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PA与TNF-α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于秀明 胡维峰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6期99-100,共2页
目的将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的实验室指标与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辨证分型相结合,为中医临床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8月收治的RA患者20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5组,分别为寒湿痹阻型、湿热痹阻型、... 目的将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的实验室指标与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辨证分型相结合,为中医临床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8月收治的RA患者20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5组,分别为寒湿痹阻型、湿热痹阻型、肝肾阴虚型、肾气虚寒型、瘀血痹阻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血清CPA,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各组患者间的检测结果。结果 200例患者行CPA检测,湿热痹阻型CPA阳性率明显高于寒湿痹阻型、肝肾阴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6例患者行TNF-α检测,寒湿痹阻型TNF-α含量明显高于肝肾阴虚型、瘀血痹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与TNF-α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辨证分型 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痹证
下载PDF
RF、CPA、APF之间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于秀明 胡维峰 侯云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2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抗核周因子(APF)三者间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91例RA患者血清RF检测采用胶乳凝集法,CP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APF检测采用间...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抗核周因子(APF)三者间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91例RA患者血清RF检测采用胶乳凝集法,CP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APF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结果 RF与APF、CPA无明显相关性(P>0.05),APF与CPA有相关性(P<0.05)。在RA患者中,RF检测的阳性率为45.5%,CPA检测的阳性率为53.5%,APF检测的阳性率为56.4%,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达87.9%。经统计学分析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F与CPA有相关性,RF、APF、CPA三种试验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RA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因子 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 抗核周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护理与预防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淑芹 魏金慧 +2 位作者 吴薇薇 丁玉红 张鸿岩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484-4484,共1页
留置针留置操作简单,留置过程中处置方便,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是留置针在静脉内留置过程中患者血管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为了尽量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避免静脉炎的发生,自2008年起,我科大量使用留置针,开始留置针仅保留2~3... 留置针留置操作简单,留置过程中处置方便,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是留置针在静脉内留置过程中患者血管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为了尽量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避免静脉炎的发生,自2008年起,我科大量使用留置针,开始留置针仅保留2~3d,如今达5~7d,留置的时间明显延长,而静脉炎的发病率则有所下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针 静脉炎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