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矢状窦内纤维索结构的显微解剖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刘英伟 王晓慧 +2 位作者 董国军 刘海岩 高振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观察上矢状窦腔内纤维索的形态分类、分布,了解纤维索的功能和意义。方法:10具尸头标本,沿上矢状窦上壁长轴中线纵行剖开,体视学显微镜下观察腔内各种纤维索的形态分类、分布特点,记录各类纤维索的数目。结果:纤维索多分布于上矢... 目的:观察上矢状窦腔内纤维索的形态分类、分布,了解纤维索的功能和意义。方法:10具尸头标本,沿上矢状窦上壁长轴中线纵行剖开,体视学显微镜下观察腔内各种纤维索的形态分类、分布特点,记录各类纤维索的数目。结果:纤维索多分布于上矢状窦中段和后段,主要有3种类型:瓣膜状、小梁状和板层状。10具标本纤维索总数210个,瓣膜状纤维索100个,小梁状纤维索64个,板层状纤维索46个,分别占总数的47.62%、30.47%和21.91%。瓣膜状纤维索覆盖大脑上静脉注入上矢状窦的入口处,开口方向和静脉注入上矢状窦方向相同;小梁状纤维索以单个、多个或不同角度交叉方式出现,位于窦中央或一侧;板层状纤维索宽大,跨度长,将上矢状窦管腔分隔成两个分流腔,几乎都位于上矢状窦后段。结论:(1)上矢状窦内纤维索有瓣膜状、小梁状和板层状3种类型;(2)瓣膜状纤维索,具有防止窦内血流逆流入大脑上静脉的作用;(3)小梁状纤维索有增加窦壁弹性、增强窦壁抗压性、为瓣膜状纤维索提供摆动的着力点等作用;(4)板层状纤维索可以防止血流变慢和血液湍流、保证窦内血液迅速向窦汇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窦 大脑上静脉 纤维索
下载PDF
ARIP1,2 mRNA及其蛋白在小鼠脑组织表达和分布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海岩 陈芳芳 +3 位作者 高振平 王轶楠 于昉 柳忠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3-665,共3页
目的比较新发现的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2(ARIP1,2)在小鼠脑组织的表达与分布。方法采用Northern杂交检测ARIP1,2 mRNA,Western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RIP1,2蛋白。结果Northern杂交显示ARIP1,2 mRNA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形式明显不同... 目的比较新发现的激活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2(ARIP1,2)在小鼠脑组织的表达与分布。方法采用Northern杂交检测ARIP1,2 mRNA,Western杂交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ARIP1,2蛋白。结果Northern杂交显示ARIP1,2 mRNA在小鼠组织中的表达形式明显不同,ARIP1主要在脑组织表达,ARIP2组织表达广泛。Western杂交进一步揭示ARIP1在大脑、小脑、海马、下丘脑及垂体表达,而ARIP2在大脑、小脑、海马、下丘脑、垂体及脾脏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RIP1,2成熟蛋白在大脑、小脑及垂体均有表达,ARIP1在大脑和小脑皮质主要表达在小细胞神经元,而ARIP2主要表达在大细胞神经元。ARIP1在神经垂体和腺垂体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RIP2。结论ARIP1,2均表达于脑和垂体,但其表达的细胞类型和强度明显不同,这种差异可能与其在神经细胞中介导激活素生物学活性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素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NORTHERN杂交 Western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人体冠状断层标本制作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董国军 陈宪福 苏略 《解剖学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318-319,共2页
随着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要求的逐步提高和数字化可视人体科研不断的发展。以及人体断层塑化标本制作的需求。利用电动带锯机制作了去除上肢的人体连续冠状断层标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现把这一制作技术报道如下。
关键词 标本制作技术 冠状断层 数字化可视人体 解剖学实验 教学要求 断层标本
下载PDF
应用CT三维重建骶骨骶基进行性别差异判别 被引量:1
4
作者 井月 张海军 +5 位作者 韩青 陈曦 庞振英 苏略 田勇 李幼琼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879-2882,共4页
目的对现阶段国人骶骨性别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为法医学在特殊环境下鉴别男女骶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了99例国人骶骨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且用软件进行周围其他软组织和骶骨之外骨性结构的擦除,用CT工作站(workstation 4.3,GE ... 目的对现阶段国人骶骨性别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为法医学在特殊环境下鉴别男女骶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了99例国人骶骨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且用软件进行周围其他软组织和骶骨之外骨性结构的擦除,用CT工作站(workstation 4.3,GE Medical System,General Electric Company,USA)的测量工具对骶骨骶基最大纵径、最大横径、骶基面积和骶骨两翼最大宽进行测量,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判定出男女两组数据是否存在意义,对其平均值进行比较,并与国内已有的文献数据进行对比,对所测的四个变量进行单变量的判别分析、双变量的判别分析以及四个变量的判别分析,得出判别分析常数和准确率。