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脓毒症的诊疗进展
1
作者 陈然 王帅 +2 位作者 高扬 杨志琴 徐严 《肝脏》 2024年第7期867-870,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易合并感染,甚至进展为脓毒症,此类患者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本文介绍了HBV-ACLF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评估及诊疗方法,为HBV-ACLF合并脓毒症的诊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脓毒症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早期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切除/消融术后HBV DNA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和长期预后 被引量:17
2
作者 亓文骞 王江滨 +1 位作者 ZHANG Q XU Y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55-1355,共1页
【据《J Viral Hepat》2020年4月报道】题: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早期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切除/消融术后HBV DNA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和长期预后(作者Qi WQ等)抗病毒治疗已被证实可改善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HBV DNA阳... 【据《J Viral Hepat》2020年4月报道】题: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早期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肝切除/消融术后HBV DNA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和长期预后(作者Qi WQ等)抗病毒治疗已被证实可改善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HBV DNA阳性HCC患者的预后,但具体的抗病毒方案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 抗病毒疗效 核苷(酸)类似物 消融术 长期预后 早期联合 肝切除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乙状结肠镜直视下给药治疗溃疡性直肠乙状结肠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哲 陈宇 +1 位作者 王广 张爱国 《吉林医学》 CAS 2001年第4期219-220,共2页
目的 :研究乙状结肠镜下直接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U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随机对照方法对 12 4例溃疡性直肠乙状结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 6 4例与对照组 6 0例 ,治疗组给予乙状结肠直视下给药 ,对照组给予局部灌肠治疗 ,疗程 4周。... 目的 :研究乙状结肠镜下直接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U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随机对照方法对 12 4例溃疡性直肠乙状结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 6 4例与对照组 6 0例 ,治疗组给予乙状结肠直视下给药 ,对照组给予局部灌肠治疗 ,疗程 4周。观察临床症状、结肠镜下组织学炎症及疾病活动指数 (DAI)和改善情况。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症状改善率分别为 87 5 0 %和6 8 33% (P <0 0 5 ) ;结肠镜下炎症改善率分别为 82 81%和 6 5 0 0 % (P <0 0 5 ) ;组织学改善率分别为 85 75 %和 6 1 6 7% (P <0 0 5 ) ;两组的DAI均有明显下降 ,无严重副作用。结论 :乙状结肠镜直视下给药为一有效、简便、安全的治疗溃疡性直肠乙状结肠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乙状结肠镜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血液高凝状态与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转归相关性的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哲 宋杨 姜亦忠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与溃疡性结肠炎(UC)病情活动性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UC活动期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3例,所有研究对象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采静脉血3mL并分离血浆。以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D-dimer。结果:活动期UC患者...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与溃疡性结肠炎(UC)病情活动性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UC活动期患者127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3例,所有研究对象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采静脉血3mL并分离血浆。以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D-dimer。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D-dimer明显高于对照组。抗凝治疗组经治疗后临床活动性评分优于未经抗凝治疗组,经抗凝治疗后患者D-dimer明显低于未经抗凝治疗组。结论:D-dimer血浆浓度与活动性UC患者的病情分级呈正相关。活动性UC患者处于明显的血栓前状态,适量应用低分子肝素以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对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D-二聚体 凝血
下载PDF
以慢性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胸腺瘤的探讨
5
作者 丁秋玲 高歌 邓晓媛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0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慢性腹泻,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8 9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 9例中有7例出现慢性腹泻(7.9%),原因多不明。7例中有4例自身抗体阳性。胸腺瘤切除后有5例腹泻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胸腺... 目的探讨胸腺瘤合并慢性腹泻,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对8 9例胸腺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 9例中有7例出现慢性腹泻(7.9%),原因多不明。7例中有4例自身抗体阳性。胸腺瘤切除后有5例腹泻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胸腺瘤合并慢性腹泻,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推测自身免疫紊乱是此类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不明原因的顽固性腹泻,应警惕胸腺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慢性腹泻 自身免疫
下载PDF
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患者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少鑫 高歌 盛传伦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9-20,共2页
分析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术后肝损害的影响 ,以探讨治疗病毒性肝损害的可行办法。将 4 2例肝炎病毒感染者作为阳性组 ,同期无病毒感染者 14 4例为阴性组。术后采用相同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 (Pred +MMF +CsA) ,同时监测肝功能、HBV -DNA... 分析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术后肝损害的影响 ,以探讨治疗病毒性肝损害的可行办法。将 4 2例肝炎病毒感染者作为阳性组 ,同期无病毒感染者 14 4例为阴性组。术后采用相同的三联免疫抑制方案 (Pred +MMF +CsA) ,同时监测肝功能、HBV -DNA、HCV -RNA及CsA药物浓度 ,对肝功异常者停用CsA改用FK5 0 6 ,并行保肝治疗 ,HBV -DNA(+)者还加用拉米夫定。结果显示 :不同肝炎病毒感染者术后药物性肝损害发病率均高于无病毒感染者 ,若术前肝功异常 ,术后肝损害发病率更高、损害更重。因此 ,对有肝炎病毒感染的肾移植患者更应警惕术后肝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肝损害 免疫抑制剂 病毒性肝炎 药物性肝损害 肝功能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及其通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机制及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曌 亓文骞 赵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763-768,共6页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生物学功能主要表现为形成并维持细胞的转化表型,参与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细胞的凋亡。除此之外,IGF-1R对细胞周期具有调节作用,与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共同作用,介导细胞周期从G1期进入S...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生物学功能主要表现为形成并维持细胞的转化表型,参与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细胞的凋亡。除此之外,IGF-1R对细胞周期具有调节作用,与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共同作用,介导细胞周期从G1期进入S期。过度表达的IGF-1R己经成为原发性肝癌影像诊断及定位治疗的热点靶蛋白之一。抑制IGF-1R的表达或功能可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并增强其对化疗、放疗的敏感性。综述了IGF-1R及其通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受体 IGF1型 诊断 治疗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