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大脑再塑机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艳 刘世文 +4 位作者 张丽君 曹丽华 王雪峰 戴文晋 隋晓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2449-2453,共5页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脑卒中后及康复过程中,在相应脑内运动功能区激活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运动模式下皮质功能再塑的表现。方法:选取2003-02/10大庆油田总医院康复科住院的皮质下脑梗死患者8例,在发病后1周始进行连续两个月的...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脑卒中后及康复过程中,在相应脑内运动功能区激活的变化情况,探讨不同运动模式下皮质功能再塑的表现。方法:选取2003-02/10大庆油田总医院康复科住院的皮质下脑梗死患者8例,在发病后1周始进行连续两个月的康复。在康复前、康复1,2个月时运用Brunnstrom分级、Caroll上肢功能量表(0 ̄100分,评分越高功能越好)对其手功能进行评价,并采用GEMR/iHiSpeed1.5超导磁共振扫描机进行磁共振成像功能激发检查。患者用病手执行简单运动(快速连续的拇指与其他各指的对指动作)、随意运动(用病手摸不同形状的木块),获得脑功能激发图像,观察脑内相关功能区的激活情况。结果:8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康复后所有患者Brunnstrom分级和Caroll上肢功能评分均较康复前有明显改善。②病手简单运动时脑内相关功能区的激活情况:8例受试者7例在损伤后早期手指不能对指,所以没有激活;M1,SMA,PMA脑区和小脑呈现单侧激活-双侧激活-单侧激活的变化过程;随着运动功能恢复,脑内激活数目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几乎接近正常人脑功能表现。③病手随意运动时脑内相关功能区的激活情况:实验中发现引起的运动相关功能区的激发情况变化多样,规律性较差,但其中5例受试者表现出损伤后激发数目明显减少,许多对运动起决定性支配作用的功能区亦不激活;随着运动功能恢复,激发区数目呈上升趋势,同损伤后简单运动的激活表现。结论:①脑卒中后病手经过康复治疗简单运动恢复较好,康复治疗2个月后脑内运动功能相关区域激活的规律已同正常人。②脑卒中后病手随意运动恢复较困难,康复治疗后不如简单运动恢复好,脑内相关运动功能区激活无明显的规律性。随着运动功能的恢复,脑内相应的运动功能区激活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 脑卒中 大脑再塑 功能重组
下载PDF
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景隆 周连元 张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6期496-497,共2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67例脑卒中患者按有无本体感觉障碍分为A组(32例,有本体感觉障碍)和B组(35例,无本体感觉障碍),均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在入院时及8...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本体感觉障碍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67例脑卒中患者按有无本体感觉障碍分为A组(32例,有本体感觉障碍)和B组(35例,无本体感觉障碍),均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使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在入院时及8周后评定患者的ADL.结果本组病例本体感觉障碍发生率48.6%;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MBI均有提高( P〈0.05~0.01),但B组的平均分提高幅度大于A组( P〈0.05).结论本体感觉障碍对脑卒中后的ADL恢复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应早期进行本体感觉障碍检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本体感觉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下载PDF
应用SPECT早期诊断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艳 曹丽华 +3 位作者 张丽君 刘世文 王雪峰 王瑛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07年第5期294-296,共3页
目的:应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探讨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与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的关系。方法:选择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组(MID组)、多发性脑梗死组(MI组)患者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SPECT进行断层脑扫描,运用patlakplot... 目的:应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探讨局部脑血流(rCBF)变化与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的关系。方法:选择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组(MID组)、多发性脑梗死组(MI组)患者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SPECT进行断层脑扫描,运用patlakplot法得出两侧大脑半球的平均血流量(mCBF),并且对大脑半球脑叶及基底核设置感兴趣区,定量测定rCBF。结果:MID组、MI组较对照组全脑mCBF均降低(P<0.01,P<0.05);额叶及基底核区域rCBF降低显著(P<0.05);MID组的额叶、颞叶皮质rCBF显著低于MI组(P<0.01,P<0.05);MID组神经心理测试MMSE评分为17.2±7.18,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额叶皮质rCBF变化与MMSE呈有意义的正相关(r=0.712,P<0.05)。结论:应用SPECT对MI患者脑血流动态测定,尤其是将额叶血流低下作为敏感指标,可预测及早期发现MID病例,这对于预防MID的发生,延缓疾呆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 多发性脑梗死痴呆 多发性脑梗死 局部脑血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