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我国高校医学专业建立急救医学系的可行性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育珊 刘忠民 +3 位作者 李丹 董丽华 陈颖 吴丽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探讨在我国高校医学专业建立急救医学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在校医学大学生对教改的兴趣和就业思想动态,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调查的在校医学生对未来从事急诊急救工作“很有兴趣”和“有兴趣”的占... 目的探讨在我国高校医学专业建立急救医学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在校医学大学生对教改的兴趣和就业思想动态,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调查的在校医学生对未来从事急诊急救工作“很有兴趣”和“有兴趣”的占有比例为73.33%;愿意选择ICU专业的占37.14%;选择医院急诊工作的占38.73%;65.40%的医学生从同龄人的心态认为高考招生未来会有人选择急救医学专业。另外53.97%的学生认为,目前高校应将急救医学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甚至还有21.90%的学生认为应作为专业课开设。结论在我国高校医学专业建立急救医学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同时,目前高校应将急救医学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医学专业 急救医学 急诊医学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撤机主要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刘德新 王育珊 +1 位作者 张东 尹永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ICU病房长期机械通气(≥7 d)患者撤机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长期机械通气撤机的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45例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早期气管切开、原发病,通气前生命体征、辅助检查以及APACHEⅡ评分。根据撤机成败判... 目的分析ICU病房长期机械通气(≥7 d)患者撤机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长期机械通气撤机的策略。方法回顾性调查45例ICU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早期气管切开、原发病,通气前生命体征、辅助检查以及APACHEⅡ评分。根据撤机成败判定标准,将全部病例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依照设定的临床资料调查指标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撤机成功23例,撤机失败22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51.1%和48.9%;APACHEⅡ评分撤机失败组明显高于撤机成功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期气管切开比例撤机成功组高于撤机失败组(P<0.05);血浆白蛋白(Alb)水平、心功能状态撤机成功组优于撤机失败组。结论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原发病加重和(或)出现较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其撤机成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其中上机前患者的基础状态、血浆Alb水平、心功能状态、APACHEⅡ评分等对撤机成败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撤机 影响因素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乌司他丁干预治疗对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防治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3
作者 卢俊英 王育珊 +2 位作者 刘德新 刘海波 张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84-1087,共4页
目的观察心搏骤停成功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超过10min的患者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干预治疗效果,为提高心搏骤停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防治水平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0例心搏骤停成功复苏且R... 目的观察心搏骤停成功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超过10min的患者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干预治疗效果,为提高心搏骤停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R—MODS)防治水平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40例心搏骤停成功复苏且ROSC时间超过10min的患者,以是否使用乌司他丁干预治疗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脏器功能受累水平、PR—MODS发生率及最终存活率。结果ROSC即刻检测结果显示,无论是否采用乌司他丁治疗,两组患者重要脏器受损指标水平、危重病病情预测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两者无明显差异;乌司他丁治疗组24h、48h、72h检测结果显示,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且与时间呈正相关;ROSC72h脏器受累平均数目也低于常规治疗组,但PR—MODS发生率及最终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应用乌司他丁干预治疗对PR—MODS形成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但选用的治疗剂量和给药方法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复苏后综合征 乌司他丁
下载PDF
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围手术危重期的ICU管理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育珊 吴淑华 +1 位作者 陈星海 李艳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 探讨如何加强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危重病人的ICU管理与辅助治疗、提高术后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采用ICU病房常规及有创监测、出凝血实验室监测、人工机械辅助通气及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术后所有病人均发生窦性心动过速 ... 目的 探讨如何加强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围手术期危重病人的ICU管理与辅助治疗、提高术后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采用ICU病房常规及有创监测、出凝血实验室监测、人工机械辅助通气及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术后所有病人均发生窦性心动过速 ,5 8 6 2 %发生心律失常 ,以室性期前收缩、房颤最为常见 ;全部病例中有 6 8 97%术后血压不稳定 ,其中低血压、休克 16例 ,高血压 4例 ;5例发生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由于发现及时经积极药物治疗全部恢复正常。对术后病人给予肝素拮抗剂—鱼精蛋白的比例为 1∶1~ 1 2 ,治疗效果理想 ;所有病人术后均在全麻未醒、气管插管下进入ICU病房。人工机械通气平均上机时间为 (12 35± 6 73)h ,血氧饱和度保持在 95 %以上。全部病人于 72h内安全渡过危重期转出ICU病房。结论 加强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围手术危重期的ICU管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必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旁路移植术 围手术期 ICU 人工机械通气 鱼精蛋白
