一种审美性的语言表达方式,比传统、纪实的艺术语言更具有超凡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更具有创新性。本文主要从艺术语言的陌生化表达,陌生化语言在有声语言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展开发散式研究,从外部特征、深层价值及创新实... 陌生化艺术语言作为一种审美性的语言表达方式,比传统、纪实的艺术语言更具有超凡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更具有创新性。本文主要从艺术语言的陌生化表达,陌生化语言在有声语言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展开发散式研究,从外部特征、深层价值及创新实践三个方面阐释陌生化表达。探讨了陌生化语言在有声语言表达领域的更新和发展空间,并提出了创新的要求。本文探讨了追求陌生化语言的意义和价值,认为它对于重新定义艺术语言、推动艺术文化的再发展都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从宏观到微观的架构,探讨陌生化语言的表现手法和规律。尝试通过案例分析与理论探讨,使读者了解陌生化艺术语言在有声语言艺术表达与创作中的运用与发展,并进一步理解陌生化艺术语言在当代艺术领域中的价值与意义,为艺术语言创作提供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陌生化表达 艺术创作 有声语言艺术
下载PDF
东北形象在电影中的传播及对电影的影响——基于回归模型和主题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鸣筝 王君仪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22,共7页
电影作品与区域文化、区域形象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选取2014年至2019年6月期间在中国院线上映的862部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归模型研究东北因素对电影票房、电影评分的影响,再通过LDA主题模型,研究电影网站评论中受众对有东北因素... 电影作品与区域文化、区域形象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本文选取2014年至2019年6月期间在中国院线上映的862部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回归模型研究东北因素对电影票房、电影评分的影响,再通过LDA主题模型,研究电影网站评论中受众对有东北因素电影的具体评价内容。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院线电影作品中东北元素对电影的影响,探讨东北地区在电影中的形象,进而思考受众对于东北文化、东北地区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电影传播 回归模型 主题模型
下载PDF
东北议题表达传播的解构与思考
6
作者 鞠惠冰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61,70,共6页
东北议题的表达传播具备独特的信息传播路径。这一内容模式的形成与信息霸权的输出控制有关,与经济议题的遮蔽覆盖有关,并受到社交网络话语市场的影响,呈现出消极表达不断积累、刻板印象迎合受众、本土文化极端娱乐化等特点。探索这些... 东北议题的表达传播具备独特的信息传播路径。这一内容模式的形成与信息霸权的输出控制有关,与经济议题的遮蔽覆盖有关,并受到社交网络话语市场的影响,呈现出消极表达不断积累、刻板印象迎合受众、本土文化极端娱乐化等特点。探索这些声音的形成逻辑,须回到最初即借助信息传播基本规律,对国内外媒体的表达传播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社交网络话语生产加以阐述,以此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东北议题表达。同时,选取技术与文化的冲突融合视角,可生成针对东北现象更为丰富立体的文化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议题 表达传播 信息霸权 社交网络 文化自觉
下载PDF
“微时代”背景下的病毒式传播
7
作者 邱月 《关东学刊》 2016年第10期141-148,共8页
随着网络媒介的不断发展,新的传播形式不断涌现,特别是进入"微时代"以来,病毒式传播作为"一个与网络共生的传奇"该怎样在新的网络环境下继续书写奇迹,如何在140个字为限的微博和30至300秒时长的微电影以及有限性阅... 随着网络媒介的不断发展,新的传播形式不断涌现,特别是进入"微时代"以来,病毒式传播作为"一个与网络共生的传奇"该怎样在新的网络环境下继续书写奇迹,如何在140个字为限的微博和30至300秒时长的微电影以及有限性阅读的微信公众平台里,阐述一个完整的信息,抓住受众的眼球,这是"微时代"背景下的病毒式传播对信息载送方式提出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时代 微传播 病毒式传播 病毒式营销
下载PDF
短视频时代“超级个体”传播现象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翟琨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85,共2页
超级个体作为短视频时代的一种新型群体,主要指一部分拥有强传播力、强内容制造力、强影响力的自媒体用户。这些用户非公众人物、非明星,却拥有自己的内容产品与庞大的粉丝群,在注意力稀缺的互联时代获得受众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传播现象 个体 视频 公众人物 传播力 制造力 自媒体 影响力
下载PDF