结果国人骶骨的男女均值存在明显差异,表明CT三维重建骶骨的结果与以前通过对尸体骨骼样本直接测量的结果相符,并且证明此种差别并非单纯由男女体格差异造成。针对四组数据建立判别分析的时候,单变量的判别分析准确率最高仅达到76%,双变量的判别分析仅达到79%;而在四变量的判别分析中,步进分析淘汰了一个变量,成为三变量判别分析,准确率仅为76%;而针对数据特点,进行比率的判别分析,准确率同样较低。对比国外判别分析相关类型的文献发现,本次研究的准确率不足以满足建立模型对骶骨进行简单初步的判断。但对于骶骨的判别分析,本文的研究数据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对骶骨的研究相近(其准确率在66%~72%之间)。结论骶骨男女差异可能随着种族的不同而不同,骶骨的不同参数具有不同的判别价值;而对于国人,骶骨骶基的参数可能不适合作为判别分析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性别鉴定 CT三维重建 判别分析
下载PDF
甲强龙、电针联合AE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一帆 陈东 +2 位作者 苏略 薛辉 刘佳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甲强龙、电针与羊膜上皮细胞(amniotic epithelial cell,AECs)移植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A组(SCI损伤对照):做SCI手术,不... 目的探讨甲强龙、电针与羊膜上皮细胞(amniotic epithelial cell,AECs)移植联合治疗,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2只。A组(SCI损伤对照):做SCI手术,不进行治疗;B组(甲强龙治疗):SCI后,用大量甲强龙药物冲击治疗,共3d;C组(MP+电针):B组基础上,SCI后4h,行华佗夹脊穴电针治疗;D组(MP+电针+AEC):C组基础上,SCI后第7天,在脊髓损伤处移植大鼠AECs;E组(假手术):只打开椎板,暴露脊髓,不造成SCI。各组定期行为学观察(BBB评分),术后30d行5-HT免疫荧光组织化学观察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5-HT染色:D组损伤区可见大量有序的5-HT阳性神经纤维,与E组最接近;BBB评分:D组恢复最为明显,与其它治疗组比较差异显著;MEP检测:D组峰-峰值显著增加,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强龙、电针与AECs联合治疗脊髓损伤极大的促进了5-羟色胺能神经纤维的再生,对SCI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强龙 电针 羊膜上皮细胞 脊髓损伤
下载PDF
改良垂直段面神经手术入路治疗中老年面瘫
6
作者 刘敏 张益群 +8 位作者 程凯亮 冯妍 孙钰 侯睿达 刘宇龙 滑佩言 刘振宇 皇甫明美 李幼琼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4711-4712,共2页
面神经瘫痪在中老年人群中多发,面神经减压可以有效减少损伤、加快痊愈。但是由于面神经所处位置结构复杂、且面神经个体差异较大,所以,虽然面神经减压术很常用,但手术入路的设计还是不尽人意。尤其是对垂直段的减压术,术中需要磨除乳突... 面神经瘫痪在中老年人群中多发,面神经减压可以有效减少损伤、加快痊愈。但是由于面神经所处位置结构复杂、且面神经个体差异较大,所以,虽然面神经减压术很常用,但手术入路的设计还是不尽人意。尤其是对垂直段的减压术,术中需要磨除乳突,导致患者愈合慢、术后还需乳突重建等,得不偿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减压 手术入路改良
下载PDF
人脂肪来源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成骨分化的研究
7
作者 赵强 吕爽 +2 位作者 翟颖仙 高振平 石英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4期639-643,共5页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及鉴定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SCs),并向成骨诱导分化,为临床骨组织重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和贴壁筛选法相结合从人手术切除的脂肪组织中提取hASCs。MTS法绘制h...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及鉴定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SCs),并向成骨诱导分化,为临床骨组织重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和贴壁筛选法相结合从人手术切除的脂肪组织中提取hASCs。MTS法绘制hASCs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ASCs表面标志;以低糖DMEM含10%FBS及1%青/链霉素为基础培养基,含1nM地塞米松,10mM磷酸甘油,0.05mM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连续培养4w进行体外成骨诱导,并利用硫酸茜红素S(Alizarin Red S)染色检测钙沉积情况。结果成功从人脂肪组织中分离、提取了hASCs并在体外扩增。hASCs呈成纤维细胞样生长。生长曲线显示hASCs增生分裂能力活跃。hASCs表面标志表达CD29,CD44,CD73,CD105和CD166,不表达CD31,CD34,CD45和HLA-DR。成骨诱导4w后,经硫酸茜红素S染色可见:细胞呈复层生长,细胞外富集细胞外基质,基质经染色呈现橘红色,数量多,成结节状或成片状存在,并出现钙盐结节,证明有钙盐沉积。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体外分离和培养hASCs的方法。获得的hASCs生长增殖旺盛、保存方便,具有多向分化能力。hASCs可以作为细胞移植治疗和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肪来源干细胞 成骨分化