下载PDF
联合应用参麦和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王育珊 张爽 +1 位作者 张东 刘忠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834-835,共2页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参麦和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缺血心肌和缺血 /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分光比色法检测分析了 2 2例联合应用参麦、丹参注射液的AMI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丙二醛 (MDA)的动态变...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参麦和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缺血心肌和缺血 /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化学分光比色法检测分析了 2 2例联合应用参麦、丹参注射液的AMI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丙二醛 (MDA)的动态变化 ,并与 18例常规治疗组及 2 0例健康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即刻检测血清中SOD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81 6 2± 8 81)nU/mLvs (10 4 0 2± 10 84 )nU/mL ,P <0 0 1〕 ,而MDA水平升高〔(8 14± 2 76 )nmol/mLvs (4 0 6± 1 2 7)nmol/mL ,P <0 0 0 1〕 ;随治疗时间推移 ,加用参麦与丹参注射液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SOD及MDA水平有明显差异 (P <0 0 1) ,SOD于治疗后第 1天降至最低水平〔(73 11± 7 0 2 )nU/mLvs (6 4 32± 4 99)nU/mL〕 ,随后逐渐升高 ;MDA于治疗后第 1天升至最高水平〔(9 94± 2 2 )nmol/mLvs (11 84± 2 95 )nmol/mL〕 ,随后下降。结论 参麦和丹参注射液合用具有减轻氧自由基 (OFR)对心肌的损伤作用 ,对缺血心肌和缺血 /再灌注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参麦注射液 丹参注射液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心肌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血清IL-6、IL-8在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育珊 王奭骥 +1 位作者 王广 陈星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IL 6、IL 8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及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30例AMI患者入院当时、溶栓前及溶栓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IL 6、IL 8进行检测 ,分析其与心肌缺血 再灌注间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IL 6、IL 8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及溶栓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 30例AMI患者入院当时、溶栓前及溶栓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IL 6、IL 8进行检测 ,分析其与心肌缺血 再灌注间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所有AMI患者的IL 6、IL 8水平于入院时即已开始升高 ,溶栓治疗后继续升高 ,其中IL 6高峰期在溶栓后 12~ 2 4小时 ,IL 8在 4~ 8小时 ;溶栓再通组升高更明显 (P <0 0 5 ) ;伴有心源性休克 ,急性心力衰竭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的AMI患者较无并发症者增高明显 (P <0 0 5 )。结论 :观察细胞因子IL 6、IL 8动态变化规律有助于判定AMI病情及估价溶栓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综合性ICU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刘德新 卢俊英 +1 位作者 田加坤 张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第1期127-129,共3页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非发酵糖、氧化酶阴性、动力阴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体表、上呼吸道及医院环境中,是一种致病力较弱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素的广泛使用、侵入性操作技术的开展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非发酵糖、氧化酶阴性、动力阴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体表、上呼吸道及医院环境中,是一种致病力较弱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素的广泛使用、侵入性操作技术的开展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同时由于其复杂的耐药机制,多重耐药甚至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逐年增多,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给抗感染治疗及院内感染的控制带来很大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综合性ICU 耐药性分析 感染调查 革兰氏阴性杆菌 条件致病菌 肺部 广谱抗菌素
下载PDF
急性氯霉素中毒所致灰婴综合征 被引量:6
8
作者 王育珊 陈星海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97-497,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氯霉素中毒 灰婴综合征 顽固性休克 急性呼吸衰竭
下载PDF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忠民 王育珊 赵淑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11期1898-1900,共3页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对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AMI患者溶栓治疗(...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对血清相关细胞因子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AMI患者溶栓治疗(溶栓组)前及治疗后d1、d2、d5、d7、d14血清TNF-αI、L-6及sI-CAM-1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未溶栓组(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AMI患者血清TNF-αI、L-6及sICAM-1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溶栓组TNF-α水平d5显著降低(P<0.05),d2、d5较未溶栓组降低显著(P<0.05),未溶栓组d7显著降低(P<0.05);IL-6水平溶栓组d1、d2显著升高(P<0.05),d7显著降低(P<0.05),d1、d2、d7显著低于未溶栓组(P<0.01),未溶栓组各时相变化趋势与溶栓组相似;sICAM-1水平治疗2 d两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d5两组均显著升高(P<0.05),d14则显著下降(P<0.05),d5、d7、d14溶栓组明显低于未溶栓组(P<0.01)。【结论】在AMI的治疗中,TNF-αI、L-6及sICAM-1水平溶栓组较未溶栓组上升的幅度低,下降迅速,溶栓治疗优于常规治疗,监测TNF-αI、L-6及sICAM-1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AMI患者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治疗 急性病 生物因子 血栓溶解疗法