国际文学翻译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汝蕙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9-188,共10页
西方文学翻译研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戈吉奥(Emilio Goggio)于1925年在美国Modern Language Journal(《现代语言杂志》)上发表的题为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in Modern Language Courses的文章,据考证是文学翻译研... 西方文学翻译研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戈吉奥(Emilio Goggio)于1925年在美国Modern Language Journal(《现代语言杂志》)上发表的题为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in Modern Language Courses的文章,据考证是文学翻译研究领域最早出现的历史文献。历经近50年的发展,西方文学翻译研究日趋成熟,并在2000年以后形成爆发式增长态势。詹姆斯·霍姆斯(James Holmes)于1972年发表了一篇划时代的文章The Name and Na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翻译研究的名与实》),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翻译学研究的正式建立。与一般翻译不同,文学翻译作为一项艺术活动和实践活动,成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文学翻译同时也是一项历时久远的跨文化传播活动,在文化日益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不断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学翻译 翻译学研究 一般翻译 知识图谱分析 名与实 跨文化传播 文学翻译研究 历时久远
下载PDF
融媒体视域下的科技知识传播与推广方法综论——评《融媒体科技传播实践研究》
10
作者 韩钰洁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I0021-I0021,共1页
书名:《融媒体科技传播实践研究》作者:武丹,钟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ISBN:978-7-3120-5405-1出版时间:2022年6月定价:68元最近几年融媒体的迅速发展,不仅极大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生态模式,更有效地改变了整体的传媒格局,对... 书名:《融媒体科技传播实践研究》作者:武丹,钟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ISBN:978-7-3120-5405-1出版时间:2022年6月定价:68元最近几年融媒体的迅速发展,不仅极大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生态模式,更有效地改变了整体的传媒格局,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和影响。一般情况下,融媒体是指,以新的媒体技术为支撑,向用户提供音频、视频等多方面集成信息所形成的新的传媒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传播实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推广方法 传媒格局 生态模式 集成信息 传媒形态
下载PDF
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探索
11
作者 曹子墨 《成才之路》 2023年第9期57-59,共3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入中国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新闻工作者沿着历史回顾、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三条研究路径进行了新探索,获得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特性、马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入中国以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新闻工作者沿着历史回顾、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三条研究路径进行了新探索,获得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特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实际相结合三方面,对新时代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行探讨,以促进新闻工作者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媒体 理论创新 践行
下载PDF
高校形象建构与传播中的个体叙事短视频研究
12