下载PDF
女性多种皮肤病变的电离子治疗观察
8
作者 郭京丽 孙广静 +3 位作者 杨丽 吕东亮 孙月芳 李幼琼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15期31-31,共1页
目的:探讨多种皮肤病变的电离子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结论:多种皮肤病变,采用电离子治疗,可取得较好的外观治疗效果,局部病变根除。
关键词 电离子治疗 皮肤病变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Autotaxi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许万振 刘辉 +3 位作者 赵丽艳 石艳 杨志青 李蕴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3-1135,共3页
目的探讨Autotaxin(ATX)mR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人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切除的正常脑组织及经病理证实的各级胶质瘤组织23例,以WHO分级对其进行分组,Ⅰ~Ⅱ为良性组、Ⅲ~Ⅳ级为恶性组,其中良性胶质瘤8例... 目的探讨Autotaxin(ATX)mRNA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人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切除的正常脑组织及经病理证实的各级胶质瘤组织23例,以WHO分级对其进行分组,Ⅰ~Ⅱ为良性组、Ⅲ~Ⅳ级为恶性组,其中良性胶质瘤8例,恶性胶质瘤15例。另收集正常脑组织5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研究各组中ATX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ATXmRNA在恶性脑胶质瘤表达为1.237±0.141,良性胶质瘤为1.396±0.142,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1.019±0.241),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良、恶性胶质瘤中ATX 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ATX蛋白在恶性脑胶质瘤表达为0.702±0.189,良性胶质瘤为0.538±0.148,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0.116±0.062 5),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良、恶性胶质瘤中ATX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人脑胶质瘤中ATX在核酸与蛋白水平均有表达,ATX基因过表达可能与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AUTOTAXIN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肝蒂内结构肝内分支的形态观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帅 刘海岩 王晓慧 《解剖学研究》 CAS 2008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研究肝蒂内结构在肝内的分布状况,对肝叶及肝段进行量化分析;探讨肝脏手术时血管和胆管的保护及定位标志,为相关临床科室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20例无肝病死亡后的人体肝脏标本及肝脏铸形标本,用游标卡尺和三角尺等进行有关数... 目的研究肝蒂内结构在肝内的分布状况,对肝叶及肝段进行量化分析;探讨肝脏手术时血管和胆管的保护及定位标志,为相关临床科室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20例无肝病死亡后的人体肝脏标本及肝脏铸形标本,用游标卡尺和三角尺等进行有关数据的测量,所的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蒂内结构入肝实质后三者以肝门静脉分支为主轴,攀附伴行。门静脉大多分为左、右干,部分右干缺如,且右干变异较大,肝管汇合方式常见为3型。结论肝脏血管丰富,解剖结构复杂,出血难以控制。肝脏的分叶与分段对于肝脏手术具体方式有指导作用。每一肝段都有它的单独管道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外科切除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蒂 肝内分支 形态观测 临床意义
下载PDF
颅底外面枕骨基底部及周边骨性结构的测量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边志强 王晓慧 +2 位作者 刘海岩 董国军 高振平 《解剖学研究》 CAS 2008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为斜坡区肿瘤手术提供解剖资料。方法20例整颅,10例行水平切面,10例行正中矢状切面。测量切牙孔、前鼻棘、后鼻棘、枕骨大孔前端、枕髁前端、卵圆孔、破裂孔、颈动脉管外口及舌下神经管外口的内侧缘至咽结节的距离;测量卵圆孔、破... 目的为斜坡区肿瘤手术提供解剖资料。方法20例整颅,10例行水平切面,10例行正中矢状切面。测量切牙孔、前鼻棘、后鼻棘、枕骨大孔前端、枕髁前端、卵圆孔、破裂孔、颈动脉管外口及舌下神经管外口的内侧缘至咽结节的距离;测量卵圆孔、破裂孔、颈动脉管外口及舌下神经管外口的内侧缘至正中线的距离;测量枕骨基底部颅底外面的长径、枕骨大孔纵径(FML)、枕骨大孔前正中点与枕髁后缘连线垂直距离(AOCP)、枕髁轴径(OCA)、枕髁间距。结果切牙孔后缘、前鼻棘、后鼻棘、枕骨大孔前端、枕髁前端、卵圆孔、破裂孔、颈动脉管外口及舌下神经管外口的内侧缘至咽结节的距离分别为(mm):72.12±4.25、77.77±3.89、33.73±2.07、13.14±1.91、15.71±1.74、27.51±2.12、15.98±1.98、25.93±2.23、19.15±1.49。