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考古学上谈岫岩玉在中国玉文化起源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吕军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55-59,共5页
从考古学与历史文献等多方面对岫岩玉在中国玉文化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论证 ,认为岫岩玉是我国利用最早、范围最广且历史持续最长的玉材 ,在我国玉文化起源中占有不容置疑。
关键词 考古学 岫岩玉 中国 玉文化
下载PDF
考古学思想史背景下的中国环境考古学 被引量:3
2
作者 易诗雯 张萌 《南方文物》 2012年第2期62-73,共12页
前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对学科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有利于我们解释历史,探求历史规律,从而透古看今,为学科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的一批学者陆续对中国环境考古学史的研究做了工作。周... 前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对学科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反思,有利于我们解释历史,探求历史规律,从而透古看今,为学科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的一批学者陆续对中国环境考古学史的研究做了工作。周昆叔先生的《环境考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考古学 思想史 中国 历史规律 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 学科发展 技术发展 古今之变 展期 学者 学史 实践 萌芽 历程 考察 解释 国内 概况 成果
下载PDF
考古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及田野考古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以吉林大学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宾福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4年第12期67-70,共4页
本文以吉林大学为例,分析了高校考古专业本科生普通教育课、学科基础课、考古专业课三个基本课程模块的构成,以及考古专业课中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特色课、专业拓展课、专业实践课等五种不同类别课程的设置情况,展示了吉林大... 本文以吉林大学为例,分析了高校考古专业本科生普通教育课、学科基础课、考古专业课三个基本课程模块的构成,以及考古专业课中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特色课、专业拓展课、专业实践课等五种不同类别课程的设置情况,展示了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同时,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教学原则、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总结了《田野考古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经验和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大学 考古专业 《田野考古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原文传递
东北考古的交响乐:《东北考古学研究(一)》读后 被引量:1
4
作者 成璟瑭 《华夏文化论坛》 2016年第1期41-46,共6页
本文在界定东北考古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东北考古的定位与意义,指出东北考古是中国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北亚考古的核心内容,东北地区是中国考古走向世界的必经之地之一。《东北考古学研究(一)》是东北考古的经典之作,该自选... 本文在界定东北考古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东北考古的定位与意义,指出东北考古是中国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北亚考古的核心内容,东北地区是中国考古走向世界的必经之地之一。《东北考古学研究(一)》是东北考古的经典之作,该自选集从选题到内容,从研究方法到得出结论,应该是全面的、立体的、系统的、客观的、科学的、可信的。东北考古在战略上定位精准,但在战术上发力不够,还应进一步在空白区域、新获材料方面进一步取得突破,针对已有观点或重新检讨,或整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考古 中国考古 东北亚考古 战略与课题
原文传递
宝墩文化的发现及其来源考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黄昊德 赵宾福 《中华文化论坛》 2004年第2期14-18,共5页
宝墩文化是成都平原的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本文回顾了该文化的发现和认识过程。通过对营盘山文化和宝墩文化在陶器亲缘联系、房屋建筑、经济类型等几个方面进行的考察 ,认为宝墩文化可能是由营盘山文化发展而来的。宝墩文... 宝墩文化是成都平原的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本文回顾了该文化的发现和认识过程。通过对营盘山文化和宝墩文化在陶器亲缘联系、房屋建筑、经济类型等几个方面进行的考察 ,认为宝墩文化可能是由营盘山文化发展而来的。宝墩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 ,陶器制作工艺有所创新 ,同时还可能接受了来自其它考古学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平原 新石器时代 宝墩文化 营盘山文化 探源