作者 陈实 《东西南北》 2023年第12期15-17,共3页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短视频凭借其短、平、快等特点逐渐替代传统图文模式而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叙事载体,并已经成为高校形象建构的重要手段。在新媒体时代,媒介权力下放助推了更契合受众审美期待的个体叙事的逐渐显现,使得个体叙事...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短视频凭借其短、平、快等特点逐渐替代传统图文模式而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叙事载体,并已经成为高校形象建构的重要手段。在新媒体时代,媒介权力下放助推了更契合受众审美期待的个体叙事的逐渐显现,使得个体叙事的价值受到了重视,而不再被传统宏大叙事所淹没。本文通过对抖音、小红书和B站三个平台上与高校形象相关的短视频的持续观察,归纳出个体叙事短视频在高校形象建设传播领域的潜在优势与劣势,以期充分挖掘个体叙事短视频在高校形象建构和传播中的巨大潜力,使其作为官方短视频的补充,从而更好地为高校形象的建设和传播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叙事 高校形象 短视频
下载PDF
地方都市报的媒体融合发展新路径——以新文化报·ZAKER吉林为例
13
作者 尹程程 《新闻传播》 2019年第20期43-44,共2页
移动新闻客户端的蓬勃发展,改变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倒逼地方传统媒体进行融合转型。中国移动新闻客户端的行业格局已趋于稳定,头部效应显著且竞争日趋激烈,地方都市报在此阶段自建媒体、脱颖而出的成功率微乎其微。《新文化报》作为吉... 移动新闻客户端的蓬勃发展,改变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倒逼地方传统媒体进行融合转型。中国移动新闻客户端的行业格局已趋于稳定,头部效应显著且竞争日趋激烈,地方都市报在此阶段自建媒体、脱颖而出的成功率微乎其微。《新文化报》作为吉林省第一大综合类都市日报,与我国首个聚合类移动新闻客户端ZAKER合作,推出长春本土的第一个融媒体平台ZAKER吉林的上线,为地方都市报的媒体融合发展指出了一条值得借鉴与反思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新文化报·ZAKER 新路径
下载PDF
媒介化消费的生成及实践:机制重构与再驯化
14
作者 鞠惠冰 白龙跃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3-160,共8页
在数字时代的媒介实践范式下,新消费缘何产生、消费实践规则如何重构等成为核心议题。以数字化为表征的深度媒介化社会凸显的媒介“可供性”推动了媒介化消费的生成,与之相对的媒介“可操作性”重塑了媒介化消费的实践规则。媒介化消费... 在数字时代的媒介实践范式下,新消费缘何产生、消费实践规则如何重构等成为核心议题。以数字化为表征的深度媒介化社会凸显的媒介“可供性”推动了媒介化消费的生成,与之相对的媒介“可操作性”重塑了媒介化消费的实践规则。媒介化消费实践规则的重塑基于数字媒介构建的新情境,消费者通过“可操作性”介入“情境”,并进行驯化博弈。在人本主义立场下,消费者或可在驯化的基础上,根据反驯化的成因、效果等因素,充分利用数字媒介的“可操作性”能动地重新驯化媒介技术,从被动到主动接受媒介建构的逻辑,争夺人与技术关系中的主动权,正视“驯化”,拒斥“反驯化”,审思“去驯化”,进行“再驯化”,从而突破媒介化消费情境的迷局,使技术与消费更好地服务于人本身,而不是被技术与消费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消费 情境 新消费 可操作性 驯化
下载PDF
媒介化消费语境性别凝视的主体转换与边界消融
15
作者 鞠惠冰 白龙跃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0-85,共6页
男性凝视理论维持男权主导性地位,将女性排除在统治框架之外,男女权力的争夺在媒介化消费语境中具象化为“性别凝视权力”的争夺。当代社会呈现出凝视的主体由男性向女性流动的轨迹,但究其根本,女性凝视因剥离了男性凝视的“性化”(性... 男性凝视理论维持男权主导性地位,将女性排除在统治框架之外,男女权力的争夺在媒介化消费语境中具象化为“性别凝视权力”的争夺。当代社会呈现出凝视的主体由男性向女性流动的轨迹,但究其根本,女性凝视因剥离了男性凝视的“性化”(性别维度对女性的异化)与“依附”(消费中权力的从属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审美化的体验。杂糅型社会语境中凝视主体的边界消融,在资本逻辑下利用数字化媒介平等地物化每一个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刻意寻求凝视主体的身份,实际上又会落入二元对立的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凝视 女性凝视 身体展演 媒介化消费 边界消融
下载PDF
商业广播剧女性受众研究
16
作者 赵贺 王悦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4-61,共8页
近年来商业广播剧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听众以年轻群体为主,表现出明显的以女性受众为主导的性别倾向。聚焦于受众视角和女性主义视角,商业广播剧对年轻女性群体具备极强的吸引力,其受众在收听及消费过程中流露出Z世代年轻女性在网... 近年来商业广播剧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听众以年轻群体为主,表现出明显的以女性受众为主导的性别倾向。聚焦于受众视角和女性主义视角,商业广播剧对年轻女性群体具备极强的吸引力,其受众在收听及消费过程中流露出Z世代年轻女性在网络文化产品消费里的情感期待和话语渴求;同时,商业广播剧的传播和其女性受众需求间也互为影响与羁绊,如何实现商业广播剧未来的良性发展仍旧值得深思。对商业广播剧的女性受众开展研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网络文化领域女性视角的研究案例,为当代女性在互联网中的情感追求、文化期待和话语表达等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广播剧 女性受众 受众研究 文化消费