卵圆孔、破裂孔、颈动脉管及舌下神经管外口的内侧缘至中线的距离分别为:25.55±1.63、11.72±1.70、25.75±1.98、17.41±1.41。枕骨基底部颅底外面长径、FML、AOCP、OCA、枕髁间距分别为(mm):28.80±2.67、35.84±2.59、17.10±1.13、24.55±2.35、21.07±1.92。结论经口咽至斜坡区的手术入路中,开骨窗时安全范围是以咽结节为中心,以15mm为半径做斜坡磨除;也可以做矩形骨窗,即以咽结节为中心开一长(高)25mm×宽20mm的骨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斜坡 手术入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早产大鼠动脉导管开放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梦茹 刘海岩 +1 位作者 刘盼盼 武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目的利用改良的自然发育法构建早产大鼠动脉导管开放模型。方法基于自然发育法在构建早产大鼠动脉导管开放模型上的缺陷,本研究对实验技术进行了改进,避免固定方式、脱水处理及切片方式对血管管径的影响。将1只孕19 d的Wistar大鼠行剖宫... 目的利用改良的自然发育法构建早产大鼠动脉导管开放模型。方法基于自然发育法在构建早产大鼠动脉导管开放模型上的缺陷,本研究对实验技术进行了改进,避免固定方式、脱水处理及切片方式对血管管径的影响。将1只孕19 d的Wistar大鼠行剖宫产,取出8只新生大鼠,脱臼处死后整体包埋、避免脱水、微距切片、水平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镜下测量动脉导管、主肺动脉、降主动脉内径。结果孕19 d大鼠剖宫产术后8只新生大鼠动脉导管均开放。各血管内径测量结果显示:降主动脉长径:354±106μm,短径:182±140μm;动脉导管短径:155±122μm,面积:36 847±42 582μm2;主肺动脉长轴:589±150μm,短轴:174±170μm。结论改良的早产大鼠动脉导管开放模型成功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导管开放 动物模型 早产 大鼠
原文传递
溶血磷脂酸受体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3
作者 杨志青 刘辉 +1 位作者 许万振 李蕴潜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3期364-366,共3页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受体1(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 1,LPAR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切除的经病理证实的良性胶质瘤组织、恶性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采用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L...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受体1(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 1,LPAR1)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切除的经病理证实的良性胶质瘤组织、恶性胶质瘤组织及正常脑组织,采用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LPAR1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并分析LPAR1表达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脑组织、良性胶质瘤组织、恶性胶质瘤组织中均有LPAR1 mRNA及蛋白的表达;胶质瘤组织中LPAR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恶性胶质瘤组织中LPAR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胶质瘤组织(P<0.05);LPAR1的表达与脑胶质瘤临床病理分级相关,而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结论 LPAR1在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在胶质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受体 溶血磷脂酸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Meckel腔隙及其相关结构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毅恒 张海娇 +1 位作者 禹智 高振平 《解剖与临床》 2009年第4期289-291,共3页
目的:研究Meckel腔隙的解剖结构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本文综合了目前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试图对Meckel腔隙有一个更透彻的描述。结果:Meckel腔隙由硬脑膜和蛛网膜形成,涉及诸多神经,其内血管关系复杂,与部分肿瘤及其治... 目的:研究Meckel腔隙的解剖结构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本文综合了目前国内外大量相关文献,试图对Meckel腔隙有一个更透彻的描述。结果:Meckel腔隙由硬脑膜和蛛网膜形成,涉及诸多神经,其内血管关系复杂,与部分肿瘤及其治疗有重要的关联,同时MRI是目前最佳的诊断手段。结论:Meckel腔隙结构复杂,并且目前研究较少,了解该腔隙对疾病治疗方面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kel腔隙 解剖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