下载PDF
东周时期主要列国都城人口问题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蒋刚 《文物春秋》 2002年第6期6-14,共9页
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东周列国都城遗址大都已被发现,并有许多学者对其形态、特征及格局演变等方面作了细致的研究,但对各都城的人口问题却很少涉及。而人口问题本就是都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城市发展史... 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东周列国都城遗址大都已被发现,并有许多学者对其形态、特征及格局演变等方面作了细致的研究,但对各都城的人口问题却很少涉及。而人口问题本就是都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城市发展史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城遗址 国都 东周 田野考古工作 城市发展史 学者 先秦时期 格局
下载PDF
小河沿文化先民生活方式初探:以河北姜家梁遗址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晓迪 王婷婷 +1 位作者 魏东 胡耀武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0-288,共9页
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小河沿文化先民的粟作农业活动减弱,导致其文化较红山文化出现衰落的迹象。本文对河北阳原县姜家梁遗址(小河沿文化雪山一期类型)出土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先民骨胶原的δ^(13)C均值(-7.0±... 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小河沿文化先民的粟作农业活动减弱,导致其文化较红山文化出现衰落的迹象。本文对河北阳原县姜家梁遗址(小河沿文化雪山一期类型)出土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先民骨胶原的δ^(13)C均值(-7.0±0.3‰,n=25)和δ^(15)N均值(8.8±0.4‰,n=25),均显示粟类食物(包括粟类作物以及以之为食的动物)在先民食物结构中居重要地位;男、女性的δ^(13)C值也略存差异,表明女性从事更多的采集业。尤为重要的是,与红山文化人骨的同位素数据比较分析显示,以姜家梁遗址为代表的小河沿文化早期,粟作农业依然较为发达。显然,小河沿文化衰落的真正之谜,仍需加以认真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南北地区 小河沿文化 C N稳定同位素 姜家梁遗址
下载PDF
青池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陶器浅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贾领 《文物春秋》 2018年第1期3-9,共7页
1997—1999年发掘的天津蓟县青池遗址,为研究燕山南麓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提供了一批新资料。文章通过对青池遗址所出新石器时代陶器进行分析,区分出三个年代组,分属于兴隆洼文化东寨类型、青池二期遗存、赵宝沟文化西寨类型。其中青池... 1997—1999年发掘的天津蓟县青池遗址,为研究燕山南麓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提供了一批新资料。文章通过对青池遗址所出新石器时代陶器进行分析,区分出三个年代组,分属于兴隆洼文化东寨类型、青池二期遗存、赵宝沟文化西寨类型。其中青池二期遗存为本地区新发现的一种考古学文化,可分为两期,年代大约为公元前5500—50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池遗址 新石器时代 陶器分组 文化性质 年代判定
下载PDF
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孢粉分析与古环境初步研究
9
作者 汤卓炜 刘玮 王立新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381-386,共6页
一、引言后套木嘎遗址位于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永合村西北约1.5千米,新荒泡东岸的一处漫岗上。遗址中部的地理坐标为北纬45°39′27.5″,东经123°47′15.1″,海拔130~155米。岗顶高出西侧湖面6~12米。通过2012年春开展的区域... 一、引言后套木嘎遗址位于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永合村西北约1.5千米,新荒泡东岸的一处漫岗上。遗址中部的地理坐标为北纬45°39′27.5″,东经123°47′15.1″,海拔130~155米。岗顶高出西侧湖面6~12米。通过2012年春开展的区域性考古调查,查明遗址现存范围南北长约2150米,东西宽约1190米,面积近141万平方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分析 禾本科植物 真菌孢子 考古学文化 沉积环境 莎草科 花粉含量
原文传递
汉唐期间我国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的密切联系和文化交流
10
作者 魏存成 《东北史地》 2012年第6期8-11,共4页
在汉唐时期我国与朝鲜半岛的密切联系和文化交流中,东北地区所占据的地理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这期间,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两地区民族和政权的变迁比较复杂,但是民族间的交往和融合也持续不断,因而也就促进了文化交流向纵... 在汉唐时期我国与朝鲜半岛的密切联系和文化交流中,东北地区所占据的地理位置和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这期间,中国东北与朝鲜半岛两地区民族和政权的变迁比较复杂,但是民族间的交往和融合也持续不断,因而也就促进了文化交流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时期 东北地区 朝鲜半岛 密切联系 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吉林大安市尹家窝堡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遗存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琪瑶 陈全家 +1 位作者 史宝琳 王立新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59,共10页
