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腺癌患者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上宁 王思思 +2 位作者 田肃岩 李佳林 刘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6-613,I0005,共9页
目的:观察肺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早期外周血T、B和NK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66例,于入院当天(D0)、术后第1天(D1)和术后... 目的:观察肺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早期外周血T、B和NK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66例,于入院当天(D0)、术后第1天(D1)和术后第5天(D5)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血细胞计数仪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CD8+T、CD19+B和CD56+NK淋巴细胞百分比,计算手术前后患者T、B和NK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ΔD0-1、ΔD0-5和ΔD1-5),分析其术后早期变化规律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与D0时比较,D1和D5时患者外周血中CD4+T、CD8+T、CD19+B和CD56+NK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P<0.01);D5时患者外周血中CD4+T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D1时(t=5.362,P<0.01;t=5.202,P<0.05)。D5与D1时患者CD19+B和CD56+NK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0和D5时非吸烟患者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吸烟患者(t=2.162,P<0.05;t=1.974,P<0.05),而D0时吸烟患者CD19+B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非吸烟患者(t=-1.137,P<0.05);D0时肿瘤T1期患者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T2-3期患者(t=1.684,P<0.05);而D5时肿瘤T1期患者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T2~4期患者(t=1.431,P<0.05);病理分期Ⅰ期患者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病理分期Ⅱ-Ⅲ期患者(t=2.134,P<0.05)。男性患者术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ΔD1-5)明显高于同期女性(t=1.707,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ΔD0-1和ΔD0-5)与肿瘤T分期呈负相关关系(r=-0.366,P<0.01;r=-0.252,P<0.05);病理分期Ⅱ-Ⅲ期患者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ΔD0-5和ΔD1-5)明显高于病理分期Ⅰ期患者(t=2.075,P<0.05;t=2.140,P<0.05);CD56+NK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ΔD0-5)与患者年龄和吸烟状况有相关性,高龄患者(≥60岁)的ΔD0-5小于低龄患者(<60岁)(t=1.557,P<0.05),吸烟患者ΔD0-5小于不吸烟患者(t=-0.592,P<0.05);患者CD56+NK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ΔD1-5)与肿瘤T分期呈负相关关系(r=-0.286,P<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的变化程度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状况和肿瘤T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单孔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肺大泡内出血误诊为纵隔肿瘤1例
2
作者 刘德龙 杨波 +2 位作者 陈曰轶 邢东洋 崔永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第3期448-449,共2页
肺大泡内出血的病例报道十分少见,文献记载的仅有十余例[1],本文收治1例肺大泡内出血患者被误诊为胸腺瘤,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身高172cm,体重52kg。入院前10天因咳嗽、咳痰行肺CT检查发现纵隔占位性病变,病程中有痰中带... 肺大泡内出血的病例报道十分少见,文献记载的仅有十余例[1],本文收治1例肺大泡内出血患者被误诊为胸腺瘤,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72岁。身高172cm,体重52kg。入院前10天因咳嗽、咳痰行肺CT检查发现纵隔占位性病变,病程中有痰中带血及咯血,无胸闷心悸,无眼睑下垂,无四肢无力,无明显呼吸困难。复查肺增强CT(图1):纵隔内胸腺区可见结节状高密度影密度较均匀,边界清楚,大小约2.3cm×2.1cm,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强化,CT值70-80H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大泡 纵隔肿瘤 眼睑下垂 出血误诊 胸腺瘤 病例报道 呼吸困难 肺CT
下载PDF
以血胸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原发性肺绒毛膜癌一例诊治分析
3
作者 张学顺 高凤 +2 位作者 邢磊 吴琼 任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2376-2377,共2页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血管化且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是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双相增殖,缺乏绒毛结构,并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绒毛膜癌转移至肺部多见,但原发于肺部者极其罕见。我们报告一例以血胸为主要表现...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血管化且侵袭性强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是细胞滋养层细胞和合体滋养层细胞双相增殖,缺乏绒毛结构,并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绒毛膜癌转移至肺部多见,但原发于肺部者极其罕见。我们报告一例以血胸为主要表现的罕见原发性肺绒毛膜癌,同时总结了该病临床特征、诊断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治疗策略等内容,为临床诊疗提供案例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癌 血胸 细胞滋养层细胞 分子生物学检测 治疗策略 临床诊疗 病理特征 侵袭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