下载PDF
AIGC时代的无蔽之思:媒介升维与算法下沉
17
作者 王湛清 《新闻传播》 2024年第13期22-24,共3页
AIGC将所有人、机都纳入数字媒介的辐射范畴并在其逻辑下重构,在此过程中联结并改造“旧”媒介,实现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互转或拟合的媒介升维,在内容网络、人际网络和物联网络中展现超越人际连接的算法连接价值,人类进入基于算法、... AIGC将所有人、机都纳入数字媒介的辐射范畴并在其逻辑下重构,在此过程中联结并改造“旧”媒介,实现文本、图像、音频、视频互转或拟合的媒介升维,在内容网络、人际网络和物联网络中展现超越人际连接的算法连接价值,人类进入基于算法、算力、算据的数字媒介社会,成为数字与现实的“两栖生物”。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研究旨在厘清AIGC带来的以跨媒介和跨模态为标志的传播生态的根本性变革,深刻把握数据充斥生活、算法下沉社会带来的跨学科、跨领域发展宏观图景的根本性改变,即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带来的全面智能化进行了框架搭建--两个重要现象:媒介升维和算法下沉;四个核心趋势:跨媒介、跨模态、跨学科、跨领域;一条深刻进路:数字→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技术无蔽 媒介升维 算法下沉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网络文学批评的介入及其限度
18
作者 张斯琦 郁越 《当代作家评论》 2024年第6期45-51,共7页
中国网络文学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相关研究覆盖了网络文学的多个层面,批评界也适时介入网络文学发展之中。然而,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深度与其广泛的受众根基、庞大的作品总量相比,呈现出极不相称、极不平衡的状态。无论是对单个文本的剖... 中国网络文学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相关研究覆盖了网络文学的多个层面,批评界也适时介入网络文学发展之中。然而,网络文学批评的发展深度与其广泛的受众根基、庞大的作品总量相比,呈现出极不相称、极不平衡的状态。无论是对单个文本的剖析与阐释,还是对网络文学批评范式的建构性研究,都未在业界学界引起共鸣。2023年以来,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强力进发,介入文学、绘画、音乐等文艺创作的核心领域,动摇了人类作为创作者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文艺创作 人工智能技术 批评界 介入文学 文学批评范式 主体地位 核心领域
下载PDF
晚清女性报刊诗词的演进 被引量:3
19
作者 焦宝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1-171,共11页
自1898年《女学报》在上海创刊,晚清最后十余年间出现了一大批主要由女性参与、专门讨论和研究女性问题、思考和引导女性意识觉醒的女性报刊。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精英以报刊为媒介唤起舆论、启发女权,对晚清民初的中国女性运动产生了重... 自1898年《女学报》在上海创刊,晚清最后十余年间出现了一大批主要由女性参与、专门讨论和研究女性问题、思考和引导女性意识觉醒的女性报刊。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精英以报刊为媒介唤起舆论、启发女权,对晚清民初的中国女性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通过传统诗词这一体裁,发出女性声音、探讨女性问题、启蒙女性思想,是这些报刊的内容之一。女性报刊诗词的大量出现,从题材内容到表现形式,都是中国女性诗词文学的重要新变。晚清最后十余年间的女性报刊诗词嬗变,体现出从革除陋习号召中提倡女学到国族革命语境下扬厉女权,再到塑造女性国民的演进历程。晚清报刊诗词传播正与晚清最后十余年间女性运动发展的轨迹相吻合,深入研究报刊中诗词的创作与传播,对于我们以更为同情理解的态度,感性了解这一时期女性觉醒之状态,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报刊 诗词 女学 女权
下载PDF
政治理念支配下的《新民丛报》诗人群的聚合与分化——以梁启超、宗仰上人为中心 被引量:1
20
作者 焦宝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69-77,共9页
《新民丛报》“诗界潮音集”栏目,是梁启超倡导“诗界革命”的理论与实践阵地。比较“诗界潮音集”与《清议报》“诗文辞随录”栏目的作者群体,可以看出在短短数年间,梁启超的政治与诗学取向转变以及整个诗人群体的聚合与分化。在《新... 《新民丛报》“诗界潮音集”栏目,是梁启超倡导“诗界革命”的理论与实践阵地。比较“诗界潮音集”与《清议报》“诗文辞随录”栏目的作者群体,可以看出在短短数年间,梁启超的政治与诗学取向转变以及整个诗人群体的聚合与分化。在《新民丛报》“诗界潮音集”诗人群中,著名诗僧宗仰上人的前后态度变化,可以说是此一时期知识阶层中文化和政治取向转型与变化的一个典型。舍弃《清议报》而新办《新民丛报》,正是梁启超思想剧烈变动的时期,而宗仰在诗词中表露的态度也日趋激烈。宗仰的渐趋革命与梁启超的思想波动,直接影响了他们之后的诗学取向。考察与分析梁启超以及宗仰的诗学选择、文化态度与政治理念的转变,是理解清末民初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知识阶层的一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丛报》 梁启超 宗仰上人 诗歌 革命 诗界革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