尹家窝堡遗址是辽金时期的制盐遗址,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动物骨骼遗存,总数达3439件。包括软体动物类、鱼类、两栖动物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类骨骼,此外还出土了大量骨、角、蚌制品。对该遗址2015年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个体及种群的统计和... 尹家窝堡遗址是辽金时期的制盐遗址,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动物骨骼遗存,总数达3439件。包括软体动物类、鱼类、两栖动物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类骨骼,此外还出土了大量骨、角、蚌制品。对该遗址2015年出土的动物骨骼进行个体及种群的统计和分析,探讨该遗址居民的生业模式和遗址周同的生态环境,为复原这一区域古代居民的生活图景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大安 尹家窝堡遗址 辽金时期 动物骨骼
原文传递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喜鹊沟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立新 李延祥 +7 位作者 曹建恩 付琳 赵俊杰 陈建立 吴小红 汤卓炜 李东杰 刘玮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15,7-15+2,共13页
2011年6、7月,对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喜鹊沟铜矿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在遗址南部发掘区,清理了房址2座、矿坑1处。出土遗物中陶器以高领、鼓腹、领部饰附加堆纹的鬲残片为主,石器中有大量采矿使用的锤及少量加工矿石的研磨器。该遗址的... 2011年6、7月,对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喜鹊沟铜矿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在遗址南部发掘区,清理了房址2座、矿坑1处。出土遗物中陶器以高领、鼓腹、领部饰附加堆纹的鬲残片为主,石器中有大量采矿使用的锤及少量加工矿石的研磨器。该遗址的年代大致相当于晚商时期,是中国北方地区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铜矿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克什克腾旗 喜鹊沟铜矿遗址 晚商时期
原文传递
“富河文化”与赵宝沟文化的地方类型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宾福 刘伟 杜战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2-67,1,共6页
从内蒙古富河沟门遗址的出土遗物及房址等分析,"富河文化"年代与赵宝沟文化同时,是赵宝沟文化分布在西拉木伦河以北的一个地方类型。赵宝沟文化可分为三个地方类型,即西拉木伦河以北类型、西拉木伦河以南类型、滦河类型。这... 从内蒙古富河沟门遗址的出土遗物及房址等分析,"富河文化"年代与赵宝沟文化同时,是赵宝沟文化分布在西拉木伦河以北的一个地方类型。赵宝沟文化可分为三个地方类型,即西拉木伦河以北类型、西拉木伦河以南类型、滦河类型。这三个类型是对兴隆洼文化三个地域类型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新石器时代 赵宝沟文化 富河文化
原文传递
骆驼墩文化简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宾福 郭梦雨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63,共12页
骆驼墩文化是指分布于太湖西部以平底釜为典型陶器的一类遗存。主要遗址有江苏宜兴骆驼墩、宜兴西溪、溧阳神墩、江阴祁头山、锡山彭祖墩、高淳薛城,浙江余杭吴家埠、吴兴邱城等。通过分析目前已发表资料的各遗址,可以将骆驼墩文化统一... 骆驼墩文化是指分布于太湖西部以平底釜为典型陶器的一类遗存。主要遗址有江苏宜兴骆驼墩、宜兴西溪、溧阳神墩、江阴祁头山、锡山彭祖墩、高淳薛城,浙江余杭吴家埠、吴兴邱城等。通过分析目前已发表资料的各遗址,可以将骆驼墩文化统一划分为三期五段。骆驼墩文化早期年代应大体与马家浜文化早期、繁昌缪墩类遗存相当,晚期大致与马家浜文化的最晚阶段和以侯家寨上层为代表的侯家寨文化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西部 新石器时代 骆驼墩文化 分期 文化格局
原文传递
渤海遗迹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存成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75-184,共10页
关键词 内陆 东北地区 中国 遗迹 区域内 东北亚 计划 发掘 遗物 地方政权
原文传递
浑江流域(2007年)发现的石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全家 赵海龙 王欢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0,共8页