下载PDF
参麦川芎嗪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忠民 王奭骥 +3 位作者 陈颖 李洪祥 张淑芳 石卫东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年第1期12-13,16,共3页
目的:探讨参麦合用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43例,分为应用参麦、川芎嗪注射液组(治疗组)及未用参麦、川芎嗪注射液组(对照组),观察两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并通过心脏彩超检测... 目的:探讨参麦合用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43例,分为应用参麦、川芎嗪注射液组(治疗组)及未用参麦、川芎嗪注射液组(对照组),观察两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并通过心脏彩超检测两组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结果:治疗后4周,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与本组治疗后1周及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与本组治疗后1周及同期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参麦、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应用能抑制或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参麦 川芎嗪 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所致心脏骤停复苏后的溶栓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卢俊英 王育珊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82-184,共3页
溶栓治疗是目前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最重要的临床方法之一,大量相关研究证实,早期对AMI患者行溶栓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然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复苏后的患者,是否... 溶栓治疗是目前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最重要的临床方法之一,大量相关研究证实,早期对AMI患者行溶栓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然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复苏后的患者,是否可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能否使患者受益,目前尚没有肯定性结论。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仍将有创或较长时间心肺复苏术(cardiorespiratory resuscitation,CPR)列为溶栓禁忌,但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出现AMI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临床报告。因此,对于AMI并发心脏骤停行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术等复苏治疗病情得以恢复患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影响溶栓疗效相关因素等问题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骤停 复苏后 RESUSCITATION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AMI患者 心肺复苏术
下载PDF
外伤性昏迷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德彪 王育珊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第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外伤性昏迷 颅脑损伤 诊断 鉴别诊断 外科 颅内病变 颅外病变
下载PDF
糖尿病急症所致的昏迷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育珊 徐宝珍 何艳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第2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急症 昏迷 糖尿病 并发症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彩色室壁运动技术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东 王育珊 《医学综述》 2002年第12期692-695,共4页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彩色室壁运动技术 超声心动图 临床应用 心功能
下载PDF
综合ICU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细菌学耐药性的调查研究
15
作者 刘德新 王育珊 田加坤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6年第6期215-217,共3页
目的调查综合性ICU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防治晚发性VAP提供依据。方法对综合性ICU收治的67名机械通气患者痰液进行常规培养、分离致病菌及药敏试验,以机械通气超过5d为限分为非VAP组及晚发性VAP组两组,对... 目的调查综合性ICU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为防治晚发性VAP提供依据。方法对综合性ICU收治的67名机械通气患者痰液进行常规培养、分离致病菌及药敏试验,以机械通气超过5d为限分为非VAP组及晚发性VAP组两组,对临床资料和微生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晚发性V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晚发性VAP组共分离出病原菌116株,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菌株总数的75.0%;G+菌占菌株总数的6.03%;真菌占菌株总数的18.97%。G-菌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G+菌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结论G-杆菌为晚发性VAP的优势菌群,大多数G-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ICU 病原菌 耐药性
下载PDF
昏迷的紧急常规处理及转诊
16
作者 王育珊 陈星海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第2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昏迷 紧急常规处理 转诊 并发症 预防
下载PDF
昏迷病人的护理管理
17
作者 吴淑华 王育珊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第2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昏迷 护理管理 生命体征监测 氧疗 营养补充
下载PDF
常见内分泌危象昏迷的鉴别诊断
18
作者 姜兴权 陈星海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第2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内分泌危象 昏迷 鉴别诊断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危象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下载PDF
特殊形式的昏迷状态
19
作者 刘忠民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第1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昏迷 瞪眼昏迷 临床分型 去大脑皮质状态 持续性植物状态 无动性缄默
下载PDF
五大脏器疾病所致昏迷的鉴别诊断
20
作者 姜兴权 肖淑慧 王英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第2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昏迷 鉴别诊断 心源性昏迷 肺源性昏迷 肝源性昏迷 脑源性昏迷 肾源性昏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