吉林集安头道南台子南遗址和北屯孤山遗址发现于2007年,均位于集安市西北部。头道南台子南遗址发现石制品47件,包括石核、石片、石锤、石斧、刮削器等。孤山遗址发现石制品29件,包括石核、石斧、石刀、石锤、刮削器、尖状器等。原料均... 吉林集安头道南台子南遗址和北屯孤山遗址发现于2007年,均位于集安市西北部。头道南台子南遗址发现石制品47件,包括石核、石片、石锤、石斧、刮削器等。孤山遗址发现石制品29件,包括石核、石斧、石刀、石锤、刮削器、尖状器等。原料均以凝灰岩为主,还有角岩、石英、砂岩、板岩等。石制品的原生层位全部被破坏,皆为采集。石制品在继承集安地区石制品传统基础上又有所突破。根据石制品特点分析,遗址的年代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道南台子南 孤山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
原文传递
朝阳袁台子甲类墓葬的年代和文化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潘玲 于子夏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8,共6页
2010年新出版的发掘报告《朝阳袁台子——战国西汉遗址和西周至十六国时期墓葬》,详细发表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辽宁朝阳袁台子村附近的城址和墓葬的发掘资料④。发掘报告将袁台子村附近的王坟山等地的162座墓葬划分出十类... 2010年新出版的发掘报告《朝阳袁台子——战国西汉遗址和西周至十六国时期墓葬》,详细发表了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辽宁朝阳袁台子村附近的城址和墓葬的发掘资料④。发掘报告将袁台子村附近的王坟山等地的162座墓葬划分出十类墓葬,其中甲类墓有6座,集中分布于王坟山的南坡,即王坟山墓地的南小区,编号分别为M121、M122、M123、M125、M126、M129。发掘报告将这6座墓葬断代为西周早、中期,认为它们是袁台子年代最早的墓葬,是年代早到西周时期的凌河文化墓葬。凌河文化即过去学界所划分出的“凌河类型”遗存,其早期遗存的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因素 墓葬 朝阳 20世纪70年代 发掘报告 西周时期 十六国时期 80年代
原文传递
中国境内出土的高丽青瓷及相关研究述要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敬 付亚瑞 《地域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63-70,154-155,共8页
近年来中国境内出土的高丽青瓷资料受到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同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在年代和来源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境内出土的高丽青瓷分布地区较为零散,以东部地区为主。从研究角度来看,... 近年来中国境内出土的高丽青瓷资料受到考古学界的广泛关注,不同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在年代和来源问题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境内出土的高丽青瓷分布地区较为零散,以东部地区为主。从研究角度来看,对高丽青瓷以及中国境内出土资料的研究需要通过更多的方式进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境内 高丽青瓷 考古发现 相关研究
原文传递
关于东北史研究的几个问题——读《东北史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存成 《东北史地》 2013年第1期12-14,共3页
《东北史地》2012年5—6期连载了孙进己先生的文章,该文以《东北史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为题(以下简称《理论问题》),对东北史研究中的主要内容和以往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评述,而且从中也透视出作者多年来对上述问... 《东北史地》2012年5—6期连载了孙进己先生的文章,该文以《东北史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为题(以下简称《理论问题》),对东北史研究中的主要内容和以往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当全面的总结和评述,而且从中也透视出作者多年来对上述问题研究的诸多观点和看法。该文的发表,对于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深入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该文论述问题很多,初步读后,就其中三个问题谈一点体会和感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史 学术交流 连载
原文传递
关于新出集安高句丽碑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魏存成 《东北史地》 2013年第3期32-39,共8页
2012年在集安麻线新发现的高句丽碑,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对几家释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然后通过对碑文中的关键词语"国罡上太王"、"戊□定律"和"□卯歲刊石"的考证,对立碑年代和立碑者提出了三种可... 2012年在集安麻线新发现的高句丽碑,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本文首先对几家释文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然后通过对碑文中的关键词语"国罡上太王"、"戊□定律"和"□卯歲刊石"的考证,对立碑年代和立碑者提出了三种可能,倾向意见是于好太王之后、高句丽迁都平壤之前由长寿王主持刻立的;根据碑文中"以此河流四时祭祀"和有关烟户姓名的记载,提出在立碑的河旁是有固定的烟户在定时进行祭祀活动的,而祭祀的对象很可能与高句丽的始祖邹牟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安高句丽碑 释文比较 立碑年代和立碑者 本碑性质和对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